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核算、方法和应用

合集下载

第4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4章 投入产出核算
部门 1 部门 2 部门 n 小 计 产品

产间 出投 部入

(
部门1 部门2
部门n
x11 x12 x1n ∑x1j f1
q1
x21 x22 x2n ∑x2j f2
q2



xn1 xn2 xnn ∑xnj fn
qn
)
小 计 ∑xi1 ∑xi2 ∑xin ∑∑xij ∑fi ∑qi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产间 出投 部入

(
部门1 部门2
部门n
投 入 部 门 (中 间 产 品) 最终 总产出
部门 1 部门 2 部门 n 小 计 产品
x*11 x*12 x*1n ∑x*1j f*1
q*1
x*21 x*22 x*2n ∑x*2j f*2
q*2



x*n1 x*n2 x*nn ∑x*nj f*n
q*n
)
小 计 ∑xi1 ∑xi2 ∑xin ∑∑xij ∑fi ∑qi
固 定 资 产 折 旧 d1 d2 dn ∑dj
最 劳 动 者 报 酬 v1 v2 vn ∑vj

投 生 产 税 净 额 s1
s2

sn
∑sj
入 营 业 盈 余 m1 m2 mn ∑mj
增 加 值 y1 y2 yn ∑yj
(二)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 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与“总产出”列以
及生产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 大象限,分别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
Ⅰ.中间流量
Ⅱ.最 终产品
Ⅲ.最初投入
(Ⅳ)
10
第Ⅰ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反映各部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各种产品的生产与用途
13
3.1.2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 GDP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266044(亿元)
12
▪ 投入产出表将使用结构表与投入结构表巧 妙地叠合在一起,整合为一张表。
▪ 关键在于行方向的中间使用部分与列方向 的中间投入部分记录的是相同的数据,并 要求采用相同的分类,但行列却有不同的 解释
▪ 投入产出表所记录的数据可分为三类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分间的投入产 出关系。 2、各部门最终使用数据。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 我国目前逢2、7年份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基 本表,逢0、5年份编制延长表。
5
投入产出核算的意义与地位
▪投入产出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扩展和延 伸,反映了国民经济内部各组成部分复杂的相互关 系与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整个 社会再生产过程,为改进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 控提供数据支持。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以及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帮 助人们树立起系统科学的思想,并掌握现代的分析 方法与计算手段。
6
投入产出表理解的两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记录和描述---核算的组成部分
➢ 通过一张棋盘式平衡表,描述国民经济各种产品 的来源(投入)与去向。
▪ 第二层次:分析和建立模型
➢ 通过平衡关系式,开发出各种模型,分析投入与 产出之间的经济关联和复杂影响
7
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投入产出表入门 ▪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4
投入产出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即开始时期和发展时期。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五、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 应度系数,可以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的相 互影响程度。 影响力:指某一产业部门对各部门的 影响。 感应度:指某一产业部门受各部门的 影响。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某一产业部门对其他各部门 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第j部门增加单位最终 产品时对各部门的影响力):
y1
x1
x2n
y2
x2
:::
xnn
yn
xn
vn
xn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组成: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反映各产业部门 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规模 和结构) 第Ⅲ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 第Ⅳ象限:目前未编制
第Ⅰ、Ⅱ象限结合:反映各部门产出的使用去向 第Ⅰ、 Ⅲ象限结合:反映各部门投入的来源和价值形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将第Ⅰ象限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分 别除以本部门的产出,便得到直接消耗 系数矩阵:
x11 X1
A
x21
X1
xn1 X1
x12 X2 x22 X2
xn 2 X2
x1n Xn x2 n Xn
xn 2 Xn
a11 a21
an1
a12 a22
a1n a2n
为反映某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 完全消耗的各种产品之间的关系,需引 入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完全消耗系数bij:
n
nn
bij aij aik akj
ais ask akj
k 1
s1 k 1
B bij nn A A2 A3

《投入产出核算 》课件

《投入产出核算 》课件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表示各个产 业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可以 用矩阵运算描述。
投入产出表的矩阵运 算
通过矩阵运算,我们可以计算 出各个产业的投入和产出量, 从而分析经济的总体特征。
投入产出模型的线性 性质
投入产出模型是基于线性关系 假设的,这使得我们可以使用 线性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前景
投入产出核算的局限性
随着数据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投入产出模型将在更多领域发挥 作用,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产出核算方法也存在局限性, 例如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和不确定 因素的处理。
1
总产值分析
使用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产业的总产值,评估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2
就业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估计各个产业的就业人数,研究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 响。
3
产业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揭示不同产业间的相互 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模型的改进与发展
1
对称性假设
《投入产出核算》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投入产出模 型的构建、数学基础、分析方法以及改进与发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令 人着迷的领域!
什么是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衡量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模型涉及到生产要 素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个产业之间的交互作 用。
构建流程
构建投入产出模型需要收集 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 数学建模和计算。
应用领域
投入产出模型广泛应用于经 济政策制定、产业分析、环 境影响评估等领域。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报表。
03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
经济技术联系进行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究的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投入产出核算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 过程,揭示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为宏观经济决 策提供依据。
02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的定义和结构
总结词
投入产出表是用于描述一个经济体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表格,其结构包括 行和列,行表示投入,列表示产出。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统计工具,它以矩阵形式展示了经济体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投 入产出关系。该表格的行表示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的来源,列表示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去向。通 过投入产出表,可以全面了解一个经济体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效率。
意义
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的 直接和间接经济联系,是制定宏 观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分析的重 要参数。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定义
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产业或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其他产业或部门的生产需求 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指其他产业或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产业 或部门所受到的生产需求感应程度。
计算方法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需要用到线性代数的方法。具体可参考相 关教材和文献。
意义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判断产业或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标,对于 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

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

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

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
1. 什么是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
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核算方法。

其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精细化的管理手段。

2. 为什么需要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
通过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企业可以深入理解其生产经营中的成本结构,并
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同时,也可以对产品成本进行深入了解,为价格制定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3. 如何进行投入产出成本核算?
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指生产直接费用,如原材料、加工费、人工及包装等费用;而间接成本指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如修建固定资产、职工福利等支出。

具体来说,企业应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投入产出成本核算:
1.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情况,将各项成本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
行合理划分。

2.根据生产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

这部分为每种产品的成本核算。

3.对投入产出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重点,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每项
成本都要分析其来源,有助于企业各项成本的降低。

4. 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的优势
实施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带给企业很多好处,包括:
1.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2.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3.可以实现对企业中各项费用的合理管理,并降低企业的税负;
4.有利于企业更加精细化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链的整合程
度。

总之,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
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多帮助。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第二、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第三、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第五、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的简介二、投入产出表入门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沃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沃西里·列昂惕夫生平1、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2、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3、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4、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5、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6、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7、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8、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9、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10、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一)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产业关联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是以产业(部门)为单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并进而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体系。

它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互有联系的产品部门,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借助计算机来模拟社会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

可以看出,投入产出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经济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影响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不是单独分析经济部门,而是将经济部门置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其相互关系来分析其运行状态、所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而分析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二)投入产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研究的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方法,他利用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美国1919年至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结构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1941年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 1953年里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荣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在二战期间开始应用:美国政府根据战争的进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飞机装备的保障及物资需要,即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进口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保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两种处理方式:
▪ 进口品作为一列 (参见表3-1 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
▪ 进口品按使用方向详列成矩阵
表3-2 进口品列成矩阵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表式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n个部门
消费
投资
出口
中 间
本地区产品
n 个 部 门
本地区部门对本地区 产品的中间消耗 n×n
对本地区产品 的消费
由本地区产品形成的 固定资产和存货
3
▪ 投入产出表入门 ▪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4
表3-1 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中间使用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合计
居民 消费
最终使用
政府 消费
固定资本 存货 形成总额 增加
出口
合计
进口 总产出
第一产业 中 间 第二产业 投 入 第三产业
合计
▪ 第三产业总产出
▪ 需要对各部门财务收支资料等进行估计
19
▪ 最初投入
▪ 需要按照类同总产出的方法进行分解和调整。
415Biblioteka 8889841 10103
4108 3465
13412 14409
增加值 总投入
15296 48453 26448 172970
28598 92347 58135 257553
5
第Ⅰ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Ⅱ象限 最终使用流量
第Ⅲ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 量
第Ⅳ象限 ?
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你能准确理解 投入产出表中 数据的实际含
义吗?
6
生产法
▪ GDP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 即GDP=(26448-11152)+(172970-124517) +(58135-29537)
=92347
1
▪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第四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 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2
▪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8
▪ 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
的关联关系。
投入产出表如何揭 示各部门之间的关联 关系?
9
▪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 ▪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分类 ▪ 关于进口的处理
10
▪ 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性 的产品部门。
▪ 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 ▪ 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
同质生产单位与基 层单位有何区别?
11
▪ 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之不同,分为:
▪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 在投入产出表的建模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是进行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 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称U表) ▪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
固定资产折旧
4036
8799
1149 13984
5473 1644
97931 17786
16508 119911 11880 31311
11152 124517 29537 165206
597
8598
5411 14606
10956
0
21186 12230
0 11705
44372 11705
724 385
585 12649
-543 26448
30946 -501 19268 70899 -18137 172970
954
-8
3346 28227 -1002 58135
32624 -124 23199 111776 -19682 257553
劳动者报酬
最 初 生产税净额 投 入 营业盈余
13443 20863 15614 49920
▪ 间接推导法
▪ 优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小, ▪ 缺点是需要依赖于一些特定假设 。
16
▪ 基本思路:
▪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分解或调整,以满足产品×产品表的数据口 径;
▪ 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则进一步组织重点调查来获取数据。
▪ 由以下五部分数据构成:
▪ 总产出、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进出口部分
13
▪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ISIC)
▪ 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部门分类体系
▪ (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GSC2)
▪ 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对应关系相当复杂,不能简单转换。
7
▪ 收入法
▪ GDP=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 +生产税净额 (13412)+营业盈余(14409) =92347
▪ 支出法
▪ GDP=居民消费合计(44372)+政府消费合计(1170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合计(32624)+存货净变化 合计(-124)+出口合计(23199)-进口合计(19682) =92094
17
▪ 农业总产出
▪ 农业部门总产出加上商业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
▪ 工业总产出
▪ 现有核算资料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而投入产出表中的总产出应包括全部 企业的产值;
▪ 现有核算资料是产业部门口径,而投入产出表是产品部门口径; ▪ 要进行相应调整。
18
▪ 建筑业总产出
▪ 加上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与施工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勘察 设计两项的产值
▪ 二者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
▪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很少使用)
12
▪ 购买者价格
▪ 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
▪ 生产者价格
▪ 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
▪ 基本价格
▪ 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
▪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采用生产者价格编制 。
本地区产 品
的出口
投 入
进口品
n 个 部 门
本地区部门对进口品 的中间消耗 n×n
对进口品的消 费
由进口品形成 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进口品的 出口

固定资产折旧
初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总产出 本地区总产出
总进口
总投入
15
▪ 直接分解法
▪ 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 ▪ 我国采用此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