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有度 严中有爱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内容摘要: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
然而,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宽”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宽得过份,听之任之,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
本文认为,“严”未必是爱,“宽”也未必是害。
只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严”和适度的“宽”,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关键词:“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溺爱严厉正文: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
内容上表现在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严而有格,宽而有度”,严宽结合总相宜。
一、“严”而有格严和爱是辩证统一的,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但凡事都得讲究个“度”。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片面的理解“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训,用过激的方法去处理一个问题,教学中过份严厉地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要求一切都很完美、一切要如自己所愿,“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有伤学生尊严的手段。
这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特殊情绪,也会因此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老师。
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他们那里,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
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
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
真正的“严”应该是:1、“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
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但严格不等于严厉。
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
严中有理 严中有爱 严中有智(精简版)

严中有理严中有爱严中有智重庆市医科学校张维锋有人说:班主任是全能运动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也有人说:班主任是保姆,事无巨细。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
在班主任这角色上,我认为在“严”的基础上必须做到:严中有理,严中有爱,严中有智。
一、严中有理严中有理就是要严得有理有据。
班主任要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发表意见,制定出有鲜明特色的班规。
这样,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减少了“心理阻抗”,有利于形成“学校制度我认可、班级制度我制定、所有制度我执行”的和谐局面。
二、严中有爱严为舟,爱是水,严爱统一。
要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中职学生往往是人们眼中的“坏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爱。
我们要用一颗仁者的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适时给学生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期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尤其要关心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严中有智严中有智就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要用智慧、讲艺术。
首先,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尊重,它会让学生与你靠得更近!在和学生交流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我们都应该专注地倾听。
不仅倾听学生的话语,而且倾听学生的心声。
其次,多赞美,少批评。
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
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
我们要用放大镜在学生身上找优点,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赞美。
在运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一事一评,对事不对人,恰如其分。
总之,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我们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干渴的土地和稚嫩的花草,让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中严中有爱的思考

教育中严中有爱的思考在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与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领路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主任的影响。
所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做到严厉不苛刻,还要做到给予学生足够的爱。
从“严要有度”、“爱要有度”、“严爱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让班主任做到真正的严中有爱。
标签:班主任教育;严中有爱;思考1 严中有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社会知识的了解过少,社会经验较缺乏,思想方面还较主观,富含的自我元素较多,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也在逐步的形成,所以班主任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意志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
但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片面的理解这句话,认为只有在严格的管理之下学生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在面对问题时,常常采用过激的方法进行解决,并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
班主任为了进行严厉的管理,常常板着脸孔,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常常出现畏惧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很多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为了表现出严厉,对学生说出一些讽刺性的话语,并采取冷漠、体罚等变态措施进行学生的管理,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的心理和反感的态度,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仅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还侮辱了学生的人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思想行为不能不管,但是也不能过于严厉,要做到严中有度。
班主任在进行严格的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之有理。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做到有理有据,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的管理和处罚,要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不能冤枉一个好学生,但是也不能放过一个做坏事的学生。
第二,严之有度。
班组管理中做到严爱有度的一点浅见

班组管理中做到严爱有度的一点浅见发布时间:2021-06-04T03:11:37.3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28期作者:霍义双[导读] 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
山东省庆云第一中学253700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
下面结合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体验,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一、严的教育学生毕竟是孩子,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但“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
我是这样来理解“严”的。
1.严而有理,理而有情当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出现矛盾时,首先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做好后期的引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
在班级生活中,同学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
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是难免的。
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
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赔不是。
另一方面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
这样,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2.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能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
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
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其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
德育教育中要严中有爱

德育教育中要严中有爱摘要: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还要充满受。
特别是班主任不能过于严格而失去了教育中爱的真谛,老师的爱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学生要从学生的起点抓起,爱学生不要走入误区,爱中也有严,爱与严是相辅相承的,不可偏废。
关键词:德育严格爱相辅相承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41-02德育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对学生的爱与严。
但有的老师不能把握爱与严的尺度,往往可能对学生爱得太过分而有随便,失去老师的尊严,也有可能是对学生管得太紧或者太死,以致让学生见到老师有一种畏惧感。
如果把握不好爱与严的尺度,那么,德育教育都是失败的。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又能适度的“严”呢?我们要做到爱中有严、严格中又渗透着爱。
1 老师对“爱”的理解爱,在世界上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而对于老师来说,则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爱的内容来看,表现为老师要了解自己的学习,人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了解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性格,甚至不同的生活习惯。
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自己的学生,而要对学生严格地要求,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要知道,老师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者,不但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但老师对学生的爱却不适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长型的爱。
老师对学生有家长天型的爱,一般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自尊、利己和虚荣的基础之上的。
对待自己的学生没有尊重可言,老师言行专制,将自己的主观意志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则强加于学生,如有不顺从,则更多的是训斥与体罚。
甚至认为那些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的。
(2)保姆型的爱。
这种爱是老师对学生的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深深地期待,除了学习以外,事事不让学生做,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对于这种爱,因学生的年龄不同,有不同的看法,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非常关心和爱护,而年龄高的学生有了一定主见,他们的行为会爱到老师的限制,自己的创造精神得不到培养。
班主任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

班主任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带一个班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要带好一个班可能就需要很多的技巧,尤其是在一些问题的尺度把握上,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可以很好地把握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这是一门艺术。
一、管与放的尺度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时,那时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充当着“保姆”的角色。
这样管得过多,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班主任在的时候是一个样,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就是另一个样。
同时,这样的管理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学生能做的,班主任不要做,总之,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二、活与静的尺度一个班带得很活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活过了头,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好尺度。
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应把握住“两活两静”。
1.“两活”。
第一活就是参加各项活动一定要活。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说在运动会时,我的要求是尽情的参与,没有项目的可以充当拉拉队,可以搞服务工作,实在没有事儿做,就充当观众也可以。
大型活动是检验和提高一个班级凝聚力的最好时机,所以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要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有意避开,尤其是在班级建立之初。
第二点,就是学生的性格要活。
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学习并不是唯一的任务,而且学习成绩也一定不是孤立的,它由很多方面共同决定,我认为学生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会引导,及时地发现一些迹象,及时地加以解决,尤其是在与学生谈心的时候一定不要开口闭口的学习学习,可以多谈谈他的特长,适当地指出他的问题,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自己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多一点努力就可以做好了。
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的理解

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的理解我有个朋友,姓王,是个中学老师。
王老师教数学,教得挺好,学生们都喜欢他。
可他有个毛病,就是太严。
严到什么程度呢?上课铃一响,他准点进教室,一分不差。
学生们要是迟到,他也不骂,也不罚站,就是让你在门口站一节课,自己反思。
有一次,我问他:“老王,你这么严,学生们不怕你吗?”他笑了笑,说:“怕是怕,但更多的是敬。
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我听了,觉得挺有道理,但也没太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我亲眼见到了他怎么“严中有爱”。
那天,他班上有个学生,叫小李,家里出了点事,上课心不在焉。
王老师看出来了,下课后,他把小李叫到办公室,没问家里的事,只是问:“小李,你最近数学学得怎么样?”小李低着头,说:“老师,我……我最近有点跟不上。
”王老师点点头,说:“跟不上没关系,慢慢来。
这样,你每天放学后来我办公室,我给你补课。
”小李愣了一下,说:“老师,这……这太麻烦您了。
”王老师摆摆手,说:“不麻烦,你来就是了。
”就这样,小李每天放学后都去王老师办公室补课。
一个月后,小李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了。
王老师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说:“继续努力。
”后来,我才知道,小李家里出了什么事。
他父亲生病住院,家里经济困难,小李心里压力很大。
王老师知道后,没多说什么,只是悄悄地给小李家里寄了点钱。
我问王老师:“老王,你这么做,不怕别人说你偏心吗?”他笑了笑,说:“偏心?我这是严中有爱。
爱不是溺爱,是关心,是帮助。
严中有章,章是规矩,是原则。
严中有信,信是承诺,是责任。
严中有度,度是分寸,是智慧。
”我听了,心里一震。
原来,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是这么回事。
后来,小李考上了重点大学,特意回来看王老师。
王老师还是那副样子,笑眯眯的,说:“小李,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小李点点头,说:“老师,我会的。
”看着他们,我突然明白了,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不仅仅是对学生,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班级管理上的严与爱论文

班级管理上的严与爱论文班级管理上的严与爱论文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育是爱的事业,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正确处理好“严”和“爱”的尺度,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学生才会“信其道,亲其师”,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笔者从事多年班级管理,谈点肤浅的认识:一、严中有理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以理服人。
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疏导,用宽容的态度、商量的语气,给学生讲明道理,让他感到老师是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
二、严中有法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既要严格又要讲究方式、方法。
班主任对学生只是严格,不注重管理的方法,从表面上看来,学生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制度,甚至做得也好,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但班主任强硬的态度、武断的结论,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和老师沟通、交流,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严中有度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有一定的尺度,不能变为体罚或变相体罚。
比如,学生犯错误时,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而不能简单、粗暴处理,让其乐意接受,促其改正,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四、严中有爱在班级管理中,“爱”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上。
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他们充分反思的时间和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使其改正错误。
比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用语言、眼神来传递关爱。
在学生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成功时,一个肯定、赞许的目光;有困惑时耐心细致地开导;有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和学生谈心结束,送上鼓励的话语等。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关心和爱护,自然而然就会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帮助、鼓励、引导,与学生以心换心,真诚相待,用爱滋润学生心田,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又要有一定的距离。
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才会树立起威信,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劝导,才会使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严有度严中有爱——班主任工作小结
年级:六年级
教师:***
日期;2018年1月17日
宽严有度严中有爱
——班主任工作小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
回首刚接这个班时,内心充满忐忑,现在看看这些孩子心里满是欣慰。
一个学期过去我觉得孩子们懂事了不少。
而现在的我也不像原来那样累了,班里的一切井井有条,本学期我班参加六年级级部的活动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对本学期学期的工作作以小结:
一、宽严相济
“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但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过于严格,在强化规则意识的同时会抹杀孩子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犯了错误会找出诸多借口来搪塞老师,甚至用撒谎为自己掩饰,从而来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有甚者,个别家长也和孩子一道来想办法糊弄老师,以期蒙混过关。
面对种种现象,也许你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辨别真伪,然后不外乎两种解决途径: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却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师生矛盾,即使不撕破脸面也效果甚微;或者你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负责,我又何必劳心费神,多此一举,对他放弃,从此不问不管。
然而物极必反,这也给班级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后果。
我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应该审视反省一下如何处理好严与宽、管与放的关系,做到在工作中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更要严得有理、有度、有方;严而适时、严而不厉、不偏;严而有信、严中有情、严中有爱;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孩子犯错,为师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一味地指责,批评处罚,但却更不能置之不理,任其自流。
一定要找出犯错的根源,因势利导,让孩子们认识到错误的症结所在,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有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就更要抓其要害部位,关键时家校联手,来一个双管齐下,及时纠正,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二、严中有爱
班主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的同时还要热爱学生,这是班主任被学生接纳的前提。
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诲。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老生常谈之言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
当学生感到教师真正平等地爱他,真诚地为他操心时,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来倾吐衷肠,形成了“爱生—尊师—爱学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
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还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有时你对他充满信任的目光,对他轻轻的一句鼓励,都会增加他改正错误的勇气,真诚的帮助能让孩子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建立自信,让孩子享受成功的体验。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
”
但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的爱,不是迁就姑息,不是娇宠溺爱,而要在严格、公平、公正、平等中实现。
每个孩子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孩子的成长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该把孩子的成长时刻挂在心头,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愉悦的成长环境,孩子的笑脸是我们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