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轮复习 第1讲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题的能力.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
2.本章复习关注两点: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牛顿运动 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辨析.
(2)以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关的命题
背景,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
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阐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 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考点阐释
不同点
(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 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 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
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
答案 解析
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题组设计
3.(2014·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
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
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答案 解析 图片显/隐
考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点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作业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A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答案:D2.(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中)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故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A.物块P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解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选项C正确.答案:C4.(2017·江西上饶横峰中学月考)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动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风扇向前吹出风时,风扇也受到风给的反作用力,方向向后,同时风给风帆一个向前的力;也就是说小车受到风帆给的一个向前的力,还有风扇给的一个向后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帆和风扇都是小车的一部分,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不能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说明,故选B。
课标版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课件

二、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⑦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⑧ 静止 状态的性质,我们 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2.量度:⑨ 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⑩ 质量 大的物体惯性大, 质量 小 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 固有 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 和受力情况 无关 。
三、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相互 的。一个物体对另 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 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同 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三异 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三无关 ①与物体类型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
在相互作用无关
2.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学科素养直通车
生活中的惯性分析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惯性具有“相对性”,往往表现在 相同体积不同密度的物体间,如当装满水的车加速时,水中的气泡会相对车向 前运动。
1.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充有水,它的中间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玻璃 管由静止开始向右沿水平方向运动时,气泡相对玻璃管将要 ( A )
课标版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课件
2021/4/17
课标版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 第一第三定律课件
1
第1讲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律 牛顿第三律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第1节牛顿第一律牛顿第三律[考试]第1节牛顿第一律牛顿第三律考点一| 牛顿第一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律又称为惯性律.(3)牛顿第一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与牛顿第二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律和牛顿第二律是相互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律来答复.牛顿第一律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律是一条律.3.惯性(1)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4)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①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②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1.(2021·模拟)伽利略创造的把、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开展.利用如图311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结果的比照,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导学号:81370088】图311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A[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 2.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B[伽利略通过斜面正确认识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牛顿在归纳总结伽利略、笛卡儿家的结论根底上得出了的牛顿第一律,即惯性律,应选项B正确.] 3.关于牛顿第一律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81370089】A.牛顿第一律不能在室中用验证B.牛顿第一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C[牛顿第一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律(即牛顿第一律)那么是反映物体在一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必须有力的作用,所以B、D 正确.]4.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只有在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的质量越大或速度越大,其惯性也就越大C.在太空中飞行的飞机内的物体,其惯性消失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运动无关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位置、是否受力和如何运动无关.应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5.(2021·模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30吨“工〞字形钢材的载重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摩托车而紧急制动,结果车厢上的钢材向前冲出,压扁驾驶室.关于这起事故原因的物理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B.由于紧急制动,使其惯性减小,而钢材惯性较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C.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所受阻力太小,缺乏以克服其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D.由于制动前的速度太大,的惯性比钢材的惯性大,在制动后,钢材继续向前运动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了驾驶室.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无关,A正确.]考点二| 牛顿第三律1.牛顿第三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的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拟(加试要求)(1)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牵扯第三个物体.2.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简单方法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二是看产生的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是同一种性质的力.1.(2021·)关于牛顿第三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81370090】A.对重力、弹力、摩擦力不适用B.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距很远时不适用C.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做加速运动时不适用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时也适用D[对于牛顿第三律,适用于重力、弹力、摩擦力所有的力,而且不管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质量如何、运动状态怎样、是否相互接触都适用,例如,地球吸引地球外表上的石块,石块同样以相同大小的力吸引地球,且不管接触不接触,都互相吸引,所以A、B、C错误,D正确.]2.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该是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榔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C[榔头与玻璃间的相互作用力一是大的,而玻璃碎裂,是因为相互作用力大于玻璃能够承受的力的缘故,应选项C正确.]3.如图312所示,大人很轻松地就能将小孩拉过来,如果用两个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就很容易地显示两个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导学号:81370091】图312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不相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不相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同A[所给拉力图象关于t轴对称,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始终相,A 正确,B错误;从图象看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C错误;图象上两人的拉力一正一负,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D错误.]4.如图313所示,某人用轻绳拉着小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313A.人拉绳的力和绳拉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人拉绳的力和绳拉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车的力和车拉绳的力不一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人拉绳的力和绳拉车的力一大小相D[此题考查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人拉绳的力和绳拉人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人拉绳和车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应选项A、B错误;绳拉车的力和车拉绳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同时产生、同时消失,选项C错误;人拉绳的力和车拉绳的力大小相,而车拉绳的力与绳拉车的力大小相,应选项D正确.]5.(加试要求)一起重机通过一绳子将货物向上吊起的过程中(忽略绳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81370092】A.当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无论货物怎么上升,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都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大小C.无论货物怎么上升,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总大于货物的重力大小D.假设绳子质量不能忽略且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一大于货物的重力大小B[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和货物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管货物匀速、加速还是减速上升,大小都相,A错,B对;当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和货物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货物加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于货物的重力,货物减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小于货物的重力,C、D错.]考点三(4)|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探究过程:如图314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用手拉弹簧测力计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弹簧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F′,弹簧测力计B那么受到A的拉力F.注意观察F与F′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再把A拿下来,向两侧分别拉A、B,再观察F与F′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图314(2)结论:在拉弹簧测力计的整个过程中,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A、B弹簧测力计示数总是满足大小相.1.如图315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联结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 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这个说明( )图315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方向相反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显示b弹簧的拉力和a弹簧的拉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律得知,它们的示数总是相,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方向相反,与弹簧测力计无关,故两只弹簧测力计不一完全相同,故A错误,C正确;此不能说明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B错误;弹簧测力计的运动没有改变,故此不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2.如图316所示,小孙同学用力传感器A和B做“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当用A匀速拉动固在滑块上的B时( )【导学号:81370093】图316A.A对示数比B大B.B对示数比A大C.A和B对示数有时不相D.A和B对示数任何时刻都相D[根据牛顿第三律可知D正确.]3.如图317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中:图317(1)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A.假设滑块静止不动,那么弹簧测力计A对B的拉力与B对A的拉力大小相B.假设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A对B的拉力与B对A的拉力大小不相C.假设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A对B的拉力与B对A的拉力大小不相D.假设滑块做变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A对B的拉力与B对A的拉力大小不相(2)如下图,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面放上一点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A.为了增大指针受到的阻力B.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指针示数的最大值C.防止指针与弹簧测力计外壳间的摩擦D.防止测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解析】(1)弹簧测力计A对B的拉力与B对A的拉力大小关系与运动状态无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应选项A正确.(2)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面放上一点泡沫塑料,可以做成带“记忆功能〞的弹簧测力计,在中泡沫塑料停在拉力最大的位置上,方便我们记录指针示数.应选项B正确.【答案】(1)A (2)B4.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器进行.(1)将两个传感器按图318甲方式对拉,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乙所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甲乙图318(2)(多项选择)由图乙可得到的结论是( )A.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B.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C.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D.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案】(1)时间(t) 力(F) (2)AC5.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中(1)在紧靠弹簧测力计指针旁边放小泡沫塑料,做成两支带“记忆功能〞弹簧测力计A、B.现把这两支弹簧测力计挂钩钩住,A连接小木块,B用手拉,如图319所示,问哪一支弹簧测力计小泡沫塑料位置有错误?________(选填“A〞或“B〞);图319(2)正确放置后,拉动木块先加速,后匀速,最后减速,直至停下,那么泡沫塑料位置是记录以下哪个阶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A.加速阶段B.匀速阶段C.减速阶段D.停止阶段(3)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电脑屏幕上显示以下哪个图线?________.【答案】(1)B(2)A (3)C。
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第1讲

例3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
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
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者.若 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铁被吸在黑板法中正确的是( ) BC
A.磁铁受到的电磁吸引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 B.磁铁与黑板间存在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磁铁受到4个力的作用
D.磁铁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 4. 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 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 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 M,环的质量为 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 力大小为 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A) A.Mg+f B.Mg-f
图2
A
)
变式训练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 (
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 3 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 气泡相对于瓶子将 A.向前运动 C.无相对运动
B
)
B.向后运动 D.无法判断
图3
解析 应用惯性知识分析,由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而水的
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因此水的惯性远大于气泡的惯性,当小 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 趋势,水相对瓶子向前运动,水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瓶向后 运动,B 正确.
备考策略
1. 牛顿第三定律中的 “ 总是 ” 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 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 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最新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一节《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学课件

知识清单梳理
四、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F=-F’ 3、特点: ①必定为同种性质的力; ②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④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
知识清单梳理
四、牛顿第三定律:
【情景再现】如图所示,某学校教室里的磁性黑板上粘挂一些 小磁铁(如图中“笑脸”),“笑脸”被吸在黑板上可以用于“贴” 挂图等辅助教学。下列关于“笑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知识清单梳理
三、单位制:
1、单位制: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
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物理学中有七个物理量的单 位被选定为基本单位:时间(s),质量(kg),长度 (m),电流(A),热力学温度(K),发光强度(cd), 物质的量(mol)
3、导出单位:
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 的物理量的单位.
则可避免这种困扰。1967年用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
频率∆ν=9 192 631 770 Hz定义s;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c=299 792 458
m·s–1定义m。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如,s对应∆ν,m对应c)。新SI自2019
2.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适用于低速、宏 观物体。
3.牛顿第三定律在解题过程中往往用来转换研究对 象,在计算题中必须要写出等式,不要丢分。
考点题型探究
考点一、牛顿三大定律的理解:
【对点原创】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
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将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
高三物理 一轮复习 第3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三定律课件

效果 抵消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6、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把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完 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 被撞 击的鸡蛋B被撞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B.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C.A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蛋壳产生向前的
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条件下 所遵循的规律. ③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惯性,不受外力时表现为保持原 有运动状态;受力时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3、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 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 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4、如图所示,在瓶内装满水,将乒乓球用细线拴住并按入 水中,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瓶盖上.盖上瓶盖并将瓶子翻转,乒 乓球将浮在水中.用手托着瓶子水平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乒 乓球在瓶中的位置会如何变化?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牛
三 顿第
章一
第、
一三
节
定 律
第
牛顿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笛卡尔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 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 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俐略 物体的运动不要力来维持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运动速度大比速度小难以停下来,所以物 体运动速度大时具有较大的惯性 B.同一物体初速度相同,受的阻力越小,停下来就越 困难,所以物体受力越小,则惯性越大 C.物体受到恒定的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 改变,受到变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才会发生改变 D.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1节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3)导出物理量:由___基__本___物理量根据有关物理公式 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如加速度、速度等.
(4)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其他 物理量的单位.常见的速度单位 m/s、加速度单位 m/s2 就 是___导__出___单位.特别要注意的是力的单位牛(N)也是导出 单位,而不是基本单位.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课标要求
热点考向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
1.通过牛顿第三定律考查力的相 互性
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 2.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加
速度
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
问题
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与
计算
3.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现象
4.通过整体法与隔离法考查牛顿
瞬时性 a 与 F 对应同一时刻 矢量性 a 与 F 方向相同 因果性 F 是产生 a 的原因,物体具有加速度是因为物体受到
了力
(续表)
(1)加速度 a 相对于同一惯性系(一般指地面).
同一性 (2)a=mF 中,F、 m、a 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
独立性
(3)a=mF 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典题 1】(多选)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 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
洒出的情况如图 3-1-3 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图 3-1-3
答案:BD
答案:BC
方法技巧 判断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方法 (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两个不同 的物体上,平衡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 (2)看产生力的原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由于两个物 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平衡力是另外 两物体施加的作用,两力的性质可同可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 如图6所示,手推车的篮子里装有一篮球,女孩把手推车沿斜面向上匀 速推动,篮子的底面平行于斜面,靠近女孩的一侧面垂直于底面,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篮子底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篮球的重力 B.篮子对篮球的作用力小于篮球的重力 C.人对篮球的作用力等于篮球的重力
√D.篮子右侧面受到的压力小于篮球的重力 图6
4.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无关 .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 秤的压力将 不等于 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命题点二 超重与失重现象
基础考点 自主悟透
1.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 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自测2 (2019·浙江杭州市四校联考)同学们知道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N”,
但“N”是一个导出单位,如果用国际制基本单位表示,下列正确的是
√A.kg·m/s2
B.kg·m/s
C.kg2·m/s
D.kg·m2/s
四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相互 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 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 、作用 在 同一条直线上 . 3.表达式:F=-F′.
然后随跳板反弹,则
A.运动员与跳板接触的全过程中只有超重状态
B.运动员把跳板压到最低点时,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C.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从受力角度来看,是因为跳板对
他的作用力远大于他的重力
D.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从受力角度来看,是因为跳板对
图8
他的作用力远大于他对跳板的作用力
二 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向上 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向下 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等于0 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 g ,方向竖直向下.
C.t=1.1 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为620 N
D.t=1.5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图6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0.3 m/s2, A项错误. t=0.4 s时他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项正确. t=1.1 s时他的加速度为0,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重力600 N,C项错误. t=1.5 s时他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D项错误.
三 力学单位制
1.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单位 (1)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 长度 、质量、时间. (2)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是基本单位.如:毫米(mm)、 克(g)、毫秒(ms)等等.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分别为米(m)、 千克(kg) 、秒(s). 2.单位制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SI):国际计量大会制定的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 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
不正确的是
A.t1~t2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超重状态
B.t3~t4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失重状态
C.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1楼,从t1时刻开始,
图8
经向上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高楼层
√D.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高楼层,从t1时刻开始,经向下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
在1楼
三 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 加速度 为“桥梁”,由 运动学公式 和 牛顿第二定律 列方程求解,具体逻 辑关系如图所示:
√C.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θ
图5
D.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
解析 设B球质量为m,A球的质量为3m.撤去挡板前,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 为4mgsin 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 题图甲中A球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4mgsin θ,加速度 为4gsin θ,A、B错误; 题图乙中,撤去挡板的瞬间,A、B两球整体所受的合力为4mgsin θ,A、B两 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θ,则每个球所受的合力等于各自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 力,轻杆的作用力为零,C正确,D错误.
变式7 (2020·浙江1月选考·2)如图7所示,一对父子掰手腕,父亲让儿子获胜. 若父亲对儿子的力记为F1,儿子对父亲的力记为F2,则 A.F2>F1
√B.F1和F2大小相等
C.F1先于F2产生 D.F1后于F2产生
图7
变式8 如图8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
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
命题点一 瞬时问题的两类模型
基础考点 自主悟透
1.两种模型 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
一 瞬时问题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合=ma,加速度由物体所受 合外力 决定,加速 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 合外力 的方向一致.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发生突变时,加速 度也随着发生突变. 2.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橡皮条)的区别: (1)轻绳和轻杆:剪断轻绳或轻杆断开后,原有的弹力将突变为0 . (2)轻弹簧和橡皮条:当轻弹簧和橡皮条两端与其他物体连接时,轻弹簧或橡 皮条的弹力 不能 发生突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从受力的角 度判断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 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从加速度的 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 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 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图1
例1 如图3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
连,物块1、3质量均为m,物块2、4质量均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
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
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有
2.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 基本 单位和 导出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 有三个,是 长度 、 质量 、 时间 ,单位分别是 米 、 千克 、 秒 .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 物理关系 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变式4 (2019·湖南衡阳市第一次联考)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
实验小组在升降机水平底面上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
作原理图如图8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定值电阻R、电流显示器、电源E连成电路,在
压敏电阻上放置一个绝缘重物,0~t1时间内升降机停在某一楼层处,t1时刻升降机开 始运动,从电流显示器中得到电路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
自测2 (2019·山东菏泽市下学期第一次模拟)一小物块从倾角为α=30°的足够
长的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10 m/s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2所示),已知物块与斜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g取10 m/s2,则物块在运动时间t=1.5 s时离斜面底端 3
的距离为
A.3.75 m
√B.5 m
C.6.25 m
变式1 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
如图4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
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
√A.a1=g,a2=g
B.a1=0,a2=2g
C.a1=g,a2=0
D.a1=2g,a2=0
图4
解析 绳子的张力可以突变,剪断OA后小球A、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a1=a2 =g,故A正确.
自测1 (2019·湖北武汉市质检)如图1所示,物体a、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 相连,再用一根轻弹簧和a相连,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物体a、b的 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当在P点剪断绳子的瞬间 A.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零 B.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零
√D.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D.15 m
图2
解析 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a=gsin α+μgcos α=10 m/s2,物
块运动到最高点时间 t=va0=1 s<1.5 s,由于 mgsin α=μmgcos α,小物块运动到 最高点速度为零时就停止运动,故此时小物块离斜面底端距离为 x=v20a2=5 m, 选项 B 正确.
一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 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 惯性 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 加速度 的原因.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图7
√D.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C时是最低点,人在C时的速度为零,故A项错误; C到B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弹力一直减小,合力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不 是匀加速运动,故B项错误; 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 从B到A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C项错误, 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