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法教学设计
皮内注射法教案

同学们制定一个方案
为下次的练习课做准备,抛开课本,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3′
主板书
种类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定义
表皮与真皮之间
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上臂三角肌下缘
消毒液
过敏试验:酒精
持针手法
持弓式持针
进针角度
5°
抽回血
不抽回血
拔针按压
不按压
教学反思
优点: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讲授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在能够有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
总结
分组进行,通过听取讲解,观看视频,老师及同学们的演示,总结本次课知识点,提出问题
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小组讨论,列出本组发现的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自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同时便于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集中处理。
6′
思考题
如果我是一名护士,需要给一位病人进行皮内注射,我应该如何去做,在操作的过程中如何减轻病人的疼痛?
2、熟练掌握皮内注射的消毒方法
情感目标:态度认知,关心爱护病人,严格无菌操作
教学重点
皮内注射的定义、注射部位定位方法、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消毒方法,注射手法
教学方法与教具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多媒体、注射用物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估时
复习提问
回顾上节课讲授的注射原则
问题:一方面由于空间有限,在演示的时候有些同学没有近距离观察到整个操作环节;另一方面由于时间问题,有些想进行回示的学生没有得到满足。
皮内注射护理教案(仅供参考)

皮内注射护理教案(仅供参考)皮内注射:ID (intradermal injection)是指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1)皮内注射的适应症①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预防接种,如卡介苗。
(2)皮内注射的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易辨认局部反应(前臂屈侧中、下或腕横纹上6cm±均可);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则选择麻醉处。
(3)皮内注射用物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掌握过敏试验的结果判断及过敏休克的处理用物准备:皮试单、消毒盘、75%酒精、1毫升注射器2个、5毫升注射器1个、去甲肾上腺素1支按医嘱备药(4)操作步骤1)、评估患者并解释查对:床号、姓名、腕带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意识状态、对药的认知及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皮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选择部位:安排患者取舒适体位过敏试验者常选用前臂掌面下1/3尺侧前臂有问题时,选择合适注射部位消毒注射:用75%酒精消毒皮肤,面积5cmX5cm再次核对、排气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将针头斜面完全刺入后,放开注射器,用绷紧皮肤的拇指固定针栓,其余四指固定肢体,另一手推动针芯,注入药液0.1ml,局部半球形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后勿按压,再次核对严密观察患者,20分钟后看结果告知患者20分钟后护士看结果,在此期间不要触摸、按压皮丘,以免影响结果判断不要远离病房,如果感到胸闷、皮肤瘙痒、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立即用呼叫器呼叫医护人员判断结果:20分钟后由两名护士观察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并告知患者及家属阴性:皮试20分钟后皮丘消失或无红肿,全身也无反应。
阳性: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硬块,皮丘直径大于1cm,也可出现寻麻疹。
常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教案——皮内注射

1、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二版
2、《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
思 考 题
教 学 后 记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案
教 学 内 容
Hale Waihona Puke 备注皮内注射一、导课:联系理论引出学习操作技能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讲解皮下及皮内注射操作,版书各步骤的要点,重点版书实施的流程。
4、联系临床实例讲解,提高同学学习兴趣,并培养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患角色的扮演,真实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教 学 重 点
皮内注射操作的流程及方法。
教 学 难 点
1、抽吸药液的手法;2、消毒方法;3、持针方法;
4、注射部位的选择;5、进针角度及深度;
6、进针后固定的方法,防止回抽时脱出;7、拔针手法;8、绷紧皮肤的方法;
(一)评估:
(二)计划:
1、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无菌治疗巾,2%碘酊,75%乙醇,棉签,砂轮,治疗碗,小方盘,注射本(注射卡),按需备注射器(2ml),必要时备无菌特物钳。
2、按医嘱备用药液。
(三)实施:
(治疗室)洗手、戴口罩——铺巾——核、查药,吸药并排气——铺无菌盘
(床边)核对、解释——(问过敏史)——取体位及选部位(前臂掌侧下1/3内侧)——消毒待干——再次核对、检查有无空气——持针、绷皮肤进针(5度角,斜面向上进完)——固定(防滑出)——推药(0.1ml)——拔针、再次核对——交待注意事项、致谢(沟通交流)——观察记录——整理
难点:
1、抽吸药液的手法;
2、消毒方法。
3、持针方法;
4、注射部位的选择;
5、进针角度及深度;
6、进针后固定的方法,防止回抽时脱出;
《皮内注射法》教案设计方案

《皮内注射法》教案设计方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皮内注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皮内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培养学生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帮助学生了解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
1.2 教学意义提高学生对皮内注射法的认识,提升临床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意识。
帮助学生掌握皮内注射法,为后续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皮内注射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皮内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皮内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皮内注射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采用示范法展示皮内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组织3.1 教学准备准备皮内注射的教学模型或真人模特。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和设施。
3.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情景设置引出皮内注射的主题。
讲解与示范:讲解皮内注射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并进行示范操作。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皮内注射的操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改进。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步骤。
皮内注射的操作视频:展示皮内注射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教学模型或真人模特:用于实践操作和练习。
5.2 参考资料护理学教科书:提供皮内注射的理论知识支持。
皮内注射教案 -完整版教学设计

3、为什么不能用含碘消毒剂?
4、做皮内过敏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点评,举例说明,强调重点。
PPT展示:注意要点。
学生认真观看。
由1-2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激励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回答。
学生讨论后分别请不同组的4位学生回答。
1min
课堂小结:
皮内注射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皮内注射部位的选择、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及操作程序。
难点:皮内注射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进针角度、深度(根据往届学生的反应暂定)。
解决方法:结合临床实践举例说明,根据学生特点采用提问、比较、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强调操作要领、态度,做到讲练结合,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熟悉操作中皮内注射的定位方法
桐乡市卫生学校教案
课 程
专 业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学 时
护理学基础
护理
11级护理07班
1
授课类型
授 课 题 目
教 学 媒体
授课教师
理、实践
15~4皮内注射术(ID)
自制PPT、多媒体设备、录像
沈国芬
学习内容分析
本次授课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训,通过师生互动、讨论、讲解使学生掌握皮内注射的基本知识;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熟悉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能模拟进行操作。
启发学生说出皮内注射术有关概念性的知识点,教师举例点评,归纳总结。
请学生尝试提出有关皮内注射目的的一些问题,启发引导。
讲评学生的回答,强调重点。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举例说明皮内注射术的目的。
提问:“皮内注射操作前评估内容?”
角色体验:护士准备、用物准备。展示实物及介绍结构和名称,强调每一用物的作用。
皮内注射操作教案

皮内注射护理技术操作教案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皮内注射护理技术操作教案一、目的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药的起始步骤二、部位1、皮内试验:前臂掌侧下段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3、局部麻醉:实施局部麻醉处三、评估1、病人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过敏史。
2、病人的注射知识,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
3、注射部分的皮肤情况。
4、病人空腹时不宜进行皮试,因个别病人于空腹时注射药物,会发生眩晕、恶心等反应,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淆。
四、计划1、目标:(1)患者理解注射目的,愿意配合。
(2)患者有预防过敏的一般知识。
2、用物准备:注射盘、盘垫、注射器、针头、急救盒、纱布、棉签,按医嘱备药。
五、实施1、备物:洗手液、棉签、注射盘、医嘱本、医疗垃圾桶1个。
2、注射盘:二联瓶、75%酒精、砂轮、棉签1包、注射器(1、5ml)各1付、开瓶器、急救盒(肾上腺素1支、2ml注射器1付、砂轮)、备用针头(4-5号)、弯盘、取一次性治疗巾铺无菌盘,注明使用时间。
3、按医嘱取药:⑴皮试药物(青霉素80万单位、生理盐水10ml)。
⑵核对药品、稀释液,核对药名、批号。
⑶查瓶口有无松动、裂纹、浓度、剂量、有效期、检查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
4、药液配制:(1)开启铝盖中心部位,按常规安而碘消毒瓶盖1遍待干。
(2)用酒精棉签环形消毒安瓿颈部1遍,在安瓿颈部用砂轮划一锯痕,再次酒精棉签消毒1遍,取纱布折断安瓿。
安而碘再次消毒瓶盖1遍。
(3)注射器针头试通畅。
(4)一手食、中指夹青霉素药瓶,瓶签朝自己,另一手持注射器,将针梗刺入药瓶内,反复稀释至200单位/毫升。
(5)注射器放入无菌治疗盘内。
5、配制皮试液:(1)用4ml抽吸生理盐水,排尽空气,注入密闭瓶中。
每1ml含20万单位;(2)第1次1ml:从4ml的溶液中取0.1ml,加0.9ml生理盐水,每1ml含2万单位;(3)第2次1ml:从第1次1ml的溶液中取0.1ml,加0.9ml生理盐水,每1ml含2000单位;(4)第3次1ml:从第2次1ml的溶液中取0.1ml,加0.9ml生理盐水,每1ml含200单位。
皮内注射——教学说课

9
(一)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 本节课地点选在示教室上,采用情景教学 法,配合使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 主要目的,通过上述启发引导、演示、探 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 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 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实现自觉地、主动地、 积极地学习。
10
(二)学法指导
协作
三要素:
皮丘形成、皮肤发白、毛孔显露
四勿:
勿用碘、勿回血、勿按压、勿揉搓
一嘱:观察2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视频辅助
——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3分钟
直观操作细节、操作流程清晰呈现
教学过程设计
分组实训
---人人参与,掌握重点 (37分钟)
两人一组 互为角色
A.用注射用水替代青霉素 皮试液做药试验
B.练习次数每人至少1次
表现欲强,对注射期盼已久,但普遍不敢面对 真人注射,且安全意识不足;喜欢老师别具一格 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 根据以上所说的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 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的渗透专业思想方 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就是本章 节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 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800u青霉素静滴。 思考问题:是否需要做皮试,如何与患
者沟通,需要做什么护理评估?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共评 ---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约5分钟)
学生点评
自由点评 提出优缺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 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皮内注射法》教学说课

示教与反示教
分组练习及随堂考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实施 课后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拍摄皮内注射操作视频并上传 2、列表对比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四种注射方式的异同
教学设计及过程
教学 进程
课前
导入新课
(3min)
探索新知
(68min)
课中
知识拓展
(3min)
课堂小结
(6min)
课后
教学 载体
教师 任务
04
01
教学设计
03
0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人 际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培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视频自学、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小组讨论及示范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实施 课后作业 准备用物
自学视频
课件预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实施 课后作业
案例引入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护士执业考试大纲》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能根据医嘱正确实施给药方 法、正确判断药物过敏反应 及配合抢救
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注 射原则 能正确地实施皮肉注射法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提升人文关怀素养
素质目标
教学分析
1.展示图片 2.教师用思 维导图方式 教师进行 进行课堂小 知识拓展, 结,强调本 促进学生 次课重点 思考,积 3.教师根据 极培养创 皮内注射考 新型人才 核评分表评 价学生操作 情况。 4.布置课后 作业。
1.反思本次课程时 间安排是否合理。 2.反思学生自主学 习、主动参与度的 情况。 3.反思学生掌握操 作要点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皮内注射实验器材(生理盐水、1ml注射器、棉签等)及适宜操作的环境。
教学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图片,一位患者,男,26岁,医生诊断扁桃体发炎,下医嘱: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u静脉输液,护士在患者首次用药时,首先应该做皮试,判断结果为阴性时,才可输入药物。授课,示教等
3.角色扮演法
在老师的监督下组织学生用生理盐水进行皮内注射,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完成皮内注射。
4.任务驱动法
分组练习皮内注射,分为8组,由组长负责,教师辅导练习。
5.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学生练习情况和角色扮演存在问题,总结本节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皮内注射实验器材(生理盐水、1ml注射器、棉签等)及适宜操作的环境。
教学总结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和指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都能打到要求。针对个别掌握不牢的学生,采取个别针对辅导的方法,使他们就其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皮内注射法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皮内注射法
课程
护理学基础
课时
2学时
教师姓名
贺君芬
专业班级
15级护理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出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上册第十二章“给药和药物过敏试验法”第四节“注射给药法”的第四部分常用注射技术的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是将微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在临床上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麻的先驱步骤等的皮内注射的操作。
5.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8组练习,组长负责。
学生相互角色扮演,练习皮内注射。
相互练习,学生对待操作更为重视,认真负责,另外可以体验病人感受,换位思考,培养爱伤观念。
6.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学生练习情况,纠正操作不足之处,总结本节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学生认真听讲。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和难点,纠正操作不足。
教学评价
教师详细分解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4.角色扮演
分配角色扮演的学生,对参演学生再次强调进针手法。
在老师的监督下组织学生用生理盐水进行皮内注射,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完成皮内注射。
学生第一次操作,挑选学习认真,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成功率高,提高整个班的练习积极性。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解组,了解了真皮与表皮的解剖结构,在学习皮内注射时更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注射难以把握,教学时应重点解决,让学生多加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皮内注射概念与目的。
2.熟练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3.熟悉皮内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多媒体教学、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形式。
利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多媒体教学、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学生相互角色扮演,加强皮内注射的练习,体验患者的感受,培养爱伤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
用生活中常见的就医情景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
学生相互角色扮演,加强皮内注射的练习,体验患者的感受,培养爱伤观念。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教学法
教师播放图片,一位患者,男,26岁,医生诊断扁桃体发炎,下医嘱: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u静脉输液,护士在患者首次用药时,首先应该做皮试,判断结果为阴性时,才可输入药物。
2.问题导向法
皮试应该怎样操作?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播放皮内注射法操作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视频对皮内注射法先有一个初步了解。下一步教师进行详细分解。
3.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讲解并示教皮内注射法操作过程,强调进针方法,提高成功率。
学生认真听课,观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2.恰当熟练操作运用操作,操作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用心体会病人感受,换位思考,切实减轻病人痛苦。
3.加深对护士执业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皮内注射概念与目的。
2.熟练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教学难点
1.皮内注射进针方法和判断技巧。因为表皮与真皮之间注射难以把握,进针深浅较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