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症的中药治疗
针刺中药并治震颤麻痹

・48・WORLDCHINESEMEDICINEJanuary.2009,V01.4,No.1针刺中药并治震颤麻痹张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关键词震颤麻痹/中医药疗法;震颤麻痹/针灸疗法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
PD),是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锥体外系疾病。
中医称为“颤证”,又称“震颤”“振掉”证。
其临床表现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为主,伴有情绪不稳等精神症状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现象。
本病发展缓慢,逐渐加剧,以本虚标实为特点,初期标实明显,病久则本虚显露,而以本虚为主。
本虚则以肝肾阴虚,气血两亏为基础,标实则以风、火、痰、瘀为著。
但标本互为因果,由本虚可导致标实,标实加重本虚。
由于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耗损,人到中年之后,肝肾本虚,气血虚衰突出而导致风、火、痰、瘀孳生,风、火、痰、瘀兼作又作为致病因子而加重正气虚衰。
耗伤精血,导致肝肾阴虚,为本病的病理基础。
1辨证论治1.1肝肾阴虚,阴虚风动由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筋脉失于濡养,阴虚风动。
证见四肢震颤,或某一肢体为主,肌肉强直,动作笨拙,精神紧张或睡眠不足加重,多兼有头晕目眩,耳鸣,急躁易怒,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口干少苔,脉弦细或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熄风。
以大补阴丸加味:生龟甲、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山药、知母、黄柏、钩藤、白蒺藜、丹参、赤芍、白芍、珍珠母、麦冬、川芎、白僵蚕、火麻仁。
加减:潮热加青蒿、醋鳖甲;阴虚火旺明显,手足心热,口苦咽干加玄参、黄柏;肢体麻木,血瘀阻络加鸡血藤、当归;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阳虚肢冷、舌淡白,加巴戟天、山茱萸、炮附子、石菖蒲、肉苁蓉。
针灸:肝俞、肾俞、膈俞、天枢、足三里、公孙、复溜、太冲、太溪、百会、神庭。
1.2气血双亏,血虚风动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柔筋而生风,风胜则动。
复方黄芪汤治好一患者的震颤症

复方黄芪汤治好一患者的震颤症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性疾病。
临床以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为主要特征。
本病常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缓慢发病,逐渐加重。
一位姓张的男士,33岁,渔民。
因常在冷水中作业,突患两手震颤,始于右手,渐及左手,有冷感,执笔摇颤,不能写字。
静时双下肢也觉飘浮无力。
曾在当地医院治疗3年,无效,而震颤愈甚。
心中烦乱,忧虑重重,因而就诊于我。
诊其脉沉迟无力,舌苔薄白,边有齿痕。
辨证:气虚寒凝,淤阻经络。
治则:补气温阳,活血通络。
配方及用法:黄芪30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炮附子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秦艽10克,当归12克,甲珠9克,川断12克,川芎9克,炙甘草6克,生姜4克,大枣3枚。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方6剂,两手震颤大减,唯觉两臂发凉未解,患者甚喜。
又将上药方加狗脊10克,炮姜10克,服3剂康复。
按语:本例患者气虚脾土虚弱,因寒凝而经络被阻,筋脉不能约束,虚寒之邪散于四末而手作颤。
此疾青少年不多见,中年之后有之,年老者多见,属缠绵难治之症。
本病当以益气温阳,舒筋通络治之,多能取效。
手颤动多为虚证,选方用药不可妄施。
百姓验证
四川彭山县西铁分局陈上琼,女,72岁。
她来信说:“一老工人患震颤症3年多了,住院治疗花2000多元也不见效。
后来我用本条药方为其治疗,服药8剂就痊愈了,才花100多元钱。
”。
挑战帕金森:中医治疗肢体震颤麻痹的3对验药

挑战帕金森:中医治疗肢体震颤麻痹的3对验药小编导读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虽然我国古代并没有帕金森这一病名,但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前人注意并观察到了肢体震颤麻痹的临床症状,并探索总结了相应的方剂和药物,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下治疗肢体震颤麻痹好用的3对中药。
钩藤天麻配伍特点:平肝息风,止痉止痒。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天麻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祛风止痒。
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平肝息风功效益增,并可减低四肢末梢过高的敏感性。
经验采菁:1.治头皮及皮肤瘙痒属肝风上旋旁走者有殊效。
(《朱小南妇科经验选》)2.眩晕、头风头痛如掣、肢麻、风湿、抽搐、震掉等属肝风内动者均用为要药。
面神经麻痹、小儿风湿舞蹈病等系细菌或病毒感染,急性起病,兼见表症,合外风者,辅以祛风解表,选加防风、羌活、桂枝、菊花等祛风解表,全蝎、蜈蚣、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等也可选用。
癫痫、眩晕、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多为风阳夹痰,用三药加菖蒲、远志、天南星、枳实、竹茹、全蝎、蜈蚣以豁痰泻浊,息风镇痉。
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肝风夹瘀,加丹参、川芎、白芍、全蝎以活血化瘀通络。
震颤麻痹、老年性痴呆多有肝肾亏虚,用三药选加生熟地、山萸肉、何首乌、淫羊藿、肉苁蓉、枸杞等以益精填髓、滋补肝肾。
胆南星石菖蒲配伍特点:化痰通窍安神。
南星燥湿化痰,胆南星燥性已减,而能清化痰热,息风定惊。
石菖蒲化痰开窍。
二药均善化痰,合用相得益彰,共奏化痰通窍安心神之功。
经验采菁:1.石幼山善用南星治伤损,体会在伤损之早期,瘀血凝结不散或坚结成块者,或痰瘀互阻,漫肿疼痛之证,用南星较之单用活血化瘀药,散结消肿更为见效。
石氏用二药合伍治疗头部内伤之后神思不安者。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7):19]2.胡建华长期以生南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癫狂、郁证、头痛、眩晕、不寐、偏瘫等均获显效。
胡氏善用生南星配菖蒲治疗癫痫、震颤麻痹,随证配伍,取效满意。
名中医治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四个秘方治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秘方(4首)39.1二白丹参汤【来源】高辉远,《湖北中医》(6)1993年【组成】玉竹、白芍、白术、丹参、葛根、山药、天麻、法半夏各10克,木瓜、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功用】滋阴柔肝,熄风止颤。
【主治】帕金森氏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
笔者临床验证有效。
39.2醒脑复聪汤【来源】李辅仁,《名医名方录》第四辑【组成】当归、远志、桑椹、天麻、茺蔚子、石菖蒲、钩藤、川芎、菊花各10克,何首乌、枣仁各2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平肝潜阳,醒脑复聪。
【主治】帕金森氏病。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好。
39.3白石龙牡汤【来源】周仲瑛,《中医杂志》(11)1996年【组成】生地、石斛、肉苁蓉、川断、白蒺藜、海藻、鳖甲各15克,白芍、石决明(先煎)各30克,天麻、煅龙骨、煅牡蛎(龙牡先煎)各20克,穿山甲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滋补肝肾,重镇潜阳。
【主治】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
本方切合病机,用之有效。
39.4黄龙定颤汤【来源】张沛虬,《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黄芪、地龙各15克,当归、川芎、天麻、生地、熟地各10克,炙僵蚕15克,防风、秦艽、威灵仙各10克,炙全蝎5克(研吞),炙蜈蚣3克(研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养血熄风,活血化瘀。
【主治】震颤麻痹及震颤麻痹综合征。
【加减】血压增高加钩藤、桑寄生;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心悸加炙远志、枸杞子仁;便秘加瓜蒌仁、火麻仁;口干舌红加石斛、元参。
【疗效】多年应用,常获佳效,一般服5剂,即可见效。
辨证分型治震颤麻痹

辨证分型治震颤麻痹震颤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辨证分型是中医中一种重要的诊疗方法,通过辨别病人的症状、体征和体质特点,选取适合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效果。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震颤麻痹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的介绍。
1. 风痰型震颤麻痹:主要症状:震颤、麻痹,舌苔厚腻。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活血止颤。
药方:加味颛须石散、消风汤方剂组成:- 加味颛须石散:颛须石、钩藤、乌贼骨、款冬花、防风、牛膝、白附子。
- 消风汤:大黄、厚朴、芒硝、木香、黄桔梗、白芷、白附子、石菖蒲、苍术。
2. 肝郁脾虚型震颤麻痹:主要症状:震颤不断,舌苔薄白,便溏,气短乏力。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药方:益肝汤、四君子汤。
方剂组成:- 益肝汤:柴胡、白术、甘草、半夏、生姜、枳壳、茯苓、香附、木瓜。
-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枣仁。
3. 肝肾虚弱型震颤麻痹:主要症状:震颤不止,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治疗方法:补肝肾,益精血。
药方:金匮肾气丸、血府逐瘀汤。
方剂组成:- 金匮肾气丸:山药、山萸肉、牛膝、制何首乌、熟地、枸杞子、茯苓、人参、麦冬、丹参。
- 血府逐瘀汤:川芎、赤芍、丹参、香附、砂仁、莪术、郁金、木香、红花。
4. 脑病型震颤麻痹: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味道麻木,步履艰难,痰多。
治疗方法:开窍化痰,平肝定惊。
药方:封金散、开窍活血汤。
方剂组成:- 封金散:三七、木香、朱砂、麝香、香附。
- 开窍活血汤:香附、生桃仁、大黄、大腹皮、石菖蒲、白附子、假冒通草。
制颤汤——主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组成:...

制颤汤——主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组成:...
制颤汤——主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组成:润玄参,生熟地,杭白芍,水蛭,土鳖虫,广地龙,巴戟天,黄芪,鸡血藤,制胆星,石菖蒲,炒枳实,大黄,炒竹茹,甘草,生龙牡,僵蚕,全蝎,蜈蚣。
功效:益气活血,熄风止颤。
主治:震颤麻痹。
方病述略:
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
震颤麻痹中医将其列为'肝风','颤振',范畴。
多由内风动摇,之所以内风动摇,必有虚处也必有实处,虚,无非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实,不外瘀浊痰滯湿毒。
制颤汤,玄参,生地补肾阴,白芍滋肝阴,熟地补精,鸡血藤补血,水蛭,土鳖虫,地龙化瘀,胆星,菖蒲,枳实,竹茹化痰,重用甘草解毒,本病毕竞脑神有伤,神从气生,乃用黄芪补气,龙牝介属以潜之,用以安神定魄;再加全蝎,蜈蚣,僵蚕以增强熄风之力。
诸药并用,共奏益气活血,熄风止颤之功。
湘医仁:本方系雍履平方。
如果您觉得这些能帮助到更多人,请分享转发,并在中医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不懂之处亦可咨询@湘医仁周亚军中医,我们将为您进行专业分析。
震颤麻痹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五)痴呆:痴呆伴有帕金森综合征不罕见。
1. Alzheimer病:晚期Alzheimer病除痴呆外,尚有椎体外系症状如少动、强直和口面多动。另外,由于帕金森病甚至早期也可伴有痴呆,因此需依靠随访时对两者进行鉴别。
震颤麻痹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震颤麻痹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疾病名称(英文)
paralysis agitans
拚音
ZHENCHANMABI
别名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振掉、颤振,颤证,老年颤证,震颤,颤症,颤振,颤病,脑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临床对一组以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动作减少及姿势障碍为主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称作震颤麻痹。根据病因通常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称特发性震颤麻痹(IPA,帕金森病);病因明确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等引起的,称继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作为某些独立疾病(综合征)的部分征候者称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其主要疾病大都归属于多系统变性范畴。
(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该征的特点为多无震颤,常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延脑麻痹、情绪不稳等),病程多呈阶梯样进展,左旋多巴制剂治疗一般有效。
三、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异质性系统变性)
(一)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有时与帕金森病很难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动作减少,颈部强直,并稍后仰,及假性延脑麻痹和向上凝视麻痹。
震颤麻痹的中医治疗办法

震颤麻痹的中医治疗办法
震颤麻痹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的疾病,如果出现了震颤麻痹的症状,一定要提起注意,积极治疗,相比于西医的治表,和严重的副作用,中医以其能根治病因,调理气血,无副作用,而占有优势。
震颤麻痹分很多种,下文我们将为大家分类详细的介绍一下震颤麻痹的中医治疗。
(1)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熄风。
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何首乌12克,玄参9克,钩藤克,白蒺藜9克,羚羊角粉0.3克,生牡蛎20克,丹参12克,赤芍9克,杜仲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止颤。
处方:黄芪12克,党参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天麻9克,钩藤12克,珍珠母30克,丹参9克,鸡血藤9克,羚羊角粉0.3克。
用法:每臼1剂,水煎,分2次服。
(3)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熄风。
处方: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9克,川芎6克,当归9克,丹参12克,苏木9克,地鳖虫9克,炮山甲15克,鸡血藤9克,熟地9克,淮牛膝9克,杞子9克,首乌12克,白芍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痰热动风
治法:清热豁痰,熄风通络。
处方:全瓜蒌12克,胆南星6克,竹沥9克,钩藤12克,天麻9克,羚羊角粉0.3克,珍珠母30克,丹参12克,赤芍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了震颤麻痹的中医治疗,大家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震颤麻痹的相关症状,一定不能一味的逃避,这样只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要正确面对积极治疗,就一定可以有所缓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颤麻痹症的中药治疗
作者:
来源:《老友》2009年第01期
震颤麻痹症又称为帕金森氏病。
本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归属于中医学“颤振”范畴。
病因多为年老肝血不足,加之抑郁伤肝,郁而生痰,化热动风而发病。
病机为血虚肝郁、痰热生风。
一、辨证论治专方
1、大定风味: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板12克,干地黄18克,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12克,麦冬18克,炙甘草12克,鸡子黄2枚、鳖甲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为滋阴熄风。
2、定振丸加减方:熟地、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钩藤、制首乌、枸杞子各15克,黄芪24克,白术、天麻、防风、威灵仙各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调达脏腑,舒筋荣脉,止颤。
3、五虫散:蝉蜕6克,地龙5克,僵蚕5克,土鳖虫5克,全蝎3克。
共研细末,每日6克,分2次,以汤药送服。
功用:行气通络散结,熄风化痰止咳。
4、复方养血熄风汤:白芍、钩藤各16克,山萸肉10克,全蝎、鹿角胶(烊化)各8克,枸杞子、生地、白附子、当归各12克,蜈蚣(焙干研末冲服)1条,甘草6克。
隔日1剂,水煎服。
同时用95%的乙醇1000毫升,盛在密闭的容器中,浸泡鸭蛋5~6个,待浸泡48小时后备用。
每天清晨取1枚浸泡过的鸭蛋打入开水中煮熟,空腹吃蛋喝汤。
3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养血熄风。
5、脑通胶囊:水蛭、全蝎、地龙各10克,黄芪30克,人参、丹参各15克,何首乌30克,参三七15克,巴戟天、淫羊藿各30克,研末做成胶囊,每丸0.5克,含生药3克,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4~5丸,3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补肾养血熄风。
二、辨证论治评述
本病病机关键为血虚、肝郁、痰热动风。
故治疗上当养血、解郁、化痰、清热、熄风。
方1以滋阴血为主而达熄风之功,故适于阴虚患者;方2调达脏腑,舒筋荣脉而止颤;方3则以五虫熄风通络为主兼化痰;方4以养血为主而奏熄风之效;方5补肾养血的同时熄风通络。
各方同中有异,临证时须详辨。
辨证加减,大致如下:①痰郁化热者,可选加竹茹、黄芩、胆南星、法夏等;②痴呆者,可选加紫河车、鹿角胶、石菖蒲等;③瘀血阻络者,可选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④肝肾阴虚者,可选加熟地、龟板、阿胶、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白芍等;⑤肢体疼痛或恶风寒者,可选加秦艽、荆芥、桂枝、葛根等。
三、专药选用
全天麻胶囊。
主要成分:野生天麻。
功用与药理:平肝、养血熄风,舒筋通络,活血止痛,镇惊止痉。
药理研究证明,天麻含有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大麻甙、?茁谷甾醇、维生素A类物质,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黏液质等化学成分。
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抗癫痫和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天麻多糖,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作用。
用量与用法:每次2~6粒,每日3次,口服。
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