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及护理原则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原则一、中医护理的概述中医护理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调整气血运行的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中医护理原则是指在中医护理实践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等信息,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2.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护理注重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中医护理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具体病症进行治疗。

3. 强调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未病先防”,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师需要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4. 以平衡为目标中医护理追求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以达到人体的平衡状态。

中医护理师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因素,协助患者恢复或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促进健康。

三、中医护理的具体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护理中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配制适合的中药方剂,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身体,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2. 饮食调养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中医护理师会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引导患者合理搭配食物,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3. 气功调理中医护理中常常采用气功调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师会教授患者一些简单易学的气功练习,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健康。

4. 推拿按摩中医护理中常常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

中医护理师会通过推拿按摩的手法,刺激患者的经络和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四、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中医护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疾病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方面。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1.个体化原则: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的考虑,即针对不同个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从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例如,在为肾虚患者制定护理方案时,应针对不同的病情、年龄和体质特点,选择不同的中药调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整体性原则:中医护理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即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寻找病因,识别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的治疗手段,调理患者的整个身体,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护理效果。

3.阴阳平衡原则:中医护理强调阴阳平衡的观念。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阴阳失衡被认为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中医的方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协调。

例如,对于阳虚的患者,护理方案应包括阳补的中药治疗和相应的调养方法,以促进患者的阳气恢复。

4.病因治疗原则:中医护理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病因。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诊断结果,找出病因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由于湿邪引起的疾病,护理方案应包括清热祛湿的中药治疗和相应的饮食调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5.患者教育原则:中医护理注重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健康观念和治疗方法相对于西医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对此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向患者介绍中医观念和治疗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自我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参与度,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是个体化、整体性、阴阳平衡、病因治疗和患者教育等原则的综合体现。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同时,中医护理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疗法进行的护理工作。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整体观念、个体化护理、防治结合、调节阴阳平衡、预防为主等方面。

其次,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护理。

中医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体质和病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包括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草药熏蒸等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第三,中医护理注重防治结合。

中医认为“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因此,在护理中,中医护理师注重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中医护理师会通过中药、针灸、艾灸等方法,结合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第四,中医护理追求阴阳平衡。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有阴阳之分,人体也不例外。

中医护理师会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协调,达到身体的健康状态。

他们会通过中医理论对患者的脉象、舌诊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确定患者的阴阳失衡状况,然后通过草药、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以达到平衡的状态。

最后,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

在护理中,中医护理师会通过对患者的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了解,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护理师还会针对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护理,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个体化护理、防治结合、调节阴阳平衡、预防为主等方面。

中医护理师在实践中应当坚持这些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的护理特点

中医护理的护理特点

中医护理的护理特点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疾病特点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护理强调积极、主动、全面地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包括生活习惯、环境、心理状态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综合性护理:中医护理注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手段,使病人在综合的治疗措施下,身心得到全面调节和康复。

中医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健康。

3.以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疾病的预防,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等方法,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中医护理强调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5.以患者为中心:中医护理注重护理的主体是病人,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期望为中心,增强患者的自主权。

中医护理倡导病人主动参与护理决策,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6.强调和谐统一:中医护理强调和谐统一的治疗原则,包括调节阴阳、平衡虚实、调理气血、调整脏腑等。

中医护理认为健康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只有通过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其达到一个统一的平衡状态,才能保持健康。

总之,中医护理具有个体化、综合性、预防性、整体性、以患者为中心、和谐统一等特点,通过中医理论和多种治疗手段结合,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康复的目的。

同时,中医护理注重人体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强调患者的参与和自主性,以及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是一种综合、全面和独特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基础 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础  ppt课件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1、扶正法 2、祛邪法 3、扶正与祛邪兼用 4、先扶正后祛邪 5、先祛邪后扶正
(1)扶正法
适用于单纯正气虚而无外邪者,或邪气不盛的虚 证。扶正可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 病邪。
如:气虚、阳虚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 进行治疗和护理。阳虚病人多怕冷,护理时应加 衣、避风寒,尽量安排在阳面病房等。
护理原则包括:
2.1 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2.2
护病求本的护理原则
2.3 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
2.4 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
2.5 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2.1 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 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 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 于邪则病退。那么什么是正气?什么是邪气?
(3)、扶正与祛邪兼用
是既扶正又祛邪,根据病人的病情确定扶正与祛 邪的比重。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两者同时兼 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要分清病 情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在以正虚较 急重时,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在以邪实为主 时,要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1.1.3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
病机、辨证施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是运
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指导临床疾病的护理,就是
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是统一的。
整体护理的原则符合治则的要求:人不仅仅表现在口腔内有溃疡、糜烂,同时 有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的症状,如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 在护理时应以清心热泻小汤火为原则制定护理措施。 这说明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的统 一体。所以,在护理病人时,根据其表现于外的面、鼻、 口、唇、爪、发的变化,可知其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指 导我们全面观察病情,包括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 树立整体观念,进行整体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护理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疾病诱因、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护理。

2.个体化: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需要个别化的护理方案。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脉象辨识等方法,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3.调理平衡: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调理阴阳平衡,适时调整病人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达到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4.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辨证,采用不同的中医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辨证施护,可以更加准确和有效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5.疾病与健康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重视疾病的早期干预和调理,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强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综合治疗:中医护理学注重综合治疗,通过中药、针灸、按摩、拔罐等多种中医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7.患者参与:中医护理学注重患者的参与和主动性,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调理平衡、辨证施护、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和患者参与的学科,它在护理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应用中医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50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 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 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51
• 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 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 机的区别 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 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 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 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52
预防保健
• 素问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 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 内容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 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16
空间
• 空间:不同地域人们体质疾病流行不同 所以我们护理应有整体观点从人体结构、生理、 病变、情志方面而且从外界时间、空间全面地在 饮食、生活起居、心理等方面进行
17
辨证施护
证、症、病这三者有何区别及联

分钟
18
证 、症和 病区别与联系
5
结构方面
脏腑、筋骨、皮肉、脉等形体以及口、鼻、 舌、目、前后阴等五官九窍经脉相互联系
6
生理方面
• 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 功能等肺主宣发肃降促进心行血之作 用所以气为血帅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 循行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 故又有血为气之母
7
病理变化
53
思考题
• 1.如何从中医理论角度阐述 现代护理四个基本概念
• 2.通过与现代护理中的整体 护理与护理程序比较请你评 价中医护理学整体护理观、 辨证施护两个理论的优缺点
54
• 症:即症状和体征包括病人主观的异常感 觉或某些病态改变是疾病所反映的个别、 表面的现象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中医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

一、中医护理的特点1.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护理注重通过调节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动静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重视因材施教,在保证基本护理的前提下,结合个体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护理。

3.综合性护理:中医护理将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相结合,包括中药、中医针灸、中医推拿、中医饮食疗法等。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对症治疗。

4.强调预防为主:中医护理注重疾病的预防工作,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护理鼓励患者重视早期症状的变化,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发展。

5.注重调节阴阳平衡:中医护理强调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方面的因素,保持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6.个体特点护理:中医护理重视患者的个体特点,注重对患者身心状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适合个体需要的护理方案。

二、中医护理的原则1.辨证论治: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症和体质,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护理。

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总结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调整阴阳平衡:中医护理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通过运用中医的针灸、按摩、推拿等手段,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调整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阴阳平衡。

3.食疗养生:中医护理注重通过食疗养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护士会给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适合的食物和烹调方法,帮助患者通过饮食调理来维持和改善健康。

4.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反护法(从护法)
寒因寒用:用寒凉护理方法护理假寒的 症状,这一类病证,其疾病实质为热证, 而临床表现出假寒症状,里热盛极阴盛 格阴而出现阳气不能畅达四肢,厥证。
塞因塞用: 补益法护理方法护理闭塞不通 症状的病证。因虚证而引起闭阻真虚假 实证。
14
反护法(从护法)
通因通用:通利方法,护理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积 滞伤良所致腹泻,淤血内滞崩漏等。
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量的 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 痊愈转化。
5
扶正
定义: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动静相宜
6
运用原则
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的地位,决定 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一般有如 几种情况: 扶正:应用于正气虚为主要矛盾, 邪气不盛的虚性病征
21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 则。
因时制定: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地制宜:地理环境不同也易产生地理性疾病
22
因人制宜:
年龄:不同年龄则生理状况,气血 盈亏不同。
性别:男女有别,各有不同生理特 点,女性有经、带、胎、产等情况。
服药护理的反佑法:(阴阳隔拒)严重阶段,大寒, 大热证的治疗,以寒护其真热。常常会发生药物不咽 即吐格拒现象,故在用药上采用反佐服药护理方法诱 导作用,治疗寒证在服温热药时取凉服法,治疗热证 服寒凉药时取热服法等。
15
主要事实针对疾病所反应于外的 现象症状而言,虽然与正护相反, 但都针对疾病所反映的本质而采 取的护理法则。
祛邪:应用于邪实为主要矛盾,而 气未衰的实性病征
7
运用原则
扶正,祛邪兼用:应用于正 虚邪实病证,两者兼用,则 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具体应用,熟轻熟重,正虚 为重,急为主,则扶正兼顾 祛邪,邪实较急重,则祛邪 兼顾扶正,增液承气汤。
8
运用原则
先祛邪后扶正,应用于邪盛正虚, 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会 助邪的病证。
19
缓则护其本:从疾病根本着手护理, 虚劳内伤阴虚发热,发热为标,并 无高热或危及生命故先护本阴虚, 滋阴治本法。
20
标本同护法:标本同时并重,在时间, 条件上不允许单一护标或护本时则标 本同护,虚人感冒,气虚反复补感, 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治本, 故应表里双解,标本同护,增液承气 汤与承气汤煎煮不同。
先扶正后祛邪,应用于正虚邪实以 正虚为主,但正气过于虚弱,兼以 攻邪反伤正,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9
护病求本
本,即:发病根本原因,护病求 本,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护理。
10
正护法(逆护法)
逆其证候的性质,而进行护理方法。也 就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 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疾病的临床 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情况。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都逆护法,其本质与现象均为 一致。
16
护病求本
本,即:发病根本原因,护病 求本,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护理。
17
标本缓急
本:本质; 标:现象 指导临床是标本具体情况具体
而定。矛盾斗争,所以标本护 理过程中,急则护其标,缓则 护其本,标本同护。
18
急则护其标:标病甚急,危及生命或 影响本病总体治疗一种方法。如:肝 病出现腹水而致呼吸喘促小便不通的 危证,则先解决症状腹水的问题,待 腹水消减再治肝之本病。大出血的病 人,先止血后治其疾病,本身也是出 血原因。
2
护理和治则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 对临床治疗立法,方药具有普遍意义。
护理:中医护理学在紧密融会于中医 预防,医疗之中,所以治则也直接指 导护理法则的制定。
3
护理原则
扶正祛邪 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阴阳 护病求本
三因制宜 标本缓急 预防保健
4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 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 病进,正胜于邪病退。
25
异病同护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 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26
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 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
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 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 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 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 证异护亦异” 。
27
28
结语
谢谢大家!
11
反护法(从护法)
顺其疾病的假象而护理方法,也就 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 相一致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一致 情况。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 塞用,通因通用等。
12
反护法(从护法)
热因热用:用热性护理的方法护 理假热症状这一类病征,适用于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阳气上浮, 戴阳证,反见面红的假热症状。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及护理原则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护理、辨证施护 2、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及应用 3、掌握以下概念:整体观、中医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同
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法、反护法 4、掌握中医辨证施护与护理程序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与护理学基础的整体护理的
之间联系及自身的优势。
体质:体质不同,阳盛或阴虚之体。
23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 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 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 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 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 方法处理之。
24
同病异护
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 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 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 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