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损伤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踝关节损伤Lauge-Hansen分型ppt课件

14
2019/9/8
15
2019/9/8
16
2019/9/8
17
2019/9/8
关于踝关节的旋前、旋后 位:
a为最大旋前背伸位 b为最大旋前跖屈位 a‘为最大旋后背伸位 b’为最大旋后跖屈位 所以旋后时并非一定跖屈,
旋前也并非一定背伸的
18
踝关节运动的方式是由距骨体滑车的形状所决 定的。距骨滑车为一圆锥体,其底面朝向腓侧, 顶端朝向内侧,圆锥体的轴心线就是内踝前丘 稍下方与外踝尖的连线,此连线由内上向外下 倾斜,与胫骨纵轴相交成79°左右的交角(胫 距角)。故踝关节跖屈时距骨有内旋,背屈时 距骨有外旋活动。
踝关节损伤Lauge-Hansen分型
1
一.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 组成:胫、腓骨下端的内外侧踝和距骨组成。胫
骨下端后缘稍向后突出,称为后踝。 内外、后三踝构成踝穴,距骨位于踝穴内
2019/9/8
2
距骨
分头、颈、体三部,有六个关节面 仅颈部有骨膜,为主要的营养血管进出部
2019/9/8
32
2019/9/8
33
Thank You!
3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8
35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2019/9/8
36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 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019/9/8
23
旋后-内收型(SA)
踝、足部损伤(骨伤科学课件)

跟骨外形不规则,近似长方并略呈弓形,位于距 骨后下方,前窄后宽,后端为着地点,其最前端 为跟骰关节面,后下部为跟骨结节,是跟腱附着 处。跟骨上面有3个关节面,与距骨构成跟距关 节。跟骨内侧面中凹,其上方有一隆起,即载距 突,承载距骨颈,亦是跟舟韧带的附着处。跟舟 韧带有支持距骨头、承受体重的作用。
踝关肯的稳定性依靠内、外踝及周围的韧带和关肯囊维 持。踝关竹四周缺乏肌肉遮盖,关节囊较薄弱,其前壁 松弛,两侧较紧,有利于关节屈伸运动,限制内、外侧 向运动。踝关节韧带有3组:下胫腓韧带位于胫腓骨下端 ,连接两骨,此韧带坚强而有弹性,限制胫腓骨下端分 离;内侧副韧带呈扇形,叉称三角韧带,纤维致密坚强 ,不易损伤,有限制足踝外翻的作用,故外翻损伤时, 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少见.往往造成内踝撕脱骨折;外 侧副韧带较内侧副韧带薄弱,易损伤撕裂,限制内翻作 用弱,故临床内翻损伤多见。
(4)纵向挤压(垂直压缩)型损伤 患者从高赴 跌下,足底着地,暴力自足底向上传导,与身体 重力交汇于踝上部。如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可形 成胫骨下段“Y”、“T”形骨折,粉碎性骨折,或 同时合并外踝、后踝甚或前踝骨折,但临床少见 (图9-83)。
【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自商处坠下足部着地,或扭伤,或受暴 力直接打击踝部的外伤史。伤后踝部肿胀严重, 多有瘀血斑,严重者出现张力性水疱。患肢站立 行走困难。查体可见内翻、外翻或外旋等与损伤 类型一致的畸形;触诊时,局部压痛明显,间接 叩击痛阳性,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X线检 查正、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可明确诊断。怀疑下 胫腓关节分离者,可在应力下拍踝关节正位X线片证实。 下胫腓副韧带断裂时,踝穴增宽,距骨体与内踝或外踝 间隙增大。
《踝关节扭伤》课件

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1
实施绷带
2
使用绷带稳定踝关节,促进康复和预防
进一步受伤。
3
物理治疗
4
如理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功 能和增强肌肉力量。
冰敷
在受伤后立即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物如消炎药可以减少疼痛和炎 症。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训练
内踝骨折
纤维软骨损伤
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可能导致内踝 骨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踝关节扭伤还可能伤及纤维软骨 组织,导致关节长期的不稳定和 功能障碍。
总结
1 踝关节扭伤的危害
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康复,可能会导致长期不 稳定和功能障碍。
2 预防的方法
加强肌肉力量、注意运动姿势、使用适合的 护具和鞋子。
3 紧急处理的方法
康复训练的意义
帮助恢复踝关节的力量、灵 活性和稳定性,减少复发的 风险。
康复训练的目标
改善平衡、增强肌肉、提高 关节运动范围、增加踝关节 的稳定性。
康复训练的方法
包括平衡训练、强化训练、 柔韧性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踝关节扭伤的并发症
慢性失稳
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踝 关节扭伤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不稳 定性。
冰敷、绷带固定等紧急处理方法可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4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加速康复过程并减少复 发的风险。
2 意外原因
3 预防方法
运动时不正确的姿势、跑 步时踩到不平坦的地面等。
跌倒、扭转踝关节、受到 外力冲击等无意识的事件。
加强踝部肌肉力量、使用 适合的鞋子和护具、注意 活动中的安全性。
《踝关节损伤》PPT课件

腿肌肉的等长收缩,以促进消肿。急性期过去后,可逐步
开始主动全范围活动度锻炼、负重,在斜行板上锻炼本体
感觉,加强腓骨肌力量,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遗 留有踝关节不稳日后再次发生扭伤。关于III度损伤的治疗 存在一些争议,目前仍推荐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虽然一
些专家强调一期修复撕裂的韧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但
整理课件ppt
28
症状及体征
踝关节外侧疼痛,局部肿胀,关节血肿,局 部出现皮下淤血
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伤部明显压痛 内翻试验时疼痛加重 鉴别有无骨折需X线摄片
整理课件ppt
29
影像学检查
行踝关节正位、侧位、踝穴位X线片可有 助于排除骨折。应力位X线可有助于间接判 断踝关节韧带损伤,但往往因加剧患者症 状或加重损伤而在急性期难以实现。当扭 伤严重怀疑有关节软骨损伤时可行CT或 MRI检查,以除外骨软骨损伤。
整Hale Waihona Puke 课件ppt42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患者俯卧,两足置床沿 外。检查者用手捏患肢 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 者捏肌肉时踝关节立即 跖屈,若踝关节无跖屈 活动则为阳性,提示跟 腱完全断裂。
整理课件ppt
43
挤压试验
患者床边坐位,检查者 单手或双手挤压小腿中 部,踝关节疼痛或小腿 远端韧带联合疼痛为阳 性
整理课件ppt
检查者一手握患肢小腿 下部,另一手握足跟, 使距骨向前或向后错动。 两踝对比,若患侧活动 范围较大为阳性,提示 踝关节外侧韧带或内侧 韧带全断裂。 主要检查距腓前韧带
整理课件ppt
39
强迫内翻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肢小 腿下部并固定,另一手握 患足外侧将踝关节内翻, 若外侧疼痛,踝关节无异 常活动,提示踝关节外侧 韧带扭伤。若两侧对比, 距上关节外侧“开口”增 大,出现异常的内翻活动, 则提示距腓前韧带或与跟 腓韧带同时断裂。
开始主动全范围活动度锻炼、负重,在斜行板上锻炼本体
感觉,加强腓骨肌力量,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遗 留有踝关节不稳日后再次发生扭伤。关于III度损伤的治疗 存在一些争议,目前仍推荐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虽然一
些专家强调一期修复撕裂的韧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但
整理课件ppt
28
症状及体征
踝关节外侧疼痛,局部肿胀,关节血肿,局 部出现皮下淤血
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伤部明显压痛 内翻试验时疼痛加重 鉴别有无骨折需X线摄片
整理课件ppt
29
影像学检查
行踝关节正位、侧位、踝穴位X线片可有 助于排除骨折。应力位X线可有助于间接判 断踝关节韧带损伤,但往往因加剧患者症 状或加重损伤而在急性期难以实现。当扭 伤严重怀疑有关节软骨损伤时可行CT或 MRI检查,以除外骨软骨损伤。
整Hale Waihona Puke 课件ppt42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患者俯卧,两足置床沿 外。检查者用手捏患肢 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 者捏肌肉时踝关节立即 跖屈,若踝关节无跖屈 活动则为阳性,提示跟 腱完全断裂。
整理课件ppt
43
挤压试验
患者床边坐位,检查者 单手或双手挤压小腿中 部,踝关节疼痛或小腿 远端韧带联合疼痛为阳 性
整理课件ppt
检查者一手握患肢小腿 下部,另一手握足跟, 使距骨向前或向后错动。 两踝对比,若患侧活动 范围较大为阳性,提示 踝关节外侧韧带或内侧 韧带全断裂。 主要检查距腓前韧带
整理课件ppt
39
强迫内翻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肢小 腿下部并固定,另一手握 患足外侧将踝关节内翻, 若外侧疼痛,踝关节无异 常活动,提示踝关节外侧 韧带扭伤。若两侧对比, 距上关节外侧“开口”增 大,出现异常的内翻活动, 则提示距腓前韧带或与跟 腓韧带同时断裂。
踝关节骨折PPT精选课件

17
踝关节运动
1、活动范围:背伸10-20 ° ,跖屈25 °-35 ° 2、踝关节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1.5-2.0mm 3、距骨向外侧移位1mm,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
减少约42%
18
旋后:足跖屈内翻位,外侧结构紧张,内侧松弛
19
旋前:足背伸外翻位,内侧结构紧张,外侧松弛
20
内收、外展
➢内收和外展是距骨在关节 内沿其自身纵轴上的旋转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16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
总之,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 的运动是联合的。
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 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 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 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性骨折脱位 压痛,活动障碍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 胫腓骨全长像
踝穴位摄片
24
踝关节骨折的分型
25
Lauge-Hansen分型
足的位置 距骨移动方向
旋后/内翻 S.A . 旋后/外旋 S.L. 旋前/外展 P.A . 旋前/外旋 P.L.
内翻 内翻 外翻 外翻
内收 外旋 外展 外旋
➢内收时距骨上关节面转向 外,下关节面转向内,反 之为外展
21
内旋、外旋
➢内旋、外旋是指距骨相对 胫骨的活动,是距骨发生在 水平方向的活动
➢距骨头向内称内旋,反之 外旋
22
病因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外力,如敲击或撞击,直接作用
于局部可致骨折
23
临床表现
踝部肿胀,淤斑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
68
踝关节运动
1、活动范围:背伸10-20 ° ,跖屈25 °-35 ° 2、踝关节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1.5-2.0mm 3、距骨向外侧移位1mm,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
减少约42%
18
旋后:足跖屈内翻位,外侧结构紧张,内侧松弛
19
旋前:足背伸外翻位,内侧结构紧张,外侧松弛
20
内收、外展
➢内收和外展是距骨在关节 内沿其自身纵轴上的旋转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16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
总之,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 的运动是联合的。
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 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 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 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性骨折脱位 压痛,活动障碍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 胫腓骨全长像
踝穴位摄片
24
踝关节骨折的分型
25
Lauge-Hansen分型
足的位置 距骨移动方向
旋后/内翻 S.A . 旋后/外旋 S.L. 旋前/外展 P.A . 旋前/外旋 P.L.
内翻 内翻 外翻 外翻
内收 外旋 外展 外旋
➢内收时距骨上关节面转向 外,下关节面转向内,反 之为外展
21
内旋、外旋
➢内旋、外旋是指距骨相对 胫骨的活动,是距骨发生在 水平方向的活动
➢距骨头向内称内旋,反之 外旋
22
病因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外力,如敲击或撞击,直接作用
于局部可致骨折
23
临床表现
踝部肿胀,淤斑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
68
踝关节mri ppt课件

拇长 屈肌
跟 腱
拇长 屈肌
跟 腱
胫骨前 肌腱 跟 腱
跗骨窦
趾长 伸肌
拇长 伸肌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 浅层部分: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和胫距 韧带组成
• 深层部分:胫距前韧带和胫距后韧带组 成
胫跟 韧带 跗骨窦
胫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 趾长屈肌腱
距腓前韧带
胫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 趾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同的特点; • MRI可以早期发现病变;脂肪抑制像比
同位素扫描更为敏感;
七、肿瘤性病变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
纤维瘤
跖痛症
• 跖骨头挤压跖神经引起的跖部疼痛症, 多发在第2/3、3/4趾蹼之间;
• 长期反复机械性压迫摩擦作用,足内侧 肌劳损萎缩,使第2/3、3/4趾下垂挤压 足底神经;
• MRI:跖骨头突起的低到中等信号肿块, 神经瘤在T2WI呈高信号(Morton Neuroma);
Tarsal coalition
其他病变
足底筋膜炎
• 足底筋膜炎常见原因是反复外伤或重复 压迫;
• 运动员和肥胖人多见; • 筋膜及筋膜周围组织炎性变化;
足底筋膜炎MRI表现
• 足底筋膜炎厚度增加呈梭形(正常为 3.22mm +/- 0.44mm );
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横断解剖主要结构示意图
胫骨前 肌腱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 肌及肌 腱
拇长伸 肌腱
趾长伸 肌腱
腓骨 长短 肌腱
外侧副韧带
• 距腓前韧带 • 跟腓韧带 • 距腓后韧带
跗骨窦(sinus tarsi)示意图
跗骨窦(sinus tarsi)MRI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PPT课件

III级:ATFL和CFL完全撕裂土关节囊破裂土PTFL撕裂。明 显肿胀,踝关节外侧及足跟部皮下淤血,踝关节前外侧及 ATFL、CFL压痛。
可编辑课件PPT
12
四、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 4.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前抽屉试验 1
2 内翻应力试验
MRI检查 6
诊断 方法
3 正侧位X线检查
居关节后外侧较atfl位于踝关节的后方位置较深起自腓骨外踝内面的指状窝呈三角状水平向后内侧走行行走于距骨后面而止于距骨后突外侧结节上方为胫腓后韧带及胫腓横韧带毗邻足拇长屈肌腱越过其内后方进入足底局部有纤维与腱鞘融合与距跟外侧韧带共同参与构成腓骨肌上支持带的内侧壁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损伤与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前韧最为薄弱且在踝关节屈曲内翻的各
个角度下,距腓前韧带最先受到应力并
且受到的应力最大。
可编辑课件PPT
1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分级
I级:ATFL拉伤,未断裂。轻度肿胀,外踝皮肤无或少量皮 肤淤血,ATFL韧带压痛,无或轻度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负 重困难。体查未见松弛。
II级:ATFL完全撕裂土CFL撕裂。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局 部肿胀,皮下淤血,踝关节前外侧压痛。踝关节无或轻度松 驰。
可编辑课件PPT
16
手术治疗指征: 严重3度损伤合并 1 外踝较大撕脱骨折 2 较严重踝内侧损伤 3 距骨软骨骨折
可编辑课件PPT
17
慢性不稳定治疗
非手术治疗:不少于10周 腓骨肌力量训炼 跟腱牵拉 踝平衡板和平衡盘练习 绷带和支具外固定
可编辑课件PPT
18
手术治疗: 机械性不稳定者非手术治疗失败 手术方法可分为两类: 1 利用局部组织的重建手术 2 利用肌腱的重建手术
可编辑课件PPT
12
四、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 4.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前抽屉试验 1
2 内翻应力试验
MRI检查 6
诊断 方法
3 正侧位X线检查
居关节后外侧较atfl位于踝关节的后方位置较深起自腓骨外踝内面的指状窝呈三角状水平向后内侧走行行走于距骨后面而止于距骨后突外侧结节上方为胫腓后韧带及胫腓横韧带毗邻足拇长屈肌腱越过其内后方进入足底局部有纤维与腱鞘融合与距跟外侧韧带共同参与构成腓骨肌上支持带的内侧壁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损伤与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前韧最为薄弱且在踝关节屈曲内翻的各
个角度下,距腓前韧带最先受到应力并
且受到的应力最大。
可编辑课件PPT
1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分级
I级:ATFL拉伤,未断裂。轻度肿胀,外踝皮肤无或少量皮 肤淤血,ATFL韧带压痛,无或轻度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负 重困难。体查未见松弛。
II级:ATFL完全撕裂土CFL撕裂。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局 部肿胀,皮下淤血,踝关节前外侧压痛。踝关节无或轻度松 驰。
可编辑课件PPT
16
手术治疗指征: 严重3度损伤合并 1 外踝较大撕脱骨折 2 较严重踝内侧损伤 3 距骨软骨骨折
可编辑课件PPT
17
慢性不稳定治疗
非手术治疗:不少于10周 腓骨肌力量训炼 跟腱牵拉 踝平衡板和平衡盘练习 绷带和支具外固定
可编辑课件PPT
18
手术治疗: 机械性不稳定者非手术治疗失败 手术方法可分为两类: 1 利用局部组织的重建手术 2 利用肌腱的重建手术
踝关节运动损伤PPT精选课件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
下胫腓前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 下胫腓横韧带 骨间膜
6
踝关节扭伤
病史
有瘀斑
7
踝关节扭伤
分型
根据韧带有无撕裂、关节稳定性分为3型 Ⅰ型:韧带无撕裂、关节相对稳定 Ⅱ型:部分撕裂、不同程度关节不稳定 Ⅲ型:一根或多根完全撕裂、关节不稳定
外踝关节不稳定
损伤机制
踝关节跖屈位+内翻暴力
外踝关节韧带损伤
12
外踝关节不稳定
体检
视诊:迅速肿胀
肿胀部位
提示损伤部位
外踝下方
外踝韧带
距骨窦区、中足区 距下关节、中足
踝关节间隙水平以上 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腓骨骨折
外踝后方
腓骨肌腱支持带
13
外踝关节不稳定
体检
触诊
足、踝、小腿前方和后方到膝关节都应进行触诊 注意:有无压痛和畸形
神经血管检查
主动活动范围、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感觉和运动功能 腓骨肌腱完整性可通过足部抗阻力外翻进行检查,防止其脱位
14
外踝关节不稳定
特殊检查
前抽屉试验 改良前抽屉试验 距骨倾斜试验
15
前抽屉试验
距骨相对胫骨向前移位
座位或仰卧位 用一手稳定住小腿远端,另一手对足跟施加向前的力量
4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稳定性
内侧韧带:坚韧、与踝关节囊连接紧密;限制关节过度背曲和防止关节外翻
外侧韧带:较薄弱,限制过度跖曲和防止关节内翻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踝关节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进入关节凹, 关节较稳定;关节跖屈较窄滑车后部进入关节凹,且可作轻微侧 翻运动此时关节不稳定,易发生扭伤。
5
踝关节解剖
下胫腓前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 下胫腓横韧带 骨间膜
6
踝关节扭伤
病史
有瘀斑
7
踝关节扭伤
分型
根据韧带有无撕裂、关节稳定性分为3型 Ⅰ型:韧带无撕裂、关节相对稳定 Ⅱ型:部分撕裂、不同程度关节不稳定 Ⅲ型:一根或多根完全撕裂、关节不稳定
外踝关节不稳定
损伤机制
踝关节跖屈位+内翻暴力
外踝关节韧带损伤
12
外踝关节不稳定
体检
视诊:迅速肿胀
肿胀部位
提示损伤部位
外踝下方
外踝韧带
距骨窦区、中足区 距下关节、中足
踝关节间隙水平以上 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腓骨骨折
外踝后方
腓骨肌腱支持带
13
外踝关节不稳定
体检
触诊
足、踝、小腿前方和后方到膝关节都应进行触诊 注意:有无压痛和畸形
神经血管检查
主动活动范围、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感觉和运动功能 腓骨肌腱完整性可通过足部抗阻力外翻进行检查,防止其脱位
14
外踝关节不稳定
特殊检查
前抽屉试验 改良前抽屉试验 距骨倾斜试验
15
前抽屉试验
距骨相对胫骨向前移位
座位或仰卧位 用一手稳定住小腿远端,另一手对足跟施加向前的力量
4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稳定性
内侧韧带:坚韧、与踝关节囊连接紧密;限制关节过度背曲和防止关节外翻
外侧韧带:较薄弱,限制过度跖曲和防止关节内翻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踝关节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进入关节凹, 关节较稳定;关节跖屈较窄滑车后部进入关节凹,且可作轻微侧 翻运动此时关节不稳定,易发生扭伤。
5
踝关节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距骨软骨损伤分类
1952年Berndt和 Harty于提出:
1型:软骨下骨骨折压 缩
2型:骨软骨部分骨折 3型:骨软骨完全骨折,
无移位 4型:骨软骨完全骨折,
有移位
.
骨软骨损伤临床诊治简要
• 活动时或活动后感觉踝关节深部疼痛 • 疼痛是由于行走时关节腔内反复高液压造
成的,高液压刺激了缺损软骨下含丰富神 经支配的软骨下骨。 • 术前检查需要进行CT扫描。 • 治疗方法:取决于疼痛时间、缺损大小及 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 切除、清理和骨髓刺激时治疗的首选,疗 效优良率达86%。
X线片、同位素、关节镜、CT
• X线片:正、侧和踝穴位,70%可发现异常。 • 同位素:伤后48小时内有很高的敏感性。 • 关节镜:可直接看病变大小性质,并处理。
1986年Prisch等提出关节镜下分型:1型: 软骨完整,较坚韧。2型:软骨完整,处之 较软。3型:软骨软化,表面不光滑。 • CT:可准确显示部位及大小。Ferkel等提出 CT分类:1型:距骨顶部囊性病变,距骨顶 部完整。2A型:囊变通入关节。2B型:距 骨关节面破损合并无.移位骨块。3型:软骨
疼痛、活动受限,易漏诊,高达75%。 3. 常早期未能诊断,因活动时关节疼痛、僵硬、
肿胀、关节交锁、弹响及不稳定等不适而就 诊时常已发展成慢性损伤。
4. 距骨关节面外侧病变时在踝关节前外侧间隙 有压痛,内侧病变在前内侧间隙有压痛。
5. 踝关节背伸内翻时疼痛加重,背伸活动受限。 少数无阳性体征表现。.
CT分类
.
MRI
• MRI分类:1999年Stephen提出:
1型:只有软骨损伤。
2a型: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骨折,周围骨组 织水肿。
2b型:同2a型,但无周围骨组织水肿。。
3型:骨软骨快分离但无移位。
4型:骨软骨块分离移位。
5型:软骨下囊肿形成。
• 另一分类:
.
MRI分类
.
.
软骨损伤疼痛原因
• 关节内压力增高: • 骨内压力增高:由于关节周围静脉回流阻
碍造成,截骨或皮质开窗可显著降低骨内 压力。 • 滑膜性疼痛:炎性增厚的滑膜触压痛,表 现为:踝关节水平的前内侧和前外侧可被 触及。 • 骨性疼痛:
.
距骨软骨损伤诊断
1.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 2. 急性损伤常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伤后肿胀、
.
软骨损伤演变机理及结局
• 原发软骨损伤:损伤软骨表面收到反复的 应力,引起胶原纤维微结构及软骨下骨的 硬化,进而导致局部细胞退变或凋亡。
• 高液压诱导:促使骨吸收的强力刺激因素, 其所形成的骨吸收为周围新生钙化区包绕 的软骨下囊肿。
.
高 液 压 与 囊 肿 形 成
.
神
经
纤
维
在
骨
组
织
分
布
.
软骨 下骨 囊肿 形成
• 内侧损伤多位于后半部,多为深杯样形态。 多因足跖屈时,内翻应力使胫骨远端关节 面撞击距骨滑车关节面后内侧所致。
.
距骨软骨损伤病理
• 软骨剥脱:软骨可以长期从关节液中获得 营养而存活,但其表面发生软化、纤维化、 磨损和退变。游离软骨易形成游离体,进 一步加重软骨损伤。
• 骨软骨骨折:线状骨折和骨折块分离。不 稳定的骨折块毛细血管难以进入,骨折快 易发生缺血坏死。。不稳定的的骨软骨损 伤中,软骨下骨或骨块下松质骨由于长期 的异常应力作用发生重建改变,最后形成 囊肿。
距骨骨软骨损伤
.
下肢各关节匹配度
.
.
关节 匹配 度与 应力 下形 变
.
软骨损伤临床表现
1. 持续性慢性踝关节疼痛 2. 可以出现反复肿胀、无力、僵硬和弹响 3. 踝关节不稳定 4. 压痛部位提示距骨骨软骨损伤 5. 骨软骨损伤会导致踝关节肿胀时间延长、
滑膜炎、活动度减少及负重位疼痛。 6. 软骨缺损:很少有滑膜肿胀,活动范围正
常,最显著的是滑膜没有触压痛点。
.
慢性软骨损伤临床表现
• 活动中或活动后踝关节深部疼痛 • 体检很少有异常发现 • 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正常,没有肿胀或触
痛
.
软骨损伤部位
• 外侧骨软骨损伤多位于距骨穹隆的前1/3, 多为典型的浅而薄的形态。多因足背伸时 受到内翻及旋转应力,距骨滑车外侧关节 面撞击腓骨关节面的剪切力所致。较常见。
距骨软骨损伤分类
1952年Berndt和 Harty于提出:
1型:软骨下骨骨折压 缩
2型:骨软骨部分骨折 3型:骨软骨完全骨折,
无移位 4型:骨软骨完全骨折,
有移位
.
骨软骨损伤临床诊治简要
• 活动时或活动后感觉踝关节深部疼痛 • 疼痛是由于行走时关节腔内反复高液压造
成的,高液压刺激了缺损软骨下含丰富神 经支配的软骨下骨。 • 术前检查需要进行CT扫描。 • 治疗方法:取决于疼痛时间、缺损大小及 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 切除、清理和骨髓刺激时治疗的首选,疗 效优良率达86%。
X线片、同位素、关节镜、CT
• X线片:正、侧和踝穴位,70%可发现异常。 • 同位素:伤后48小时内有很高的敏感性。 • 关节镜:可直接看病变大小性质,并处理。
1986年Prisch等提出关节镜下分型:1型: 软骨完整,较坚韧。2型:软骨完整,处之 较软。3型:软骨软化,表面不光滑。 • CT:可准确显示部位及大小。Ferkel等提出 CT分类:1型:距骨顶部囊性病变,距骨顶 部完整。2A型:囊变通入关节。2B型:距 骨关节面破损合并无.移位骨块。3型:软骨
疼痛、活动受限,易漏诊,高达75%。 3. 常早期未能诊断,因活动时关节疼痛、僵硬、
肿胀、关节交锁、弹响及不稳定等不适而就 诊时常已发展成慢性损伤。
4. 距骨关节面外侧病变时在踝关节前外侧间隙 有压痛,内侧病变在前内侧间隙有压痛。
5. 踝关节背伸内翻时疼痛加重,背伸活动受限。 少数无阳性体征表现。.
CT分类
.
MRI
• MRI分类:1999年Stephen提出:
1型:只有软骨损伤。
2a型: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骨折,周围骨组 织水肿。
2b型:同2a型,但无周围骨组织水肿。。
3型:骨软骨快分离但无移位。
4型:骨软骨块分离移位。
5型:软骨下囊肿形成。
• 另一分类:
.
MRI分类
.
.
软骨损伤疼痛原因
• 关节内压力增高: • 骨内压力增高:由于关节周围静脉回流阻
碍造成,截骨或皮质开窗可显著降低骨内 压力。 • 滑膜性疼痛:炎性增厚的滑膜触压痛,表 现为:踝关节水平的前内侧和前外侧可被 触及。 • 骨性疼痛:
.
距骨软骨损伤诊断
1.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 2. 急性损伤常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伤后肿胀、
.
软骨损伤演变机理及结局
• 原发软骨损伤:损伤软骨表面收到反复的 应力,引起胶原纤维微结构及软骨下骨的 硬化,进而导致局部细胞退变或凋亡。
• 高液压诱导:促使骨吸收的强力刺激因素, 其所形成的骨吸收为周围新生钙化区包绕 的软骨下囊肿。
.
高 液 压 与 囊 肿 形 成
.
神
经
纤
维
在
骨
组
织
分
布
.
软骨 下骨 囊肿 形成
• 内侧损伤多位于后半部,多为深杯样形态。 多因足跖屈时,内翻应力使胫骨远端关节 面撞击距骨滑车关节面后内侧所致。
.
距骨软骨损伤病理
• 软骨剥脱:软骨可以长期从关节液中获得 营养而存活,但其表面发生软化、纤维化、 磨损和退变。游离软骨易形成游离体,进 一步加重软骨损伤。
• 骨软骨骨折:线状骨折和骨折块分离。不 稳定的骨折块毛细血管难以进入,骨折快 易发生缺血坏死。。不稳定的的骨软骨损 伤中,软骨下骨或骨块下松质骨由于长期 的异常应力作用发生重建改变,最后形成 囊肿。
距骨骨软骨损伤
.
下肢各关节匹配度
.
.
关节 匹配 度与 应力 下形 变
.
软骨损伤临床表现
1. 持续性慢性踝关节疼痛 2. 可以出现反复肿胀、无力、僵硬和弹响 3. 踝关节不稳定 4. 压痛部位提示距骨骨软骨损伤 5. 骨软骨损伤会导致踝关节肿胀时间延长、
滑膜炎、活动度减少及负重位疼痛。 6. 软骨缺损:很少有滑膜肿胀,活动范围正
常,最显著的是滑膜没有触压痛点。
.
慢性软骨损伤临床表现
• 活动中或活动后踝关节深部疼痛 • 体检很少有异常发现 • 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正常,没有肿胀或触
痛
.
软骨损伤部位
• 外侧骨软骨损伤多位于距骨穹隆的前1/3, 多为典型的浅而薄的形态。多因足背伸时 受到内翻及旋转应力,距骨滑车外侧关节 面撞击腓骨关节面的剪切力所致。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