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教案分析
园林景观模型课件1

第五节
石膏类材料
1.在常温下从液态转化成固态,易于成型和加工,又易于进行 表面涂饰和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 2.该材料为白色粉末状(也有灰色),是将天然石膏进行煅烧而 成的半水石膏,加水干燥后成为固体。
二、辅助材料
1.粘接剂 (1)有化学反应的溶解型粘接剂———丙酮、三氯甲烷(氯仿)、 强力粘合剂、U胶、建筑胶、热溶胶; (2)无化学反应的粘接剂———白乳胶、普通胶水、喷胶、单面 胶带、双面胶带; 2.即时贴、双面贴、窗贴----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展览、展示 性用材; 3.植绒即时贴----是一种表层为短毛绒面的装饰材料,又称“绒 纸”,用它可做草坪、绿地、球场、底台面等,色彩较少; 仿真草皮---又叫草绒纸,是用于制作模型绿地的一种专用 材 料。 4.绿地粉 主要是草粉和树粉,用于绿化树木和草地的制作,通过调和可 制成多种绿化效果,是目前制作绿地环境常用的一种材料。
砂纸:砂纸是用来打磨材料,可做室内的地毯和球场、路面、 绿地。
第二节 木质材料
1.木工板 (木工用平板 细木工板)
2.胶合板-----胶合板是用三层或奇数多层刨制或旋切的单板,涂 胶后经热压而成的人造板材,各单板之间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或 成一定角度)、对称,克服了木材的各向异性缺陷。 3.硬木板(密度板、刨花板)----- 硬木板是利用木材加工废料加工 成一定规格的碎木,刨花后再使用胶合剂经热压而成的板材。
2)绿化面积及布局的影响 在设计制作行道树时,一般要求树的大小、形体基本保持 一致,树冠部要饱满些,排列要整齐划一,这种表现形式所体 现的是一种外在的秩序美; 在制作组团绿化时,树木形体的塑造一定要结合绿化面积 来考虑,排列时疏密要得当,高低要有节奏感。 在设计制作大面积绿化时,要特别注意树木形体的塑造和 变化。 3.其他配景设计 在设计其他配景制作如水面、汽车、围栏、路灯、建筑小 品时,除了要准确理解设计思路和表现意图外,还要参考建筑 及绿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构思。
九年级美术下册《景观模型的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景观模型的设计原理,包括比例、尺度、色彩、材料选择等方面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设计、制作等环节,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景观模型。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景观资源,提高他们对景观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重点和难点
(1)教师详细讲解景观模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共同完成景观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3.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在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景观模型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景观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如下:
2.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技术支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作品质量。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设计思路和成果,鼓励他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
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教课纲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名称:园林模型制作编者:xx鉴定者:xxxxxx定稿时间:2010年 8月 25日第一部分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性质和教课目的以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相的骨干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园林建筑设计初步、园林制图与识图等有关基础课的基础上经过建筑模型将设计想法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掌握。
经过学习和模型制作,使学生可以将设计直观的表现出来,提升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和设计水平。
二、职业知识内容模型的用途,模型制作的要求,资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知识,园林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的制作。
三、职业行动能力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从资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技法,拥有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制作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建筑设计初步。
第二部分课程教课整体安排一、学时及学时分派课程总学时: 36 学时,讲解: 18 学时,实践: 18 学时二、介绍教材及要求(一)教材《建筑模型制作》,郭红蕾、阳虹、师嘉、杨君编著,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二)参照书《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郎世奇编,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展现设计》,蒋尚文、莫钧,中南大学第一版社;《建筑模型制作》,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课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和较宽阔的有制作工具桌的教室。
基本工具:界刀,切圆器, 45 度切割刀, U 胶,切割板,剪刀,尺子,乳胶,双面胶。
接着介绍一下基本资料:各色卡纸, KT板,航模木板,塑料棒,透明胶片,磨砂胶片,人,草屑,色纸,树,黏土,丙烯颜料。
小学劳动与技术小区绿地景观模型的制作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劳动与技术《小区绿地景观模型的制作》优秀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是徐汇区劳技中心开设的拓展性课程。
课程以二期课改上海市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进行内容设置。
把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三视图等融入设计与制作之中,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识图入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三维草图设计,初步学会建筑模型的制作技能,体验技术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学生通过识图、理解模型平面图和立面图所表达模型特征及空间结构,并正确地绘制出相关的展开图,通过切割、折边、粘接等技能操作完成建筑模型制作的主体部分。
在此基础上,配景部分也是体现建筑模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更密切地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小区绿地设计为载体?通过探究研讨教学法,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发挥各自优势并不断完善小组作品;《小区绿地景观模型的制作》一节课不仅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而且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优势充分得以体现。
二、教学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两组不同环境住宅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导入课题。
在观察与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绿地景观的特点和植物布局的原则;探究绿地景观模型制作方法,掌握草坪、低矮植物、高大植物的制作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思考植物制作和景观布局两个环节,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与评价环节中,以“制作要求和合理布局”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展示各自的作品,也完善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2、教学分析教学中,教师发现在建筑模型植物景观制作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在植物布局和制作中会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身边小区绿地入手,设计《小区绿地景观模型的制作》一课。
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植物与人们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联系,理解小区植物布局的原则,关注学生自己居住小区植物的布局,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案

计方法等。
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02
介绍园林景观设计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特点。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趋势
03
分析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如生态设计、文化传承、
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 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优秀作品展示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优秀 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手法。
作品评价标准
制定全面的作品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实用性、美观性、技术性 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确保评价公正客观。
互动环节
设置观众提问和作者解答环节,加强课堂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 品内涵和设计思路。
园林建筑及小品
运用亭、台、楼、阁等建筑和 雕塑、座椅等小品,丰富景观 内容。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流派
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
追求自然美与意境美,注重借景、对景等手 法,代表流派有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等。
强调几何构图和对称布局,具有浓厚的理性 色彩,代表流派有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 自然风景式园林等。
现代园林
谐共生。
经济性原则
合理规划,节约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统一。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水体设计
运用水景元素,如池塘、溪流、 喷泉等,增添景观活力。
园路及铺装
设计园路、广场等硬质景观, 引导人流,提供活动场所。
地形地貌
利用和改造地形地貌,创造丰 富的空间变化。
植物配置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合 理的配置,营造季相变化和空 间围合感。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章节梗概第一章导论1、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必要性2、模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学习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要求第二章模型概述1、模型的概念与分类2、模型的属性与作用3、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第三章模型材料及其加工处理1、材料分类及优缺点2、主材料及其加工处理3、辅材料及其加工处理第四章模型工具及其使用1、测绘工具2、剪裁、切割工具3、打磨修整工具4、辅助工具5、主要工具的使用第五章园林景观模型的设计1、中国园林景观的艺术特色2、模型项目的确定3、设计图纸的准备4、模型制作前的设计构思5、园林景观模型设计、模型项目的策划及运作第六章模型制作的前期工作1、制作模型的基本手工技能2、几种主要加工制作工艺第七章园林景观模型的制作1、建筑模型的制作2、模型底盘、地形、道路的制作3、绿化环境的制作4、景观小品的制作5、模型色彩的配置第八章模型制作的后期工作1、后期特殊效果的处理2、模型的监督与验收3、模型的拍摄4、模型的后期管理5、模型作品的欣赏考核完成一个一组景观庭院模型制作。
要求:①庭院中必须有建筑,其形式自定,比例为1:100。
②庭院景观必须和建筑形式匹配,具有中心景观和景观节点的分类。
③色彩丰富,杂而不乱,每组庭院景观都要有主题立意。
④完成时间是4周。
考核成绩是上交模型后课堂评分。
第一章导论导论梗概一、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必要性1、模型教学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模型教学在园林景观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一般可以归纳为四类,即: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
园林模型制作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种手段,它可以通过以园林组成要素单体的增减、群体的组合以及拼接为手段,来探讨设计的方案,相当于完成园林设计的立体草图。
在园林景观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动手制作能力,树立空间想象力,模型与设计制作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和必需完成的造型设计命题课程。
在教学中,学生使用的模型多是“工作模型”或“概念模型”的一种,它注重表现设计内容,相对简单,不强调制作材料和制作技巧,具有易加工、成本低、时间短的特点;以能够说明重点问题和反映问题为目的。
《景观模型设计(园林)》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二:《景观模型设计(园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景观模型设计(园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风景园林(本科)开设学期:三(本科)总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16 实践学时:32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讲授语言:普通话考核方式:作业考查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为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景观设计模型设计的制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独立完成模型制作,为今后的设计表现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为今后的景观设计表现打下基础,使学生对景观模型设计的制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景观模型设计制作,可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完成景观设计创意,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总体把握能力。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刘学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5参考书: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朴永吉,周涛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内容:第一章园林模型概述(1学时)1 园林模型特点2 园林模型用途3 园林模型分类4 学习方法和技巧第二章园林模型材料(1学时)1 主材类2 辅材类第三章模型制作工具和主要下料方式(2学时)1 模型制作工具2 主要下料方式第四章园林模型总体设计(4学时)1 项目分析2 图样准备3 模型设计第五章园林模型制作流程(4学时)1 园林模型制作流程(地形、建筑主体、园林绿化和配景)2 电脑雕刻模型制作流程第六章园林模型制作技法(4学时)1 园林建筑制作技法2 园林绿化和配景制作技法实践内容:课题一园林模型实例考察(4学时)课题二园林模型方案设计(4学时)课题三园林模型制作(24学时)五、考核方法与要求该课程的考核评定随堂进行,以任课教师的课题内容设计作业为主要对象。
评定成绩以100分制记。
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任课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定(30%);第二部分由专业教师集体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70%)。
九年级美术《景观模型的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景观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景观模型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景观模型。
教学内容:1.景观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2.景观模型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3.景观模型的制作方法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引入话题,对景观模型进行简单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景观模型的理解。
二、讲授(30分钟)1.介绍景观模型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景观模型。
2.讲解景观模型的设计原则和要素,如比例、色彩、造型等。
并让学生了解不同元素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3.介绍景观模型的制作方法和工具,如纸板、泡沫板、剪刀、胶水等,并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三、示范(20分钟)展示一些简单的景观模型制作示范,如小花园、城市景观等,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制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景观主题,并设计自己的景观模型。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材料,发挥创造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并制作的景观模型,交流经验和意见。
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总结(10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景观模型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探索景观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和PPT。
2.景观模型图片和示范材料。
3.制作景观模型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评价学生设计和制作的景观模型的创意和完成度。
3.听取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以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相的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园林建筑设计初步、园林制图与识图等相关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模型将设计想法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掌握。
通过学习和模型制作,使学生能够将设计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和设计水平。
二、职业知识内容
模型的用途,模型制作的要求,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知识,园林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的制作。
三、职业行动能力
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从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技法,具有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制作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建筑设计初步。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36学时,讲授:18学时,实践:18学时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教材
《建筑模型制作》,郭红蕾、阳虹、师嘉、杨君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参考书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郎世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展示设计》,蒋尚文、莫钧,中南大学出版社;
《建筑模型制作》,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多媒体设施的教室和较宽敞的有制作工具桌的教室。
基本工具:界刀,切圆器,45度切割刀,u胶,切割板,剪刀,尺子,乳胶,双面胶。
接着介绍一下基本材料:各色卡纸,kt板,航模木板,塑料棒,透明胶片,磨砂胶片,人,草屑,色纸,树,粘土,丙烯颜料。
四、考核
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考核的唯一依据;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须完成平时作业;重点考核三维设计和图像处理技术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一)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测验、学习态度、考勤、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20% ,考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