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刘巍;赵继宗;王硕;汤劼;赵元立【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26)004【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总页数】4页(P403-406)【作者】刘巍;赵继宗;王硕;汤劼;赵元立【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早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吴琼2.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J], 黄武;刘芳;王明海;吴臣义;杨劲松;刘科峰;韩斌;龚坚3.早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J], 金晶4.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王旭;陈锋;周达全;曾月成;彭鹏;王志勇5.早期连续腰穿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 [J], 任永利;高信京;张英亮;高华;李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0 ,2 1:1 2 . 2 01 ( ) — 2 0 2
介入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永 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颅 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 1 2例并发症 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 针对并发症 的原因 , 出护理对 提
策。 结果 : 本组 1 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 2 发生率 为 2 1 经及 时治疗、 . %。 1 护理 l 例痊愈 , 例脑梗塞 , 轻度偏瘫。 l 1 留有 结论 : 内动脉瘤 颅
理杂 志 , 0 。 ( ) 3 2 31 8 : . 0 9 4
[ ] Ls , e e S kkn T eLs ae v= oe dso i 4 is MA L fr ,a aie ea h i m n ue an nnoepe S G tL s t hiu rd f ut oe ahtr ai [] E d uo,092 8: e nqef i cl F lycte i t n J. no rl 0 ,( ) c o f i ez o 2
1 2 —1 3 . 2 7 2 0
[ ] N el E BalyS C l nRe a. net u iessSc t o 5 io eL , rde , og , 1Ifci sD sae oi y f l a t o e
Ameia g d l e o h ig o i n rame to smpo t rc uiei sfrte dan ssa d te t n a y tmai n f e
加尿 量起 自洁作用 ,不必 要 的膀胱 冲洗 增加 了尿路 细
菌感染的机会 。保持有效膀胱冲洗应注意以下原则 : ( ) 格无菌操 作 ;2使 用 2ml 次性 注射 器效果 最 1严 () 0 一 好 ;3 冲洗前消毒尿管 ;4 尿管 口轻抵注射器 , () () 保持 严密性 ;5稍用力冲洗 , () 使冲进膀胱的液体产生涡流 , 剥脱膀胱壁的沉积物 , 或可使血凝块碎裂 , 利于吸出,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针对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 的原因 , 进行积极防治 , 具体操作如下 。 1 . 2 . 1 血管痉 挛观察及 防治 病房需保持舒适 、 安静 。 对探视人数
统计学软件采用 S P S S 1 3 . 0版 , 计量 资料行 t 检验 , 计 数资料
行 ) ( 检验 。
2 结 果
及次数 给予限制 , 指导 患者有效排便 , 避 免用力 , 情绪保持稳定 。 对肢体 活动情况 、瞳孔及神志变化进行观 察 ,若有 神经 功能 障 碍、 剧烈头痛 、 偏瘫 、 失误 、 血压下 降 、 意识 障碍 等 , 需立 即报告并
岁, 平均 ( 4 5 . 3  ̄ 2 . 5 ) 岁。 均经 D S A检查及 C T 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
进行确诊 , 其 中 5例为大脑 中动脉动脉瘤 , 7 例 为后交通动脉瘤 , 8 例为前交通动脉瘤 。 采用 Hu n t - H e s s 在术前进行分级. 1 2 例为 Ⅱ~ Ⅲ级 , 8例为 Ⅳ级以上 。 G C S 在人 院时评分具体分值为 l 0 ~ 1 3 分。
应用 。
1 . 3 统 计 方 法
该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颅 内动脉瘤夹闭术。 术后对伤 口、 瞳 孔、 呼吸道 、 神志 、 肢体 肌力及活动度情况 进行 观察 , 并了解神 经 功 能有 无缺 失。与医生就术 中情况进行沟通 , 对 患者病情进行 评 估, 行护理对接 , 以提 高整体效果 。因动脉瘤有较大 的风险系数 , 临床治疗 并不理想 , 故需 加强 健康宣教 , 取得患者 及家属 配合 。
【 关键词】 颅 内动脉瘤 ; 开颅夹闭术 ; 并发症 ; 防治
【 中图分类号】R 6 5 1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1 ( b ) 一 0 0 5 5 — 0 2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手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虽然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就是其中之一。

了解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1、患者自身因素(1)基础健康状况:患者术前存在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年龄: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减弱,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3)营养不良:术前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4)肥胖: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组织较多,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容易出现脂肪液化、伤口感染等问题。

2、手术因素(1)手术创伤:手术本身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破坏组织和血管,导致出血、疼痛等,若创伤过大或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并发症。

(2)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组织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时间,增加感染的机会,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

(3)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护理因素(1)伤口护理不当:术后伤口清洁、换药不及时或不规范,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2)引流不畅:术后放置的引流管若引流不畅,会导致积液、积血,增加感染的风险。

(3)康复训练不科学: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过早或过晚、强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4、感染因素(1)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如果手术室环境不达标、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手术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都可能导致切口感染。

(2)呼吸系统感染: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导致痰液积聚,引发肺部感染。

(3)泌尿系统感染:术后患者排尿不畅,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经验交流126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丁崇学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256例颅内动脉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合并其他类别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史、脑梗死疾病史、Fisher分级、WFNS分级、Hunt-Hess分级、宽颈动脉瘤、瘤体具体形态等资料,探究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存在小阜、瘤体具体形态、Fisher分级情况、WFNS分级情况、Hunt-Hess 分级情况、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和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存在关联性。

其余种类脑血管病变、性别、年龄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不存在相关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Fisher分级I~Ⅳ级、WFNS分级II~V级、Hunt-Hess分级IV~V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为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Fisher分级I~Ⅳ级、WFNS分级II~V级、Hunt-Hess分级IV~V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予以重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大脑动脉壁向外方突出,形成局限性扩张。

随着病灶位置血流的不断冲击,动脉表现为不正常突起。

病灶常见于患者的大脑内动脉分支或分叉位置[1]。

当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时,血液会顺势流入蛛网膜下腔,引发相关并发症。

若情况严重,还可能会造成患者中度、重度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这也是决定患者疾病预后的关键所在。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状态。

结果:经过两种模式术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接受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消极心理,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颇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

虽然医学上称其为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扩散,不会恶化。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时要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来制定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大治疗方向。

一是开颅夹闭,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彻底避免瘤体破裂的情况,二是在颅内动脉瘤溜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介入栓塞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1]。

但术后也仍有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4±3.45)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4.6±3.87)岁。

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后的护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后的护理PPT课件
保守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开颅手术治疗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6
开颅手术治疗
动脉瘤颈夹闭术
载瘤动脉近端闭塞术
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壁加固术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7
术后如何护理?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8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头痛情
况。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9
术后护理
2、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增高。
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后的护 理
神经外科ICU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式 术后护理
潜在并发症护理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
定义
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 出
主要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
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 形成及高血压性脑出血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
病因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8
潜在并发症护理
4、体温升高 5、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观察胃液、大便颜色性状 术后早期进食 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6、肺部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予抗生素
7、尿崩症
监测尿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9
谢 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
12
术后护理
5、用药护理 1)抗血管痉挛药
物 2)监测药物反应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3
术后护理
5、体位护理 1)抬高床头30° 2)加强翻身、扣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4
6、饮食护理
术后护理
7、心理护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潜在并发症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预防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预防
we r e u n d e r w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1 e m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r a p y,t h e o t h e r f o u r c a s e s a r e f o l l o we d u p . Co n c l u s i o n Re s i d u a l a n e u — r y s ms a f t e r a n c u r y s m c l i p p i n g c a n b e p r e v e n t e d b y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r e p a r a t i o n,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i ma g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
[ Ke y w o r d s ]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Cl i p p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Rc s i d u a l a n e u r y s ms
通过 各 个 方 面 的 改善 及 完善 , 动脉 瘤 夹 闭术 后 残 留是 可 以预 防 的 。 【 关 键 词 】 颅 内动 脉 瘤 ; 瘤 颈 夹 闭术 ; 动脉瘤残留 【 中 图 分类 号】 R 7 3 9 . 4 1 【 文 献 标识 码】 A
Pr e v e n t i o n o f r e s i d u a l a ne u r y s ms a f t e r c l i p pi n g o p e r a t i o n
在 瘤 夹 近 端仍 有 部 分 动 脉 瘤 显 影 。 结果 l 1 5 例 患者 术 后 行 3 D - D S A检 查 l 1 3例 , 其中1 0 3例 完 全 夹 闭 , 4例 出现 载 瘤 血 管狭 窄 ( 相对于术前) ; 动脉 瘤残 留 6例 ( 5 . 3 1 ) , 残 留病 例 中 2 例 患者 再 次行 动 脉 瘤 介入 栓 塞 术 , 余 4 例 仍在 随访 中, 6例 患者 预 后 良好 。结 论 开 颅 夹 闭 术后 动 脉 瘤 的 残 留 与术 前 准 备 、 手术技巧 、 器 械 及 术 中 影 像 评 估 有 相 当大 的 关 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该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针对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行相应防治干预,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脑血管痉挛2例,切口感染合并颅内感染1例,癫痫发作1例,脑积水1例。

后均经精心护理和治疗后康复出院。

gos评分具体分值为13~15分,随访无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

go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行健康宣教,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护,针对并发症进行防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并发症;防治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55-02
临床脑血管疾病中,颅内动脉瘤较为常见,具有较高致残和致死率,在确保手术成功实施的同时加强并发症防治,是确保预后效果的关键[1]。

为了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该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针对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行相应防治干预,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57岁,平均(45.3±2.5)岁。

均经dsa检查及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进行确诊,其中5例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7例为后交通动脉瘤,8
例为前交通动脉瘤。

采用hunt-hess在术前进行分级,12例为ⅱ~ⅲ级,8例为ⅳ级以上。

gcs在入院时评分具体分值为10~13分。

1.2 方法
该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术后对伤口、瞳孔、呼吸道、神志、肢体肌力及活动度情况进行观察,并了解神经功能有无缺失。

与医生就术中情况进行沟通,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行护理对接,以提高整体效果。

因动脉瘤有较大的风险系数,临床治疗并不理想,故需加强健康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

针对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具体操作如下。

1.2.1 血管痉挛观察及防治病房需保持舒适、安静,对探视人数及次数给予限制,指导患者有效排便,避免用力,情绪保持稳定。

对肢体活动情况、瞳孔及神志变化进行观察,若有神经功能障碍、剧烈头痛、偏瘫、失误、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需立即报告并积极处理。

对脑血管痉挛、脑缺氧、缺血征兆及时发现。

给予5~10ml 尼莫地平液静脉泵入,药物用量依据血压情况进行调节。

患者若在术后有脑血管痉挛情况出现,需行相关检查,及时救治,呼吸道保持通畅,大脑行有效灌注,避免缺氧,引起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加强观察及监护,避免异常情况发生[2]。

1.2.2 切口感染与颅内感染合并发生防治严格无菌操作,在术
后每天行伤口换药,保持敷料无污染、干燥、清洁,对伤口愈合情况加强观察[3]。

并了解血象、体温变化,记录有无脑膜刺激症发生。

若患者有切口感染且颅内感染合并发生,需行血及皮下积液等培养,在确定培养结果后,对抗生素行有效选择。

保持药物浓度,按量按时给药,对疗效及时观察,做好调整。

加强腰穿患者的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量及色泽,行无菌操作,引流量每日需在100~300 ml内控制,依据性状调节。

给予切口清创、给予药干预,防止侵渍,疼痛和再创的发生。

1.2.3 脑积水防治术后呼吸道保持通畅,行积极吸氧,将床头适当抬高,对液体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输入液量加以控制。

脱水剂正确应用,并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及时了解颅内压有无增高的症状,在脑积水发生时,立即报告医生,行手术治疗。

加强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焦虑感,肠道功能恢复者行流质饮食应用,避免腹泻、腹痛情况发生[4]。

1.2.4 癫痫防治给予苯妥英纳片在术前5 d即指导患者口服,术后3d给予丙戊酸钠0.4 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输入应用。

并保持病房安静,若患者有癫痫症状发生,需使其头偏向一侧,取平卧位,将口腔分泌物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抗癫痫药物应用。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脑血管痉挛2例,切口感染合并颅内感染1例,癫痫发作1例,脑积水1例。

后均经精心护理和治疗后康复出院。

gos评分具体分值为13~15分,随访无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

go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有一定的发生机率,为一种脑血管瘤样突起疾病类型,由局部血管发生异常改变导致。

大部分患者以出血为诱发因素,部分患者因动脉栓塞、痉挛,瘤体压迫导致。

在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情况时,易引起死亡事件发生[5]。

临床多采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以降低病发动脉瘤的患者破裂突然发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但若未处理得当,术后多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使患者的生命再次受到严重威胁。

故需针对手术中并发症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应对方案,行积极、及时的救治,可降低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该研究中,在术后行健康宣教,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护,针对并发症进行防治,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志洲,陈汉光,王鹏,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32-33.
[2] 唐莎,周莉,刘群,等.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14-215.
[3] 傅志坚.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7-38.
[4] 程文兰.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8):150-151.
[5] 孟庆丽,瞿雨英.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2):41-42.
(收稿日期:2012-0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