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发表时间:2018-03-01T15:54:05.0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贺安[导读] 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采用TPPA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验证ELISA筛查阳性标本,并进一步证实WB方法的结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结果,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检测患者血清,通过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westernblot(WB)试验验证阳性标本,制定出消除假阳性结果的措施。
结果:ELISA发现313例阳性病例,193例为老年人(60岁以上),120例为中青年(20岁到60岁)。
在老年组,TPPA方法确诊186例阳性病例,假阳性率为3.63%(7/193)。
WB方法确认181例阳性,假阳性率为6.22%(12/193),WB法与TPPA法无统计学差异。
在中青年组,TPPA确认了117例阳性病例,假阳性率为2.5%(3/120)。
WB确认113阳性,假阳性率为5.83%(7/120),WB法与TPPA法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采用TPPA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验证ELISA筛查阳性标本,并进一步证实WB方法的结果。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探析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亚种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的疾病,但对全身各脏器有伤害,会造成人体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导致功能紊乱。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梅毒血清检测呈阳性,有些是梅毒感染,但有一部分没有诊断梅毒的依据。
据报道,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假阳性率为3.08%。
梅毒检测结果正确与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梅毒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梅毒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型为非特异性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等,主要用于梅毒筛查和治疗效果;另一大类型为特异性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试验,荧光抗体的梅毒测试(FTA-ABS)吸收。
梅毒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梅毒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梅毒检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
方法本次选取2000例在我院实验室检验检查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错误结果28例,回顾影响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
结果本组选取的2000例患者中,错误结果28例,占1.4%,其中假阴性结果15例,占0.75%;假阳性结果13例,占0.65%。
结论梅毒诊断中,血清学试验均作用显著,但有一定假阴性、假阳性情况存在,分析引发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原因。
且在检查前,需掌握患者用药情况及病史,且患者需遵医嘱,在检查前停药、空腹等。
综合防控,才可降低假阴性、假阳性率,提高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标签:梅毒;检验;假阴性;假阳性;影响因素梅毒为慢性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致,梅毒病程迁延,症状复杂,对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可损伤各个组织器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并制定有效方案积极控制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
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引发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共选择2000例实验室检验检查患者,男1010例,女990例,年龄0~83岁,平均(34.5±2.9)岁。
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意识障碍者及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方法对检验结果展开分析,并就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患者情况加以统计,探讨影响因素,如标本因素、技术因素、方法学本身等。
2结果本组选取的2000例患者中,错误结果28例,占1.4%,其中假阴性结果15例,占0.75%;假阳性结果13例,占0.65%,见表1。
3讨论实验室诊断梅毒主要应用血清学检查,现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居较高水平,但有较高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几率,已引起广泛重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特异性、敏感性高,费用低等优势,故被广泛应用,分析梅毒抗体假阳性因素:①标本因素:标本细菌污染及未彻底溶血、离心诱导的假阳性。
老年人梅毒抗体测定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意义 。
2 L I S A 检 测 老 年组 患 者 血 清 出现 阳性 3 8
例, 用 TP P A 检 测 同 组 血 清 出现 阳性 4例 , 以T P P A 阳性 为 标 准 T P — E L I S A检测存在 3 4例假 阳性 , 假 阳性 率 为 3 . 4 8 ( 3 4 / 9 7 6 ) ; 用T P — E I I S A 检测 其他 年 龄 组 患 者 血 清 出 现 阳 性 7 6 例,
梅 毒 的 病原 体 为 梅 毒 螺 旋 体 ( T P ) , 因其 透 明不 易 染 色 , 又
称 为苍 白螺 旋体 ] 。 梅 毒 有 较 强 的 传染 性 和 复 杂 的 病 程 , 性 接 触 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 占9 5 以上 , 此 外 还 可 通 过 垂 直 传 播、 输血和注射药 品、 吸 毒 等 方 式 传 播 。临 床 表 现 多 样 , 病 情 病 程复杂 , 发病率在 我国呈现上升 趋势 , 现 在 已 成 为 重 要 的 临 床
过 检 测 患 者 血 清 中有 无 抗 梅 毒 螺 旋 体 抗 原 的特 异 性 抗 体 对 患
准, T P — E I I S A 检测 存 在 1 9例 假 阳性 , 假 阳 性率 为 0 . 6 3 A( o 1 9 / 3 0 0 4 ) , 两 组 间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Y 一1 5 . 4 3 , P< 0 . 0 1 ) , T P - E L I S A 检 测 老 年组 梅 毒 特 异 性 抗 体 假 阳 性 率 3 . 4 8 明 显 高于其他年龄组 , 结 果见表 1 。 表1 两 组 间 检 测 结 果 比 较
T P — E L l S A检 测老年组梅 毒抗体假
免疫学检验过程中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免疫学检验过程中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现阶段,医院在使用各种免疫方法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出现假阳性、假阴性。
为此,研究人员经过仔细的观察与实践,发现了在免疫检验中出现假阳性的几种原因,今天写出来与同行们共讨,以便在未来工作中尽量减少失误,提高医院的检验工作水平。
免疫学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及假阳性,所有的实验室人员都不陌生。
那么何谓假阴性及假阳性呢?简单的讲,假阴性就是实际上是阳性的标本,但是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同样,假阳性就是实际是阴性的标本,经过检测显示是阳性。
每一种病毒对人体的感染都会有一个窗口期。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人体后但尚未产生抗体或者抗体产生较少,使用现代检测手段或设备无法测定感染与否的一段时间。
在“窗口期”,即使病人已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病毒抗体的结果却是阴性,容易造成漏诊。
针对不同病毒,窗口期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乙肝的潜伏期大致是6个星期到6个月之间。
但那是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区段.有可能感染了,但抗原或抗体的数目没有达到可以检测出的数量,也就是窗口期。
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
艾滋病病毒与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也有窗口期。
人体感染HIV后2周后,血液中出现HIV抗体,一月后95%以上的人可检出HIV抗体,个别人抗体出现较迟。
窗口期一般为2周—3月,有极少数人可长达6个月。
如恰逢在窗口期作HIV抗体检测,结果可呈“阴性”,但其血中已有病毒,可以传染给别人。
假阳性、假阴性的出现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而成的:首先是操作层面技术失误的造成。
包括:1、样本位置的错误;2、体内抗体或抗原非常弱,检测不出来,即窗口期。
3、加样时样本稀释过大;4、试剂盒质量不好;5、板底过高;6、孵育时间过长等。
以上几种情况的出现,除窗口期感染外,都可以尽量避免。
由本公司研发、生产的流水线式全自动酶联免疫工作站(以下简称酶免工作站)防护措施为:1、设备的全自动化,减少了人为误差;2、在前处理系统加样通道的管腔内增加一段的空气柱,避免了管壁残留的冲洗液对样本的稀释。
梅毒检测为什么会有假阳性,如何处理?

梅毒检测为什么会有假阳性,如何处理?上海市东方医院检验科陈存存综述, 范列英审校(一)梅毒体外诊断试验1.梅毒的体外诊断试验分类梅毒的体外诊断试验按试验所用抗原分为非密螺旋体抗体试验(nontreponemal antibody test, NTrAT)和密螺旋体抗体试验(treponemal antibody test, TrAT)。
NTrAT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 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等, 均以心磷脂、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等为抗原检测非特异性的抗心磷脂抗体(反应素), 故存在生物学假阳性。
2.检测特异性抗TP抗体的筛查试验在检测特异性抗TP抗体的筛查试验中, 荧光TP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FTA-ABS)、TP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TPHA)和TP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等已沿用多年, 其中TPPA因凝胶颗粒的均一性较佳而在性能上优于TPHA[26]。
这几种试剂制备所用的抗原为TP天然抗原, 来源受限且制备复杂。
近年在基因重组TP抗原成功制备的基础上发展的检测抗TP抗体的ELISA和CLIA筛查试验, 因具有检测性能佳、适合自动化批量检测、易标准化且原始资料易保存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节着重讨论ELISA和CLIA检测抗TP抗体筛查试验的假阳性问题及其对策, 因而未将NTrAT检测的生物学假阳性列为主要议题。
(二)ELISA和CLIA抗TP抗体筛查试验的假阳性现象及对策导致间接ELISA和CLIA检测抗TP抗体假阳性的原因与间接ELISA 和CLIA检测抗HCV抗体假阳性类似, 自身免疫病、HIV感染、孕期妇女、静脉药瘾者中均有可能出现抗TP抗体假阳性结果; 近年市售的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抗TP抗体出现假阳性的因素还与密螺旋体属中的其他非梅毒(苍白)螺旋体物种有关。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酶联免疫(EliSA)是检验科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其操作方便、简单,不须要特殊设备,使其在各级医院都可应用。
但如果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因此了解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很必要的。
1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因素实验室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因为我们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张冠李戴,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很重要,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
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在繁忙工作中有条不紊。
所以人员素质问题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2标本处理因素实验室人员收到标本后应:“三查七对”,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和申请单拒收,合格标本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
提取血清时不能混有大量纤维蛋白或细胞成分,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要妥善保存于4℃冰箱,做好原始记录。
从冰箱取出的标本要预温至室温,对冰冻的样品要融化好,充分混匀再用。
3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3.1 操作前应对实验的物理参数有充分的了解,如环境温度(保持在18~25℃),反应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洗涤的次数等,各种条件必须符合要求。
3.2 正确使用加样器,加样器应垂直加入标本或试剂,避免摩擦包被板底部。
加样过程中避免液体外溅,血清残留在反应孔壁上,加样器吸头要一次性使用,加样次序要与说明书一致,否则易发生错误,造成实验重复性差。
3.3 手工洗板加洗液时冲击力不能太大,洗涤次数不超过说明推荐的次数,洗涤液在反应孔内滞留的时间不宜太长。
不要让洗液造成孔间污染,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
3.4 要保证加液量一致,我们在使用时感觉加样器比滴瓶加样准确,滴瓶加液量不准造成显色不一,造成判断错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吴 荣 萸 6g 陈 皮 1 、 甘 草 6g 水 煎 服 , 日 3次 , 天 l 、 2g 炙 , 每 每 剂 , 前 3 n服 。服 l 后 , 饭 Omi 剂 大便 开始 成 形 , 数 明 显 减 少 , 次
连 服 5剂 后 大 便 转 正 常 。随 访 1 月 , 见 复 发 。 个 未 参考 文献
全 书 ・ 泻 》 指 出“ 泻 之 本 , 不 由 于脾 胃” “ 为 胃关 , 泄 篇 泄 无 ,肾 开
窍 于 二 阴 , 以二 便 之 开 闭 , 肾 脏 所 主 , 肾 中 阳 气 不 足 , 所 皆 今 则 命 门火 衰 , … 阴气 极 盛 之 时 , 令 人 洞 泄 不 止 也 ” … 则 。
不 良反 应 l ; 易蒙 停 、 方 苯 乙 哌 啶疗 效 也 不 甚 满 意 。 1用 ] 复 因此 , 医 辨证 施 治 , 可 获得 满 意疗 效 。据 作 者 统 计 , 中 常 约
9 的糖 尿 病 性 腹 泻 者 属 脾 气 虚 弱 或 脾 肾 阳 虚 之 证 。故 立 健 O 脾 益 气 、 敛 止 泻 法 治之 。基 本 方 药 : 黄芪 、 参 、 苡 仁 、 收 生 党 薏 茯 苓 、 白术 、 山药 、 焦 炒 葛根 、 茱 萸 、 吴 陈皮 、 炙甘 草 。方 中生 黄 芪 、 党参 、 苡 仁 、 苓 、 白术 、 山 药 补气 健脾 , 葛 根 可 升 脾 胃 薏 茯 焦 炒 而 之 阳气 , 改 善 纳 差 的 良药 , 以吴 茱 萸 温 脾 散 寒 , 皮 调 中 、 是 配 陈 燥 湿 、 气 , 甘 草 调 中和 胃 , 和 诸 药 , 行 炙 调 相互 配伍 , 到 健 脾 益 起 气 , 敛 止 泻 之 功 。据 资 料 记 载 , 术 、 收 白 山药 、 根 又 有 降 血 糖 葛 的 作用 [ 。若 湿 盛 者 , 加 苍 术 、 香 、 兰 ; 盛 者 , 生 芪 、 2 酌 藿 佩 热 去
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易产生假阳性原因分析

2 1 疾病本 身的原 因 1 . 9例病人 前驱症状特殊 , 以少 见的
狂犬病临床症状为首发症状 , 如呼吸 系统 、 神经系统 、 消化系 统及其它系统疾病症状 . 容易把医生的注意力 和判断力 引人
( 辑 编
乐其 )
TP E I A法 检 测 老 年 人梅 毒 抗 体 易产 生假 阳性 原 因分 析 — LS
例, 家犬咬伤 8例 , 未被 动物抓 咬伤 但曾护 理过狂 犬病人 ’ 例, 宰杀狗 1 , 例 潜伏期最短 6 个月 , 最长 2 年 。 1 12 对转诊 医院 医生调 查的反馈 信息 对 1 . 9例患者 的接 诊或主管医生进行 电话 回访或直接咨 询 , 了解他们 当初接诊 时的考虑或诊 断依据 , 是否考虑 过狂犬病 , 否问及有无 如 是 动物抓咬伤史或接触史 , 结果 有 5位县 市 区综合 医院 ( 含本 医院) 医生因没有见过狂犬病病人 , 上工作太忙 , 以没有 加 所 想 到狂犬病 , 没有问到动物抓咬伤史或接触史 ; 位医生考虑 8 到狂犬病 的可能性 , 但似乎临床症状不支持 , 可能性不大 , 故
毒螺旋体诊断 试剂 TPP .A进行确诊 。结果 : PE IA法检测老年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 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 T - LS 二组 间
有显著性差异 ( <O 0 ) P . 5 。结论 : 年龄与疾病 因素是造成 T - L S P E I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易发生假 阳性 的重要原
也没 有 追 问 动 物抓 咬 伤 史 或 接 触 史 ; 位 医生 认 为 城 市 人 文 1
2 4 患者 自身的原 因 患者 的医学 知识水平不 高 ,t . 狂犬 病 的认识有限或认识有 误 , 响病史 的陈述 , 影 干扰 了医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参,加马齿苋、白头翁、黄连;腹痛者,加白芍;腹胀满者,加 厚 朴、木香;阳虚者,加干姜、附子、肉桂、补骨脂;水肿者,加 泽 泻、 车 前 子 、滑 石 等 。 4 典 型 病 例
患者,男,68 岁。确 诊 糖 尿 病 13 年,因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而 入 院治疗。入院 后,经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血 糖 得 到 了 有 效 控 制 。 住院期间,时有腹泻,2~3d 后 自 行 缓 解。 近 日 因 进 食 肉 类 过 多,腹泻加重,每日20 余 次,呈 水 样 便,无 腹 痛 及 里 急 后 重,伴 有肢体乏软,纳呆食 少,大 便 常 规 检 查 及 培 养,均 未 见 异 常,舌 质淡红,苔白微腻,脉 沉 细 微 滑,重 按 则 弱。 证 属 脾 气 虚 弱,兼 有 湿 邪 阻 滞 。 治 以 健 脾 益 气 ,佐 以 燥 湿 止 泻 ,拟 基 本 方 加 减 :生 黄 芪30g、党 参20g、茯 苓20g、焦 白 术15g、苍 术10g、苡 仁30 g、炒山药15g、炒扁豆30g、赤石脂30g、黄 连 6g、葛 根 30g、 吴茱萸6g、陈 皮 12g、炙 甘 草 6g,水 煎 服,每 日 3 次,每 天 1 剂,饭前30min服。服1剂后,大便开始 成 形,次 数 明 显 减 少, 连 服 5 剂 后 大 便 转 正 常 。 随 访 1 个 月 ,未 见 复 发 。
梅 毒 是 由 苍 白 螺 旋 体 所 引 起 的 一 种 慢 性 性 传 播 疾 病 ,有 较 强 的 传 染 性 和 复 杂 的 病 程 ,其 传 染 的 途 径 除 性 接 触 与 垂 直 传 播 外,输血和注射药品(吸毒)等方式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近 年 来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梅毒发病率的增长速度为8 种 法定报告性病之首[1]。因此选择特异性、敏感性高的实验室 检 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诊治。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 据之一,它在梅毒的 诊 断、治 疗 及 研 究 方 面 均 有 重 要 意 义。 目 前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对梅毒抗体IgG、IgM 都 有 很 好 的 检 测 能 力[2],因 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广泛使用。 然 而 试 验 的 假 阳 性 又 是 引 起 误 诊 和 医 疗 纠 纷 的 主 要 因 素 ,为 了 避 免 假 阳 性 的 产 生 ,现 将 假 阳 性 的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总 结 如 下 。 1 技 术 性 因 素 1.1 标本溶血 溶血时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活性酶及具有酶 活 性 的 物 质 可 与 底 物 非 特 异 性 结 合 ;溶 血 后 反 应 孔 非 特 异 性 吸 附 血 红 蛋 白 ,洗 涤 时 不 易 洗 去 ,催 化 底 物 产 生 一 定 程 度 的 显 色 ,使 本底吸光度(A)值升高[3],使假阳性率增加 。 1.2 标本细菌污染 血 清 标 本 宜 在 新 鲜 时 检 测,应 避 免 细 菌 污染。细菌污染时,一些菌体内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 物
糖尿病性腹泻,临床 上 多 用 收 敛 药 治 疗,但 此 类 药 物 服 后 多易导致便秘,便秘后 用 通 便 药 治 疗 易 引 起 腹 泻,故 临 床 治 疗 颇为棘手。服西药可 乐 宁 易 发 生 嗜 睡、头 晕 恶 心、食 欲 不 振 等 不良反应[1];用易蒙停பைடு நூலகம்复方苯乙哌啶疗效也不甚满意 。
因 此 ,中 医 辨 证 施 治 ,常 可 获 得 满 意 疗 效 。 据 作 者 统 计 ,约 90%的糖尿病性腹泻 者 属 脾 气 虚 弱 或 脾 肾 阳 虚 之 证 。 故 立 健 脾益气、收敛止泻法治之。基本方药:生黄芪、党参、薏苡 仁、茯 苓、焦白术、炒山药、葛根、吴茱萸、陈皮、炙甘草。方中生 黄 芪、 党参、薏苡仁、茯苓、焦白术、炒山药补气健脾,而葛根可升脾 胃 之阳气,是改善纳差 的 良 药,配 以 吴 茱 萸 温 脾 散 寒,陈 皮 调 中、 燥湿、行气,炙甘草调中和胃,调和诸药,相互配伍,起到健脾 益 气,收敛止泻之功。据 资 料 记 载,白 术、山 药、葛 根 又 有 降 血 糖 的作 用 。 [2-3] 若 湿 盛 者 ,酌 加 苍 术 、藿 香 、佩 兰 ;热 盛 者 ,去 生 芪 、
(收 稿 日 期 :2011-07-1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张 佑 贵 (湖 北 省 咸 宁 市 中 心 医 院 437100)
【关 键 词 】 梅 毒 ; 梅 毒 抗 体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2.01.08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9455(2012)01-0122-02
参考文献
[1] 谢明智.中药抗糖 尿 病 的 药 理 作 用 [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2001,21(4):318.
[2] 张瑞彬.参苓白 术 散 合 可 乐 宁 治 疗 糖 尿 病 腹 泻 临 床 观 察 [J].河 北 中 医 ,2003,25(9):682-683.
[3] 张月玲,王洪 珍.七 味 白 术 散 加 味 治 疗 糖 尿 病 腹 泻 36 例 [J].山 东 中 医 杂 志 ,2008,27(5):306-307.
在试验中应尽量将室温 控 制 在 18~25 ℃,并 严 格 按 试 剂 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从 冷 环 境 中 取 出 后 置 室 温 平 衡 30 min 左 右 ,方 可 使 用 。 3 仪 器 因 素 3.1 拖带阳性 目前,全自动加样器的加样针不是一次 性 的,
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 2012 年 1 月 第 9 卷 第 1 期 Lab Med Clin,January 2012,Vol.9,No.1
· 123 ·
虽然能对加样针进行清 洗,但 如 果 遇 到 高 滴 度 抗 体 标 本,由 于 加 样 针 洗 涤 不 够 ,可 拖 带 污 染 导 致 其 后 一 孔 甚 至 多 孔 出 现 假 阳 性 现 象[3]。 3.2 酶标仪使用的影响 当 反 应 板 底 部 有 气 泡 或 污 染 时,酶 标仪对反应 孔 进 行 垂 直 比 色 ,易 出 现 A 值 升 高,导 致 假 阳 性 结 果的产生。 4 人 体 内 在 因 素 4.1 年龄因素 在梅毒感染过程中,IB-Test法可 检 测 到 梅 毒 螺 旋 体 的 特 异 性 蛋 白 抗 原 抗 体 ,其 中 有 92×103 、47×103 、45× 103、17×103、15×103、42×103、37×103 等 。47×103、45× 103、17×103、15×103 蛋 白 为 梅 毒 螺 旋 体 外 膜 的 脂 蛋 白 ,具 有 较好免疫 活 性,TP-ELISA 试 剂 盒 主 要 是 选 用 以 上 的 分 子 抗 原,用基因重组表达和 BOC-氨基固相法得到多肽抗原,为使小 分子多肽有较好的吸附 性,再 用 人 血 清 清 蛋 白 与 之 连 接,而 且 合成后的多肽一般不作提纯 ,直接作为试剂抗原使用[2]。理 论 上 ELISA 法因为采用的 位 点 少 似 乎 应 该 更 特 异,但 是 实 际 抗 原却存在着不纯的问题,而 且 使 用 了 人 血 清 清 蛋 白,增 加 意 外 假阳性抗原位点 的 可 能。 老 年 人 较 易 使 TP-ELISA 检 测 产 生 假 阳 性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由 于 年 龄 因 素 生 理 功 能 逐 步 退 化 ,容 易 出 现 免 疫 功 能 上 的 异 常 ,易 产 生 一 些 针 对 连 接 用 的 清 蛋 白 抗 体 或 一些异常蛋白质而干扰了检测的结果出现假阳性。同时老年 人是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高发 人 群,这些疾病可使患者体内含有某些治疗性抗体、嗜异性抗 体、 自 身 抗 糖 尿 病 体、类 风 湿 因 子、甲 胎 蛋 白 等,这 些 特 殊 成 分 在 TP-ELISA 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 作 用,从 而 使 显 色 反 应 出现假阳结果。 4.2 疾病因素 多种恶性肿瘤、糖尿病、麻疹、红斑狼疮、类 风
湿 关 节 炎、丙 型 肝 炎、肺 结 核、妊 娠 等 可 使 体 内 含 有 治 疗 性 抗 体、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等。这些特殊成分在反 应 过 程 中 有 一 定 的 吸 附 作 用 ,产 生 显 色 而 造 成 假 阳 性 。 5 方 法 学 因 素
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可分为技术性假阳性反应和生物 学假阳性反应,前者主要 是 由 于 标 本 保 存 不 当 (如 被 细 菌 污 染 或溶血)、检测仪器、方 法 学 或 实 验 室 操 作 不 规 范 所 造 成 的[4], 一般经过重复试验即可排除。而生物学假阳性反应主要是由 于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如年龄变老)和某些疾病造成 的, 即便通过重复试验也是无法避免。由此可见年龄与疾病因素 是造成老年人梅毒抗体易发生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在梅毒抗 体检测过程中,了解出 现 假 阳 性 的 影 响 因 素,对 于 减 少 工 作 中 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酶 会 产 生 非 特 异 性 干 扰 ,从 而 造 成 假 阳 性 结 果 。 1.3 标本处理不当 标 本 抗 凝 不 完 全 或 未 抗 凝 即 离 心 分 离 , 容易 析 出 纤 维 蛋 白,使 洗 板 时 清 洗 不 干 净,而 造 成 A 偏 高,使 本为阴性的标本出现假阳性结果。此外,标本弄错也可造成 假 阳性。 1.4 标本保存不当 在5d内检测的标本可以 放 置 于 4 ℃ 保 存,超过一周测定的标本需低温冷冻保存。反复冻融使抗体 效 价 降 低 ,若 抗 体 的 血 清 需 要 保 存 多 次 检 测 ,宜 分 装 冻 存 。 1.5 操作不当 洗涤过程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 行。 不 能有溢出现象;洗涤时间不能过短;次数不能过少;洗完后板 子 要 扣 干 净 。 否 则 ,易 造 成 假 阳 性 结 果 。 1.6 封膜板的影响 试 验 中 应 该 封 膜 板 而 没 有 封 膜 板,水 分 蒸发后浓度升高可能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2 试 验 温 度 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