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老师的教学法

合集下载

暖融融活泼泼意切切——“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的课堂境界追求

暖融融活泼泼意切切——“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的课堂境界追求

•小学 2017.1150编者按:全国“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主题征文活动自2017年3月开展以来,得到了许多省、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刊微信公众号也持续推出系列学习材料。

为更好地怀念斯霞、研究斯霞、学习和践行斯霞教育思想,本期从征文来稿中先选发三篇文章。

一篇是探讨如何“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的课堂教学境界,其余两篇是关于“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识字”的具体实践和理性思考。

斯霞老师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任何经验,如果负担太重,要加班加点,就不能算是好经验,也不值得推广。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我们必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入手。

”斯霞老师的告诫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疏忽和怠慢了语文课堂教学。

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共同经历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观点的碰撞,思维的启迪,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

一言以蔽之,语文的基本素养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的,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在日常的上课、听课、评课中,我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特别突出和强化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要有“暖认知”。

语文的学习是与母语的亲密接触,这样的学习应该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有趣味的。

2.课堂教学要有“生长力”。

简言之,就是要突出核心知识、能力、素养的教学,教给学生真正“用得上”“带得走”的东西。

3.课堂教学要有“附加值”。

这样的课堂是向四面八方打开的,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眼前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好奇心、惊异感、探索欲等。

于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我想用“暖融融”“活泼泼”“意切切”这样三个叠词来表达我的一种思考与追求。

一、暖融融: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暖认知”暖融融的课堂是温暖舒适的、和谐安全的,这里弥漫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空气,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语都满含热情的激励和智慧的点拨,你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满含真诚的关心和必要的呵护。

在斯霞老师最经典的《我们爱老师》教学电影中,我们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课堂上气氛和谐自然,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试析斯霞老师“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实践特色

试析斯霞老师“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实践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5文|孔姗姗斯霞老师的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而这一特点鲜明地体现在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以下简称“随文识字”)教学中,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斯霞老师的“随文识字”教学遵循儿童认知特点,寓识字于语文实践之中,引导儿童亲身体验,帮助儿童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在文本语境中探寻识字规律,在识字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具身认知:体验式识字实践具身认知也称“具体化”。

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是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能够“激活”心理感觉。

体验是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体验学习是“情感”和“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统一。

斯霞老师在教识字时,经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她能一边上课一边画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她还常常将实物、模型等各种教学道具请进课堂,成为“特邀嘉宾”……学生往往在斯老师的课堂上“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个汉字就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的心田。

斯老师的教学方式都鲜明地表现出学生能够通过生理体验,获得愉悦的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经验,生发新的认知的特点。

例如,斯霞老师在教学《蔬菜》一课时,让学生观察葱、蒜的外形,再把葱、蒜切开,比一比它们的不同,感受葱里面是空的,蒜不空。

接着,让学生闻闻葱和蒜的味道,辨别气味的不同。

在这样的体验式识字实践中,学生不但识字情绪高涨,还能够正确地理解字词的意思,对葱、蒜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脑海中形成了事物的概念。

再如,她在教《燕子》一课的“衔”“泥”“粘”这三个生字时,她左手从盒子里拿出一块黄胶泥,对学生说:“你们看,这就是‘泥’。

”接着,她把右手的拇指、中指、食指三个指头一撮,并成燕子的嘴去“衔”泥,然后把“衔”来的泥“粘”到左手的小泥块上面。

斯霞老师将名词还原成了实物,动词还原成了动作,把儿童的直观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生长点。

斯霞与分散识字

斯霞与分散识字

斯霞与分散识字(2012-11-25 13:01:12)转载▼分类:教育与健康标签:杂谈简介:斯霞,1910年生于浙江,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

先后于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江苏南京等地小学、师范学校任教。

1978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曾先后获得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世家等荣誉称号。

并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五、六、七届代表主要贡献:斯霞创立了“分散识字”法1958年,斯霞率先对旧的分散识字方法进行改革。

她认为原来的识字教法效率低下,一二年级有潜力可挖,她大胆进行改革实验:教汉语拼音,增加看图识字、短语、句子,以及课文篇数。

当时,她将原先第一册13篇课文增至31篇,第二册由31篇增至43篇,第三、四册由32篇提高到50篇。

并修改课文的用词,从而增加了每个学期的识字量和识字密度。

这样,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能随时受到课文中规范化语言的熏陶。

刚学过的生字词,就在课文中及时重现,通过学习课文,既巩固了生词,又进一步领会了字词的运用。

这样有利于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

当年斯霞的试验班(1958年开始),在一年级识字1008个,二年级识字1000个,三年级共识3386个。

并且80%以上的字达到“四会”。

二年级期末已经能独立地阅读短篇和中篇小说,能力强的学生还能阅读《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长篇小说,能写几百字的短文。

所谓的“分散识字”就是把生字词放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识字时,使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识字数量和质量,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我们爱老师》课文中有两句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其中“园丁”、“花朵”都是新词。

离开句子环境,“花朵”就是一朵朵花,“园丁”就是种花栽树的人。

“爱的课堂”:斯霞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爱的课堂”:斯霞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闫勤(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018)摘要:作为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童心母爱不仅适用于过去,更能影响和引领当下与未来的教育发展。

研究爱的课堂,是对斯霞教育思想最好的继承与发展。

爱的课堂追求儿童活泼泼的生长状态,强调让儿童自己生长、自然生长、自由生长,遵循以研立学、因学而教的原则,提出了小研究学习、小伙伴学习、小游戏学习等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词:斯霞教育思想爱的课堂校本建构教学方式斯霞老师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是中国教育界永恒的丰碑。

她的童心母爱思想,在当时不仅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勇气和胆识。

作为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童心母爱不仅适用于过去,更能影响和引领当下与未来的教育发展。

作为斯霞老师生前一直工作的学校,我们更有责任再度整理和发掘斯霞教育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生产力。

童心母爱的思想不是空泛的,它体现在天长地久、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中,更落实在课堂教
闫勤(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018)摘要:作为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童心母爱不仅适用于过去,更能影响和引领当下与未来的教育发展。

研究爱的课堂,是对斯霞教育思想最好的继承与发展。

斯霞教学小故事

斯霞教学小故事

斯霞教学小故事
曾经有一个叫斯霞的女孩,她在一所小学中当老师,受到小朋友们的关爱与喜爱。

她耐心、严谨,在她的教学中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做到了生动形象、贴切实用。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一有斯霞老师的课,就充满兴趣,坐在课桌前又安静又随时接受教学知识的原因。

比如斯霞老师教小朋友们写作文时,她总是举一反三,把一个主题内容拆解成三段,分别讲解开头、正文和结尾,然后给出每段的内容,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记,最后整理、组织写成文章。

斯霞老师把写作文分解成可以掌握的细小知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勇气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让结果看起来不那么简单,营造出成熟的文章世界。

另外,斯霞老师也把数学教学变成了游戏。

她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记住知识点,也让它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小朋友们才会有兴趣参与课堂,并且记得那些知识。

有时候斯霞老师还会给小朋友们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小饼干,糖果等等,让小朋友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斯霞老师的教学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有的家长还亲自来学校,感谢斯霞老师给孩子们的指导。

虽然斯霞老师的教学节奏很快,但是她的课堂氛围却很和谐,这让小朋友们能够轻松、安全的背负起自己的学习任务。

大学生们受到这位老师的鼓舞,他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给小孩子们介绍新的知识,帮助他们成长。

斯霞老师的教学成果永远被记录在小朋友的心中,这就是斯霞老师植入孩子们心中的智
慧种子,也是斯霞老师留在孩子们心中的记忆。

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语言教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她偏 文批改层面,她提倡好好琢磨儿童
重能力生成忽视思想引领,而是追 的思想感情,老师既要统观全局,
求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自然有效 也要照顾个体,小学生语言表达或
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我们爱老师》 许 不 合 逻 辑 ,病 句 成 堆 ,教师在以
课 堂 实 录 中 ,讲 解 “祖 国 ”一 次 ,斯 霞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就是我
学 教 育 2。 19〇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M
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内 容 摘 要 :斯霞老师终身贯彻着“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主张,积极探索,深入研讨,锐 意 进 取 ,为小学 教 育 的 改 革 发 展 提 供 了 宝 贵 的 理 论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实 践 贡 献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斯 霞 老 师 以 语 言 教 学 为 中 心 的 语 文 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来阐述其教育思想的当下价值,以探讨和思考初等教育的发展。
学生视角评析作文,保护学生的童 趣 ,尊 重 学 生 的 表 达 ,挖掘儿童视
们自己的国家”,说出“我们热爱中 角下全新有趣的世界。
华人民共和国”来进行爱国主义教
二.斯霞语文教学策略
育 ,教师要深入领会文本的精神实
(一)创设情境,融入语言教学
质 ,融人真情 实 感 进 行 教 学 ,再将
语文是丰富学生个体生命体
(二)
多 元 统 一 ,树立阅读教学识 字 量 从 100扩 展 到 3 0 0 ,学生的学
新典型
习内容也从造句发展到看图写话,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学生 她坚持“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说 话 、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基本 写话又为以后的命题作文做准备,

师爱播撒于字词教学细微间——感悟斯霞老师“字词”教学

师爱播撒于字词教学细微间——感悟斯霞老师“字词”教学

•小学 2017.1152斯霞老师上世纪五十年代首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识字法”,也叫“分散识字法”。

斯霞老师认为字、词的出现依附教材的内容,语境的需要,而字、词的多少,在课文中的地位,由儿童的生活经验来决定。

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儿童当做一只空口袋,拼命往里灌知识,对于字、词的讲解,应当在儿童原有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尽量利用直观,通过实物、图画、模型、动物的观察演变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理解。

她认为,儿童单纯死记硬背,或不动脑筋地读读写写,达不到巩固字、词的要求,教师应当组织多样化,有趣味有意义的反复练习,把学和用恰当连结,这样儿童学习不但轻松愉快,而且高效,并且记得牢,用得活。

斯霞老师就是从儿童的学习需求出发,理解教学并进行课堂探索与经验总结提炼的。

来看一年级课文《阳光照耀我长大》中出现“笔”这个生字。

执教这一课时,斯霞老师带了一支毛笔走进教室。

她说,我们国家很早很早以前没有铅笔,用的是毛笔,教师拿出毛笔,指着笔杆问学生,这是什么做的。

“竹子做的”,学生齐声回答。

所以“笔”字是竹字头,于是,她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竹”字。

她再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个“毛”字,并告诉大家,“竹”字在上,“毛”字在下,合起来就是“笔”字。

接着,她又让学生注意“竹”作为偏旁部首的写法,让他们发现笔画的变化。

老师讲解说,这是因为“竹”字下面要让出地方来写“毛”字,这样写出来才好看。

师爱播撒于字词教学细微间◎梁 琳(钱塘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0)——感悟斯霞老师“字词”教学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还会留有余韵,让学生对学习也产生意切切之感。

意切切的课堂教学目标源自于对学生的深深热爱。

情至真,意至切。

爱学生,不是教会知识,而是教会学习,教会做人。

概括起来,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为智慧、为发展而教,培养的是热爱语文的终生发展的人。

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

语文包罗万象,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风景,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世界,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情怀,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它们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

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我国著名语斯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语斯霞、小学语斯霞,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教学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语斯霞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语文教学方法,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他的教学理念对于当今语文教学仍然有重要的启示。

语斯霞的教学理念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他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上,而应该兼顾到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他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他把情感因素放入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对文学、文化、历史等知识的兴趣。

另外,语斯霞还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他崇尚的教学方式,他主张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把教学活动定位到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总之,语斯霞教育思想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主张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注重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理念,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斯霞的影响力,把学生的情感、智力、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纳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发展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从而为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的方向。

总而言之,语斯霞小学语斯霞教育思想对于当今语文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纳入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潜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霞老师的教学法
我国优秀的小学特级教师斯霞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是令人仰慕的。

正如诗人臧克家在斯霞的《我的教学生涯》题句中所说:“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象清泉。

”斯霞在教改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并不伤痕迹地纳入教学重点。

下面是她的几个教学小故事:
斯霞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严格的训练。

开始要求说话声音响亮、语言完整、态度大方,进一步要求说得连贯、有条理等。

一次,她教《画鸡蛋》一课,要求学生复述其中的一段课文:“四百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

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斯老师不要求学生呆板地重复原文,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语言把原文说得清清楚楚。

有的说:“达芬奇是意大利人,他是四百多年以前的著名画家。


有的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


还有的说:“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他是四百多年以前的人。

”“著名画家达芬奇,是四百多年以前的意大利人。

”……
学生能控变换顺序,用不同的话来表达同一意思,这说明:思维活动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斯霞教低年级《小公鸡和小鸭子》。

她的目的是学生读后能概括大意、分段,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师生在课堂里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你们知道这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

生:先是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

后来小鸭子下河去捉鱼,小公鸡也要去。

小公鸡不会游泳,喊救命,小鸭子把它救起来了。

师:对!大意是这样。

你们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一些呢?
生: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小鸭子又帮助小公鸡。

师:讲得好。

这就概括些了。

谁还能说得再简单扼要些?
生: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

师:好极了,是互相帮助。

但是从哪里到哪里是小公鸡帮助小鸭子;从哪里到哪里是小鸭子帮助小公鸡?
她让学生再读一下课文,段落就清清楚楚分出来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霞所严守的识字教学原则。

她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原则,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不露痕迹地把思维引向深入。

有一次她讲“笑嘻嘻”这个词,她对学生说:“你们看老师的脸上怎么样?”学生都说:“老师脸上笑嘻嘻的。

”由于老师的表情,个个学生脸上自然地露出笑嘻嘻的样子。

她又问。

”她问:“那么和笑嘻嘻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笑哈哈、笑呵呵都有声音;笑嘻嘻没有声音。

从这个生动的例子,可以看出:斯霞在识字教学中,着力于把使学生对抽象文字的了解和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联系、比较,可以比较确切地懂得某一个词,也理解了另外一些词,丰富了词汇。

斯霞善于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除了笑嘻嘻,还有什么词来表示笑的呢?”有的说,笑眯眯;有的说,笑哈哈;有的说,笑呵呵。

她问:“笑哈哈和笑呵呵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笑哈哈,张开嘴;笑呵呵,嘴张得不那么大解较抽象的词语。

她在教“祖国”这一词时,她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祖国’吗?”有个学生说:“祖国就是南京。

”儿童的稚气引起部分同学善意的微笑。

斯老师反问:“是吗?”全班儿童都睁大眼睛,认真思索起来,有个学生说:“祖国就是国家。

”斯老师又进一步引导:“美国、日本都是国家,能说它们也是我们的祖国吗?”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祖国”,这个十分抽象,不容易为六、七岁儿童所理解的概念,就这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步步引导,通过比较、分析,扬弃非本质的特征,既科学又通俗,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学懂、学会了。

斯霞(1910-2004)
曾名碧霄,浙江诸暨人。

7岁上小学,12岁考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

曾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任职。

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他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

新学制试验中,主张透过生动活泼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加教学内容和识字量,反对延长教学时间,主张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尽可能的去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帮助他们打开知识闸门,点燃智能火花。

主要著作有:《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经验》、《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文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