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十分重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外包领域逐渐多元化和专业化。

我国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国际客户的关注和合作。

而且,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人才短缺、政策不完善、国际竞争激烈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本文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可以为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字数: 267】1.2 研究意义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服务业向高端发展。

这有利于提升我国市场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这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这对于提升我国人才素质和培养水平也具有积极作用,促进我国人才向国际化发展。

研究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 正文2.1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一大趋势,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在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具备大量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服务能力,吸引了许多外国客户选择将服务外包给中国企业。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

越 苏南 京主 持 召开服 务 外包 工作 座 金 融危 机 冲 击 下 , 来越 多 的跨 著 名 管 理 咨 询 公 司 麦 肯 锡 公 司 预 今 年 美 谈会 上指 出 : 我 国发 展服 务外 包 国 公 司 和金 融 机 构 为 降低 成 本 , 测 , 后 5 内 , 国 白领 工 作 岗 “ 位 的离岸 外 包 将 达 3 %。据 国际 产业 具有难 得机 遇和 独特 优势 ” 将把 更 多的 业务 外包 给低 成本 国 , 0
阔 垦I
权 威 机 构 数 据 , 0 7 全 球 国 际 20 年
有 同时 , 由于 金 融 危 机 的 影 响 , 潜 力 很 大 , 望 成为 全球 重要 的
2 国 际 服 务 外 包 企 业 规 模 和 .
服 务 外 包 市 场 潜 在 规 模 达 5 0 亿 目前 世 界 服 务 贸 易 发 包 国 的 就 业 服 务 外 包 目的 地 。 00 美 元 , 年 实 现 6 0 美 元 , 有 压 力 很 大 , 易 保 护 也 会 有 所 抬 当 0亿 尚 贸
环 境 应 变 能 力 的 一种 经 营 活 动 , 相 对 落 后 , 要 用 过 去 的 “ 国 制 需 中
理 它 包 括 I0 ( fr t nT c n l 造 ” 念 和 紧 迫 感 来 认 识 服 务 外 T I oma o eh o n i — o y usuc g 信 息 技 术 外 包 ) 包 , 展 “ 国 服 务 ” g O t rn , o i 、 发 中 。
0 0强 中 9 % 的 向 印度 、 律 宾 和 中 国等 发展 中 5 中 共 中央 政 治 局委 员 、国务 院 副 元 。全 球 财 富 10 非
在 国 家 的 转 移 。 对 此 , 在 20 年 , 总 理 王 岐 山 2 0 年 2月 2日在 江 企 业 已经 制 定 业 务 外 包 计 划 。 09 07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的承 载 力 , 以加 速 我 国 企 业 的 国 际 化 进 程 , 升 我 国 自 所 提
度和菲律宾 等 国家相 比, 国仍然 缺乏 支持 发展 服务外 我 包 的良好政策环境 , 相关 法规未被 有效执行 , 数据隐 私 在
保 护 、 识 产 权 保 护 、 业 许 可 、 惠 与 激 励 以 及 劳 动 法 知 营 优
即使是加 入 WT O之后 , 国外对 我 国的法律 规则在 一 定程 度上信任 度不 高。随着 我 国知识 产权 立法 、 法 工 执
作 的加强 , 政府 主管 部 门与企 业联 手 打击盗 版与 知识 产 权滥用情况 已开 始好 转 , 但在 许 多情况 下仍 然缺 乏透 明
度 , 淡 了跨 国 公 司 对 某 些 细 分 市 场 的 投 资 信 心 。 与 印 冲
20 第 4 09年 期 总 第 18 7 期
黑龙 江对 外 经 贸
HI oeg c n mi ea o s& T a e J F r in E o o c R lt n i rd
No. 2 09 4, 0 S ra eilNo. 7 18
[ 服务贸易 ]
我 国承 接 国 际 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 外 包
软件 能力成 熟度 不够、 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匮乏等诸 多问题制约我 国承接服务 外 包业务 的发展 。
[ 关键 词]承接 ; 国际服务外 包;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726 F5. 8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1 2 28(090 — 07 0 0 — 8020)4 02 — 2 0
业 务 存 在 的 问题 分 析
于刃刚 李竹兵
( 河北 经 贸 大 学 , 北 石 家庄 006 ) 河 50 1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引起了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

中国仍处于市场的开拓阶段,应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外包中介机构,依托软件信息产业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引导并规范企业的引进外资方式,以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服务外包;国际市场;软件信息产业一、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脚步晚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步伐,2006年商务部发布实施“千百十工程”,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服务外包的向前发展。

但起步晚不代表速度慢,中国自身宏微观环境的稳定性,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够比拟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

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第二大承接国,主要承接对象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日本是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目标,欧美的服务外包市场比较成熟,发包商在选择承接方和承接地时考虑的因素较多。

中国承接的欧美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不是很大,仍旧处于市场的开拓阶段。

由于外包市场的逐步扩张,国内接包城市也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城市蔓延,各地区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向前推进的具体目标,如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的显著代表,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桥头堡”,广州在努力塑造“港澳合作”新形象,大连也成为了“软件外包之都”。

二、中国服务外包的优势和机遇(一)中国服务外包存在的优势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础虽然比较薄弱,但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很大。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在税收优惠、减免和资金支持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政策安排。

中国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增加了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东北地区凭借着语言优势可以大量承接日本、韩国等临近国家的服务外包,独特的地理优势又使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研究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研究
2009年第 8期 总第 4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0M lC RESEARCH GUIDE
No.8,2009 Serial No.46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 问题研究
葛 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 ,广州 510006)
摘 要 :20世 纪 90年代 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国际分工的不 断深入 ,国际服 务外 包逐渐成 为发 达 国家新一 轮 的产 业转移热点 ,我 国在该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积极承接 国际服务外 包,但在发展过程 中仍然存在着诸 多问题及局 限,从而制约我 国参与 国际服务外 包的能力和水平 。
规模经济说认 为 ,在一定 时期 内特定企业 单位时期 内产
供应 基本 定位前提 下 ,对生产过程涉及某些环节 区段 的活动 出数量 与平均成本具 有反向关 系 ,即产 出数 量越 大平均成本
或流程 ,通过合 同方式转移给外部厂商来承担 。与特定产 出 越低 。规模经济能使某些企业在一些 有限的产 品和服务上具
所有生产 活动 “一揽子转移”不 同 ,外包指特定企业在保持最 有专业化生产优势 ,通过扩大产量或相对专业化 于一 种产 品
终产 出或产 出组合 不变前提 下把某些投入性 活动转 移 出去 生产来降低单位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 的不 断推进 ,服 务产 品
(卢 锋 ,2007)。
生产的不可分性 已经被打破 ,服务的生产也类似有形物 品能
特定的服务活动 ,则称之为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这种业 务运 限于企业 内部提供 服务 ,难 以达到规模经济 ;反之 ,如果通过
作活动一旦跨 越国界 ,就是 国际服务外包 ,也 可称 之为离 岸 外包 由专 门服务提供商来提供 服务 ,则可能通过规模 经济获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日益加快,以IT为核心的国际软件外包尤为明显。

我国已经把软件产业定义为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给予相应鼓励政策支持其发展。

在此背景下,积极展软件外包有利于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国民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

软件外包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理认仅指需求方将单纯的围绕软件而进行的设计、编码、测试、后期维护等行为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广义的理解指包括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包括IT系统部件的采购、安装、集成与交付使用,IT系统构架、性能评估、更新策略的升级,应用软件系统的策划、开发、测试和交付,IT及软件系统的维护、评估、更新策略和升级,业务所需的数据服务、格式转换、维护与更新,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更新与维护等。

当软件外包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式实现时,即可以认为是国际软件外包。

国际软件外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竞争日益加剧、技术快速进步、政府宏观政策促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得到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软件外包发展十分迅猛,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跨国公司作为软件外包的主体,出于技术控制的考虑,软件研发外包的内部化越来越明显。

发包的项目中,软件服务项目已经超过软件产品所占比重,而且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软件外包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少数发包国和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少数承接国。

一、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1.从宏观的产业层面来看,发展速度很快(1)增长速度很快。

尽管中国与印度一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项目,但印度在20世纪90年中期就已经快速发展,而中国直到2003年前后才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

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提供 的主要是信息技术类服务 , 如基础技术 服务 、 呼叫 中
作者简介 : 郭振 (9 4一) 男 , 北 浠 水 人 ,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副 院 长 , 授 , 士 生 导 师 ; 炫 ( 9 4一) 15 , 湖 哈 教 博 沈 18 , 女, 浙江上虞人 , 究生, 研 研究方向 : 国际经济合作与 区域经济合作 ; 姜玲玲 ( 9 5一) 女 , 18 , 黑龙 江肇 东人 , 究 生, 研 研究 方 向: 区域 经 济 与 国 际经 济 。
2 .按照发生 的地点 划分。 国际服务外包分 为三种 : 第一种是在岸外包 ( nhr usucn ) 即企 业的业务 O soeO t rig , o 外包给相同国家的另一家企业来完成 。比如海尔母公 司
将 某 个 产 品 研 发 任 务 外 包 给 另 外 一 家 中 国 设 计 公 司 来 完
本企业之外 的服务提供者 , 以提高生 产要 素和资源 配置 效率的跨 国生产组织模式 。
( ) 二 国际服 务 外 包 的分 类
1 .按照所提供 服务 的种类 划分 。可 以将 国际服 务 外包分为两类 : 一类 是信 息技术 服务 t uc g , 类 外 包 中 服 务 提 供 者 所 i eh o g u ori ) 这 o o s n
(T 服务 IO)
服务 、 远程维护等
基础 技 术 承接技术 研发、 软件开发设 计 、 基础技 服务 术或基础管理平台整合或管理整合等
为 客 户 企 业 提 供 企 业 各 类 内部 管 理 服 企 业 内 部 务 , 括 后 勤 服 务 、 力 资 源 服 务 、 包 人 工
其供应商来 自不 同国家 , 包工作跨 国完成 。企业通过 外 国际外包这一方式转 移 了非 核心业务 , 留和巩 固了核 保

《2024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强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针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二、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服务外包领域不断拓展,涉及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研发设计等多个领域。

其次,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此外,我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如西安、成都等地,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端服务外包市场占有率较低。

其次,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此外,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企业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也影响了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

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高端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提高高端市场占有率。

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 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4. 完善企业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目前最重要的外包承接国之一。

我国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优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完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日益普及的通信设备以及入世后在服务领域不断加大的开放力度,使其渐渐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国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外包产业能力差,企业资源单一,这些都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外包;竞争优势;缺陷;企业联盟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82-02
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业务外包的管理思想在西方大型企业中运用以来,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逐步为西方大多数企业所运用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今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把非核心业务交给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公司来运作。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战略手段,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在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8》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研讨会上表示,面对金融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出去,金融界不少人才已从华尔街转向中国寻找工作,这就为我国加快服务
外包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信心。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也表示,鉴于我国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未来我国信息化需求依然很大,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越是在经济不景气或高速发展的时候,软件和信息服务越能发挥作用,我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一、外包的机理
当前,企业还是主要将外包看做一种节约成本的工具。

除此之外,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为获取竞争优势需要将外包看做一种战略工具
去重新评估现有的组织模式。

任何一个企业要依靠自身来经营管理好其所有事务是很困难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意识到,欲在全球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更多的优势与能力,而不仅仅是降低成本,他们需要更多的商业联合形式来配置其资源,那种仅仅关注财务交易合约已不能与企业的成长战略相匹配。

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企业很难跟随,人们正在通过外包迅速获取新兴技术,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业务外包属于企业在管理上的变革,而任何管理上的变革都会带来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

企业将业务外包出去后,其组织结构无疑将发生变化,而且不仅仅外包业务的原有部门将面临取消或者职责的变化,其他部门的组织结构也势必随着调整。

业务外包对企业组织结构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表面上的,还有更深层次的。

首先,业务外包给企业原有的固定组织结构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各职能部门提高自身效率。

其次,外包服务供应商的引入给企业注入了
一股活力,可以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再次,业务外包使组织的机构得到精简,原有臃肿的组织机构不再存在,企业组织变得更加精干,企业向相对小规模公司转变,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

二、外包的风险
在外包关系中,一方面,服务外包可以给发包企业带来很大的优势和利润;另一方面,外部坏境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目前的服务外包企业(供应商)面临着很多风险。

正如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服务外包在被越来越多企业接受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日益明显的各种风险,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在运用外包过程中,外包决策通常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如果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还可能会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

面对快速增长的服务外包市场,企业在享受服务外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与机遇并存的挑战。

如1997—1999年发生在英国护照局与西门子商务系统公司之间混乱
的合作经历,就暴露了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西门子承接处理英国护照局的申请,并雄心勃勃地想要实施在护照上启用数码相片的计划。

但由于新的电脑系统缺乏实施支援,操作人手太少,最后关头又出现设计变更,这一关键的国家服务一度瘫痪,导致英国护照局和服务供应商西门子在经济和声誉上都遭受了损失。

三、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状况
在整合一切可利用的内外部优势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这个理念的影
响下,外包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从总体上来看,尽管服务
外包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经济现实,但是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仍属于极度分散型,市场上充斥着数千家服务外包企业,其规模实力和服务能力差异巨大。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从1998年起步,市场上缺乏非常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其所提供的服务往往不能满足发包企业的需求,从而削弱了客户对该业务的接受程度和需求。

另外,低端的外包服务市场进入壁垒很低,众多小规模公司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

由于对服务外包市场挖掘不深,许多外包服务提供商无法得到合理的利润,反而由于规模膨胀而需要不断付出增购技术设备的代价,从而引发了企业资本套牢问题。

外包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力及资源。

由于我国目前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趋向十分明显,面对具有明显市场机遇的产品便会蜂拥而上,而对有开发或市场开拓难度的产品却无力承担,这导致许多企业集中在比较明朗但却相对狭窄的市场中竞争,造成产品种类单一、低水平竞争和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四、建立中小企业接包联盟的必要性
面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缺陷,构建服务外包企业联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不同企业的技术优势整合在一起,利用各自的资源组成一个超越空间的互利互惠协同作战的“联合组织”,是促进和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整体接包能力,解决国内企业接包小、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并形成中国外包整体品牌的有效方法。

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外包市场,我国亟须提高对外接包能力。

从内
部资源战略考虑,要关心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力、组织和物质资本。

从组建服务外包企业联盟前后比较开看,物质资本差异并不是很大,人力资本的变化则比较明显。

外包产业是人力资本集中的产业,靠单个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必然会产生“组织失灵”、内部信息不对称和严重的人力资本套牢等问题。

中小企业联合接包既能够在形式上扩大我国现有的接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人力资本的转移和分散。

服务外包企业联盟是在外包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动态联盟的发展思想建立的组织形式,是服务外包规模不足的服务外包提供方主要考虑的外包形式。

目前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还处在边摸索边建设的阶段。

我国国内主要服务外包企业联盟有武汉软件企业外包联盟、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河南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联盟。

五、成功实施外包业务的策略
lacity和willcocks对1991~1995年间的61项it外包决策进行了评估,指出成功外包决策的特征为:有选择的外包决策比整体性外包或自制成功率更高;高级经理与it经理同时参与决策比任何一方单独决策成功率更高;进行外包投标与内部投资的组织比只进行与内部it部门成本比较的组织成功率更高;外包短期合同比长期合同成功率更高;具体的服务收费合同比其他类型的服务收费合同成功率更高;外包新合同比旧合同成功率更高;it职能的规模与外包成功或失败没有相关性。

因此,在企业开展非核心业务外包项目时,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企业最高领导亲自挂帅,与各部门经理做出外包决策,并制定出项目实施后应达到的目标。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外包工作小组,并由项目领导小组的成员任组长,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决策层应领导外包工作小组结合企业的战略,运用价值链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分析,找出非核心业务,同时对业务的技术专业性进行分析。

外包工作小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调研,调研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外包状况,二是外包服务供应商的情况,并最终得出外包市场成熟度的情况。

结合企业内、外的分析,外包工作小组可以着手制订外包服务供应商案的建议书,在征得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即可确定公司的外包服务供应商案,为公司的外包工作指明方向。

外包工作小组按照外包服务供应商案组织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编写外包任务书,然后发给可能提供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供应商,向他们寻求方案和价格。

根据相关外包供应商的回复,公司要组织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各个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考察和评估,制订外包供应商的技术评价表,并将技术上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推荐给采购部门。

公司采购部门在收到技术部门的技术评估意见后即和技术合格的外包服务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

外包工作小组向公司决策层提交技术评估报告和商务谈判结果,经公司决策层讨论决定最终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并由采购部门代表公司和被选中的供应商签订合同,至此,发包工作结束。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对服务外包质量进行控制都是发包商和服
务供应商的共同要求。

一方面,发包商需要通过控制服务质量来保证服务与组织需求的一致性,为组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服务供应商需要通过开展服务外包质量控制工作来确保提供的服务满足发包商的需求,并通过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来应对发包商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赢得声誉。

质量控制对于服务外包中的供求双方都极为重要。

发包商对服务外包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监控职能来实现的,这种监控职能包括对服务供应商的监控、对用户的监控、对企业高层的监控和对环境的监控四个层面。

服务供应商质量控制,就是紧紧围绕服务外包质量,以使客户满意为核心,将形成和影响服务质量的全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以期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

[责任编辑王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