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创作法则
AB法则让你的表达更有效

AB法则让你的表达更有效让表达更有力的文章是每位写作者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在学术论文、商务文件还是个人创作中。
以下从确定目标、设计序言和设定主题三个方面为您展开,希望对您写作时有所帮助。
一、确定目标:用AB法则让表达更有效当涉及到确定写作目标时,AB法则也可以被理解为"A代表受众,B代表行为"。
这种解释主要侧重于将写作目标与读者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并确保采取适当的行为来满足这些需求。
A代表受众(Audience):写作的首要目标是读者。
在确定写作目标时,要考虑你的受众是谁,他们的背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
了解受众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内容,以确保你的文章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
B代表行为(Behavior):行为指的是你希望读者在阅读完你的文章后采取的具体行动。
你的写作目标可能是启发读者去思考,改变态度,采取行动,或者只是提供信息。
在设定写作目标时,要明确希望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文章达到什么样的行为结果。
通过"A代表受众,B代表行为"的解释,你可以更加专注于满足读者的需求,并针对他们的兴趣和行为目标来构建你的写作内容。
这样能够让你的文章更加贴合读者的期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在读者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序言:构建故事性序言让表达更有力SCQA是一种用于构建故事性序言的方法,它代表着Situation(情境)、Complication(冲突)、Question(问题)和Answer(答案)。
通过这种结构,你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Situation(情境):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境,让读者对故事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Complication(冲突):引入故事的冲突或问题,制造紧张感和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Question(问题):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读者思考可能的答案,进一步吸引他们阅读下去。
Answer(答案):最后,揭示或暗示问题的答案,让读者想要继续阅读,了解更多故事的细节。
动画的12项基本法则

动画的12项基本法则动画的12项基本法则是指在创作动画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动画师制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动画作品。
1. 漫画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要在动画中创造出一种夸张的效果,让人们感到兴奋、惊喜或者是惊恐的情绪,让人们能够真正地投入到故事中去。
2. 反向动作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创造出逼真的动作,需要考虑到物体的惯性和重量感,让人们感到物体的真实性。
3. 动作的曲线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创造出流畅的动作,需要将动作分解成多个关键帧,使得动作的曲线更加自然流畅。
4. 延迟和重叠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动作之间的延迟和重叠,这样可以让动画更加真实,也可以增加动画的趣味性。
5. 动画的繁琐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细节,包括人物的表情、手势、眼神等等,这些细节能够让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6. 赛博格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到机器和人体的区别,需要将机器的动作创造得更加平滑,而将人体的动作创造得更具有自然性。
7. 表现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重人物的表现,要让人们感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让故事更加生动。
8. 色彩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选择合适的色彩,包括人物的服装、背景、灯光等等,这些色彩能够帮助表达故事的情感。
9. 音效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到音效的使用,包括人物的声音、环境的声音等等,这些声音能够增强动画的气氛。
10. 拍摄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到拍摄的角度,包括人物的角度、摄像机的角度等等,这些角度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11. 故事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故事的构建,包括人物的个性、情节的设置等等,这些构建能够让故事更加有趣、吸引人。
12. 速度的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在动画中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包括人物的动作速度、摄像机的移动速度等等,这些变化能够让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记叙文写作七步法

记叙文写作七步法引言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经历或故事的方式来传达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文学体裁。
而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文章内容有条理、连贯,并能够深入打动读者。
本文将介绍七个步骤,以帮助你写出一篇出色的记叙文。
第一步:明确主题在写作记叙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写作的主题或主旨。
主题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核心,决定了文章要传达的信息和感情。
选择一个引人入胜、有趣且有深度的主题是写好记叙文的首要步骤。
第二步:构建情节情节是记叙文的基本骨架,它描述了事件的发展和故事的结构。
构建合理、有吸引力的情节是保证记叙文观赏性和吸引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提问、归纳思考和思维导图等方法来构建情节。
提问提问是激发创作灵感和构建情节的有效方法。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什么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经历?”或“我曾经遇到过什么令我难以忘怀的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叙述的事件和故事。
归纳思考在构建情节时,可以运用归纳思考的方法。
归纳思考是从具体事物中归纳出一般法则或原则的思维过程。
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然后从中发现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故事和经历。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组织思维的工具。
可以将主题放在中心,在周围列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和事件,然后逐步扩展为一个完整的情节框架。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整理思路,构建全面的情节。
第三步:创作引人入胜的开头开头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部分。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够立即抓住读者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继续往下阅读。
在写作开头时,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描绘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觉自己置身其中。
2.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相关人物的名言或格言,表达文章的主题或思想。
3.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第四步:描写细节,增强感受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的深度。
故事创作范文

故事创作范文
《创作故事的艺术》
故事创作是一门艺术,需要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许多成功的作家都擅长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其中,忘记自我。
那么,如何创作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呢?
首先,一个好的故事从一个好的点子开始。
这个点子可能源自于作者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或是灵感突发。
无论何种渠道,作者需要丰富自己的素材,以便有更多的灵感可以触发。
然后,作者需要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读者在故事中产生共鸣。
情节的发展需要合理、连贯,引人入胜,不断拉扯读者的情绪。
其次,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至关重要。
每一个角色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他们的对话、举止、甚至内心对话都需要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让读者在心目中形象鲜明,记忆深刻。
最后,一个好故事需要有引人入胜的结局。
结局可能是圆满的,也可能是出人意料的。
无论如何,作者都应该在结局处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对故事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创作是一门深奥的艺术,需要作者对文字有深刻理解,对生活有丰富体验,对创作有持之以恒的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用star法来编写成就故事

用star法来编写成就故事在编写成就故事时,我们可以运用STAR法则来进行创作。
STAR法则是指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和结果(Result),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自己在某个具体情境中所面临的任务,采取的行动以及最终取得的成就。
下面我将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来演示如何运用STAR法则来编写成就故事。
情境(Situation),我曾经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市场营销经理,公司要求我们开发新的市场并推广新产品。
在这个情境下,我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目标不明确、资源有限等挑战。
任务(Task),我的任务是制定一个全面的市场营销计划,包括市场调研、定位、推广策略等,以实现公司的销售目标。
行动(Action),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对目标市场的特点、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这个基础上,我制定了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的推广方式、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等。
同时,我还组织团队进行市场培训,提升了团队整体的市场营销能力。
结果(Result),在我的努力下,公司的新产品成功进入了目标市场,销量和市场份额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最终,我成功完成了公司交给我的市场营销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在面对具体情境时所面临的任务,我采取的行动以及最终取得的成就。
这种编写成就故事的方法,不仅能够突出个人的能力和成就,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你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因此,在编写成就故事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STAR法则,来展现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动画故事创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动画故事创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画故事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内容1. 动画故事创作基本知识和技巧2. 动画故事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3. 动画故事创作的流程与步骤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动画故事中的体现5. 动画故事创作中的十大创意法则6. 动画故事创作实践与作品展示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动画故事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巧。
- 分组合作的研究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动画故事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 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与回答问题的能力。
- 作品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动画故事创作作品的创意、表现和技巧。
-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在动画故事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五、教学资源- 动画故事创作教材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计算机和动画制作软件- 班级学生作品展示空间六、教学进度安排七、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时:动画故事创作基本知识和技巧- 讲解动画故事创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演示动画故事创作的流程和步骤- 分享优秀的动画故事创作作品案例2. 第二课时:动画故事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 探讨不同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 分析影视动画中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尝试创造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3. 第三课时:动画故事创作的流程与步骤- 分析动画故事创作的整体流程和各个环节- 引导学生制定动画故事创作的详细计划和时间安排- 学生分组进行故事创作实践和故事板设计4. 第四课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动画故事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分析优秀动画故事作品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 学生进行动画故事创作实践,并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第五课时:动画故事创作中的十大创意法则- 简要介绍动画故事创作中的十大创意法则- 鼓励学生运用创意法则进行故事创作实践- 学生分享和展示运用创意法则创作的动画故事作品6. 第六课时:动画故事创作实践与作品展示-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动画故事创作实践- 学生展示和演示自己的动画故事作品- 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并互相交流和研究以上为《动画故事创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法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引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语法的学习是掌握英语的关键之一。
然而,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往往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则通过将英语语法融入故事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通过以下方式应用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1、故事创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作生动有趣的故事,将英语语法知识点融入其中。
2、角色扮演:小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情节,从而自然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语法。
3、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故事中涉及的英语语法进行讲解和练习。
4、小组讨论: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英语语法知识。
三、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势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故事情节的吸引,使小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增强理解能力:故事情节的背景和人物关系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知识。
3、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讲述和讨论,锻炼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小组讨论环节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案例分析下面以一节小学英语语法课为例,说明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教学内容:1、故事创作:教师编写一个关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一般现在时态的典型用法。
2、角色扮演:小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以自然的方式呈现一般现在时态。
3、故事讲述: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故事,并在关键时刻对一般现在时态进行讲解和练习。
4、小组讨论:小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并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成果展示。
幼儿教育中的故事创作指导

幼儿教育中的故事创作指导故事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塑造品格、传递价值观。
因此,故事创作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故事创作指导,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作。
首先,故事创作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幼儿对于故事的兴趣往往是多变的,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故事创作。
例如,如果幼儿对动物感兴趣,可以鼓励他们创作关于动物的故事,或者提供一些关于动物的素材供他们选择。
通过兴趣的引导,幼儿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创作中,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故事创作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
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故事创作可以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一个途径。
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创作一些与自己情感相关的故事,例如,他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通过故事创作,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故事创作还应该注重思维的培养。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因此,故事创作可以成为他们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例如,他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通过故事创作,幼儿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故事创作还应该注重价值观的传递。
幼儿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故事创作可以成为他们接受和理解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创作传递一些正面的价值观,例如,他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
通过故事创作,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正面的价值观,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的故事创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故事创作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情感的表达,培养思维能力,并传递正面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述好故事的5个要点
1 好角色(Great Character)
当你开始创作一个故事的时候,你要开始设计故事中的角色,所以通常的思维方式是我有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个好的故事会穿越文化。
好的故事不应该从一个个别的地方来的,比如美国或日本,它应该来自世界任一个角落,它应该来自你们的心里面,通过你们的努力。
故事是制作一部影片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由于你需要用你的故事带领观众,吸引他们。
1)每一个好的角色都是与好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功夫熊猫想做一件伟大的事业,这样一个角色是超越文化的,同学们以后也想从事一番大事业,所以像这样一个角色是超越文化的边界的,在任何地方都适用。
你要理解你的角色背后的人性方面的内容,就像超人特工队中的超人家庭他们不能再做超人了,干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很讨厌他的老板,他的解决方式是很想回去再做超人,其实这样一个体验我想在座各位作为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
你可以讲述一个母亲与孩子的故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会知道母亲与孩子的故事。
如果你设计的角色是可以和现实联系起来,当你进了电影院以后你坐了5分钟,你了解到角色是什么样的,你会想:哦,我想知道这个角色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每一个角色都是有缺点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不是说我们不喜欢这个角色,而是这个角色本身有一些特点是很有趣的,我们希望观看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功夫熊猫阿宝他想成为一个大侠,他的肚子却很大……在超人特工队中,超人的缺点是正面的,他太迫切的想帮助别人了,所以在一场戏中他的老板踮着脚让他回来,他手抓着门把手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最后他把老板从好几道墙里面丢过去。
他为了太迫切的目标犯了一些错误。
这些角色身上的缺陷就构成了他们的个性。
你是怎样让你的角色看待这个世界的?
3)我们都希望看到角色在他的生命中度过这样一个旅程,追随他自己的梦想。
我们在很多影片中看到我们的主角为了一个目标来展开这么一个旅程,无论他是去打一场很大的战争,还是在餐馆为了没有人给他端水要跟人家理论,都是这样的。
要记住的一点,就是观众进入电影院,他们看到这个旅程,他们希望看到让他们满足的东西让他们兴奋的东西,他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要设计一个好的角色,你需要找2、3个人坐下来开始头脑风暴的过程,你来问这些问题,为什么角色要这么做呢?他们这么做背后的想法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以完善这个故事。
4)为什么我们要看角色身上发生的故事?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你的主角想要什么东西?这样一些问题。
如果你不告诉你的观众你的角色需求是什么?你的角色的目标是什么?观众就不会跟着你的故事走下去,他们就不想知道这个角色后面会发生什么,后来他怎么样了这样一些问题。
我们再来看下功夫熊猫,阿宝这个角色很好玩,他有个性、有热情、有很多好角色具有的性质,同时观众很容易将角色与现实联系起来。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阿宝这个角色有他自己的目标,目标是到高高的山顶上的宫殿去见他的偶像—5个大侠。
当他实现了这个目标到达山顶上见到了这5个偶像以后,故事就发生了一个转折,目标就变成了他自己成为一个大侠。
所以要了解你的角色的目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即使这个目标是从屋子的一头走到一头这么简单,也必须非常确切。
所有你的故事中的次要角色必须支持你的主要角色的,所以我在这里写了第一句的话:我们需要这个角色么?他对这个故事的主线起到作用了么?如果他没有起到作用的话,我们就把这个角色删掉了。
很多时候,导演会说次要角色很好玩,我们可以用这么一个很有趣的次要角色来服务于我们的主要角色,比如说他可以阻止我们的主要角色达到他的目标。
他们为什么在这么一个情境里面?还有就是你的角色感受是什么样的?你作为一个独立的制作人,你怎么带动你的观众
进入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样来设计这个过程的,你是怎么做的?你需要用一个不一样的方式来讲这件事,这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一个战士离开家去打仗的故事可以在星球大战里面能够看到,你同样可以在功夫熊猫的阿宝身上看到,你不要害怕这个故事被别人讲过了,关键是你怎么样用一个别人没有用过的全新的方式来阐述这样一件事情。
我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我说要把你的观众带入和带出你的故事。
你的观众对于你的故事都投入了什么?(金钱、时间、精力等)
2 开头的建制(SET UPS)
在功夫熊猫中,开头的建制就是功夫熊猫梦想成为一个大侠,当他发现这只是一个梦而已,而真正出现在他眼前的是5个偶像的玩具。
情节也可以是他的爸爸—那只鸭子告诉他你可以成为最好的厨师。
开头的建制可以最终引导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包括带给观众怎么样的一个结尾。
开头的建制就是故事当中的全部角色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情节设置就是怎样引导观众进入故事并且沿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的信息内容,就像是一些标志告诉观众们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开头的建制就像是路标,他能够告诉观众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生,比如熊猫的爸爸告诉熊猫你会成为最伟大的厨师,有可能故事发展下去阿宝就会沿着这条线索朝着成为最伟大的厨师而努力。
在超人特工队中,特尼告诉超人你可能再也不能成为英雄了,你的时代过去了。
这样引导故事可能成为这样一个不幸的结局。
如果一个片子没有很到在开头的建制,这个片子是悬空的,没有基础的。
如果在功夫熊猫开场阿宝有一天早上醒来就直接上山去宫殿了,片子中没有开始交待他跟他父亲是怎么回事,他很想见到那5个大侠,没有告诉这些事,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片子会非常不一样。
如果你错过了这些故事点,比如你去电影院没有看到这些故事点,片子开始15分钟了你前面的事情没有看到,你跟朋友坐在一起,你问朋友说刚才干嘛了,是怎么回事啊?你朋友肯定会非常恨你。
所以你要在你每一个段落的故事中都要设立这么一个情境上的建制。
这个建制可以非常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妙的,但是一定要非常清晰。
不同的人(角色)实现目标的手段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目标,但是因为不同的人(角色)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3 冲突(CONFLICT)
故事随着冲突向前发展。
Story moves through conflict!
故事应该有力量,调动观众找到冲突背后的答案。
角色必须面临现实存在的对抗力量,阻扰他们。
这样的一些冲突就会造成你的角色的质感、故事上的质感、视觉上的质感,观众就会很高兴的看到故事的发展。
有一个关于在片子里面讲故事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如果你的角色想要什么东西,作为影片的制作者你应该让他非常难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对于一个小的片段或是影片都是一样的。
4 张力(Tension)
你的所有角色总是在压力下面才会做出最真实的选择。
正是这些角色身上的压力造成故事具有张力来驱动故事前进。
你的角色必须要在压力之下自己来做这样一个选择。
正是你的角色的选择造成了故事的曲折发展。
好故事的张力会让观众自己猜测下面会发生什么?例如:超人特工队中的一个段落,超人妻子开飞机去救他的超人丈夫,那个保姆独自照顾Jack-Jack。
你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你真的会认为他们会死么?但是你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还是会因为紧张而浑身冒汗。
我们看这段情节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超级强烈的张力。
比如:她的妈妈与孩子、孩子之间的争吵、超人先生对于他们的境遇的担心的张力同时发生。
5 结局(PAYOFFS)
任何一个故事都会有结局的。
这一部分也是让你的观众满足的部分。
会让他们感觉还想再看一遍。
所谓的高潮是故事中间最大的一个结局。
在超人特工队中,是超人打败巨大的机器人。
结局可以是指一个一个段落中的结局,也可以指影片最终的结局。
如果你不提供这么一个让观众满意的结局,让他们知道答案的结局的话,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结局,你的观众会认为你的电影并没有结束,你的电影会很容易让人忘掉。
结局是在影片中富有情感的片段,你的观众会因为你的结局而爱上你的影片。
不管是悲剧还是大团圆结局,最终你都是以一个情绪化的方式给你的电影一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