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麻桂汤标准配方

麻桂汤标准配方麻桂汤,作为中医传统名方之一,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外感风寒、内伤寒湿等证的治疗。
其疗效确切,深受历代医家推崇。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麻桂汤的标准配方,包括其组成、用法用量、功效主治以及使用注意,以期对中医药学爱好者和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麻桂汤的组成麻桂汤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物组成。
其中,麻黄为君药,辛温发散,能宣通肺气,散寒解表;桂枝为臣药,辛甘温通,能助麻黄发散表邪,同时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杏仁为佐药,苦泄降气,能止咳平喘,协助麻黄宣降肺气;甘草为使药,甘平和中,既能调和诸药,又能缓急止痛。
四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二、麻桂汤的用法用量麻桂汤的常规用量为:麻黄XX克,桂枝XX克,杏仁XX克,甘草XX克。
上药加水适量,浸泡XX分钟后,武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XX分钟,取汁约XX 毫升,分XX次温服。
若病情较重或体质较强者,可适当增加药量;病情较轻或体质较弱者,则应减少药量。
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麻桂汤的功效主治麻桂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身痛等症。
此外,对于内伤寒湿所致的关节痹痛、肌肉酸痛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麻桂汤通过发散表邪、宣通肺气的作用,能有效缓解上述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四、麻桂汤的加减变化麻桂汤作为基本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变化。
如恶寒重者,可加生姜、大枣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咳嗽痰多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关节疼痛明显者,可加羌活、独活以祛风除湿止痛。
这些加减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
五、麻桂汤的使用注意虽然麻桂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麻桂汤为辛温发汗之剂,故凡属风热感冒、温热病以及阴虚火旺者禁用;其次,因麻黄含有麻黄碱成分,具有兴奋心脏和升高血压的作用,故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再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时也需遵医嘱;最后,麻桂汤不宜与西药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文章目录*一、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二、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三、麻黄汤的功效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1、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是多少麻黄汤中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比例是3:2。
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着。
2、麻黄汤使用有什么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有发汗功能,麻黄汤发汗力大(方中有麻黄、桂枝、生姜3味药发汗),桂枝汤发汗力小(方中有桂枝、生姜2味药发汗)。
绝不是教材里讲的“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
”而是无汗而咳喘者用麻黄汤治疗;有汗或无汗而有鼻塞、鼻炎、胃肠不适干呕者用桂枝汤治疗。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前人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3、麻黄汤如何加减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从这个病机特点,外感风寒表虚和外感风寒表实这个不同,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这是这个方中的一个侧重的一个重点,桂枝汤证是一个既有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侵犯体表引起的体表正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邪正两方面的反应,这两个不同。
所以证候方面,一个是恶寒发热,无汗,一个是恶风发热,有汗,证候表现上区别,当然其它的还有,象脉浮紧和脉浮缓的区别。
第二方面,在功用方面、治法方面,要体现出来的,麻黄汤证体现是祛邪,整个是祛邪为主,桂枝汤证体现祛邪调正并重,祛邪调正相结合,这是两种思路。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方剂组成】桂枝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杏仁各3克,大枣2枚丽水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章振永【用法】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杯。
【方解】此取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合之,故治二方的合并证而病情较轻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注解:如疟状,谓如疟疾定时发寒热的形状。
清便欲自可,即大便通调如常,本条可分三段解释:①太阳病已经八九日,其人不呕,病还未传少阳;清便欲自可,则亦未传阳明,只如疟状,一日二三次发寒热,而且热多寒少,外邪已有欲罢之象。
脉微缓更为邪衰正复之候,故肯定此为欲愈也。
②太阳病八九日,虽不见少阳和阳明证,但脉微无热而恶寒者,此表里俱虚,已陷于阴证,应依据治阴证的方法随证救之,不可更发汗、更一下、更吐也。
③再就上之如疟状的欲愈证言之,假如其面反有热色者,乃郁热在表还不能自解的为证,其人身痒,即是不得小汗出的确证,宜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使小汗出即治。
按:恶寒为太阳病的要征,邪之轻重,往往验之于寒热或多或少,尤其脉微缓,为邪衰正复之应。
热多寒少见此脉,大都为病衰欲愈之兆。
时发热汗出者,为桂枝汤证,今虽时发热而不得小汗出,又有麻黄汤证,因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
【辨证要点】太阳病发热恶寒见身痒者。
按:本方治痒、解表,主要能调和营卫驱邪外出。
据此方义,临床常以桂枝汤加荆防,治发热恶寒、身痒起疹者屡见良效。
【验案】房某,男性,43岁,病历号117343,1965年5月24日初诊。
原有慢性肝炎,近几天皮肤痒甚,尤以夜间瘙痒难忍,至抓破为止。
时有寒热,苔薄白,脉浮缓。
此属营卫不和,外邪客表,治以调和营卫,解表祛邪,与桂枝汤加荆防: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白蒺藜10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身痒已。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分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 桂枝,9克,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和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
于缓解寒热错杂的症状。
2. 芍药,9克,能活血祛瘀、调理气血,对于经期不调、痛经
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姜,6克,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止呕的作用,有助于促
进汗出和调理胃肠功能。
4. 大枣,4枚,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理
脾胃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用的煎药瓦罐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约1000毫升。
3.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药液剩约250毫升。
4. 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以免药材粘底糊锅。
5. 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去渣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不适用于孕妇、体质虚弱、脾胃虚寒、阳虚内热等人群。
在服用桂枝汤时,建议遵医嘱,控制好药量和服用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身痒难禁~~桂枝麻黄各半汤

身痒难禁~~桂枝麻黄各半汤
一日一方-麻黄桂枝各半汤
九阳大讲堂2020-08-29
桂枝麻黄各半汤,具有辛温轻散、解表的功效;方名为桂枝麻黄各半汤,实则是桂枝、麻黄二方剂量的三分之一,为发汗轻剂。
取麻黄汤发汗解表,疏达皮毛,以治表实无汗;取桂枝汤,调和营卫。
两方合用,又小制其剂,乃有刚柔相济,从容不迫,异道取功之妙,既有小汗解邪之效,又无过汗伤正之弊。
01
药方组成
桂枝15g,芍药10g,生姜10g,炙甘草10g,麻黄10g,大枣4枚,杏仁15g。
02
药方主治
身痒难禁,舌质偏淡,脉浮而缓。
03
药方功用
身痒是因风寒束表,营卫郁滞,气血不能正常出入,冲击膜络所致。
宜祛其外束之寒,通其营卫之滞,缓其膜络之急,才与机理相符。
04
药方详解
用麻黄、桂枝、杏仁、生姜辛温发汗,宣肺逐邪,令其寒邪外散,肺卫开宣,因寒而急脉络得舒,因寒而闭毛窍得开,则营卫出入之路无阻;麻黄、生姜发汗行津,杏仁宣降肺气,通其卫分津气之滞;桂枝温通血脉,通其营血之滞,气血津液齐通,则营卫运行无碍;芍药之酸以柔肝,甘草、大枣之甘以缓急,令脉络舒缓,毛鎊开合自如,则气血通调,膜络不再受其冲击。
05
药方应用
本方能够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临床治疗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外感及内伤杂病,获得较好疗效。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桂枝、白芍、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服用方法】水煎温服,服后饮用少量热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为度。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功效作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芍药苦平,调和血脉,敛阴缓急,生姜味辛,解表散寒,大枣味甘。
调中和里。
全方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虚证,亦可用于治疗病后、产后因营卫不和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本方具有调整汗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感冒病毒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发热,自汗,苔白滑,脉缓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发热、自汗、虚性便秘、腹痛、频发性室性早搏、面神经麻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病、偏头痛、偏瘫、无脉症、妊娠恶阻、梦交、奔豚、冻疮、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落枕、冠心病心绞痛、心房颜动、心神经官能症、不寐、郁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胃脘痛、肠道激惹综合征、半身无汗、遗精、小便后恶寒、暑疟、猩红热、僵人综合征、荨麻疹、猪肉过敏症、皮肤瘙痒症、湿疹、痛经、经迟、经期呕吐、经期头痛,经期身痛、经期瘙痒、妊娠子肿、产后腹痛、产后自汗、产后眩晕、产后拘挛、小儿厌食症、小儿疝气、眼肌麻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溃疡、神经衰弱、小儿地图舌、鼻衄、产后发热、嗜睡、胫骨结节骨骺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汗自出,流鼻涕,干呕,口淡,或发热怕风,舌苔薄白,脉缓乏力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鼻衄(营卫不和,肺气虚弱型)治宜调和营卫,补益肺气。
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徐长卿、苍耳子、辛夷花各12g,白芍、白芷、桂枝各10g,川芎、白术、防风、甘草各6g为主治方。
2.胫骨结节骨骺炎(营卫不和,气血瘀阻型)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活血。
以本方加玄参-12g,葛根15g,桃仁8g,红花6g为主治方。
3.荨麻疹(风寒外袭型)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探秘仲景经典药对:麻黄桂枝,二者合用,发汗散寒绝佳!

探秘仲景经典药对:麻黄桂枝,二者合用,发汗散寒绝佳!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太阳证列为六经病证之首证,麻黄桂枝是针对太阳病表实证的主要药对。
一关于麻黄:味辛、微苦,性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解表发汗,宣肺平喘,祛风利水。
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
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二关于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
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
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麻黄汤桂枝汤

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方歌】药枝枣姜甘【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禁忌】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麻黄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麻黄桂枝汤大家吃过吗?麻黄桂枝汤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麻黄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
麻黄桂枝汤大家吃过吗?麻黄桂枝汤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麻黄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柴胡(三钱)芍药(二钱半)桂枝(去皮.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半)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人参(一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处方】麻黄30克(去节)甘草9克(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15克桂枝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散血中风寒。
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备注】疟发于夜间,此邪气浑入阴血。
故方中以麻黄、桂枝发散风寒,黄芩清泄伏热,桃仁引药入血,散血缓肝。
诸药相伍,共奏发散血中风寒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