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浅析
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思考

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思考作者:覃华相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06期摘要:为结合当前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勘查现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该文分析了铀矿成矿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找矿思路及技术应用方向,一是结合地质学方法找矿,二是采用地球化学法找矿,三是采用地球物理学方法找矿。
这些方法与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的赋存及成矿远景地质条件极其相符,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望通过该文的论述,为有关工作实施提供一定启发。
关键词:铀矿;勘查现状;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志码:A“铀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工业发展资源,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但由于西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地质险要,勘查与探测、开采铀矿资源难度极大。
因此,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铀矿资源勘查技术现状及找矿前景,提出针对性的找矿技术实施和应用方向,对于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寻找及开采,促进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铀矿勘查现状及前景首先,据分析铀矿资源的矿床规模一般都是中、小型类型,这种类型的矿床占所有矿床总量的60 %。
但由于铀矿矿石主要由很多稀有金属元素及硫元素、磷元素等有色金属元素混合而成,因此其质量不高。
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探明的铀矿资源矿床主要包括4种类型,即碳硅泥岩、砂岩、火山岩及花岗岩铀矿矿床。
而在这些不同类型的铀矿中,成矿年龄最小的铀矿矿床至今也已有几百万年。
但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探明的铀矿矿床类型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这类铀矿矿床共计约200多个,此种类型的铀矿床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铀矿矿床,其累计赋存的铀矿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对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其次,虽然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其他类型的铀矿床,但在这些矿床当中,富含的铀矿资源总量占了我国铀矿总矿产总量的90 %以上,其中在已查明的铀矿储量中,花岗岩型铀矿矿床成矿条件和机理复杂,而在含煤地层及碱性岩中也分布着其他的类型的铀矿床,这些矿床地层、地质都为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的成矿奠定了良好基础。
桂北苗儿山矿田七里坪地区成矿地质特征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桂北苗儿山矿田七里坪地区成矿地质特征陈 琪1,2,谢 飞1,2,吴昆明1,2,高 翔1,2摘要:苗儿山矿田七里坪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南褶皱系过渡带的江南台隆西段,豆乍山岩体周边。
区内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主要的含矿构造为F11及F12断裂带,带内充填物成份复杂,围岩蚀变发育。
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伽玛能谱测量—210Po测量—分量化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地表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岩矿测试分析)相组合,大致查明了伽玛能谱、210Po的异常分布特征,对地表及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有效分析,推测隐伏断裂,揭示含矿构造往深部延伸稳定,总结了预测要素和找矿标志,进行综合成矿潜力分析,认为研究区成矿潜力较大,可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关键词:成矿;地质特征;七里坪;苗儿山1 前言七里坪地区地理位置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瓜里乡,交通较为便利,可经公路到达桂林市,桂林市到全国各地交通方式全面。
研究区位于越城岭西侧的苗儿山中段。
区内海拔自740m至1824m,属于中低山区,地形切割较为强烈,植被发育,基岩裸露较差。
亚热带潮湿气候,阴雾多雨,气温较低,年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平均气温15℃左右;3月至7月为雨季,8月至11月为枯水期,12月至次年2月为冰封期。
60余年来,在苗儿山—越城岭地区进行了多种手段的地质调查工作,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和工作方法的拓展,提高了区内岩性、构造、蚀变以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的认识。
近年来苗儿山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勘查工作,揭露到一些有用的找矿线索,并发现了一些矿床和矿点,随着区域性矿产需求的不断提高,矿产勘查工作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七里坪地区开展研究工作相对较少,有必要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学者对苗儿山矿田的构造、地球化学、矿床成因、成岩成矿年代学等开展一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铀矿地质课件——7.1花岗岩型铀矿床

7.1.3.矿床构造特征
7.1.3.2裂隙构造
裂隙构造对碱交代型铀矿化和粘 土化型铀矿化有重要意义,而对微晶 石英型铀矿化意义不大。控矿的裂隙 构造有:
• 裂隙带矿体分布受一组或多组含矿裂 隙密集带控制。裂隙宽度为几厘米、 几十厘米至l一2米。但裂隙带的幅度 可达几百至上千米。
• 碎裂岩带碎裂岩是在裂隙破碎的基础 上进一步扭搓的产物,但碎块、碎屑 相对位移微小,所以仍旧把它归入裂 隙构造中。碎裂岩带是控制碱交代型 铀矿化的典型构造。
(壳幔混源同熔型)和S型(壳源重熔型)花岗 岩。
就目前资料看,产铀岩体多属于硅铝壳重熔 岩浆成因,以断裂重熔的为主,并以低温(平均 650。)花岗岩为其特点。
7.1.2.成矿地质条件
7.1.2.2 矿田定位构造及矿田构造组合
上述有关产铀岩体的地质特征,只阐明了形 成矿床的铀源条件。但必须指出,即使铀源体可以 提供丰富的铀源,如果没有导矿和控矿的构造条 件,铀不可能聚集成工业矿床。
7.1.2.成矿地质条件
7.1.2.1 产铀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4产铀岩体铀含量
¾ 在岩浆岩中,以花岗岩(>70%SiO2)的平均铀含量 最高,为4ppm。我国华南产铀岩体铀含量一般 为10-20ppm。岩体铀含量的高低,直接制约成 矿的可能性。
花岗岩中铀含量与成矿关系
岩体类别 无矿岩体 矿化岩体 成矿岩体 聚矿岩体
一般来说若x>20,对成矿有利。
7.1.2.成矿地质条件
7.1.2.1 产铀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3产铀岩体矿物学、岩石学及其演化特征
¾ 在同一岩浆旋回中从早期到晚期,无论是矿物成分还是化 学成分均有规律的演化,常形成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 岩――普通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这样的演化系列。岩体 各期次侵入体,从早到晚通常有从偏中性向偏酸、偏碱演 化的趋势,并且岩浆序列的演化还具有“钾-钠转折”现 象,即演化初期钾质逐渐增多,演化进入一定阶段钾质减 少而钠质增多。铀矿化常与钠转折前钾质增长末端岩性关 系密切。
铀矿基础

核电站
铀资源勘查 高放废物处置
Company Logo
一、铀的基本性质
1.1 铀的物理性质
铀:元素符号U,原子序数92。1789年由德国化学家
克拉普罗特发现。
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稀有化学元素,铀主要含
三种同位素,即238U、235U和234U,都具有放射性,能 够自发地蜕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是4.5×109a,7.3×108a和2.6×105a 。
铀矿基础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
马汉峰
2013.10.19
提
纲
一、铀的基本性质
二、铀矿物特征
三、铀矿床特征
四、铀的成矿作用
五、中国及世界铀资源概况 六、铀资源勘查 七、湖南省铀矿概况
核燃料循环示意图
“黄饼”
核工程
铀矿选冶
乏燃料后处理
扬子陆块东南缘
华南活动带
5.1 中国铀矿资源概况
5.2 世界铀资源概况
World U resources are hosted by ~14 different deposit types
>590 Economic / potential U deposits all types >500 Tonnes U @ >0.03% U (IAEA)
钙铀云母
2. 六价铀矿物
铜铀云母
提
纲
一、铀的基本性质 二、铀矿物特征 三、铀矿床特征 四、铀的成矿作用 五、中国及世界铀资源概况
六、铀资源勘查技术
三、铀矿床特征
三、铀矿床特征
3.1 铀矿床工业要求
1)铀矿石品位:
桂北A铀矿点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关 于 铀镭 平衡 问题 , 们认 为 : 生铀 矿体 中 的铀 我 原 镭含量是平衡 的 , 但是 由于铀 的活动 l 生比镭大 , 表等 在地 条件下容易迁 出 , 原地残 留矿体偏镭 ; 造成 含矿溶液 中的 铀又容 易被还原或被吸附而富集成矿 , 此时形成 的次生铀 矿则是偏铀的 。我们 从前人 的资料 中也为 A铀矿点偏镭
穹状复 式背斜 核部 , 主要 由黑 云母花 岗岩组 成 。围岩 以 中、晚元 古界 浅变 质 的 岛弧式 复 理石 建造 与 蛇绿 岩套 为主 。 体呈椭 圆状 , 岩 面积 约 10k 与 围岩呈 突变接 00 m , 触 关系 , 部有 过渡 的渐变关 系。岩体 的主体形成 于雪 局
◆ ke i u i i an d
_
桂北 A铀矿点成因及找矿 旦 析 刖景 分
黄春伟
( 广西 三 。五核地 质大 队,广西 柳 州 5 50 ) 4 0 5
【 要】文章对桂北 A铀矿点的成 因及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出该铀矿点是“ 摘 提 热液成 因的原生矿体经地 表氧化淋滤作用, 部分铀 离子流失后所残 留的矿体” 的新认识 , 并认为该矿点具有较好 的铀矿找矿前景。
进 行分析 研究 , 为该 矿点 具有 较好 的铀矿 找矿 远景 。 认
域性大断裂倾角陡、延伸长 ,断裂带 内充填物以角砾
岩 、 碎 的花 岗岩 、 破 石英 脉 为主 。蚀变 以硅 化 、 岩化 云英
1 地 质 铀矿点所在 的岩体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某
[ 作者简介 ] 黄春伟( 9 8 , , 16 一)男 广西蒙山县 人 ,90年毕业 于华东地质学 院, 性铀矿地质勘查专业 , 19 放射 长期从事铀 矿地 质
伏廖古岩溶体地质特征及铀成矿远景分析

DENG Ch u n— y u a n , LU Li n— b i n , BI Xi a n— c a i
( 1 . N u c l e a r G e o l o g i c P a r t y N o . 3 0 5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 u t o mo n o u s R e g i o n ,L i u z h o u ,G u a n g x i
t o b e t h e be s t u r a n i um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g i o n, wh i c h d e s e r v e s f u the r r wo r k. Ke y wo r ds : pa l a e o ka r s t ;g e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r e; ur a n i u m o r e— f o r m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f o r m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 F a v o r a b l e u r a n i u m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h a s a l r e a d y b e e n d i s c o v e r e d .A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e g i o n f o r e x p l o r i n g c a r b o n a t e 。 。 s i l i c o u s 。 。 p e l i t i c r o c k u r a n i u m d e p o s i t i n t h e we s t s o u t h o f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勘查进展和展望

积约 1 0 k 。大 部分 地 区已相继 部署 后续 0 万 m。
新 、东部 偏 老 的趋 势 ;含 矿 层 位 则 为 西 部 偏 老 、东部 偏 新 的趋 势 ,西 部 以 中下 侏 罗 统 为 主 ,中东 部 以下 白垩统 、上 白垩统 、古 近系为 主 _ 。这种 规律 与古 气候演 化有 密切 关 系E 5 ] 。 成矿模 式 研究取 得重 要进 展 ,建 立 了多种
抬升破坏亚型、构造断褶保存亚型E 。从最近 探明的蒙其古尔和东胜铀矿床的情况看 ,前景
广 阔 ,有较 多盆 地具 有很大 的找 矿空 间 。 努和廷 矿床 的成 因研究 和资 源储量 估算 评 价方 面有新 的 突破 。20 0 5年 以来 ,转 变 思 路 , 突破 古河道 或滨 湖古河 道及 层 间氧化作 用 和潜 水氧 化作用 的认识 ,认 为可 能是 湖相环 境下 与
矿远景区,为落实新的铀矿产地发挥了重要作
用 。 目前 应用 较 为普遍 有效 的是对 区域 地质 条 件 和成矿 条件 进行 调查研 究 与分 析 ,运 用 大地 构造 、水 文地 质 、古气 候 、铀 源 、岩相 古地 理
( 砂体 ) 、新构造运动、区域性还原作用等评价 准则进行综合对比的一般性预测评价模式,此
3阶段 ( 0 6 2 1 ) 2 0 ~ 0 0年 ,有新 开辟 调查 的 盆
吉林延吉盆地群 、黑龙江三江盆地等 。
1 3 1: 5 0 . 2 00 0铀 资 源 区域 评 价 和 航 空物 探
测量
1: 5 0 2 00 0铀 资 源 区 域 评 价 ( 相 当 钻 带
地 ,如 柴达 木盆 地 、焉耆 盆地 ,也 有在 前两个 阶段工 作 的基础 上对 重点 远景 区段 开展 深入 调 查 ,如 巴音 戈壁 塔木 素地 区 、二连 盆地 中东 部
成矿流体探讨

M076-1
-17.20
15.64
ZK1-9
-8.42
13.31
ZK2-13
-8.84
10.45
M077-1
-17.45
16.32
达亮矿床的碳、氧同位素值投影点主要落在岩浆-地幔等深部流体 碳与沉积有机碳之间,并较靠近于岩浆为代表的深部流体,说明了达亮 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的多源性。
从图中亦能看出,达亮铀矿床方解石的δ13C-δ18O呈负相关关系
(3)矿床稀土元素研究
本次课题中将岩石地球化学方法为主,对达亮矿床矿石和围 岩样品进行稀土分析测定,构建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和不相容元素 原始地幔标准化图、有意义的不相容元素对比值图解、厘定产铀 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也具有类似“同位素”示踪的性质, 通过对达亮矿床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和分布特征,也是判 断成矿流体来源的重要手段(张国玉等,2006)。
以下情况会影响δ13C和δ18O之间的相关关系: (1)流体的混合作用, 呈正相关关系 呈 (2)∑CO2去气作用, 相 关 (3)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 系 关 负
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实质上是相对高温的流体与较低 温的围岩见相互发生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达 亮铀矿床在实际流体成矿过程中,含铀流体肯定也会与周围 的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但如果仅发生水-岩反应,往往会 出现方解石的δ13C变化范围较小,而δ18O的变化范围较大 (石少华,胡瑞忠 等,2011)。但从表中可以看出,达亮地 区方解石的δ13CPDB介于-17.45‰~-8.42‰,δ18OSMOW介于 10.45‰~17.99‰之间,δ13C和δ18O的变化范围都很大,这 就为矿床的成因判别增加了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浅析发表时间:2019-11-26T14:08:02.15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作者:王桂峰[导读] 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化普遍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通过对本区铀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认为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放羊岭地段、牧牛岭地段、三马坪地段具有较好成矿远景。
王桂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摘要: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化普遍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通过对本区铀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认为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放羊岭地段、牧牛岭地段、三马坪地段具有较好成矿远景。
关键词:桂北;铀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1. 引言区域铀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苗儿山铀矿田,范围集中苗儿山岩体中段,由北部的荣平水至南部枫木岭,西部大坪里至东部的福竹。
已知大、中、小型铀矿多处,这些矿床空间上具北西向排列的特点,成矿条件以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复合成矿为主。
区内地质条件与区域上铀矿床成矿条件工极为相似。
鉴于此,本文通过区内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进而初步选定成矿远景,对下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2. 地质背景本区位于扬子陆块之桂北地块龙胜褶皱带[1]。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构造以断裂最为发育,加里东运动形成以北北东向为主的紧密线状褶皱带和初期的同生断裂,印支运动是又一次极其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并伴随基底断裂构造的复活,使扬子、南华两个板块碰撞、拼合。
燕山运动以块断运动为特征,造成基底断裂再次复活,同时产生了以北北东向为主导的断裂构造,次为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3.成矿特征3.1 构造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构造,由西至东依次可见F700、F600、F500、F400、F300、F200、F100、F25、F26、F27带组,以北东走向为主,其中F700、F600带组倾向以南东为主,F400、F300、F200、F100 、F25、F26、F27带组主要倾向北西,F500带组近直立。
构造岩岩性主要有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轻碎花岗岩,局部可见后期石英脉、玉髓脉穿插。
另外工作区内还见有北西向构造,这些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夹持复合部位往往形成铀矿床及矿点。
3.2围岩蚀变常见的围岩蚀变种类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水云母化、紫黑色萤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
与铀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有中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紫黑色萤石化等。
4.矿床地质特征4.1 矿体特征矿体形态较复杂,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及扁豆状,产状和空间形态受构造带控制,埋深均在300m以浅。
现将主要矿体描述如下:矿体Ⅰ[5]:赋存于北东向F300含矿带下盘次级带F333中。
矿体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构造带一致,倾向296°,倾角74°,属隐伏矿体,最小埋深78m,最大埋深174m。
含矿岩性为蚀变碎裂花岗岩,主要见钾长石化、赤铁矿化、水云母化、硅化、萤石化;矿化与紫黑色萤石化关系密切,紫黑色萤石主要以细脉状发育,脉宽1~15 mm;围岩主要为碎裂花岗岩、轻碎花岗岩,蚀变与含矿岩性相似,只是未见紫黑色萤石化、硅化。
矿体Ⅱ[5]:赋存于北东向含矿带F300上盘次级带F309断裂带中。
矿体呈脉状,产状与构造带一致,倾向275°~300°,倾角58°~62°。
含矿岩性为赤铁矿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裂隙充填肉红色玉髓脉,局部可见蛋黄色硅钙铀矿和黄绿色钙铀云母。
矿体Ⅲ[5]:分布在工作区北部放羊岭地段,赋存于北东向含矿带F600上盘次级带F602中。
产状与F602含矿带一致,倾向295°,倾角63°。
含矿岩性为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
4.2 矿石特征区内各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钙铀矿、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等次生铀矿物。
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萤石、赤铁矿以及方解石等。
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
铀矿石均为氧化矿石,根据矿石矿物共生组合、铀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分布特征、结构、构造、赋矿岩性等特征将矿石分为:钾长石化赤铁矿化碎裂花岗岩矿石、赤铁矿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矿石、赤铁矿化硅化萤石化碎裂(碎斑)花岗岩矿石等自然类型矿石。
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特征性矿物含量低的铀酰磷酸盐、高硅酸盐铀矿石及富含萤石的高硅酸盐铀矿石。
5.矿床成因与成矿远景浅析5.1控矿因素根据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矿物的共生组合和近矿围岩蚀变等情况综合分析,本区控矿因素主要有:1.富铀岩体控矿大量的铀源供给是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铀矿床的首要条件。
苗儿山岩体出露面积大,属硅铝壳层经重熔改造形成的复式岩体。
区内燕山早期、加里东期花岗岩岩石当量铀含量高,伽马异常晕大面积发育,说明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促使地壳铀元素活化与迁移,在岩体中产生铀的预富集,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矗2.构造控矿区内经历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北东向断裂带组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已知铀矿床均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这些断裂组的主带及其上下盘次级带内。
矿体的空间定位受两组以上不同方向构造交叉复合控制,大都与295°左右方向的北西西向密集的裂隙带组有关,北西西向密集的裂隙带组与北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复合部位,往往是重要的成矿地段。
在本区,北西西向裂隙带组与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最重要的控矿因素。
3.热液与围岩蚀变控矿区内热液脉体发育,多种围岩蚀变发育并叠加,是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围岩蚀变的种类和强度控制着矿化的富集程度,铀的工业富集是随脉体活动的多期次、多阶段逐步集累而成,因而脉体活动期次多、围岩蚀种类杂、且强度越高矿化越好。
其中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
中等硅化、细粒黄铁矿化、深红色赤铁矿化、细粒紫黑色萤石化、碳酸盐化是与成矿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
5.2找矿标志1.北北东向主构造带上及上下盘次级断裂带中复杂的构造组合;两组构造带夹持部位的次级断裂带中;两组构造交汇地段,这些都是工作区重要的构造找矿标志。
2.矿区内与铀矿化关系的中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紫黑色萤石化、红色方解石化等,都是重要的蚀变找矿标志。
3.物化探晕圈叠合部位,特别是反应深部矿化信息的钋-210晕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5.3矿床成因前人对苗儿山岩体内矿床的研究表明,铀矿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世。
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导致北北东、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产生继发性活动。
构造热液活动强烈频繁,持续成矿作用时间长,深部热液在上升途中从富铀围岩中浸出铀源,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条件下而富集成矿。
期间在区域上还伴随有小规模的中、基性岩浆活动,地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区内陆地普遍遭受剥蚀。
矿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构造氧化带持续发育,风化淋积作用参与部分成矿改造。
工作区是区域内生、外生联合持续作用发展演化的产物。
主导成矿作用是热液成矿,其次是风化淋积。
矿床成因为热液+风化淋积成因。
5.4成矿远景浅析通过对区内岩性、构造及异常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合前人对该区有关地段的工作程度,对本区成矿远景有了一定认识。
1.放羊岭地段:位于本区南东面,前人对F600带组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发现矿体3个,分别受F600和其下盘次级带F602控制,矿体的北侧和南侧均未控制,且矿体在走向上有约200m等间距分布的规律。
该地段矿体南北方向均有矿体尚未封闭。
目前F600带组内施工工程见矿标高均在750m以上,仍处于氧化还原的混合带及氧化带上,矿石矿物主要以次生铀矿为主,既保留有热液成矿作用的特征,也有风化淋积的特征。
矿体的大致垂直分带是浅部氧化残留矿体、中深部属混合型矿体,而深部应该存在还未被发现的热液成因的原生铀矿体,也是即今后找矿的方向的。
开展深部找矿,发现富大的原生铀矿体是完全可能的。
2.牧牛岭地段即白毛冲矿床一带,前人已作详细揭露工作,共圈定出大、小矿体36个。
矿体主要产于F300断裂带组内,矿体产状与F300带组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呈透镜体。
地表可见北西向断裂带发育,且伽马、钋-210晕圈均有沿北西向呈串珠状展布的特性, F300及其上盘次级断裂带还有部分矿体走向、倾向上尚未控制,因此,该地段具备较多北西向构造与F300断裂带交汇复合地段,只要加强北西向构造特征、产状的研究,进行规律找矿,该地段仍是值得重新认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
3.三马坪地段该地段位于F300断裂带和F400断裂带夹持部位,次级带教密集发育,地表有较多伽马异常点和钋-210异常点,伽马晕圈和钋-210晕圈具长轴方向沿北东向展布的同时,沿北西向具串珠状排列的现象,显示北西向断裂带在该地段对矿化的控制和影响。
且3-102线以南地段物化探探晕圈发育,F300断裂带组产状变化大,且地表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紫黑色萤石脉发育,因此,认为该地段是值得进一步工作的远景地段。
6.结语矿区属于苗儿山矿田的一部分,位于苗儿山岩体中段,具有优越的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和成矿物质基矗矿体往往受构造控制,北东向断裂为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铀矿物与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共生。
由于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性,本文对本区矿床地质条件与成因以及成矿远景作了初步定性分析,在今后将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以便对矿区的深部与外围找矿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1]杜乐天,我国热液铀矿床分类及其成因分析[J]放射性地质,1980(3):1-10[2]杜乐天,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核一般热液成矿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3]胡瑞忠,花岗岩铀矿床一种可能成矿模式[J]科学通报,1990,(7):526-528[4]杨顺田、张友帮、陈宋球,苗儿山岩体中段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R],中南地质勘探局三一O大队科研队。
[5]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地质图(1:50万,2006年)[6]汪添福、王桂峰、叶土生等,广西资源县豆乍山南部铀矿普查报告[7]葛义林、曾攀、周琪等,广西资源县马家铀矿普查地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