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震颤麻痹教案-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72学时)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及剌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学好本课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针灸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知识,课程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临床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运用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针灸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临床病历书写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针灸治疗学》这门专业临床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治疗知识,指导临床正确运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
同时,针灸治疗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和技能并重,学生通过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加深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通过实验技能培训学习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临床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针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辩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病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在教学中还应考虑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执业医师针灸部分的考试要求,讲授内容要注意涵盖考试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践课时为22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临床见习、病例讨论为辅、并适当应用图表、模型、多媒体、实验等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目的要求】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为学习治疗学各论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一节疏通经络【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与经络的关系,明确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概述人体的内外上下皆有经络系统网络;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调;应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疏通经络的作用与近代观察研究所总结的镇痛作用相近似。
针灸治疗学教案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案标题:针灸治疗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针灸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掌握常用的针灸治疗学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针灸治疗学的概述a. 针灸治疗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b. 针灸治疗学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c. 针灸治疗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针灸治疗学的基本技术a. 针灸的基本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b. 针灸的常用穴位及其作用c. 针灸的常用手法和疗程设计3. 针灸治疗学的临床应用a.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和技巧b. 针灸治疗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c. 针灸治疗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针灸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针灸操作练习,包括穴位定位、针刺操作等。
3. 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不同病例中的针灸治疗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和判断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针灸治疗学的案例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2. 实践操作评估:通过学生的针灸操作实践,考察其操作规范和技术熟练程度。
3. 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针灸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4. 病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针灸治疗学病例分析报告,考察其临床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针灸治疗学教材、相关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3. 针灸器械:针灸针、灸具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器械。
4. 病例资料:收集和整理一些真实的病例资料,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总共安排15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教学步骤:1. 引入(1课时)a. 介绍针灸治疗学的背景和重要性。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学设计

D
教师考核评估及建议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同学的互动等 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
通过实操演示、技能竞赛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针 灸操作技能水平。
教学建议与改进方向
根据学生的考核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 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加强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针 灸治疗水平。
阐述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 络气血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作用
探讨针灸在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疏通经络等方面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补虚 泻实、清热温寒等针灸治疗原则
。
03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内科病症针灸治疗
感冒
针灸治疗感冒主要选取风池、大椎、 合谷等穴位,以疏风解表。
谢谢聆听
针灸前应对针具和针灸 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以 防感染。
注意患者体位
针灸时应让患者采取舒 适的体位,避免过度紧 张和疲劳。
掌握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疾病、体质 虚弱、孕妇等禁忌症患 者,应谨慎使用针灸治 疗。
避免刺伤重要脏器
针灸时应避免刺伤重要 脏器,如心脏、肺脏等 ,以免发生意外。
05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03
针灸治疗肩周炎主要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以通经活
络。
妇科病症针灸治疗
月经不调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主要选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以调和 气血。
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主要选取子宫、气海、三阴交等穴位,以温经止痛 。
更年期综合征
《针灸学》教案次页(

《针灸学》教案次页(教案首页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针灸学》第四章,具体内容包括:耳针法、头针法、电针法、火罐法、梅花针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针法的操作要领、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针灸治疗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标:1. 掌握各种针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能够独立进行针灸操作。
2. 了解针灸治疗的基本流程,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法进行治疗。
3. 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针灸技能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各种针法的操作要领和适应症的选择。
重点:针灸治疗的基本流程和临床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针灸模型、针灸针、火罐等。
学具:针灸学教材、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针灸治疗案例,让学生了解针灸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耳针法、头针法、电针法、火罐法、梅花针法等针法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包括操作要领、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三、针法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利用针灸模型进行各种针法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针法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学生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各种针法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五、针灸治疗案例分析(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针灸治疗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使用的针法及其适应症,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各种针法的操作要领和适应症的选择,以及针灸治疗的基本流程。
板书设计:针灸学第四章耳针法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头针法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电针法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火罐法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梅花针法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作业设计:1. 请简述耳针法的操作要领。
2. 请列举三种头针法的适应症。
3. 请说明电针法的操作步骤。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学设计

针灸治疗学的主要治疗方法和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治疗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针灸治疗学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针灸治疗学基本理论
针灸疗法的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的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 病,如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穴位的分类:根据穴位的功能和作 用,分为不同类型
针灸疗法的禁忌症:某些疾病或身 体状况不适合针灸治疗,如皮肤感 染、血液病等
针灸治疗方法
针刺法:通 过针刺穴位, 达到治疗目 的
艾灸法:通 过艾灸穴位, 达到治疗目 的
拔罐法:通 过拔罐,达 到治疗目的
穴位按摩法: 通过按摩穴 位,达到治 疗目的
针灸治疗学教案教 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教教教教教
加学学学学学
目目内方安评
录标容法排价
项
与
标
反
题
馈
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 和操作方法
理解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
掌握针灸治疗的常见穴位 和操作技巧
学会运用针灸治疗进行临 床实践和研究
学习态度等
评价方法:笔试、面 试、实际操作、课堂
观察等
评价结果:优秀、良 好、中等、及格、不
及格等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 书面反馈、家长反馈、
学生自评等
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等
评估内容:学生满意度、 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等
针灸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针灸学教案课时安排:共5章,每章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针灸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3. 了解常用穴位的位置和功能。
4. 学会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疾病。
教学对象:中医专业学生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践、讨论二、第一章:针灸学概述教学内容:1. 针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3. 针灸学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1. 针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难点:1. 针灸学的发展历程。
2.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针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详细讲解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针灸学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作业布置: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针灸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第二章:针灸基本技术教学内容:1. 针灸针的选择和使用。
2. 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针灸的补泻手法。
教学重点:1. 针灸针的选择和使用。
2. 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针灸针的选择和使用。
2. 针灸的补泻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演示:展示针灸针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补泻手法。
3.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针灸操作。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针灸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实际针灸操作,了解操作过程中的细节。
四、第三章:常用穴位教学内容:1. 常用穴位的位置和名称。
2. 常用穴位的功能和主治疾病。
3.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和记忆方法。
教学重点:1. 常用穴位的位置和名称。
2. 常用穴位的功能和主治疾病。
教学难点:1. 常用穴位的位置和名称。
2. 常用穴位的功能和主治疾病。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讲解:详细讲解常用穴位的位置、名称、功能和主治疾病。
针灸治疗学教案doc

针灸治疗学教案一、课程简介针灸治疗学是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方法等;2. 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感冒、哮喘、便秘、腹泻等;3. 熟悉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包括针灸在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4. 了解针灸治疗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针灸治疗概述1. 针灸治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针灸治疗的历史和发展;3. 针灸治疗的分类和应用范围。
第二章经络腧穴基本理论1.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 腧穴的分类和定位方法;3. 常用腧穴的选取和作用。
第三章刺灸方法1. 毫针刺法;2. 灸法;3. 其他刺灸方法。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1. 感冒的治疗;2. 哮喘的治疗;3. 便秘的治疗;4. 腹泻的治疗。
第五章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1. 针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2. 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3. 针灸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4. 针灸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第六章针灸治疗的科研进展与展望1. 针灸治疗的研究现状;2. 针灸治疗的科研成果;3. 针灸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和方法;3. 课堂讲解与互动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身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学时:99(81/18学时)学分:5.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的重点课程,是研究如何将已学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知识,综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学好笨课程对于使用针灸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14学时)重点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辩证论治纲领。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2学时)了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2 学时)掌握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熟悉治神守气。
第三章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2学时)熟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八纲辨证等,了解辩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4学时)掌握针灸的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处方的组成。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4学时)掌握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难点:特定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篇各论(65学时)第一章内科病症(重点) 28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痹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痿症、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病、狂病、痫病、郁病、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淋证、遗精、阳痿、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等病证的定义、治疗方法。
熟悉这些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2)了解末梢神经炎、面肌痉挛、痴呆震颤麻痹、疟疾、胃下垂、尿失禁、水肿、阳强、早泄、男性不育、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头面躯体痛症)第13节震颤麻痹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病例导入——3分钟
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
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
4.治疗
(基本治疗)——10分钟
(其他治疗)——5分钟
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病案导入:
【病案内容】
李某,男,57岁。
四肢震颤明显2年余,震颤初发于左侧上肢,逐渐呈“N”字形进展波及至右侧下肢,面部表情轻度呆板,行走步幅小,伴慌张步态,动作时有停顿,日常活动较慢,汗出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数。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
概念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指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震颤麻痹好发于50〜60岁,男多于女,少数人有家族史。
西医范围
继发性震颤麻痹多见于脑炎、多发性脑梗死、颅脑损伤、基底节肿瘤、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或基底节钙化、慢性肝脑变性、精神类药及降压药等药物副作用及、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中毒等。
病因病机
震颤麻痹属中医学“颤证”范畴,其发生常与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和劳逸失当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脾、肾。
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或痰热动风。
三、辨证要点【熟悉】
主症
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姿态、步态异常。
证型
风阳内动:兼见眩晕耳鸣,面赤烦躁,心情紧张时加重,语言不清,尿赤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
痰热风动:兼见胸脱痞闷,口苦口黏。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气血亏虚:兼见面色无华,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心悸健忘。
舌体胖大,舌淡,苔薄,脉细弱。
髓海不足:兼见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
舌淡,苔薄白,脉细。
阳气虚衰:兼见畏寒肢冷,心悸懒言,气短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
舌质淡,苔薄白,舌脉沉迟无力。
四、治疗
1.基本治疗【掌握】
治法一、PPT展示。
就病例内容提问学生,给出初出答案,老师结合学生予点评,引入本节内容。
约3分钟。
二、概述(PPT展示)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约10分钟。
三、辨证要点(PPT 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约20分钟。
四、治疗
1.基本治疗(PPT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及刺法灸法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同时予
柔肝息风,宁神定颤。
取督脉、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
配穴
风阳内动配肝俞、三阴交;
痰热风动配丰隆、阴陵泉;
气血亏虚配气海、血海;
髓海不足配悬钟、肾俞;
阳气虚衰配大椎、关元。
方义
本病病位在脑,百会、四神聪均位于巅顶部,通过督脉入络脑,可醒脑、宁神、定颤;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位近大脑,可祛风定颤;合谷、太冲为“四关”穴,可息风止痉;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柔筋止颤。
诸穴合用,共奏柔肝息风、宁神定颤之效。
操作
毫针常规刺。
气血亏虚、髓海不足、阳气虚衰可加灸。
2.其他治疗
⑴耳针
取肝、肾、皮质下、缘中、神门、枕。
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⑵头针
取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
头针常规针刺。
⑶穴位注射
取天柱、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风池。
每次选用2〜3穴,选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黄芷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等,常规穴位注射。
五、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定疗效,病程短者疗效较好,但需坚持较长时间治疗。
2.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起居有节,饮食清淡,劳逸适度。
六、文献摘录
1.《千金翼方胆病第、十二法》:虚劳吐血,灸胃管(脱)三百壮。
2.《针灸资生经第三》: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腕。
七、病例分析
李某,男,57岁。
四肢震颤明显2年余,震颤初发于左侧上肢,逐渐呈“N”字形进展波及至右侧下肢,面部表情轻度呆板,行走步幅小,伴慌张步态,动作时有停顿,日常活动较慢,汗出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数。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震颤麻痹——证型:
风阳内动:兼见眩晕耳鸣,面赤烦躁,心情紧张时加重,语言不清,尿赤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
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定位。
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旧知识。
时间约30分钟。
2.其他治疗(PPT展示)
结合过去刺法灸法学等相关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同时予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定位。
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旧知识。
时间约5分钟。
五、按语(PPT展示)
六、文献摘录(PPT 展示)
结合教学讲教。
时间约5分钟。
七、病例分析。
就开始的病案导入进行病例分析。
提问学生。
要求学生给出答案。
并记录分数,做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时间约5分钟。
痰热风动:兼见胸脱痞闷,口苦口黏。
舌体胖大,有齿痕,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气血亏虚:兼见面色无华,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心悸健
忘。
舌体胖大,舌淡,苔薄,脉细弱。
髓海不足:兼见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
舌淡,
苔薄白,脉细。
阳气虚衰:兼见畏寒肢冷,心悸懒言,气短自汗,小便清
长,大便溏。
舌质淡,苔薄白,舌脉沉迟无力。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柔肝息风,宁神定颤。
取督脉、足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配穴:
痰热风动配丰隆、阴陵泉。
操作:毫针常规刺。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病位在脑,百会、四神聪均位于巅顶部,通过督脉入
络脑,可醒脑、宁神、定颤;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位近大
脑,可祛风定颤;合谷、太冲为“四关”穴,可息风止痉;
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柔筋止颤。
诸穴合用,共奏柔肝息
风、宁神定颤之效。
八、小结约2分钟
小结【概述】
概念
病因病机
西医范围【辨证要点】
主症
证型【治疗】
基本治疗
其他治疗【按语】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本病证型及相关的配穴为何?
痴呆的概述下次课
预习
要点
实施
情况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