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单株分级标准

合集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科学施肥
总结词
科学施肥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 ,减少晚疫病的发生。
详细描述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提高抗病性 。
药剂预防
总结词
药剂预防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显著降低晚疫病的发生率。
详细描述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预防晚疫 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防治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和管理措施。 同时,要加强种植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马铃薯 晚疫病的蔓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05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地点
某平原地区马铃薯种植区
防治措施
单纯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缺乏科学的防治方 案和管理措施。
防治效果
未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蔓延,导致马铃薯 产量和质量下降。
失败防治案例及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和管理措施,未能综合考虑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单纯依赖化学农药进行 防治,忽略了其他防治方法的作用。同时,种植户缺乏防治经验和技能,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
特点
该病具有突发性、流行性和毁灭 性,常常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造 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晚疫病的危害
叶片受害
病菌侵染叶片后,初期出现绿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或同心轮纹状暗 褐色病斑,周围常有浅黄色晕圈。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迅速扩展,并产生一层 薄薄的白色霉层。
块茎受害

马铃薯晚疫病详细介绍(最全介绍)

马铃薯晚疫病详细介绍(最全介绍)

茎部侵染在高温下依旧保持活性
• 30ºC高温条件下叶部 侵染不会产生孢子 • 而茎部侵染依旧可以产 生多达20,000孢子囊
茎部晚疫病室内抑制病斑试验
(D. Johnson, WSU 1998)
3.5 3
病斑长度 , cm
2.5 2 1.5 1 0.5 0 空白 克露 安克锰锌 普力克
两次用药, 7天间隔期, 接种后 6 天开始试验
茎部晚疫病抑制孢子产生室内试验
(D. Johnson, WSU 1998)
100000
每厘米茎部产生的孢子囊
10000 1000 100 10 1 空白 克露 安克锰锌 普力克
两次用药, 7天间隔期, 接种后 6 天开始试验
杀菌剂对茎部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空白处理
克露
DPX-KP481
安克锰锌
两次用药, 7天间隔期, 接种后 3 天用药
产生的孢子囊 (X 10,000)
茎部侵染 叶部侵染
接种后天数
温度对茎部侵染产生孢子囊的影响
25
17 C
20
24 C
27 C
产生的孢子囊 (X 10,000)
15
10
5
0 7 DAI 13 DAI 16 DAI
接种后天数
温度对茎部侵染的影响
• 侵染14天内:茎部的发病程度和产生孢子囊的速度
与温度正相关
Stine-Haskell Research Center (1998)
提示:
需要使用更多的更有效的杀菌剂防治由A2基因型引起的晚疫病!
萌发期与马铃薯幼芽期重合 空气传播的孢子
间接 ( 18º C以下)
初侵染循环
土壤种越冬 直接
病原通过带病种薯 引起幼芽的感染

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共计 50 株,调查各小区发病情况,记录病株数,计算病
株率和病情指数。7 月 30 日,按照临田测产的方法对
· 87 ·

彪:
8 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耕作与栽培
试验小区开展产量测 定,分 别 计 算 8 个 品 种 单 位 面 积
的大田产量

[
6]
1.
5 抗性评价方法
1.
5.
1 病情分级标准
//g
耕作与栽培,
2023,
43(
6):
87
89. h
t
t
z
zp.
zny
z
cn
p:
g
yxy.
Ti
l
l
ageandCu
l
t
i
va
t
i
on Vo
l.
43 No.
06 De
c. 2023
8 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F
i
e
l
dRe
s
如表 3 可知,费乌瑞它始见病期为 5 月 2 日,米拉
始见病期为 5 月 14 日,希森 6 号、凉薯 14 始见病期为
中心病株发现情况进行 比 较,费 乌 瑞 它 与 CARAH 模
病情指数(
Y)
抗病(
R)
号为浅紫色,费乌瑞它为紫色外,其他均为白色。云薯
见病期为 5 月 25 日。 通 过 开 展 8 个 马 铃 薯 试 验 品 种
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抗病,云薯 505 对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表 现 为 中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的术语与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用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中心病株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

3.2始见期见中心病株的日期为始见期。

4 防治原则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健身防病、药剂防控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

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常发区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与品种感病性提前施药预防, 其它地区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开始实施防治。

5 防治措施5.1 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种。

主要中抗品种有东农306等,高抗品种有克新19号等。

5.2 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用无病种薯马铃薯无病留种田应与马铃薯、番茄大田相距2.5km以上,在无病或发病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留种。

提倡种薯播种。

5.3 种薯处理5.3.1 处理方法a)湿拌法播种前1d~2d,将药剂配成母液(水药比应20倍以上),均匀喷洒到种薯(薯块)上,边喷雾边翻动,使薯块均匀着药。

摊开铺厚度不超过15cm并及时翻动。

b)干拌法播种前1d~2d,将拌种药剂与20倍~30倍重量的滑石粉混拌均匀,然后与种薯(薯块)混拌,使薯块均匀着药。

摊开铺厚度不超过15cm并及时翻动。

注:薯块播种法,切薯后及时散开薯块,切口愈合后(大约5h)混拌。

5.3.2 处理药剂a)72%甲霜灵·锰锌;b)64%恶霜灵·锰锌。

注:兼防马铃薯环腐病加70%甲基硫菌灵;兼防细菌性病害加72%农用链霉素。

5.4 农业措施5.4.1 合理轮作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不宜重茬,应选麦茬、豆茬、玉米茬等茬口,不宜选择辣椒、茄子、西红柿、甘蓝、白菜等茄科或十字花科茬口。

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

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

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摘要通过对20个马铃薯参试品种的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试验,旨在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试验结果表明,会-2、威芋3号、威芋5号、冀章薯8号、威薯002、x-24、滇薯3号等7个为代表的品种抗性较强,产量较高,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bphf101、20—4—5、合作88、bp05-003、bp06、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0—4—9、宣薯2号等9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弱,但产量高,可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轻的地区搭配使用。

2-30和费乌瑞它2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差,但大、中薯比例高,较均匀,商品性价比高,种植时,需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警及防控工作。

关键词不同品种;马铃薯晚疫病;抗性;产量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1-02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较重的区域,设置抗性监测圃,监测评价主栽及后备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地点选择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中塘村涵洞组,海拔2 310 m,该地块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病较重,土壤肥沃,为砂壤土。

2012年3月26日播种,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方法进行,整个生长季节不施用任何防病药剂。

1.2 供试品种黑洋芋、威芋3号、威芋5号、宣薯2号、会-2、滇薯3号、bp06、合作88、冀章薯8号、米拉、20—4—5、威薯002、bphf101、x-24、bp05-003、20—4—9、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30,费乌瑞它(感病品种)。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2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以费乌瑞它为对照(ck)。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1-6],小区面积20 m2,每小区每个参试品种(系)种10行,每行种植10穴以上。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5月8日齐苗,齐苗后每5 d进行1次踏查,6月13日对照品种费乌瑞它和参试品种2-30开始发病。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观测圃设置、中心病株系统调查、病情动态调查、大田普查、记载气象条件、数据传输、预报方法等内容。

1.2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2.1中心病株和始见期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见中心病株的日期为始见期。

2.2 现蕾期有50%的马铃薯植株长出花蕾但未开花的时期,为马铃薯的现蕾期。

2.3“标蒙”气候标准马铃薯晚疫病存在菌源条件下,在作物生长季节连续48小时内,第一次出现最低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的天气,在此条件下经15~22天后田间即可出现中心病株。

2.4 严重度分级标准每株发病叶片占全株总叶片数的比例,分为4级表示。

0级:无病;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也枯死。

2.5 病情指数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通过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

(1)式中,I:病情指数,di:各严重度级值,li:各严重度病株数,P:调查总株数,5:严重度级别。

3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以作物生长季最终病情定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程度级别 1 2 3 4 5病株率1≤X≤55<X≤1515<X≤3030<X≤40X>40 (%,X)4 系统调查4.1 调查田块在大田选择低洼潮湿地且马铃薯生长旺盛、早熟的感病品种田3块,田块面积不小于2×667m2。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

选择低洼潮湿地,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田块面积不小于2×667m2。

选用当地感病品种,带病种薯和健康种薯各半、间行种植,用于调查。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
7 .%霜霉威 A 0 液 。 22 S80倍 处理 5 空 白对 照( K)喷 洒清水 3次 。 : C , 15 施药 时 间及调 查 方法 .
种马铃薯晚疫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试药 剂和供 试 品种 .
施药时间 : 1 第 次在马铃薯现蕾开花期 的 1 月 1 3日, 2 第 次在 1 2 月 1日, 3次在 1 2 第 月 8日。使 用手压背负式喷雾器喷雾 。 施药前 和第 3次施药 后 1d进行病 情指数 调 0
中图分类号 :4 19 s 8 . 文献标识码 : B
近年来 , 容县 各级 党委 、 政府 和农 业部 门把 马铃
14 试验 处理 设计 . 试验共 设 5个处 理 , 每处 理各 3次 重复 。 处理 l硫酸 铜 10倍 液 , 药 3次 。 : 0 施
薯产业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兴产 业, 高度重视和支持冬季马铃薯产业 的发展。由于 马铃薯生长期间 , 在容县都有可能遇上连续 的阴雨 天气 , 导致马铃薯病害危害也突出, 不仅直接影响马 铃薯的外观、 销售 , 甚至已成为制约容县冬种马铃薯 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l 。马铃薯 晚疫病 ( ht h 1 J P y p— o to i e a s的防治 是重 中之重 。笔者根据几 年 hr n s n) aft 来对马铃薯晚疫病在容县发生发展进行了观察和研 究, 同时开展 了有 关化 学 防治药 剂配 方 的试验 , 旨在 选择防治晚疫病的最佳药剂配方和防治方法 , 为冬
供试药剂 :2 2 7 . %霜霉威 A ( S 黑龙江强尔生化 技术有限公司产品)7 %霜脲 ・ ;2 锰锌 WP 美 国杜邦 (
查。每处理 区 5 点取样 , 每点 1 O株, 参照 国际马铃 薯 中心的标准调查各点植株发病情况和计算防治效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我国马铃薯产区中最主要的一种马 铃薯病害就是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 晚疫病爆发的年份,基本上会减产 50% 左右,其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马铃薯的 产量及质量。所以,笔者主要针对马铃 薯晚疫病的防治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农业措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一)抗病品种的选择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抗病能力上有 着很大的不同,通常中晚熟品种相较于早 熟品种有着比较良好的抗病能力。由于马 铃薯晚疫病菌非常容易发生变异,所以种 植几年后会发现马铃薯丧失了抗病性。过 去育成的品种主要是垂直抗性,所以比较 容易因为生理小种的变化导致抗性的丧 失。所以,目前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比 较倾向于对水平抗性进行筛选。 (二)选用优质脱毒种薯 由于脱毒种薯采取了十分严格的径 尖脱毒、组织快繁、扦插育苗及网室繁 种等相关技术,所以,能够比较有效地 防止种薯当中带有病菌,能够切断病菌 初次侵染的途径,能够十分有效地降低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概率。 (三)建立无病留种田 可以通过对无病留种田的建立来对 初侵染源进行消灭。由于马铃薯中带病 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所以通过无病留种田的建立,采取极其 严格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初侵染源,从而 有效地防止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此外, 挑选无病种薯也能够有效减少初侵染源, 也就是说在马铃薯入窖、出窖及切块过 程中都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剔除 其中的马铃薯病块。 (四)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减少
河南农业 2016 年第 8 期 (中)
HENANNONGYE
13
发病前,可以通过应用保护剂来防止马 铃薯晚疫病的爆发;发病后,可以采用 内呼吸治疗剂或者内呼吸治疗剂与保护 剂复配制剂来进行治疗。为了减少马铃 薯晚疫病病菌的抗药性,在防治过程中 最好选用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此外,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 属于卵菌,对于卵菌的分类,一些科学 家认为,卵菌在某些结构及特性方面与 真菌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与藻类的结构 比较相似,所以卵菌应属于藻物界。对 于这类病原菌,在药物选择方面与真菌 类要有一定的不同。 三、结语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对我国 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马铃薯 晚疫病是马铃薯种植当中对马铃薯产量、 品质产生影响的一种主要病害,为了更好 地提高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主 要从农业措施和化学药剂两方面对马铃薯 晚疫病的防治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