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测、测量和评价,以了解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变化规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效的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与范围本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支持,并通过监测结果进行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与振动、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方面的监测。

三、监测目标与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明确的监测目标和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PM2.5、PM10、SO2、NO2、CO等)、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VOCs等;2. 水环境:监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如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pH 值、溶解氧等;3. 土壤环境:监测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如砷、铅、镉、汞等)、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度等;4. 噪声与振动:监测环境噪声等级、振动频率等;5. 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监测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种类、处理方式等。

四、监测方法与步骤根据监测目标与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与步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监测点位:根据监测需要和环境特点,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2. 采样计划与频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制定采样计划,并确定采样频率,确保样品的代表性;3.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现场采样、袋装采样、容器采样等;4. 样品保存与运输:采样后,对样品进行适当的保存和标识,并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5. 实验分析: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分析方法,并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数据图表,进行数据比对和评价,形成监测报告;7. 结果评估与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提出环境保护建议。

砖厂监测方案 - 副本

砖厂监测方案 - 副本

砖厂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1、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的设置
根据评价区地形特征、污染源分布、环境功能及气象条件,在评价范围内共布设1个采样点。

1#:拟建厂区中心(项目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监测项目
大气环境监测项目:SO2、NO2、TSP。

(3)监测时间、监测频率
各监测点的监测历时为连续采样7天,TSP每天连续监测不少于12h(7:00~19:00);SO2、NO2每天连续监测不少于18h(7:00~翌日1:00),浓度取日均值。

采样同时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因素。

2、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1)地下水监测点位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设1个监测点位。

在拟建地附近选择一个已有取水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选取pH、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汞、砷、六价铬、挥发酚、氰化物、总大肠菌群等。

(3)采样时间及频次
地下潜水监测采集样品为每点位一个混合样,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导则》要求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3、声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置
厂界四周4个监测点位。

(2)监测方法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每次至少进行昼夜监测,得出昼间、夜间的等效声级Leq。

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均按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1。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1监测点位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断面设在项目废水所排入的河流上游1000m处(背景断面),下游500m处(控制断面),下游1000m处(削减断面),共3个监测断面1.2监测项目本次评价选择的监测项目有pH、CODcr、BOD5、DO、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因子,同时测水温和流量。

1.3监测频次本次现状监测一次性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一次。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2.1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为项目预选厂址,以及项目预选厂址2.5km范围内的敏感点。

2.2监测项目本次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NH3-N和总大肠菌群。

地下水取样同时测水温、井深。

2.3监测频次地下水监测与地表水监测同时进行,一次性监测2天,每天采样1次。

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3.1监测点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点位分布在项目预选厂址内、以及项目预选厂址附近2.5km内的敏感点3.2监测项目本次监测项目为TSP、PM10、SO2、NO X、氨。

3.3监测频次各监测项目连续监测7天,TSP日均值每天不少于24h采样,PM10、SO2、NO X、氨的日均值每天采样不能少于20h,SO2、NO X、氨小时均值每天监测四次,每次采样不少于45min,时间为02、08、14、20时。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4.1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点位分布在项目预选厂址四周、以及项目预选厂址附近2.5km内的敏感点。

4.2监测项目噪声。

4.3监测频次每天2次,昼夜各一次,连续监测3天。

监测方案三篇

监测方案三篇

监测方案三篇监测方案篇1(一)监测目的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1、废气监测监测项目:(1)有组织:颗粒物;(2)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其余因子监测频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有组织废气监测——排气筒预留采样口;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2、废水监测监测项目:pH、CODCr、BOD5、色度、SS、NH3-N、磷酸盐、石油类;监测点位:接管口。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3、噪声监测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监测方案篇2西永微电子工业园CNG工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提供,监测任务委托沙坪坝区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完成。

拟建项目位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西园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

项目联系人:黎辉款,联系电话:1335__8989,现场联系人:代老师,联系电话:1521__14993。

1、声环境监测布点:共2个,分别布置于加气站中心(1)、加气站门口外公路噪声(2)。

监测内容:昼、夜等效A声级。

监测频率:连续2天,每天昼、夜各一次。

全国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现状调查方案

全国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现状调查方案

附件
全国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现状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水生生物监测与理化监测是水环境监测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目前,仅理化监测指标已无法全面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而生物监测能够弥补理化监测的不足,可以综合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因此,水生生物监测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欧盟已将水生生物指标纳入水质评价。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水生生物监测能力,推动全国水生生物监测工作,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二、调查范围
此次调查范围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环境监测(中心)站,具体名单见附表1。

三、调查内容
(一)生物监测人员基本情况,见附表1。

(二)生物监测工作内容,见附表2。

(三)生物监测仪器设备,见附表3。

四、调查要求及报送方式
各省(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转发并收集辖区内各市(州、盟)环境监测(中心)站调查情况,每个站要单独填写(包括省(区)站)。

调查报告应包括本方案中的调查内容(3个附表)。

调查报告须在7月25日之前,由各省(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书面和电子版形式一并报送总站水室。

电子版发送至liuyun@
书面形式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院(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邮编:100012
附表1 生物监测人员基本情况表监测站名称:
附表2 生物监测工作基本情况表监测站名称:
附表3 生物监测仪器设备情况表监测站名称:。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xxx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项目名称:委托单位: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单位联系电话:一、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点位本次监测拟在厂界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厂界各设置1个噪声监测点,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

(2)监测项目昼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执行,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氨气(小时值)、硫化氢(小时值)、TSP(日均值),共3项。

(2)监测点位:1#上风向、2#下风向各设1 个点,共2 个点位。

(3)监测频率: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连续检测7天。

氨气、硫化氢监测小时值,TSP浓度监测日均值。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氟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粪大肠菌群共11项。

(2)监测点位:1#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上游约500m 的断面)、2#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下游约1000m的断面),各设一个点,共2个点。

(3)监测频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每天采样一次采混合样,连续监测三天。

四、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氯化物、铁、锰、镉、砷、汞、六价铬、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总磷、总硬度、钠离子、钾离子,共24项。

(2)监测点位:1#厂区井水,2#西北侧出露泉点(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下游方向),3#东南侧闲置厂区井水(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上游方向)。

(3)评价标准及方法:根据执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环境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

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现状

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现状

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现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

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坑工程,其建设质量与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因此,基坑工程的监测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环,其及时精准的监测数据能够有效降低基坑工程施工风险,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本文将对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基坑工程监测提供有益参考。

一、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已经不断完善和丰富。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主要包含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技术与监测周期,通过对目前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研究,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监测目标基坑工程的监测目标主要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支护结构变形、地下管线变化及周边建筑物等。

通过对这些监测目标的及时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工程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

1.2 监测方法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与现代监测方法两种。

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地基测斜、地下水位监测、支撑结构变形监测、地下管线监测等,而现代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测距仪、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1.3 监测技术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主要包括应变测量传感器、位移测量传感器、压力测量传感器等,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NB-IoT等技术,云计算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存储与处理,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监测数据分析与预警。

1.4 监测周期国外基坑工程监测周期一般设置为每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不等,根据工程的特点与要求,结合原始数据的量测而确定。

二、国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现状基于国外对于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现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2.1 美国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美国基坑工程监测方案以传统监测方法为主,主要关注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建筑物变形等监测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一、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本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和当地气候特征,制定如下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本次在评价范围内共布2个大气监测点,即拟建厂址中心。

(2)监测因子及标准:
各监测因子对应标准见表2。

(3)监测时间和频次
连续采样7天,硫化氢、氨、臭气浓度1小时平均浓度每日监测4次,每次至少45分钟,采样时间为2:00、8:00、14:00、20:00。

(4)监测方法
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因子
pH、COD、BOD5、SS、氨氮、TP、TN,同时记录河水流量。

(2)监测布点
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500m、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处、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3000m。

(3)监测时间频次:
连续监测两天,每天2次,上、下午采样各一次。

(4)分析方法、依据
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进行。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共布设4个厂界监测点,北厂界1个,西厂界1个,东北——西南走向厂界2个。

(2)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Leq)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1天,昼夜各一次等效连续A声级。

(4)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