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运用1.名句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诗经﹣蒹葭)(2),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当与朋友远别时,我们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赠别壮行。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周敦颐《爱莲说》中“,”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答案】(1)在水一方(2)我寄愁心与明月(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易错字:涯)(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易错字:燕)(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易错字:濯、涟)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世界需要爱。

(2)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3)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4)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1)给第3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2)“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有语病,请改正过来(3)给第4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仿造文中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答案】(1);(2)“阻塞”改为“阻挡”(3)只有(4)运用比喻修辞、符合情境、语意连贯.示例: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故应选择分号。

(2)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阅读句子,会发现这个句子用词不当,应将“阻塞”改为“阻挡”。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能力.根据句意,“爱的怀抱”是“幸福成长”的条件,又加上后一句中有一个“才”,可以判定应填写“只有”。

(4)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完整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溃.退(kuì)着.舰(zháo)坠.毁(zhuì)翘.首遥望(qiào)B.紧绷.(bēng)揪.着(qiū)歼.灭(jiān)卓.有成效(zhuó)C.国殇.(shāng)仲裁(zhōng)要塞(sài)锐不可当(dāng)D.屏.息(bǐng)燕.然(yān)缥.碧(piǎo)飞漱.其间(shù)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B.被老师批评,同桌情郁于中....,撕坏了我的作业本,还冲着我大吼。

C.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

C.《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夸张)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对偶)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拟人)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对偶)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组是()①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是具有我国自主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③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⑤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⑥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A.③⑥①④②⑤B.⑤③④②⑥①C.①②①⑤③⑥D.⑤③⑥④②①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文填空。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读后感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读后感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读后感在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连接和相互依存。

这篇文章讲述了与蒲公英之间建立默契的故事。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与蒲公英的特殊关系,并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和自由的思考。

故事中,作者发现了一株蒲公英在郊外的草地上,它的姿态和娇小的身姿引起了作者浓厚的兴趣。

作者与蒲公英之间建立了默契,仿佛能够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感受。

作者欣赏蒲公英淡黄色的花朵,了解到它在自然界中的繁衍和生存方式。

蒲公英不仅通过风儿传播种子,也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庇护。

蒲公英的自由与坚韧也深深影响着作者。

无论遭受多少次风雨侵袭,蒲公英总是能够重新扎下根基。

它的种子可以漫天飞舞,为大地带来新的生命和希望。

这种坚韧和自由的精神激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

通过与蒲公英的默契,作者深刻理解到我们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存在。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而自然也会回馈给我们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资源。

与蒲公英的默契使作者意识到,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且竭尽所能来保护和珍惜它。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这篇文章唤起了我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尊重。

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同时,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存在于物质世界,还在于我们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心灵感悟中。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真正体会到了与自然界的默契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触动。

它让我思考我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也引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是一篇让人深入思考的文章,它通过一个微小的生命,传达出了伟大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船艉.(wěi) 不逊.(xùn) 窒.息(shì) 藏污纳垢.(gòu) B.颁.发(bēn) 绰.号(chuò) 镌.刻(juān) 杳.无消息(yǎo) C.泄.气(xiè) 周济.(jì) 黝.黑(yòu) 屏息敛.声(liǎn)D.巨额.(é) 翘.首(qiáo) 滞.留(zhì) 惟妙惟肖.(xiào)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B.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C.智力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D.“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比喻)B.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重复)C.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排比)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对比)6、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概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

②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③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读后感言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读后感言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读后感言
1. 读了,我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就像我小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基地一样兴奋,那株蒲公英仿佛在对我诉说着什么。

它是那么自由,那么随性,难道不令人羡慕吗?
2. 哎呀,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那株蒲公英。

像鸟儿在天空飞翔一样自在,我是不是也能随着风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呢?这感觉太奇妙了!
3. 当我沉浸在书中时,我觉得自己和那株蒲公英有了深深的默契。

这不就像是和好朋友之间无需言语的理解吗?真的好神奇啊!
4. 读着读着,我好像能感受到蒲公英的快乐和忧伤。

就如同我看到小狗受伤会难过一样,我对这株蒲公英也充满了感情,这是多么特别呀!
5. 书中描写的蒲公英,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难道我们不也是在风雨中努力生长吗?只是我们的方式不同罢了。

6. 哇,那株蒲公英的坚韧真的让我佩服。

就像运动员坚持训练一样,它也在努力地生存着,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7. 我真的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它就像一块磁铁,而我是那枚铁钉,被紧紧地吸住,根本无法挣脱呀!
8.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蒲公英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好像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优点一样,太让人惊喜了!
9. 这株蒲公英带给我的触动,比我吃到最喜欢的糖果还要强烈。

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
10. 读完,我明白了自由和坚韧的可贵。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追求梦想一样,蒲公英也在努力绽放自己,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啊!。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作文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作文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作文“哎呀,那株蒲公英长得可真好呀!”我兴奋地对小伙伴们喊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在公园的草地上玩耍。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青草的香气。

我一眼就看到了那株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的蒲公英,它独自挺立在那里,就像是一个骄傲的小公主。

我跑过去,蹲在它旁边,仔细地端详着。

它的叶子绿油油的,上面还挂着几滴晶莹的露珠。

那白色的绒毛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嘿,蒲公英,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呀?”我轻声问道。

小伙伴们听到我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还真跟它说话呀!”一个小伙伴笑着说。

“怎么不行呀,说不定它能听懂呢!”我不服气地反驳道。

然后我又转过头对着蒲公英说,“蒲公英呀蒲公英,我可喜欢你啦,你是不是也喜欢我呀?”我感觉自己和这株蒲公英之间有一种特别的默契。

我伸出手,轻轻地碰了碰它的绒毛球,那些绒毛便轻轻地飘散开来,就像一群小小的降落伞。

“哇,好美呀!”我忍不住惊叹道。

小伙伴们也都围了过来,和我一起看着那些飘散的绒毛。

“这蒲公英就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的。

”另一个小伙伴说。

“对呀对呀,它可以随风去到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多棒呀!”我接着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它一样就好了。

”就在这时,一阵大风吹来,蒲公英的绒毛瞬间被吹得更远了。

我望着那些渐渐远去的绒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突然明白了,这株蒲公英虽然渺小,但它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它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绽放着属于它的美丽。

而我们,不也应该像这株蒲公英一样,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吗?我站起身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阳光下奔跑着,追逐着那些飘远的蒲公英绒毛。

我们笑着,闹着,仿佛也变成了一株株自由自在的蒲公英。

我知道,在这个美好的午后,我和那株蒲公英之间的默契,将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加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加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加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zhù) 丘壑.(hè) 巧妙绝仑.(lún) 锐不可当.(dǎnɡ)B.推崇.(chóng) 翘.首(qiào) 惟妙惟肖.(xiāo) 眼花瞭.乱(liáo)C.狼藉.(jí) 遒劲.(jìnɡ) 自出心裁.(cái) 殚.精竭虑(dān) D.畸.形(qī) 摄.取(shè) 络.绎不绝(luò) 油光可鉴.(jiàn)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B.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卷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C.如梦初醒....的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大多数家庭企业是由核心人物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事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A.比喻——他的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B.拟人——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

C.反问——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D.对偶——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借物喻人的阅读理解题

借物喻人的阅读理解题

借物喻人的阅读理解题
借物喻人,就是借助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这也是文章中常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很明显,上面《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就是典型的借物喻人,以蒲公英来比喻普通人的成长。

只要把这个主旨理清,整篇文章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1.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

答:
2.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答:
3.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

问题:
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

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

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

“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②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

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

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

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

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

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

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

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

《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

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

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

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

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

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⑤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

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

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

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

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

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⑥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

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

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⑦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

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

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
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

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

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

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

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来源:学科网]
(1)斑驳()(2)驻足()(3 )明媚()(4)光晕()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答: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2)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答: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 分)
答: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3分)
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答: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4分)
答: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

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答:
答案:16.(1)bó(2)zhù (3)mèi(4)yùn (共 2 分,每小题0. 5 分)
17. (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共4分,每小2分,意思对即可)18.围绕“拟人或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共4分,修辞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9. 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作用”回答即可。

(共3分,衬托或对比1分,作用2分)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20.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共4分,结合原文1分,特点毎点1分,语言表达1分)
21.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班质”两方面回答即可。

(共4分,每方面2分)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

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22.阐明观点,说出理由。

(共4分,现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