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主:外感风寒表证。
三拗汤=麻黄汤—桂枝+生姜。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大青龙汤=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主:主外感风寒里有热证。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主:外寒内饮证,表里同治。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芍药、甘草+射干、冬花、紫苑。主: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小青龙汤表里同治,发表之力较强,射干麻黄汤治里为主,止咳平喘之力较优。
败毒散: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枳壳、桔梗、茯苓、人参、生姜、薄荷、甘草。功:益气解表,散寒祛湿。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荆防败毒散=败毒散—人参、生姜、薄荷+荆芥、防风。功: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甘草、陈皮、生姜、大枣。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银翘散: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金银花、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银翘散功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瘟病初起。
桑菊饮: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桑叶、菊花、杏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风温初起证。
银翘散与桑菊饮:方组成中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银翘散连翘用量偏重,解表清热较强,桑菊饮桑叶配伍杏仁重在宣肺止咳。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大黄、枳实、芒硝。缓下热结。
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

麻子仁丸:(枳实、大黄、厚朴=小承气汤)+麻子仁、芍药、杏仁。功: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润肠通便。主:津枯便秘证。
润肠丸:大黄、当归、羌活、桃仁、麻仁。润肠通便,活血祛风。主:饮食劳倦,大便秘结或干燥,或干燥闭塞不通,不思饮食。
麻子仁丸/五仁丸/润肠丸均具有润肠通便之功,同治肠燥便秘之证。

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功逐水饮。主:悬饮水肿。
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功:祛痰逐饮。

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增液润燥。主:阳明温病,津枯便秘。
增液承气汤=增液汤+调胃承气汤。功:滋阴增液,泻热通便。主:热结阴亏证。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大枣、生姜、人参、甘草。和解少阳。主:少阳证;热入血室证;疟疾。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大枣、生姜、

芍药、大黄、枳实。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少阳阳明同病。
小柴胡与大柴胡汤方组都含有:柴胡、黄芩、半夏、大枣、生姜。

四逆散:柴胡、枳实、甘草、芍药。透邪解郁,疏肝解脾。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回阳救逆。(附子先煎30~60min)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通草、大枣、细辛、甘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血虚寒厥证。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逍遥散:柴胡、白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加味逍遥散=逍遥散+丹皮、栀子—生姜、薄荷。又名丹栀逍遥散或八味逍遥散。疏肝清热,养血健脾。主:肝郁血虚生热证。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主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化斑汤=白虎汤+玄参、犀角。主:气血两燔之发斑。
白虎加苍术汤=白虎汤+苍术。清热祛湿。主: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知母+人参、麦冬、竹叶、半夏。
白虎汤所治之证热盛而正不衰,大清气分之热以保津,竹叶石膏汤主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阴两伤,胃气不和之证。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麦冬、黄连、金银花、连翘。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热入营血证。(为治疗热入营血代表方)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为治疗湿热入血分证常用方。
清营汤在清热之中配伍清气透热之品,使入营之邪转气分而解,故适用于邪热初入营血尚未动血之症。而犀角地黄汤着重清热凉血止血,更配伍凉血散瘀之品,适用于热毒深入血分耗血动血之证。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泻火解毒,治疗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代表方。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疔疮初期,疮形如栗,坚硬根深,状如铁钉。
四秒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水煎服,十剂。主:热毒炽盛之脱疽。
仙方活命饮: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甘草、皂角、穿山甲、天花粉、没药、金银花、陈皮。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乃风热肿毒发于头面)


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心经热证。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生地黄、甘草、车前子、川木通。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泻肺热,平喘止咳。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

枣。先水煎大枣取汁再煎葶苈子。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苇茎汤:苇茎、薏苡仁、冬瓜子、桃仁。泻肺化痰,逐瘀排脓。主肺痈。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清胃热,滋肾阴。主胃热阳虚。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热毒痢疾。
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大黄、甘草、黄芩、官桂。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湿热痢疾。

新加香薷饮:香薷、金银花、鲜扁豆、厚朴、连翘。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暑湿挟寒证。
六一散:滑石、甘草(6:1) 清暑利湿。
碧玉散=六一散+青黛。清热祛暑。主暑湿兼有肝胆郁热。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养阴透热。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为治疗虚热证代表方。


理中丸:人参、白术、甘草、干姜。温中散寒,健脾补气。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甘草、茯苓。益气健脾。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与四君子汤方组都含人参、白术、甘草,都具有补益中气之功。理中丸加入干姜功效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加入茯苓功效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附子理中丸:理中丸+附子。主:脾胃虚寒重症,或兼肾阳虚者。
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生姜、大枣)。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小建中汤:胶饴、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主中焦虚寒之虚劳急证。
黄芩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芩。主虚劳里急,诸不足证。
大建中汤:胶饴、干姜、人参、蜀椒。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主:脾胃虚夹湿证。
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主:气血两虚。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肉桂、黄芩。功偏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偏有寒。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川芎+陈皮、五味子、远志。补益气血,安心养神。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调经。主:营血虚滞。
桃红四物汤=四物汤+桃仁、红花。养血活血。
圣愈汤=四物汤+人参、黄芪。补血补气,摄血。

生脉散: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益气生津,主治气阴两伤证。
参附汤:人参、附子。主:阳气暴脱。

归脾汤:四君子(人参、白术、甘草、茯苓)+当归、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煅牡蛎。主:自汗盗汗。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滋阴补肾。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滋阴

降火。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枸杞、菊花。滋肾养肝明目。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滋补肺肾。
都气丸=六味地黄丸+五味子。滋肾纳气。主:肾虚气喘。

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川牛膝、龟甲胶。滋阴补肾,益精填髓。
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肉桂、制附子、当归、杜仲。滋补肾阳,益精填随。
左归丸、右归丸方组都含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
肾气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补肾助阳。
地黄饮子: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真人养脏汤:人参、白术、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木香、诃子、罂粟壳。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主:脾肾虚寒,久泻久痢证。
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甘草、生地、当归。重镇安神,清心泻火。
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甘麦大车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脏躁。
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开窍剂 凉开
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豁痰解毒。紫雪丹: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温开 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温中。紫金丹: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行气解郁。主:郁证。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枳实+香附、陈皮、枳壳、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肝气郁滞证。
半夏厚朴汤:半夏、茯苓、厚朴、苏叶、生姜。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梅核气。

定喘汤:麻黄、白果、款冬花、杏仁、桑白皮、半夏、苏子、黄芩、甘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主哮喘,热哮。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内有寒痰雍肺,且表寒较重之咳喘;定喘汤用于治疗痰热内蕴于肺,表寒较轻之咳嗽。

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五方方组都含有: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都具有活血祛瘀,主治各种瘀血之证。血府逐瘀汤配伍行气宽胸枳壳、桔梗、柴胡、牛膝(甘草、生地黄),主治胸中瘀血证。通窍活血汤在五药基础上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主治瘀阻头面证。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延

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主治瘀阻膈下。少腹逐瘀汤配伍温里散寒之茴香、官桂、干姜,主治寒凝血瘀少腹证。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等,主治血瘀痹症。

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通。
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瘀血停滞证。
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主产后瘀血腹痛。
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为妇科调经常用方。

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肝热生风证。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类中风。
大定风珠:滋阴熄风,阴虚动风证。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证。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皮、梨皮。轻宣温燥,凉润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
杏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主治外感凉燥证。
桑杏汤与桑菊饮同用桑叶、杏仁、且同以桑叶为君,皆可治疗外感咳嗽。桑菊饮以冬春之季为主,桑杏汤以夏秋之时为主。

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滋阴润胃,降逆下气。主肺痿。
百合固金汤:百合、熟地、生地、当归、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滋肾保肺,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证。
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
五淋散:赤茯苓、当归、生甘草、赤芍、山栀。主治湿热血淋,尿如豆汁,溺时涩痛,或尿如砂石,脐腹急痛。


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泛证。
附子汤=真武汤—生姜+人参。(白术、附子用量为真武汤二倍)主阳虚寒湿所致身体关节疼痛。
实脾散=真武汤—芍药+木瓜、厚朴、木香、槟榔、草果仁、甘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阴虚之阴水证。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藁本、甘草、川芎、蔓荆子。发汗祛风,胜湿止痛。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乌梅)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导痰汤=二陈汤—乌梅+枳实、南

星,燥湿化痰,行气凯郁。主痰厥证。
涤痰汤=二陈汤+菖蒲、竹茹、人参。涤痰开窍,主中风痰谜心窍。
温胆汤=二陈汤+竹茹、枳实。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白术、天麻。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
清气化痰丸=二陈汤—甘草、乌梅+胆南星、瓜蒌、黄芩、杏仁、枳实。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热痰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