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是由于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对帕金森病便秘的治疗效果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治疗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除了肌肉问题,帕金森病患者还会面临胃肠问题,其中便秘是非常常见的胃肠问题之一,尤其是在疾病发展到中晚期之后更为明显。

对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的便秘进行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针灸治疗的感受在针灸治疗中,帕金森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一定的针灸治疗周期,治疗的周期长短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治疗前进行全面的体检和病情评估,以便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特点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在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以及身体部位的练习,以帮助放松身体和提高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过程会有一定的刺激性感觉,但是通常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通常会感到身体放松,症状有所减轻。

这种舒适感通常能持续较长时间,因此患者需要进行周期性的针灸治疗以维持治疗效果。

三、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1.改善肠动力帕金森病患者便秘是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因此针灸治疗可以通过提高肠动力来改善症状。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刺激肠道神经,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2.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肠道血流量,这对患有帕金森病的便秘患者来说非常有益。

增强血流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解决便秘问题。

3.缓解肌肉痉挛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硬和痉挛也可能影响到肠道蠕动功能,从而导致便秘。

针灸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问题。

4.减轻副作用针灸治疗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方法,比如通过针灸治疗便秘,患者不需要接受任何药物治疗,也不需要忍受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帕金森病属于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之一,是因为相关因素致使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变化以及含量降低,从而产生的疾病证候群,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强直、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运动迟缓等[1]。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84例,84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63.1±1.4)岁。

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5~79岁,平均(65.6±1.6)岁。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如降低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提升脑细胞代谢,药物包含银杏叶制剂等,起到活血化瘀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包含丹参和阿司匹林等,抗帕金森症状药物为美多芭。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中药包含熟地15g,生地15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钩藤15g,制首乌15g,枸杞子15g,黄芪24g,白术10g,天麻10g,防风10g,威灵仙10g,全蝎6g 以及蜈蚣2条。

上述药物水煎,取汁服用,服用1剂/d,持续服用15d。

而后对患者进行针灸,选择合谷、后溪、曲泽、曲池、阳溪、尺泽、养老、太溪、太冲、解溪、阳陵泉、委中、环跳以及阴陵泉,头针选择震颤控制区域,患者选择坐位,进针方法选择平刺,针身与皮肤呈30°,30mm 为进针深度,快速进行捻转,200转/min,行针1min,而后连接电针仪,实施强刺激,留针时间30min,治疗时间15d。

疗效判定标准[2]:按照WEBSTER 评分标准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病情程度进行评估。

包含10个症状,如面部表情、步态、姿势、言语、坐位起立、运动障碍、上肢运动、震颤、自理能力以及肌强直,0分正常,3分重度异常,总分30分。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病例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病例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病例分析王XX,男,90岁,住院号:448675,初诊日期:2016 年8月4日。

主诉:下颌及舌体震颤2年余。

病史:患者于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颌及舌体不自主震颤,语言流利,四肢活动可,当时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查多巴胺转运蛋白现象示:双侧纹状体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减低,诊断为“帕金森氏病”,并予口服美多巴治疗,经治震颤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近2月于我院针剂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病区。

现症: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反应迟钝,下颌及舌体不自主震颤,偶右手不自主震颤,行走迟缓,口角流涎,饮水偶呛,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偶胸闷憋气,无头晕头痛、胸痛等症,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2日一行。

高血压40余年,最高180/8OmmHg左右,平素口服施慧达半片1/日,血压控制在120-130/7OmmHg左右。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T: 36.2o C, P: 60 次/分,R: 18次/分,BP:169∕84mmHg o西医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肌力上肢肌力5级,下肢肌力4级。

中医查体:面色偏红,语言清晰流利,反应迟钝,下颌及舌体不自主震颤,偶右手不自主震颤,行走迟缓,口角流涎,饮水偶呛,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2日一行。

舌紫暗,苔黑,脉弦细。

ECG: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

多巴胺转运蛋白现象:双侧纹状体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减低。

颅脑MR平扫:1、脑白质少许脱髓鞘斑;2、脑萎缩。

西医诊断:帕金森氏病高血压病中医诊断:颤病证型诊断:痰热动风证治疗原则:化痰熄风,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

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内关(双)、人中、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双侧)、太溪(双)、行间(双)、丰隆(双)、头维(双)、曲池(双)、合谷(双)、太冲(双)、足三里(双)。

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三里 、 三阴交 , 施 温针 , 针后 于大椎 及 四肢 肌 肉丰厚处加 拔
火罐 ; ②头针体针结合疗法, 头针取舞蹈震颤区、 运动区、
感觉 区 , 体针取风池 、 百会 、 哑 门、 曲池 、 大椎 、 外关 、 后溪、 阳
陵泉、 合谷 、 太冲、 绝骨 、 行间 。 1 . 3 疗 效判定标 准 : 采用 帕金 森综 合评 分 量表 ( U P D R S )

3 8・
山西 中 医
2 0 1 7年 9月第 3 3卷第 9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S e p . 2 0 1 7 V o 1 . 3 3 N o . 9
针 药 结合 治 疗 帕金 森病 疗 效观 察
李 强
摘要: 目的 : 观 察 美 多 芭联 合 针 刺 疗 法 治 疗 帕金 森 病 的 临 床 疗 效 及 不 良反 应 。 方 法 : 选取收 治的 1 2 8例 帕金 森 病 患者 作
和治疗组各 6 4例 。对 照组 男 3 6例 , 女 2 8例 ; 年龄 最小 5 1
岁, 最大 7 8岁 , 平 均( 5 8 . 5 1 ± 2 . 8 2 ) 岁 。治疗组男 3 7例 , 女
2 7例 ; 年龄最 小 4 9岁 , 最大7 7岁 , 平均 ( 5 9 . 1 8±3 . 1 5 ) 岁。 两组患者年龄 、 性别 以及病情 严重程 度等方 面均 无显著 性 差异 ( P>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治疗方 法 1 . 2 . 1 对照 组 : 给 予美 多 芭 , 第 1周 每次 1 2 5 mg , 每E t 2
2 . 1 两组 临床疗效 比较 : 见表 1 。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帕金森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深部脑刺激等。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往往伴有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传统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风内动,脑络失养”引起的,因此通过针灸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刺激手段,其对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 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来改善病情。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以及提高多巴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在体内的含量。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针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等途径,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除了多巴胺系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谷氨酸酸、GABA、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功能,从而恢复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多巴胺前体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方法,其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是,现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些基础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的释放。

其次,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针灸可以抑制白质分解酶的活性,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和胶质细胞的激活。

此外,针灸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炎症和神经元的损伤。

另一方面,针灸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的肌张力和肌肉力量,并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轻与帕金森病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消化不良、抑郁等。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抑制白质分解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等。

这些途径相互作用,共同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其具体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由于针灸的特殊治疗方式和操作技术,其治疗效果受到针灸师技能水平的限制,因此在进行临床应用时需要严格把控。

同时,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总之,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作用机制包括多个方面。

虽然针灸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解析。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具体效果和注意事项,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康复。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芭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评分为(31.67±5.37);对照组患者总评分为(48.93±7.26),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治疗帕金森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总评分情况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效果帕金森是临床老年常见病,又被称为震颤麻痹[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反射障碍。

目前帕金森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是患者长期使用药物其药效会减退,治疗反复,波动性大[2]。

随着我国中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帕金森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病历资料完整,且非其他锥体的外系疾病所引发的帕金森病。

③患者无严重的躯体疾病与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④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能够配合治疗。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针灸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其可以显著缓解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并得到了科学界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着重介绍针灸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一、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硬、震颤和不随意运动。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一些临床研究还表明,针灸可以促进帕金森病患者血中多巴胺的水平,从而减轻疾病症状。

二、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记忆力丧失,智力退化。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血流量的增加,提高认知能力。

三、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偏瘫、失语、言语障碍等等。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症状。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饮食和沟通,促进肢体的康复。

四、针灸治疗癫痫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意识丧失、抽搐等。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以显著缓解癫痫患者的症状。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总结:针灸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实验证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灸将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04T13:48:25.3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作者:林国吉
[导读] 针灸治疗PD有一定疗效。

针灸合美多巴治疗PD,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减少美多巴用量,减轻或缓解西药毒副反应。

(福建省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福州 350008)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

方法:将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10例),针灸西药治疗组(10例),西药组(10例)即对照组,将各组疗效进行观察,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做出疗效评价。

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60%,Webster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针灸西药组总有效率80.9%,Webster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Webster 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针灸治疗对P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西药美多巴合用可提高疗效,减轻或缓解美多巴的副反应。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灸;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32-0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徐缓及姿势不稳定为基本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1]。

目前,在内科领域治疗PD的主要方法仍是以人工补充左旋多巴的替代疗法为主。

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不仅药效进行性减退,而且出现各种副反应。

因而探讨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成为PD治疗的又一途径。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考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关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2],症状评分参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3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观察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9~76岁,平均(62.05±10.58)岁;平均病程(6.31±3.08)年。

针灸西药治疗组(观察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8~76岁,平均(61.9±9.62)岁;平均病程(6.14±2.61)年。

西药治疗组(对照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0~74岁,平均(62.9±8.24)岁;平均病程(5.85±2.81)年。

经治病例病情程度按10项记分评级均>6分,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轻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 针灸组
每日1次,每周5次。

王顺等[4]头部电针透穴疗法取穴为:前神聪透悬厘、前顶透悬颅、脑户透风府、玉枕透天柱、脑空透风池、风池透风池、供血(新穴,位于风池下1.5寸)。

2.2 西药组:每日1次,每周7次,服用美多巴,每日0.5~1g,根据病情需要和毒副反应酌情调整剂量。

2.3 针灸西药组:西药用法同对照组,针灸治疗同针灸组。

2.4 三组观察治疗时间12周围一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见表1.
表1 三组PD患者Webster评分变化
4.讨论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中医颤证范畴。

临床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虚损多见肝肾不足,实邪以瘀为多,痰邪次之,病机为肝肾精血虚损在先,精血亏虚,上不能化髓荣脑,下难以濡润四末,致髓海不充、筋失柔润。

阴不足以制阳,虚风内生,加重耗血伤津、瘀血、痰浊遂生、痰瘀互结,加重血脉痹阻,故神情呆滞、肢体震颤、语言謇涩诸症毕现。

临床疗效提示,针灸治疗PD有一定疗效。

针灸合美多巴治疗PD,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减少美多巴用量,减轻或缓解西药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
[2]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S].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5,18(4):256.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诊断标准
[S].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
[4]王顺,周振坤,胡丙成,等.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3):129.
[J].中国针灸,2003,23(3):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