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最新精选】任务中心模式理论

任务中心模式一、基本假设任务中心模式的目标是协助个案解决问题,而这主要改变的行为人是个案,而非社工员。
社工员的角色,是依个案之意愿,协助其改变。
任务中心模式不讨论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而是致力於探知问题的阻力和助力,以协助个案清楚界定问题,了解问题解决之资源与障碍。
人们的困扰来自於处理问题的能力暂时缺损,此困扰正是引发改变的动力。
个案行为既受自身及和世界之想法所影响,因此,信念会协助他们形成和执行计画,而其问题既属心理社会方面,计画即包括其他个体、团体、组织。
任务中心模式是采短期处遇,督促个案则焦点关注问题之界定。
个案在短期处遇中的获益并不少於长期处遇,而处遇的时间限制,将促使个案和社工员一起更努力。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特质和原则1、经验取向喜好经实证研究证实或支持的方法或理论,对个案的假设和概念,皆来自对个案所收集之资料,以避免对个案的问题与行动为推测。
有系统的收集每个个案在评估、处遇过程、及结案时之资料。
持续不断地发展研究计画,以改善工作模式。
2、整合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整合许多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如问题解决学派、认知学派等。
3、焦点集中案主认同的问题以个案关注及确认之问题,为处遇的工作重点。
4、系统与脉络问题的发生受许多脉络复杂的系统影响,因此解决问题或避免问题再发生,都会使脉络改变,而减缓困扰。
5、短期的计划处遇服务的设计是短期的,大约在四个月内进行六到十二次。
6、合作的关系强调社工员和个案的关系是关心和合作的,社工员应分享对资料的评估,避免隐藏目标和处遇过程,这样的处遇策略,不仅可有效的处遇,亦有助个案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7、结构所设计的处遇计划,包括会谈次数及清楚建构的活动内容。
肆、理论的知识基础三、任务中心模式任务的定义所谓任务指案主为缓和问题的严重性,所欲采取的行动,这不仅代表案主所欲达到的直接目标,也代表其达到最大目标的方法,并可为其所采取的行动作一概括的说明,并且此任务是与工作者共同认定的。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四、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五、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六、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七、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一、什么是个案工作方法?1.定义:运用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的资源,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适应社会的工作方法。
三大要素: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个别化方式;目标与心理咨询的区别:人是社会环境中的人,要注重人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帮助的目标是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或他人的和谐。
2.本质协调适应、恢复和增强社会功能所谓的社会功能,是指社会角色及其所应发挥的作用。
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社会功能恢复;(处理困境能力、社会环境适应性、人与环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社会功能增强;(发掘运用自身资源、运用环境资源能力、预防能力提高)二、主要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2)理论假设人的成长: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三因素也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问题假设:三种条件——早期没获得满足、现在压力使早期的表现出来、能力不足人际沟通的假设:形成健康人格的条件人的价值:每个都有价值,都有潜能(3)治疗技巧看图要做选择两大直接治疗,即非反映性(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与宣泄)反映性技巧(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这六大技巧必须知道怎样做。
(4)模式特点A、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场境中了解对象B、综合的诊断(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分类诊断)C、多层面介入五个层次(也就是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练习小何每当儿子哭闹就会动手打儿子,在妻子的劝说下来见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何幼年时,其父亲有酗酒习惯,并在酒后常常打骂小何的母亲。
社工 小组工作模式

社工小组工作模式一、引言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促进个人成长、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模式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包括儿童保护、老年人服务、心理健康、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工小组工作模式的互动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过程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群体动力学模式、社会化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危机干预模式。
二、互动模式互动模式是一种以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为基础的工作方法。
通过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关系,提高他们的互动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强调组员之间的平等、尊重和互助,通过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来促进个人和小组的成长。
三、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工作方法。
它强调在小组中通过规划、协作和反思,解决特定的任务或问题。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在于它以目标为导向,重视小组组员的参与和合作,通过集体的努力达成目标。
四、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一种关注小组发展过程的工作方法。
它强调在小组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以促进小组的发展和组员的成长。
过程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关注小组发展的动态过程,通过灵活的策略和技巧来应对小组组员的不同需求和问题。
五、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方法。
它强调通过小组工作来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社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关注社区的整体发展,通过培养居民的能力和意识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群体动力学模式群体动力学模式是一种关注群体内部动态的工作方法。
它强调群体内部的各种力量和因素如何影响群体的发展和组员的参与。
群体动力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关注群体内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通过理解和分析群体内部的力量和因素来促进群体的成长和发展。
七、社会化模式社会化模式是一种以促进个体社会化为目标的工作方法。
它强调通过小组工作来提高组员的社会化水平和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任务中心模式

2.怎样形成的?
3.任务中心模式的特征:
• 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 • 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广泛 吸收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4.应用领域
• 小组工作 • 家庭工作 • 行政工作
二、基本原理(人性观,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核心问题的 确定,问题类型)
1.人性观
• 任务中心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与潜能, 所以这一模式强调发挥案主本人的主观能动性。 • 案主在界定问题与处理问题上有最后的决定权,他可 以决定是否处理以及如何处理; • 同时案主在任务的执行上必须相当投入,且主要依靠 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 。
2.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 原因:人的生活与成长可以看成一个不断地完成任务 的过程,当无法完成这些任务时就会产生问题。(人 的能力暂时受到限制) • 解决途径:寻求个案工作者的帮助,成为我们的当事 人。在帮助的过程中,工作者会根据当事人的问题及 能力与他共同制定一些任务——当事人任务。通过这 些任务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他可以锻炼并提 高自己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任务与问题是目的与 手段的关系,当事人不会是无动机的受助者,再其未 满足的期望的推动下,必定会乐于合作与投入,去达 成目标。 • 完成任务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如下页图示
四、评价
一.优点 1.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 楚也更聚焦。 2.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3.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二.局限
1.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 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2.理论的多元化,也可能使工作员感到无所适从,布置如何选择 理论。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 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3.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 对一些问题探索; 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 案主想改变 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4.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社工小组工作中常用的模式

社工小组工作中常用的模式在社会工作小组中,有几种常见的模式被广泛使用。
这些模式为社工提供了组织和引导小组活动的框架,帮助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有效地帮助个人或群体。
以下是在社工小组工作中常用的十种模式:1. 互动模式:互动模式是一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模式。
它强调通过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他们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培养群体凝聚力和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
2. 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注重帮助小组成员明确问题、制定目标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计划。
这种模式强调小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实体,鼓励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
3. 危机干预模式:危机干预模式旨在帮助处于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中的小组成员。
它关注的是保护成员的生命、财产和权益,并确保他们在困难时期得到适当的支持。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自然灾害、家庭暴力或其他紧急情况中。
4. 行为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基于行为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改变小组成员的行为。
它适用于帮助成员克服不良习惯、培养新技能或改变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治疗心理问题、瘾症或情感障碍。
5.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一种帮助小组成员识别和改变非理性思维模式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强调通过逻辑思考和积极的心态来克服负面情绪和压力。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处理焦虑、抑郁、压力和心理创伤等问题。
6. 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将小组成员视为有自我治愈能力的个体,强调他们的主观经验和内在动力。
它关注的是创造一个安全、支持和信任的环境,让成员能够探索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治疗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
7. 生态系统理论模式:生态系统理论模式将小组成员置于其生活环境中,并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它关注的是改善或优化成员的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和工作等方面。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帮助成员解决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如贫困、歧视和社会排斥等。
8. 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旨在帮助小组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理论之任务中心模式

2、对任务的认知
任务与问题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解 决问题是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任务就是达 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完成有关任务,问题就得 以解决。
因此,任务是个案工作的核心,而问题则是个 案工作所针对的目标。
精品课件
3、对问题的认知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与社会问题, 即问题包含了个人生活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 交互作用。因此,在解决案主问题的过程中,除了案 主本身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案主的社会生活层面。
个案中。
精品课件
结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返回
问题的分类与诊断
1、问题的探究 2、问题的分析 工作者在扮演两种角色:
沟通角色; 认知角色。 3、问题的诊断 对案主的问题加以归类和探究。 考虑案主可采取的任务。 评估案主为完成任务所作的努力。
返回
精品课件
合约的内容
①同意一起解决某一个或几个案主所界定 的问题。
②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顺序。 ③对治疗结果的希望的界定。 ④初步达成的任务。 ⑤和工作者联系的次数及时间限制。会面,
角色扮演的困难是指案主在履行某一社 会角色时,其行为模式和结果不能符合 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与要求,或者与案 主自己认定的目标有差距。
精品课件
⑤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problems in social transition)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是指案主从一种社会地位(角色 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角色环境),案主无法适 应这种变化状况而带来的问题。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对问题的认知是广面性的 (broadness),重点在于问题的分类上。也就是说它 的重点是问题类型(problem typology)的剖析和处 理。
任务中心模式..

5.任务实施
①进行任务完成状况的记录 ②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 ③进行相应的技巧训练 ④分析遇到的障碍
6.沟通技巧
①探究 ②建构 ③认知增强法与技术
1.问题类型 ①人际冲突 ②社会关系的不满意 ③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 ④角色扮演的困难 ⑤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 ⑥反应性情绪困扰 ⑦资源不足 ⑧其他问题
2.确定核心问题
确定核心问题的步骤包括: ①列出案主所关心的问题 ②达成关于案主如何看待自己问题的初步意见 ③列出并探讨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④根据案主的看法,将问题按照重要性的程度依次 排列。 ⑤决定核心问题 ⑥确定核心问题的类型,并加以详细说明
3.订立初步的合约
合约的内容包括: ①同意一起解决某一个或几个案主所界定的问题。 ②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顺序。 ③对治疗结果的希望的界定。 ④初步达成的任务。 ⑤和工作者联系的次数及时间限制。例如每周一次 和工作者会面,2—3个月完成任务。
4.制定工作任务
①任务的本质与特性 ②分析与确定任务 了解案主的动机 分析任务的可行性 防止不良后果的出现 分任务与多重任务的确定 开放式任务或封闭式任务的选择 任务的订立
第十六章 任务中心模式
一、历史发展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1.人性观 2.问题选择的范围 该模式只关心: ①案主明确承认的问题。 ②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的问题。 ③工作者可以采取行动预以解决的问题。 ④问题来源于案主自身未满足的需要,而不是来源于其 他人的界定。 ⑤案主希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人生某一方面的改变。 3.任 务
任务中心模式

(理论部分)
来源与背景
• 任务中心模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 Reid和Epstein在美国所提倡、发展而成的 一种矫正服务对象的工作方法。任务中心 模式的运作过程具有浓厚的问题解决色彩。 总体来说,任务中心模式的主要取向为矫 正服务对象提供短期有效的服务。任务中 心模式旨在确认要解决的问题,认识问题 的意义,并将之转化为可以了解和解决之 任务,了解有哪些问题解决工作阶段和技 术。
4.问题类别
•
• • • • • • • •
任务中心模式重心放在对问题的分类上,重点 是对问题类型的剖析与处遇,一般把归纳以下为 八类: ①人际冲突 ②社会关系的不协调 ③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 ④角色执行困难 ⑤决定的问题 ⑥反应性情绪压力 ⑦资源不足的问题 ⑧其他未分类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5.介入策略
总结:
• 任务中心模式着重于帮助矫正服务对象分 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其所确定的任 务是具体的、有限的、外在的目标,是矫 正服务对象的问题。
本组成员:
• • • • 郭梅梅 宋莹莹 张振 洪坤越 201100254110 201100254111 201100254229 201100254130
主要内容
• • •
• • • •
1、基本假设 任务中心模式不讨论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而是致力于 探知解决问题的阻力和助力,了解问题解决的资源与障碍。 具体来说,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能力暂时受到限制,而 非病理因素所致; 第二、解决问题的障碍要是环境或资源不足; 第三、人陷入困境时就会产生改变动力,但人有适应 问题之本能; 第四、人有改变动力,但只想减轻困难到可以忍受为 止,而非根本改变; 第五、个人了解到有问题,且处于不平衡状态下,会 使个人采取行动解决2,基 Nhomakorabea特质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
①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基本假设
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
A.任务中心模式认为,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介入服务简要;四是介入过程精密;五是服务效果明显。
B.任务中心模式在运用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②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
任务中心模式把沟通视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有效的沟通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和达到五种功能。
这两个要素是:
A.有系统。
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所处的介入阶段以及此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与服务对象沟通,这种沟通需要集中焦点、不节外生枝,同时又与整个服务介入过程紧密相连,做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B.有反应。
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服务对象及时的回应,鼓励服务对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让服务对象体会到社会工作者对他(或她)的关心和尊重,了解和分享社会工作者的经验和感受。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沟通要达到五种功能,:
①探究。
明确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承担的任务。
②组织。
规划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方式和目标。
③意识水平的提升。
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料,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对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④鼓励。
强化或者激励服务对象的、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和态度。
⑤方向引导。
向服务对象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建议和忠告,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
(2)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问题的界定、服务对象的界定以及任务的界定是任务中心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任务中心模式的重要特点,因为只有清晰界定这些问题,才有可
二、比一比,再组词。
牙( ) 池( ) 园() 早()跳()
芽( ) 驰() 远() 草()桃()
声( ) 足() 千( ) 不()欢()
生() 走( ) 干() 布( )吹()
三、写出带有这种偏旁的字,再组词。
戈()穴() 辶 ( ) 夕()冫( ) 亠( ) 彳 ( ) 宀()
四、把下列词语中不是一类的词用“∕”划去。
1、排球、足球、篮球、竞走
2、杏花、桃花、菊花、梨花
3、布谷、蜜蜂、燕子、海鸥
4、小舟、泉水、石头、奔驰
五、照样子,填表示动作的词。
(踢)足球()字()资料()故事
()庄稼()图画()手工()西瓜
六、写出下列汉字的笔画。
阳
进
它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