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有效开展初探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有效开展初探“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
一、当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展实践活动,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去认识事物,分析材料,评判正误,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同时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学生要把活动开展下去而且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操作,减少依赖性;语文实践活动需要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结合起来;一切问题都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观察、实验试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求得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培养和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需要每一个人个体的努力,但更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通过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更为有效。
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难于解决的问题;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和合作可以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还可以改善原本紧张的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合作、民主的氛围,提高交际能力。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学生非认知和认知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性的,学生要根据社会现象、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
学生在努力求解的过程中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和社会成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为整个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而社会成员也才能从社会的进步中获得最大利益,这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会自然得以增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要充 分 , 要 有指导 ,读 要有层 次 。指导 时要充 分发挥 评价 的作 读 用 ,评价 的方 式多样 化 。如 , 师读 学生评 ,学生读 教师评 ,学 教 生读学 生评 ,自己读 自己评 ;评价 的语言 富于变 化而 且情趣 化 , 可 以巧妙结合 课文 内容 赞赏或 委婉地 提示 。如 “ 啊 ,小水 珠眨 是
子阅读 。
新 课标 指 出 : 阅读 教学要 尊重 学生 的独特体 验 。学生是 有灵 性 的生 命个体 ,他们对 课 文中 的人 、事 、物都 会产生 “ 自己的感 受和 想法 ” 。教 师应 尊重学 生 的感受 ,而 不是借 学 生 的 口说教 师
想说 的话 ,并 为他们 提供 “ 与人交 流 ”的机 会 。阅读 教学 中 ,读
题 或 一个 需 要 解 决 的 实 际 问题 来 开展 。 教师 的主 要任 务 不 是 给
师都 是参 与者 ,不能包 办代替 学生 的 自主活动 。
一
联 系生活 ,亲 历亲 为
综 合 实践 活 动 以活 动为 主 要开 展形 式 。 强调 让学 生 亲身 经 历 ,动手 去做 , 让学 生在 各种活 动 中获得实 际 的真实感 受 。在课 程 的指 定领 域 中,研究 学习 ,突 出让 学生 亲 自 与科学 探究 的活 参
提 供一种 开放 的发展 空 间和机会 , 提供 了实践 的机会 , 也 小学 生 规划 和设 计 。教 师 只需适度 引导 和组织 ,注 重让学 生 自己活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主学习 。教 师是 学生 的合 作伙 伴 ,是学 生学 习的促 进者 。而不 是居 高临下 的发 号施令 者 。所 以必 须关 注学 生 的主体意识 , 每 把 个学 生都 当做具 有 自己 的独 特经 验和情 感态 度 的人 , 与学 生建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
, 教师要
特别注意“
教”
和“
学”
的反思
既要
,
引导学生反思
活 动过 程 中的表 现 与得 失 , 又 要 反思 自身 的教 学 。 数学 实践
活 动往 往 是 通 过 学 生 自主 的观 察 、 操 作 、 实 验 、 调 查 、 推理 探 、
究等活动 , 在互 动中获得 问题 的解决或结论 , 在这一 过程 中 难免 出现 这样 或那样 的障碍 、 问题 和 曲折 。 掌握数 学 实践 活
三 联 、 系 学 生 生 活 , 突 出活 动 过 程 的探 究 性
1 基 . 于 学 生 数 学 课 程 学 习 的研 究 课 题 。 如 怎样 测 量 高层
课题 时 ,教师要 注意保持学 生兴趣 的持久性 , 在 中间可 以穿
插其他课题 , 以 此来唤起 学 生 的参与欲望 , 防止 先热后 冷 。
节奏要 与教学 同步 ,而 且 评价 的内容也 应集中于学 生 在 活 动
过 程 中 的情 感 、 情 绪 参 、 与程 度 、 投 入 程 度 等 方 面 , 即 让 情 感 、
态 度 、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 与技能也成 为整体 。
4 . 注 重 教 学 反 思 。 需要 强 调 的是 , 在 数学 实 践 活动 的评 价
理论
X I A O X U E S H /D A I ’ J I A O S Ⅶ
⑧⑨⑧⑧⑧⑧⑧⑧⑧⑩⑧⑨⑧@
浙江 省 青田 县 水 南 小 学 3 2 3 9 0 0 叶 建伟
新 的数学课程标 准将实践 活动作为数学 学 习 的一 个重 要 组成部分。 在教学时 ,教师应正 确理 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 刻 内涵 , 结合学生 的实际经 验 和 已有知识 设 计 富有情 趣 和 意 义 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从周 围熟悉 的事物 中学 习 和 理 解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 ,提高学生运 用数 学知识 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 ,从 而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
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学科。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二、背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通常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示,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实践活动的内容1.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数目的大小、数数和数数字。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目比大小的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来判断谁的数量多。
还可以设计一个数数游戏,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定数量的物品,培养他们的数数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木块或数字拼图让孩子们进行数字拼凑的游戏,锻炼他们的数字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数学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一些数学工具,可以让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轴,让孩子们用彩色纸或者棍子来制作,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目的顺序。
还可以设计一个计数器,让孩子们用纸板或者小石子来制作,通过移动计数器的方式来进行数数。
这样的手工制作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数学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带孩子们去超市,让他们参与货币的支付和找零,培养他们的货币概念和计算能力。
还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来进行一些数学游戏,例如用积木来教孩子们加法和减法运算,用计时器来教孩子们时间的概念等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四、实践活动的方法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活动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来确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层设计初探与实施

过 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 度设计各年级 的分 目标 。比如 :同样是
培养学生的 “ 调查研究 ”技能 ,低年级 能力 目标是 “ 了解问题来源 ,观察发现 问题” ;中年级对应项为 “ 运用数 据 , 简要表述调查 的内容 和调查结果 ” ;高 年级则变成 了 “ 根据调查计划 ,开 展调
正 是 由于 主题 轴 的 整体 规 划 ,给 班级活动带来 了很 多改变。 比如 ,同样 是庆祝六一儿童节 的综合 实践活动 ,前 几年往往是通过 “ 查 资料 ,了解六一的
来历” “ 小 制 作 ,互 赠 礼 物 ” “ 排 节
比如 :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教 学效 率 ,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 习的
伴我行 ( 安全 日)》等一些昔 日 高 品质
活动方案 ,都 因为课程管理没有立体 的 分层构架 ,而在一次次简单重复后 ,失
去了原有光彩 。 只有 在 新课 改理 念 下实 行 分层 教 学, 才能真正达到 “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的 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
触各类人群 ,到初步形 成服务意识 ,达
引导孩 子们 去确定适合的研究 内容 。著 名教育家顾泠沅说: “ 现代教学研究 中 ,
教学 目标 占据的地位 日益重要 ,几乎成
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 、兴趣 、爱好 和 特长 ,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 的 条件和正确引导 。”在综合实践 活动课 程上 ,我们更加正视学生 的个体 差异 ,
题轴
根据学生年龄特 点确 定主题轴。低 年级为 “ 探究生 活,保护环境 ” ;中年 级为 “ 走进社 区,体 验生活” ;高年级
为 “ 探究热点 ,关 注社会 ”。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访 、调查 、发现 问题 、积 极探 索寻 求解 决问题 的 途径 , 通 过各 并 种方 式搜 集资料 、筛选 材料 、最后 得 出结论 。使他 们有 一种 成功
的 自豪 感 。这种 内心 的感 受是 学生 形成 认识 ,转化行 为 能力 的原 动力 。也 是 他们 的情感 、态 度 、价值 观健 康 发展 的基 础 。在课 程 的指定 领域 中 ,研究 学 习突 出让学 生 亲 自参 与科 学探 究 的活 动 , 体验科 学 活动 的艰辛 与愉 悦。 着重 让学 生通 过 与 日常生 活和社 会
研 究学 习使 学生 产生 积极 的情 感 。 形成 在 日常学 习 与生 活 中喜 爱
质 疑 ,乐 于探究 ,努力 求知 的心 理倾 向。同时培 养学 生具 有严 谨 的科 学 态度 , 阔学生 的 眼界 , 养学 生对 社会事 物 和现 象 的观 开 培
综合 实 践 活 动 ,注 重学 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的探索 与 创新 。课 程 内容 通 常 以主题 的形 式 呈现 出来 。学 生 的学 习 活动 围绕某 一
主题 或一 个 需 要解 决 的 实 际 问题来 开 展 。教 师 的 主要 任 务不 是
察 、判断 能力 。同时也 强调 激发 学生 对社 会生 活 的兴趣 , 心 人 关
类 的生存 与发 展 ,形成 健康 进取 的生 活态 度 。
一
、
联 系生 活 、亲历 亲为
给 出 现成 的答 案 ,而 是 为 学生 的探 索 和 发展 提 供机 会 与 帮助 。 让 学 生通 过 自己 的探 索来 学 习 ,有 助 于 激发 学 生对 学 习 活动 本 身 的 兴趣 。在 《 趣 的 叶子 》中 ,让 他们 对 “ 有 叶子 为 什 么有 不 同的 颜色 ?” 这一 子 课题 进 行 探索 ,这 种 内在 的兴 趣 是 学生 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初探

去敬老 院为孤寡老人服务 , 为军 、 烈属、 孤寡 老
人 服务劳动 : 参 加公 益活动 , 如 上街开展不规
不少书籍 出版 . 但是 , 适 合小学生 的有关生理
及心 理和能 力储备 的相关 知识 少之 又少 . 而 且无法搬用高中阶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用
学校的发展提出了 自己的建议 . 并 向全校师生 发 出了《 爱我校园倡议书》 。 通过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 的探索 . 学生跳出
我校通过 近几年 的研究 . 结合《 小 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 程的课型及 教学模式研究 》 课题 , 以教学 内容为课型分类 的基点 .构 建了五种
类似科 学研究 的方 法 . 主动获取知识 . 解决 问 题 在教学实践 中 , 要注意选题切 口小 . 学生
学 景 2 0 1 4 年 第 2 期
刘淑 华 ( 山 东省桓 台县 实验 小 学 2 5 6 4 0 0 )
1 9 9 9 年6 月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发布 了 1 . 确立主题 根据主题确立 自己将要 了解 和水饺有关 的一个 问题
母 教 学 研 究 静
小 学综合 实 践 活动教 学模 式初探
已经迅速 开展 . 而且 也有 了相应 的成果 . 也有
系准 备 ; ( 3 ) 实地服 务。社会参与 实践性学 习
包括 多方面 内容 . 学 习为特殊人群 的服务 . 如
个研究小组 .他们开展社会 调查 , 1 、 2组重点
是调查学校 的过 去。 3 、 4 组重 点调查 学校的现 在. 5 、 6 组探究学校的未来 。 6 个小组分别采访 了学校的附近的老爷爷老奶奶 . 了解学校变迁
的不统一性 .因此也无 法统一编写教 材或参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热点, 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 、 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 也
适时地 开展 了社会 小调查 , 在讲 到我 国现阶段 的所 有制 形 如 式 和分 配制度 时 , 我要求 学生 调查父 母所在 单位 的所有 制形 式 、 配方 式等 内容 , 分 并在课 堂上 发言 交流 。又如 在讲 我 国 的人 民代 表大 会制度 和政党 制度 时 , 我组 织学生 调查 本校 的
更是 丰富 多彩 , 图文 并茂 地 展示 了家 乡 的 民俗风 情 , 绍 春 介
多样化的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求 ,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 的价值取向。
一
、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享来自到语文学习 的无限乐趣, 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丰富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告诉我们 , 它是基于学生的需要、 兴 趣、 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 , 学生才 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 的实施才能取得 良好的效 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小课题研究是实施语文教学
求从 “ 识为 中心 ” 移到 学 生 的全面 发 展上 来 , 知 转 强调 学 生
的王昭君……” 有的说 “ 我们这的纽荷尔, 长虹等脐橙新
品种誉满天下。“ ”九畹溪漂流更是惊险刺激” 自外地的孩 来 子说:我家乡的荔枝玲珑剔透 , “ 甜润爽 口……” 学生那对家 乡的热爱, 那份 自豪感真令所有 的人震憾。手抄报的内容
二、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 的整合 确立学习主题 , 阅读课文 , 你会发现, 语文涵盖 了方方
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
要采 取成立 兴趣 小组 和开展 社会 小调 查 。 兴趣 小组里 , 在 我 组织 学生学 习有关报 刊 , 大家 了解 、 让 熟悉 国 内外 大事 、 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本次课改的亮点,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它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是一门转变教师观念,对传统教学有较大冲击力的课程。
以笔者前不久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浅谈对这门课程的初浅认识,应遵循的“亲身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及“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它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课程结构上有着突破性变革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这门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创新的平台。
前不久,作为一名指导者,我参与了一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对于这门没有教材也没有大纲的新课程,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
过去可以说我们是传统教学的行家里手,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用书,学生在这样的模子里被铸造成一个个“标准件”。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求我们不单纯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他们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遵循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我认为应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辐射其他内容。
在研究主题的确定上可以从学科切入,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或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学生的研究课题。
如在我听的一节自然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水果的特点,课后同学们发现被切开的苹果变了颜色。
“被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变颜色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确定了有关苹果方面的几个课题进行研究。
①苹果的产地②苹果的种类③苹果的特点④苹果为什么变颜色?因为他们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所以研究起来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有些课题直接来源于生活,就拿我指导的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我在带领学生拾垃圾的时候,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这座城市怎么到处是垃圾?我每天早晨上学,不知道晴天还是阴天,整天见不着太阳。
”看来学生对我市的环境
问题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于是我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关注环保,从我做起”,分四个方面对我市环境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
结果学生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对我市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学生提出的摩托车限道建议已被市政府采纳。
还有些课题是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的。
如我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世人瞩目。
学生踢足球的热情急剧高涨,于是我们选择了“畅想足球”这一课题。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确定课题,课题都不要太大,否则,就成了死题,没有操作性、可行性、研究性。
二、躬身实践,探究问题。
确定了研究课题只是活动的开始,亲身实践,深度探究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
我们引导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查、采访、上网、去图书室、阅览室等方式进行搜集信息。
在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关注环保,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第一小组调查的是我市的绿化问题。
他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我市绿化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怎样解决我市的绿化问题。
第二小组调查的是我市的尾气排放问题,主要采用采访、上网查资料的方法,探究尾气的成分,尾气有哪些危害,怎样解决我市汽车、摩托车的尾气排放问题。
第三小组调查我市市民的环保意识,主要采用实地考查、拍照、摄像的方法,探究市民环保意识差的原因,改进的方法等。
第四小组调查的是白色污染的问题,主要采用实验、上阅览室、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探究白色污染的概念,白色污染的种类,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在与学生共同实践,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教师角色确实需要转换,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协调者,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和朋友。
三、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对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深加工。
我们常常在这一过程中看到学生为一个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帮手。
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分类搜集了许多关于我市环境方面的信息。
小组内成员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中一些学生说我市应该向北京一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让自己的妈妈缝一个布袋子,买一个菜篮子,实行“菜篮子工程”,杜绝使用方便袋;另一个学生反驳说目前在我市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符合我市的“市情”,国家已经下令统一使用环保袋,而且使用方便袋要收费,应该给全市的市民发一份倡议书,做好宣传,最好大家都不要用有污染的方便袋,让生产有污染的塑料袋的厂商破产;有一个学生说这样做也不好,最好能使“白色垃圾”变废为宝,虽然现在我国还没有这个技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将来一定能行。
最后向全体市民发出呼吁:管住您的手,请您不要随手制造垃圾。
学生在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求异创新,张扬了个性,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终点。
综合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升华。
孩子们所作的研究工作正是科学家工作的雏形。
学生们通过自己写研究报告,自己构想美好的未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周边交通情况的调查》,研究小组不但交上了一份调查报告,就一些交通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与设想,而且还用模型勾勒未来交通雏形。
再如苹果为什么变颜色?学生们通过调查分析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结论为“果肉里有一种物质叫酶,苹果切开后果肉接触空气,空气中有氧,氧和酶相遇,果肉里的苯酚就变成茶色。
有时一次成果汇报不尽人意,可以第二次、第三次不断地探究,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更深入,更持久。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给教和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它是一种教与学的创新,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好方式,一种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好途径,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