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最新版

合集下载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局部封闭,用醋酸强的松龙25mg, 加1%的普鲁卡因10ml,作痛点浸润注 射,每周1~2次。可消炎止痛。
【预后】
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缓解梨 状肌痉挛,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 同时,可以改善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使受损的组织修 复,只要手法运用恰当,常能取得较好 的效果。
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痛。 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短缩,步பைடு நூலகம்
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
2.检查:
(1)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深层有明显压痛, 有时压痛点扩散到坐骨神经分布区域。
(2)在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或弥漫性 肿胀的肌束隆起。日久可出现臀部肌肉松 软、萎缩。
(3)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 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
操作:
(1)松解手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先用柔 和而深沉的掖法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反复 施术3~5分钟,然后施掌按揉法于患处 2~3分钟,再在患侧大腿后外侧施滚法 和拿揉法,充分使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肌 肉放松。
(2)弹拨止痛法:
医者用拇指弹拨法于梨状肌肌腹呈垂直 方向弹拨10余次,并点按环跳、承扶、阳 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以 达通络止痛之目的。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治疗】
目的:缓解疼痛,改善行走步态。 梨状肌综合征的推拿治疗在急性
期手法宜轻柔,在恢复期手法可稍 重,并配合弹拨法,一般能获得较 好效果。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部位及取穴:环跳、承扶、风市、阳陵 泉、委中、承山及臀部、下肢等。
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及被 动运动。
(3)理筋整复法:
施掌推法或深按压法,顺肌纤维方向反 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再以肘尖深压 梨状肌2~3分钟,以达理筋整复之目的。

梨状肌综合症怎么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怎么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怎么治疗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但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要慎重)。

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外敷【济愈堂坐骨贴】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

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

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

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

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饮食注意:适宜食物i:饮食应偏于甘凉滋润,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黄瓜、西红柿、山药、苦瓜、白果、豆豉、丝瓜、芹菜、藕、甲鱼等清凉食物,水果以西瓜、梨、柚子、荸荠等甘寒之品为佳。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维普资讯
乳腺炎
患 者 右 乳 疼 捅 数 目 触
谤右乳f> 压痛明显 l _ - 木及明
显 包块 ,热像 仪检 查 显 示 , 右
乳 外 上 片 收异 肯 热 区 温 差 I
2 度 应 用梅 花磁 针 增 教垫 治

疗 两 同 后 复谤 疼 ' 消 麦 , 俑 热 壕 收 复 查 显 示 ,异 常 热 区消 失 温 差 缩 小 至 o 5 度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因臀部深层肌 肉梨状肌 损伤 .而致急 ( 1性坐 骨神 经痛等 的综 台病 症 ,在临 床腰 腿痛 中 占有 一 慢 定 比例 。一 般认为 .由于坐 骨神经系统 分枝 腓 总神 经 自梨 状肌肌束 间穿出和坐骨神经 自梨状肌 中穿出 当梨状肌痉挛 挛缩 时 ,肌束 幅度 改变 ,两束 间 间隙逐 渐减 少 .使其 问穿出 的神 经受 压 ,因而 出现所 谓的 “ 状肌 症候群 临床 中 由 梨 于对 此 病 认识 不足 .往 往误 诊为 “ 骨神 经痛 ” “ 湿 性 坐 风 造 成沿一侧下肢 串痛。
维普资讯
吾种疑难病症的最霸涪
病 倒 二
一 吉
圆匿

维普资讯
成条索 或束状肌 束钝 厚 肌腹弥 漫性肿 胀
周 围组 织松软 ,有 明显压痛 :梨 状肌 或梨 状肌 呈
带 固定 ;梨状肌 反 射点 风 市穴 贴敷 增效 垫 ,用胶 片固定 。
梨状肌 综 合 症在 中 医属 “ 痹证 ”范 畴 。 因感 受风 寒 湿邪 .
或 跌 仆闪挫 ,以致经 络受 损 ,气血 阻滞 ,不通 则 痛 .病 久 则筋 肉失养 .可 出现 相应的肌 肉轻 度萎 缩 、麻木 ,患肢活 动功 能障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一、概述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骶椎2、3、4的前面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上孔和梨状下孔,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过(84.2%)或穿过梨状肌(15.8%)下行。

该肌受到风寒发生炎症,慢性劳损等可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粘连,从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或使坐骨神经局部营养血管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出现病理改变。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筋伤”、“环跳风”等范畴,俗称“臀痛”,“腿痛”。

伴有腰痛时称“腰腿痛”。

《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

”跌仆闪挫,或下肢屈伸、展、旋等任何活动都可使髋部或骶髂关节错位,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引发局部气血瘀滞而发本病。

跌仆闪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由此引发。

虽然有些病例与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但跌仆闪挫仍是重要的诱因;慢性梨状肌综合征也可由于跌仆闪挫而重新诱发本病发生,另外跌仆闪挫日久不愈或失治,又感风寒湿邪外侵,阻塞络道而引发本病。

中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是内治外治相结合,传统的外治方法是以推拿、针灸为主要疗法,其疗效良好,近年来,使用小针刀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也有很好效果。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一些患者还有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阳事不举。

但腰椎尚无畸形,疼痛或运动障碍均不明显。

(二)体征(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窜痛。

(2)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有钝厚感,局部封闭后疼痛消失。

(3)患肢直腿抬高在60。

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0。

时,疼痛即减轻。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内旋患侧下肢可诱发臀部和下肢疼痛。

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

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

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是由于梨状
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症状,而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诊断标准。


下是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臀部疼痛或坐骨神经放射痛。

2、出现顽固性的臀部或背部疼痛,特别是在坐位或长时间行走时。

3、疼痛加重,伴有局部痛点、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

4、坐骨神经放射痛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等症状,而坐
骨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常在膝盖以下。

二、影像学检查
1、通过MRI或CT检查可以发现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的位置和程
度等。

2、同时检查下肢肌肉力量、反射、感觉等方面。

三、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的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但需
要注意的是,除非上述全部症状明显时所做的检查,才有可能得出准
确的诊断。

总之,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多样化,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作出。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查,才能确定诊断和治疗计划。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跟踪和评估疗效,以保证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坐骨神经受刺激、牵拉或挤压
局部肌纤维变性、挛缩、粘连坐 骨神经、臀下神经受累
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甚 至臀大肌、臀中肌萎缩
诊断要点
•髋部扭闪外伤史或感受风寒湿病史;一般单侧发病;
•主要症状:臀部酸胀疼痛、向一侧大腿后侧及小腿 外侧放射,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呈“刀割样”或“烧 灼样”疼痛,咳嗽、喷嚏加重疼痛,睡卧不宁,甚至 有跛行,偶伴阴部不适、小腿外侧麻木;
封针中手 闭灸药法
理筋手法
中药治疗
手术疗法
针灸疗法
物理疗法
封闭疗法
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期尽快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 后期重点是预防粘连和肌肉萎缩。治疗以手法为主,配合药 物、针灸、封闭等方法治疗。
理筋手法通常作为首选方法,通过局部手法以缓解梨状 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追,修复 受损组织。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和缓,切忌暴力,以免加重病 情。慢性期手法宜深沉有力,以弹拨法为主。
诊断要点
•检查腰部无疼痛及畸形,活动不受限;梨状肌肌腹有 压痛和放射痛,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髋关节内 旋、内收受限并加重疼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 腿抬高试验阳性,小于60°时,梨状肌被拉紧,疼痛 明显,而大于60°时,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 减轻;
•X线片排除髋部骨性病变。
治疗
治 疗
治疗
患者俯卧,医者先按摩臀部痛点,使局部略有发热, 然后医者以双拇指相重叠,触摸饨厚变硬的梨状肌,用力深 压并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走向相 垂直,对较把胖患者力度不够时,可用肘尖部深压弹拨。弹 拨10-20次后,再做痛点按压。最后由外侧向内侧顺梨状肌 纤维行走方向做推捋顺,再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 束。每周2-3次,可连续2-3周。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护 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坐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 定时起身活动
选择合适的座椅,避免座 椅过硬或过软
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弯 腰驼背
避免跷二郎腿,以免加重 梨状肌紧张
避免长时间久坐
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坐姿, 每隔一段时间 起身活动
01
使用腰垫或 靠背,减轻 腰部压力
03
02
调整座椅高 度,使双脚 能平放在地 面
谢谢
梨状肌综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梨状肌综合征的 症状
02
梨状肌综合征的 治疗方法
03
梨状肌综合征的 护理方法
梨状肌综合征的症 状
疼痛部位
01
臀部
04
足跟部
02
大腿后侧
03
小腿后侧
05
腰部
06
骶尾部
疼痛程度
轻度疼痛: 仅在特定姿 势或动作时 出现疼痛
01
重度疼痛: 持续疼痛, 影响睡眠和 日常生活
03
手法治疗:通过专业手法 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 痛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 冷敷患处,减轻炎症和肿 胀
超声波治疗:使用超声波设 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 症和疼痛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 和拉伸,增强肌肉力量和柔 韧性,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
1 手术目的: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 2 手术方法:梨状肌松解术、梨状肌切除术、梨状肌移植术等 3 手术风险:术后疼痛、感染、神经损伤等 4 术后康复:康复锻炼、药物治疗等 5 手术效果: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
02
中度疼痛:日 常活动时出现 疼痛,影响正 常生活
04
放射性疼痛: 疼痛从臀部放 射至腿部,甚 至影响行走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属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与臀中肌处于同一平面。

借三个肌齿起于骶骨前面,肌齿附于骶前孔之间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沟上,也起于髂骨臀面近髂后下棘处,及邻近的骶髂关节囊,有时还起于骶结节韧带的盆面。

肌肉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并大体填满该孔,此处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结构的重要提及点。

梨状肌借圆腱止于大转子上缘内侧边。

梨状肌梨状肌变异A、梨状肌正常,53.6%;B、梨状肌与上孖肌和闭孔内肌融合,29.5%;C、梨状肌与闭孔内肌和臀中肌融合,13.4%;D、梨状肌与臀中肌融合,3.6%。

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

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

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后,其总干和终支延伸在整个下肢背侧。

坐骨神经变异(下图)a、未分裂的坐骨神经(SN)走行在梨状肌(P)下方(正常);b、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下方;c、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上下;d、未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e、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上方;f、未分裂的坐骨神经走行在梨状肌上方。

模式图梨状肌综合征(1)概述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梨状肌部位受到压迫引起的下肢疼痛、感觉麻木和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的神经卡压性疾病。

(2)诊断臀腿酸胀、疼痛、麻木的症状;梨状肌投影区可触及条索状或块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 但直腿抬高60°以上疼痛减轻;X 线、CT 检查或MRI 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3)检查臀部触诊急性损伤触诊时可有臀部肌紧张或痉挛,局部肿张;慢性期可有肌萎缩,或有轻度弥漫肿胀,梨状肌投影区可有明显深压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肢或会阴部,局部有时还会触及弥慢性钝厚或痛性条索。

行直肠检查或阴道检查,可发现梨状肌紧张或变粗、变硬。

向骨盆壁加压,可引起典型的压痛。

Lasegue试验在60度以内发现疼痛为阳性,超过60度后,疼痛反而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六、治疗
治则 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
部位及取穴
臀、下肢及足太阳、少阳经腧穴(环跳、居髎、承 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及臀部下肢等)
手法:
滚、按、揉、点压、弹拨、擦及被动运动等 急性期手法宜轻柔、缓和; 恢复期可稍重,并配合弹拨法等
七、操作
治疗方法:以拇指弹拨法为主治疗。
首先解除臀大肌的痉挛,使推拿手法效应达 到臀部深层组织梨状肌,、在臀部先施以掌根按 揉法,手法要柔和,反复按揉使局部肌肉由僵硬 变为松软,且有发热感为度。
梨状肌综合征
❖ 一、概述 ❖ 定义:指由于间接外力(闪、扭、下蹲、跨越)
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致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 肿、肌束痉挛,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相应 的临床症状的疾病。

二、解剖生理 股

➢ 梨状肌起止


S2-S4水平侧方骨盆面上(主要)

骶髂关节的关节囊前方
粗 隆
骶棘韧带

骶棘结节
(二)检查
❖ 臀肌萎缩,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及坐骨神经切迹处压痛 ❖ 在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或弥漫性肿胀的肌束隆起,
日久可出现臀部肌肉萎缩、松软。 ❖ 梨状肌紧张试验(+):
操作:握住小腿下端,使患者膝关节屈曲90,再将 小腿向外旋转,使髋关节内旋,从而使梨状肌紧张,若 发生坐骨神经痛则可视为阳性
2、外力损伤(尤其在梨状肌被拉长时)
肌肉痉挛
刺激压迫坐骨神经、
血管
产生临床症状、体征
.
四、诊断
❖ 临床症状
❖ 外伤史及受寒史(闪、扭、负重下蹲等) ❖ 臀深层疼痛,局部紧缩感,可沿坐骨神经分
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多呈牵拉样、 刀割样或蹦跳样疼痛,并有慢性紧缩感) ❖ 患侧下肢不能伸直,间歇性跛行或呈鸭步移 行,髋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
部 的



.
.
受S1、S2神经支配 功能:股外展、外旋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
三、主要病因病理
1、解剖变异
1)、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 2)、坐骨神经高位分支,即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就分为腓总 神经和胫神经,腓总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胫神经在梨状 肌下穿出。
.
三、主要病因病理
性损伤
九 、急注性损意伤事期,项不宜作深部针刺、注射
卧床休息1-2周 局部保暖
.
然后在臀部肌肉放松的基础上,再在梨状肌 体表投影区施行拇指弹拨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深 按臀大肌,力透肌层,待指尖触及呈条索状(变硬肿 胀)的梨状肌肌腹后,先以重手法由内向外,沿肌纤 维垂直方向, 达到迅速解除肌肉与神经组织的粘 连目的;然后稍放松拇指压力,缓慢垂直肌束弹拨 后,再调整指尖与肌纤维角度约45°进行梳理弹 拨已较为柔软的梨状肌肌腹,以持续柔缓的拨动 力带动原已僵硬的梨状肌肌腹,进一步达松解粘 连,缓解痉挛,疏散瘀血之效。
.
最后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其踝 部,一手置于膝部,牵拉蹬空, 配合直 腿抬高,抬到患者不能忍受的角度,稍 停放下,以恢复患肢髋关节活动功能, 再行下肢牵抖法放松下肢肌肉后术 毕。
.八、预后Leabharlann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
➢ 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炎症,
为组织修复创造条件
减轻

※ 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存在疼痛弧):>60 度时疼痛减轻。
五、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一)腰间盘突出症:CT MRI及体征。 (二)坐骨神经炎:由细菌、病毒感染,神经
水肿,沿坐骨神经压痛为特点。 (三)臀上皮神经损伤:以一侧臀部及大腿后
侧疼痛为主,痛不过膝,在髂脊中点下方2cm 处压痛明显,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