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特制定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首诊负责制: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记录于门诊日志上。
未测1人次血压扣当月绩效工资20元,绩效考核分数2分。
1月累计发现未测3人次及以上扣绩效工资100元,绩效考核分数10分。
2、各卫生室应在醒目位置设置“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测血压”的标志,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3、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未履行告知义务的,1人次扣绩效工资10元4、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5、最后一周值班医生对当月门诊病人血压结果进行统计,并将高血压患者名单及统计数据于次月5日前上报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
未统计一次扣绩效工资50元,绩效考核分数5分。
6、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7、由夏大岭负责每月将高血压患者名单反馈到各村卫生室,由村卫生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慢性病管理。
8、高血压高危人群,首诊医生负责填写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本,未填写一人次扣绩效工资20元,绩效考核分数2分。
附:高血压定义及分类标准高血压定义及标准简明标准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35岁及以上患者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当年度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的检出率。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2、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全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在电子病历(或门诊日志)中记录血压值。
3、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为患者提供面对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到辖区镇(街)卫生院/卫生室建立高血压档案,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4、对发现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其每半年复查一次血压。
5、镇(街)卫生院根据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核实患者信息,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
6、定期对各科室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7、定期导出首诊测血压名单存档。
每年1月15日前上报上年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年度报表至xxxxxxx。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有所察觉,易导致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院实施对35周岁及以上首诊内科门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
出率。
2、全院内科门诊(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含(妇内科、精神内科、中医内科、皮肤内科),把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要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3、我科每月定期从门诊日志导出高血压病人并及时发送给社区,
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4、我科定期对各科室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进行督导检
查,列入科室奖惩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一、村卫生室门诊医生为首诊测血压责任人。
二、村卫生室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并在门诊日志和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登记本上进行记录,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及测量日期。
三、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筛查登记表,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四、每月对门诊35岁以上就诊人数、测血压数和新筛高血压患者进行统计做报表,对新筛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进行体检和随访服务。
五、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每月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病人进行统计,并上报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六、卫生院定期对各门诊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七、以上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宿豫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上人群
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卫生服务中心。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半年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内防病工作。
7、对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应将其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xxx卫生院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方案

xxx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如下:1、医院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所有诊治35岁以上人群的首诊医生为第一责任人。
所有经治医生本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按标准要求对35岁的首诊病人进行血压的测量。
2、全院内科、外科、全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登记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公共卫生科,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公共卫生科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xxx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辖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显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态势存在明显“一高三低”(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
为做好我镇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95%。
二、测量对象到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所有35岁以上人员。
三、技术要求1、被测量者稍作休息后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心脏同一水平。
如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臂血压。
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显示,在居民全死因顺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二位,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0% ,存在明显的“一高三低”(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高血压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高血压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因此开展首诊测血压制度,对于提高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十分必要。
为落实政府推行的居民健康工程有关慢性病管理工作内容,黄土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制定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测量对象辖区内35周岁及35岁以上的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等门诊首诊病人。
二、测量责任人医院所有的临床医生为责任人。
三、血压的测量方法1、被测量者稍作休息后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心脏同一水平。
如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臂血压。
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及糖尿病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
2、使用大小适宜的袖带,袖带内气囊应包裹80%的上臂3、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4、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
5、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气压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缓慢放气。
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
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到零。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和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
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中心卫生院2024年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实施方案

中心卫生院2024年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提高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测血糖筛查工作,早发现,早诊治,落实辖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35岁及以上就诊人员、住院患者、体检人员首诊血压,血压、血糖检测率达到100%,加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主动搜索筛查工作力度,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时建档并纳入我院公共卫生科进行健康管理。
二、实施范围(一)实施单位:清水中心卫生院、清水卫生院辖区各村卫生室。
(二)责任报告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三)项目覆盖人群:所有35岁及以上首次到医疗机构就诊者。
三、职责与分工(一)卫生院:清水中心卫生院各门诊科室为责任科室,科室所有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建立本单位首诊测血压制度,认真组织对本单位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列入相应责任人员岗位管理目标考核;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或专用血压、血糖登记簿上记录测量结果,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血糖值及测量日期。
初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明确专人负责对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血糖数和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进行统计,每月报至公共卫生科,公卫科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患者居住所在地村卫生室,纳入常规管理。
对于血压、血糖在正常高值的高风险者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指导,并且每半年主动监测血压、血糖变化情况。
(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簿,按行政村登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村卫生室;督促各村卫生室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簿,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每月将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测血糖数、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以及管理情况上报至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辖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血糖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崇明县第三人民医院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各科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记录于门诊医生日志和就诊者病历首页上。
二、各相关科室应在科室醒目位置设置“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标志~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三、发现高血压病人~全科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接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或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四、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每月对门诊病人血压结果进行统计~规范填写统计报表~并将统计结果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五、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分类收缩压,mmHg, 舒张
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
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90-94 140-14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04-149 <9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