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

合集下载

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前段时间有位就诊的患者,说自己最近总是头痛,有时候还会突然说不出话来,经检查是脑血管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

这位患者表现得十分紧张,看得出,他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法不是很了解,担心这种治疗方法风险大。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法了解的并不多。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根管子伸到颅内,采用一系列特殊器械达到治疗效果,属于微创手术,像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事实上,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也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在以往医疗技术不发达年代,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命病,非死即残,病情严重的话需要开颅,不要说病人,就连医务人员也颇感棘手。

介入治疗的出现和发展,是临床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次重大突破,使一些颅脑疾患不开刀也能得到治疗。

不过,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有必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进一步优化手术治疗效果。

那么,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都需要做什么准备呢?下面我们具体聊一聊这个话题。

1、什么是脑血管介入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通过脑血管介入检查,可以直接发现病人血管的病变,对患者是否存在梗塞、动脉瘤、血管瘤等疾病进行准确判断,然后再选择特别器械,如弹簧圈、支架等,通过硅胶进行栓塞,应用弹簧圈进行填塞,采用支架取栓。

脑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疾病。

比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的6小时至24小时之内,采用机械取栓的取栓支架进行取栓,以达到血管再通到目的;颅内动脉狭窄,应用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瘤则是采用弹簧圈栓塞法等等。

2、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介入治疗可以治疗从头到脚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等,在整个介入治疗操作中,脑血管介入治疗是风险最大的操作。

弹簧圈栓塞手术步骤-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弹簧圈栓塞手术步骤-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弹簧圈栓塞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弹簧圈栓塞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以及其他血管相关疾病。

该手术通过在异常血管内部放置弹簧圈栓塞器,阻塞血流,达到治疗的效果。

弹簧圈栓塞手术是一项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透过导丝将栓塞器送至目标位置,通过放置弹簧圈栓塞器来阻塞异常血管的血流。

栓塞器通常由经过特殊设计的金属丝制成,可以在血管内部成型固定,以达到栓塞的目的。

这种手术方法不需要进行开放手术,仅需进行小切口或穿刺,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弹簧圈栓塞手术的步骤相对简单明了。

首先,在手术前会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病史了解,确保手术方案的准确性。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透视设备引导栓塞器的定位,确保栓塞器能正确放置在异常血管内部。

栓塞器放置完成后,医生会再次进行透视检查,确认手术效果和位置是否准确。

最后,医生会检查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手术成功。

整个手术过程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较为轻微的介入手术。

总之,弹簧圈栓塞手术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多种血管相关疾病。

它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及恢复快速的优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部分。

概述是对整篇文章的一个简要介绍,让读者对弹簧圈栓塞手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则给出了整篇文章的大纲,明确了文章的各个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目的部分阐述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本文的主要贡献。

最后,总结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

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
导语:疾病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所以需要积极的应对,而且只要积极的应对,打败“大敌”完全是可以的。

虽然先天性血管畸形治疗比较困难,但也是有治
疾病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所以需要积极的应对,而且只要积极的应对,打败“大敌”完全是可以的。

虽然先天性血管畸形治疗比较困难,但也是有治愈的可能的,所以当患上先天性血管畸形,就需要积极的面对积极的治疗。

那么,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
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

临床表现以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由于“盗血”现象,局限性脑缺血可致脑萎缩,智力减退、精神不正常可存在。

如出血严重,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死。

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

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造影
1.手术治疗。

2.血管内介入治疗。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颅内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

颅内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

颈动脉海绵窦瘘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 覆膜支架 对于年轻或者血管较直病人,可应用覆膜支架将瘘口封闭,从而治愈CCF并能保留颈内动脉通常。
如果向直径较小,较迂曲的颅内血管内置入支架,则需要制作精巧、顺应性和弹性较好的支架。 ➢ 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
在上述技术都不成功时,如经“球囊闭塞实验”证实,对侧动脉代偿良好,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 脉也是可以考虑的治疗方式。
➢ 目前常用的栓塞材料为液体胶NBCA(氰丙烯酸正丁酯)和Onyx(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注射 NBCA前,先将NBCA与碘苯酯以一定比例混合(1︰2,1︰3等),这种比例由畸形团的血流速度 和流量决定。使用Onyx栓塞前,先以DMSO(二甲基亚砜)完全充满微导管(90秒),然后再缓 慢注入Onyx,透视下实时监控Onyx流出的量及方向、区域。栓塞完成后,回抽栓塞剂的同时,回 撤微导管。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采用球囊封堵瘘口
a.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左侧眼上静脉增粗(↑),左侧大脑前、中动脉未显影; b.透视下侧位片,显示充盈对比剂球囊的位置(↑); c.球囊封堵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未见对比剂外溢,左侧大脑前、中动脉显影(↑)
颈动脉海绵窦瘘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颅内动静脉畸形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禁忌证
➢ 畸形血管团的供血动脉无法清晰显示的AVM,一些AVM发育比较幼稚,供 血动脉为一些非常纤细的血管,微导管难于到达或到达后仅能栓塞很少的 部分
➢ 供血动脉没有足够的反流距离 ➢ 严重打破AVM的血流动力学平衡,可能导致严重出血 ➢ 供血动脉过度迂曲,微导管无法到达
(二)禁忌证
➢ 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 无法耐受介入手术或无法仰卧 ➢ 原发疾病未能给予纠正 ➢ 全身系统感染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磁共振等)的引导下,通过血管穿刺等方法,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脑血管,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1、机械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灌注。

机械取栓术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大突破。

通过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直接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血管内栓塞术对于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畸形疾病,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如新型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的应用,使得栓塞效果更加确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同时,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大型或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血流。

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器械的改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神经介入机器人技术神经介入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导管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王锦丽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8月 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37例脑血管畸形病人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后做好护理,及时查出并预防并发症发生,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结果:手术成功率达94.59%。

其中29例为完全栓塞,占78.38%;栓塞>90%者4例,占10.81%。

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者1例,占2.70%;剧烈头痛者1例,占2.70%。

术后37例病人的阳性体征完全消失。

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对策是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栓塞术成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0.035脑血管畸形(AVM)是一种胎儿期脑动静脉形成异常而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其血管之间存在瘘道,使动脉直接同静脉发生交联,两者之间的血管发生短路,并无毛细血管存在,使血流阻力降低,进而流量增大,逐渐产生曲张的、管径不一的动静脉血管团[1]。

该病常可引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异常疾病,中青年为易发人群,其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近年来微创介入疗法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痛苦小以及治愈率高等优点[2],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AVM的治愈率。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8月 2011年8月收治的37例脑血管畸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6例。

年龄16 46岁,平均(31.9ʃ7.4)岁。

其中17例病人表现为头昏及剧烈头痛,8例为神经功能障碍,6例为癫痫发作,4例为脑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2辅助检查对所有病人实施CT、MRI以及MEA检查,并开展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3]。

其中17例脑血管畸形处于颞顶叶,9例在顶枕叶,5例在顶叶,4例在小脑,2例在枕叶与额叶。

经股动脉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经股动脉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oi 5 a e fi t c an lc rb o acu lomain b mb l h d b n ev nin te a h r m 00 — 2 0 Re uls 20 c s s ts 6 c s s o nr r ia ee r v s lr mafr to e e oi e y itr e t h r p y fo 2 0 a s o 0 6. s t a e
b t l e bl h d 3 .% ) 1 8e b u h m o s e (2 1 ) 1 ae  ̄t m o s d 3 . % 1 C n ls n i evn o et a y m oi e ( 5 7 , 8C : em c b l h d 3 . % , 8 SS l e b l h ( 2 1 . o c i n r t n o l s  ̄8 e i C p y i e uo t ei
te t nti aet s tsa f e e e t n-n a ie te a r ame sas f y,aifc v f c mi iiv sv h rpy.tp a si or n oe i l mo lt rame to nr can lc rb o a ‘ i t I ly mp t tr l n mut dai t t n i ta r ia ee rv s a i y e f
王利强, 刘盛 明 , 孟 J , l 吴 虹 , 俊 杰 , 1 蔡 李其 林
( 成都市第 三人 民医院神经外科 , 四川 成都 60 3 ) 10 1
【 要】 目的 评价 血管 内介入栓塞 治, 法在 脑血 管畸 形病 治疗 中的作用。方法 从 20 摘 疗方 0 0—20 06年共 5 6例 脑 血管畸形患者 先 进 行 全 脑 造 影 。 进 行 血 管 内介 入 栓 塞 治 疗, 再 次造 影评 价 疗 效。结 果 2 后 后 0例 达 到 完 全 栓 塞 (57 ,8 大部分检 塞(2 1 ,8 部分栓塞 (2 1 。结论 3 .%) 1 例 3 .%) 1 例 3 . %) 血 管 内介入 栓塞对 脑血 管畸形 的治 疗具有 治疗效

脑血管堵塞治疗方案

脑血管堵塞治疗方案

脑血管堵塞治疗方案概述脑血管堵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通常由血栓在脑血管中堵塞引起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

如果不及时治疗,脑血管堵塞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因此,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于恢复患者的脑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脑血管堵塞治疗方案,包括溶栓治疗、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植入术以及药物治疗等。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堵塞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使血液重新流动,恢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UK)等。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性痴呆患者等。

该治疗方法通常在发病后3-4.5小时内开始,并需通过头部CT或MRI确诊是否适用。

溶栓治疗的优势在于可迅速恢复血流,但同时也存在出血风险,患者需经过全面的评估后方可施行。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管技术将引导丝引入堵塞的脑血管,再将腔隙型球囊扩张至狭窄部位,以恢复正常血流。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血管成形术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且可以在血管内直观地观察和掌握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其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进行操作,因此选择适当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血管支架植入术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血管堵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的脑血管,重新扩张并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支架通常由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和生物相容性。

血管支架植入术适用于主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等病症的治疗。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点,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血管造影和操作,因此术者的经验和技术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血管堵塞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脱水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血小板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是目前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位于重要功能区、位置特别深的脑内或巨大病灶,可采取在数字减影下动脉内栓塞的方法,以减少畸形血管病灶的血液供应,使病变消失、减小或有利于进一步的手术或放射切除。

一、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适应症
(1)单纯畸形血管及供应动脉栓塞术:适用于非功能区,小血管畸形,只有一支供应动脉的单纯病变。

(2)术前畸形血管供应动脉栓塞术;适用于高血流的广泛或多发性病变不能切除者,或用于广泛血管畸形切除术前,作为一种预备性手术,可防止术后高灌流合并症。

(3)愕斗派渲瘟魄暗脑ぶ瘟啤J跚巴ü窝芩ㄈ够窝芩跣〉揭欢ù笮『?(小于3厘米)行愕斗派渲瘟啤£
二、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微导管把各种栓塞物质(真丝线段, NBCA,ONYX胶等)导入到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或畸形团内,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或缩小畸形血管团的一种。

经动脉栓塞
经动脉栓塞时,如果使患者治愈或得到相对长期的缓解,必须使用液体栓塞材料,并且液体栓塞材料进入瘘口,甚至至引流静脉近端。

常用于静脉途径难以到达,或引流静脉不能闭塞的患者。

一般而言,除海绵窦区外,均可经动脉注射NBCA进行栓塞。

经静脉途径栓塞
安全、有效,可以通过显影的静脉窦栓塞、不显影的静脉窦栓塞、钻孔直接穿刺填塞。

凡是脑血管造影证明引流静脉不再引流正常脑组织的静脉血,即不具有正常引流功能均可闭塞,但闭塞的前提是微导管能进入临近瘘口的引流静脉。

钻孔直接穿刺填塞适用于静脉窦闭塞,无法进入引流静脉窦内,或经静脉窦路径过长,难以到位者。

三、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优点
(1)对全身的低侵蚀性。

可在局部麻醉下经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并导入治疗导管。

(2)对脑组织创伤小,不开颅。

(3)手术时间短。

(4)不损伤血管周围的正常穿通血管,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结语: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病程病情不同的患者,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进展和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