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了解)
•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招收出生几个月至六周岁的儿童。主要由 工厂兴办。
• (五)幼儿班
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
• (六)儿童福利院
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儿童。
• (七)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 (八)家庭教育
第四节、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陶行知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主要幼儿教 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书》《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幼稚园之新大陆》等。强调学 前教育的重要性。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 劳工幼稚园。
作业
• 一. 名词解释 •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 二.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 哪些? • 三. 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 四. 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 影响? • 五. 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 六.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 主要观点。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 古代欧洲 • 1.柏拉图 《理想国》《法律篇》 提出从学前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 教育,对象是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隶的子女。 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亚里士多德 《政治观》 把学前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 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卢梭 . 代表作:《爱弥儿》 . 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 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 教育。 .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 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教育 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 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 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原理》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以及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际教育工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宜教育活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中难点与重点认识,以便于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在幼儿园活动照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观察照片,分享自己观察心得。

2.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本章内容,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基本理论。

(1)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探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与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本章重点与难点。

(1)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

(2)教师讲解案例,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2. 内容:(1)儿童认知发展(2)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语言能力发展(4)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活动。

4-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1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可编辑全文】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的根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P5是由特意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肯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2.教育者P5但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当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当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肯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开展趋势P12〔1〕全民教育是教育开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P10〔1〕教育的开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公平依旧存在3.教育对个体开展的主导作用表达在哪些方面?P10〔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表达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开展的方向〔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特意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开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开展制造主客观条件〔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开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一、名词解释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ZJ、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为对象,研究学前教育领域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从初生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等等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任务1.使学生比较全面、简要地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为从事学前教育打下理论基础;2.从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效益、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的作用出发,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掌握学前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原则,并能用它指导幼儿园的实际工作;3.通过对学前教育有关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明确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前教育观,提高学前教育实践的能力;4.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与分析,掌握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操作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

后续课程: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园课程论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联系运用,提高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育、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本概念的理解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读教材,而且有助于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所以,学生必须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书中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美育、幼儿德育,各种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和家园联系的各种方式、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组成部分。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 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一、康有为的儿童公育思想
“公养”、“公育”是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的一种 理想的教育制度 ,它是建立在其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
认为教育儿童的办法就是实行儿童“公养”、“公育”制 度。父母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儿童教育完全由公立政 府负责。
⑿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 ⒀幼稚园的老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⒁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⒂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
童的成绩。
(二)幼稚园的课程
1.课程思想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教学
2.设立公立育婴机构——育婴院
婴儿满6个月断奶后进入育婴院
育婴院的工作人员分三类: 管理者由精通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且充满仁爱之心的医生担
任; 医生负责诊视婴幼儿的身体,安排衣着、饮食和作息; 女保身肩教育和保育的双重责任,选“德行慈祥、身体强
健、资禀敏慧,有恒性而无倦心等”担任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
1.幼稚期可塑性大,需要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 育
2.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3.为减轻妇女养育子女的负担 4.为使特殊儿童能得到社会的养护
(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
陈鹤琴是把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他 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其独特的生理心 理特点的。只有把握其特点,把握其生长发展的科 学规律,才能把幼儿养好、教好。
孕妇居处的人本院 , 必须内外环境极优 , 让孕妇生活舒适 、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要求不但气候地带要在温带 , 而且 院址要择平原广野, 丘阜特出 ,水源环绕或近海广平之地。

《学前教育学》函授作业题汇总

《学前教育学》函授作业题汇总

《学前教育学》函授作业题(任课教师刘晓燕)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一、重点1、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A、近代学前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2)洛克的“白板说”(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4)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5)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B.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1)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2)蒙台梭利教育法(3)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与幼儿的完整学习(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6)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C.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张雪门的教育思想(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二、参考书目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作业题联系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一、重点学前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二、参考书目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作业题联系你所在地区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说明:(1)教材中“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略去,作为一般性的知识了解即可。

(2)教材中“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和“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合并为目前这一章。

一、重点1、儿童发展的含义、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特征2、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4、儿童发展观与儿童教育观二、参考书目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作业题说明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前教育学(1-4章)

学前教育学(1-4章)

第一章导论【填空,选择为主】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他的教育对象是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名词解释】2.胎教方法:子宫对话,交流体语,给胎儿听音乐等。

【填空,选择】3.学前教育机构:胎儿学校(由医务部门管理),托儿所,幼儿园(针对3-6周岁儿童,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托幼园所(由工厂兴办),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SOS国际儿童村(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儿童村内有若干个家庭,每个家庭有5-7名孤儿,1位妈妈组成。

妈妈大都是从当地女青年中招募,年龄在25-38岁之间,经过培训实习,与儿童村定下7年合同,履行教育职责),家庭教育(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填空】4.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词解释】5.5.1柏拉图的《理想国》标志着学前教育公共思想的诞生。

5.2亚里士多德把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幼儿教育和5-7岁的儿童教育。

5.3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科学教育学的开始,《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5.4法国的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学家,《爱弥儿》被称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5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多德》,提出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

5.6德国的福禄培尔是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

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建了世界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他提出来教育十分重要,学前教育要全面,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恩物是------------5.7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5.8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于1903年的罗马创办了“儿童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第一节学前教育思想溯源
•一、学前教育的起源
•(一)氏族社会时期
•是原始社会最初的一个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的教育者主要由年老者担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教授儿童有关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生产劳动的技能、日常生活经验和行为规则等。

在这个时期,老少相随,以老教小的做法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园教育形态。

•(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主要教育者是该群体的全体母亲们。

8岁以下的儿童,不分性别的生活在一起,均由全体母亲来照管,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有关各种社会习俗、道德行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及有关氏族制度、婚姻规定、分配规则、风俗禁忌等重要教育内容,他们多采用讲故事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是由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一起来教育年幼的儿童,每一个儿童都被视为全家族未来的成员,他们在妇女们的哺育和熏陶下,逐渐了解家庭的惯例、氏族的立法、历史传说、风俗禁忌和图腾信仰等。

•(四)军事民主时期
•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的军事训练。

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除了生产劳动技能和知识、社会生活习俗、道德行为规则,还要学习有关军事方面的内容。

•二、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它与初等教育时接时离,从教育的形式上看,它具有多样性与等级性;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职业性;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长体罚。

•古埃及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办学形式之多样、学习内容之广泛,还是举世无双的
•(二)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1、家庭教育时期
•父亲是一家之主,对全家游绝对的权威,家庭成了儿童的教育场所,父亲既是一家之长,又是家庭祭司。

•希伯来人的幼儿教育内容主要有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活动等。

•2、会堂教育时期
•犹太人开始建立起犹太会堂,无论大人小孩,经常到会堂来聚会或做礼拜。

•其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宗教意识的熏陶贯穿一切,要求他们逐步学会背诵祈祷词、圣诗、格言、谚语、圣歌和圣经,了解犹太民族宗教节庆和习俗惯例,崇尚自己的父辈和信仰。

•(三)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1、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教育内容除传授生活知识、基本技能、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的就是传诵《吠陀》经,与其他一些经文。

•2、佛教的幼儿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过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联系的,其幼儿教育有家庭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四)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1、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斯巴达人认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为了确保新生儿的体质强壮,国家只准许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女结婚生育。

当婴儿出生后,他的生命和养育权并不取决于父母的意志,而要受到两次严格的检查1:烈酒洗澡;2送到国家官员那里进行检查。

7岁以前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育,教育者是母亲,主要是培养儿童从小不哭不闹、听话服从的习惯,儿童稍大一些,就要他们不计较事物的品种和好坏,不挑剔衣服,经受艰难的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的种种考验,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

•2、雅典的幼儿教育
•雅典的教育目标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了要培养英勇的战士,更要把年轻人培养成为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能说善变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和国家的上层统治人才。

因此,雅典教育无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内容、方法上,都比斯巴达的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对年轻人不仅强调体育和德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

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奠定了西方教育的基础。

•古代希腊儿童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采取“优选法”等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思想意识;整个幼儿教育还处在自发的萌芽阶段。

•三、近代学前教育
•(一)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捷克人)
•1、重视儿童的体育;
•2、强调德行的培养;
•3、智力是无价之宝;
•4、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5、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6、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7、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二)洛克的“白板说”(英国人)
•洛克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洛克的教育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日内瓦人)
•1、人的发展和教育分四个阶段
•(1)0~2岁的婴儿期
•(2)2岁到12岁期
•(3)12岁到15岁期
•(4)15岁到成人期
•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
•3、教育原则
•(1)、必须让儿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
•(2)、考虑到儿童的一切身体的需要,包括智慧方面和体力方面的需要;•(3)、只有当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助他们,也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
•(4)、应当仔细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真正地辨别他们的欲望究竟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还是从心里想出来的。

•4、教育方法
•(1)给予行动的自由;
•(2)合理的养护和锻炼;
•(3)注意语言的发展;
•(4)感觉教育;
•(5)模仿;
•(6)自然后果法。

所谓“自然后果法”,卢梭说过:“我们不要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是他们觉得这些惩罚真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四)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瑞士人)
•1、倡导爱的教育;
•2、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
•3、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

•(五)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德国人)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儿童发展三段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
•4、儿童的四种本能: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宗教的本能;•5、教学即生活。

•6、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
•(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2)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
•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