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广东卷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作文教学论文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特别告知:本刊2014年1期《人间有味是清欢》,文中谈及“注重心灵的丰盛” “讲究平和与宁静”的“黑白照片”式的清欢,“拒绝物质的诱惑”,“拒绝浮躁的喧嚣”,就此行文定能写出诗意盎然的美文。
本刊2014年4期《灵魂的救赎:”寻找那些失去的……”》,亲情都去哪了?真情都去哪了?闲适都去哪了?本文给出了答案,而这也恰恰是此文题中关于“照片”问题的答案。
广东刘智俊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⑶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点拨可以抓住材料的中心词“照片”或关键短语“黑白胶片、数码技术” “永不褪色的记忆”和“值得珍惜的‘点滴等进行追问或反问快速打开思路:为什么“黑白胶片的时代”仅有的几个瞬间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那些“值得珍惜的‘点滴真的会随着照相技术的进步而消退吗?在两个照片的时代里我们要把握什么呢……此题至少有三个大的写作角度:1•由第一段材料,可以记叙与“黑白照片”相关的故事。
比如,通过对黑白相册(我的成长相册)的翻阅和回忆,表达对往昔艰苦岁月的怀念,对父母含辛茹苦抚育自己的感恩之情;也可以对一张或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进行思考、联想和议论,讴歌情感珍贵永恒,回忆温馨美好时光。
2•由第二段材料,可以剖析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原因:(1)时代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浮躁;(2)黑白胶卷时代拍摄频次少,只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日子或事件时拍摄,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数码时代,照片想拍就拍,非常便捷,时常更新,情感自然会被稀释;(3)对两个时代的照片,人们采取的欣赏方式是不一样的,对泛黄、模糊的黑白照片我们往往仔细欣赏,慢慢体味,而对数码照片往往是匆匆浏览,过眼就删。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简析及标杆作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
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
“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
【对于题意的判定】“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
如照片与欣赏方式、照片与留存等(容易)。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的、概括的意思。
如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与电子邮件对情感的传递等(困难)。
(上位概念或同一上位概念下的其它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1、表层含意(内容)(1)、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2)、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3)、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2、深层含意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记忆是人类的情感、心理感悟,所以由照片可以联系到“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或者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书面阅读、网络阅读与信息的获取等。
3、符合题意的判定★一个中心:照片/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两个基本点:(1)人的记忆/情感(2)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中心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点选其一(1)、符合题意: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_高考作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题目: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曰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设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像,内涵丰富。
材料中的“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
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材料精短易读,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应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
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写呢?这其实也是“材料引??”型的作文,其实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题型应试训练,并且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突出强调了要强化“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
2014年高考广东语文第15小题阅卷手记——兼谈该题的解题方法和备考攻略

题 的设 问方式 大致是 “ 结 合文 中的观点 ( 原理 )来分析这个 事例 ( 现象 ) ” 。我们在 回答 时 ,务必要遵循 “ 观点原 理+ 事 例
分 析” 的模式进 行有条理有 层次地 回答 。一般 情况下 ,这 两 方 面的内容 各 占一半的分数 。对于今年 的第 1 5 小题 ,考生可 以这样 回答 :
网 I 语 文揭 秘
......................
_ _ J
2 0 1 4年高考 广东语文第 1 5小题 阅卷手记
— —
兼 谈 该 题 的解 题 方 法 和 备 考 攻 略
■朱 少 山
2 0 1 4年广东高考语 文试卷仍然沿用 2 0 1 3年 的题 型格局 。 其 中,第三 大题 的 “ 现代 文阅读 ” ( 论述文 )部分仍然注 重
【 范例 A 】艺术价值 的关键 不在 于认 识的 内容是 否正确 ,
而在 于能否给 人想 象的 空间 、情感 的慰 藉 和精神 关怀 。 ( 2
分)凡 ・ 高的 《 星夜》 虽然不符 合真 实的星空景象 ,但 画 中燃 烧的星 星给人 想 象的空间 .表现 了人 类共 有的奋斗精神 ,给 人 情感慰藉 ( 给人终极 关怀 ) 。 ( 2分 )
谈该题 的理解误 区、解答方法和备 考攻 略。
一
、
范 例 举 隅
在 高考 答卷过 程 中 ,主观题 的规范 作答 尤其需 要注 意 。 有 步骤 、有条理 ,层次清 晰 、论说严谨 是最为 重要的 。要 规
范回答好今 年的
慰藉 ,是 对遭受异化痛 苦的人们 所进行 的精 神关怀 ) ” 。回答
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满分作文全国新课标卷I 以“两人过独木桥”为材料作文(新课标I卷适用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考区)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通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令年预赛中出现了新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解析一、命题传承2009-2013年近四年新课标卷均为新材料作文,2009年以几个高中生对待小女孩的不同看法为材料,2010年以三则故事引出关于人才成长规律的讨论为材料,2011年以中国的变化为材料,2012年以油漆工修补船洞为材料,2013新课标卷I以切割钻石为材料。
今年仍然沿袭新材料作文形式,以“山羊过独木桥”团体赛出现新情况引起争论为材料。
从命题形式看,新课标卷一直稳定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的变化又使每年作文都有了新意,今年的材料更贴近考生生活,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材料的主要意思不只在伦理道德的层面,更具有了理性思辨色彩。
二、试题特点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所选材料为学校的体育团体比赛,这与青春年少的高三考生喜欢体育、喜欢竞技的特点相吻合,考生对体育比赛中的规则、输赢、公平、合作等平时就关注、思考比较多,因此这一材料拉近了与考生的距离,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材料中“山羊过独木桥”的规则是学生从两边同时上桥,相遇时力量强大者将力量弱小者挤下桥,顺利通过的强大者获胜,材料中的“不过”引出新情况,“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选手的做法引起多方争论,判赢还是判输,如果判赢那么原定比赛规则怎么讲,如果判输但是事实是双方合作后都过了独木桥,因此材料就有了思辨色彩:人们总是在共同认定的规则中游戏,同时人们的行为又在改变着游戏规则,而且改变规则又是游戏的一个合理部分。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无尽遗憾的全家福一6月7日上午,在第一时间看到广东省2014年高考作文题“照片的记忆”时,千丝万缕的零碎记忆,恰如绵延浪涛在脑海中肆意奔涌。
但是,只有条件反射般瞬间闪现的那朵浪花,才是记忆中魂牵梦萦永不褪色的。
轻轻推开记忆的天窗,扑面而来的是一帧刻骨蚀心的剪影——母亲和妹妹不在场而让我无尽遗憾的第一张黑白“全家福”。
二母亲嫁给我父亲时不到十九岁。
父亲出身贫农,勤劳善良老实木讷,没有兄弟姐妹,是爷爷奶奶的独子。
这种一穷二白人丁单薄受人欺侮的家庭,注定了母亲的日子会浸透辛酸与悲凉。
贫寒、凄凉是童年的主色调。
记忆中,祖父是凶得动辄骂人;记忆中,父亲木讷得极少说话;记忆中,母亲是勤快慈爱而倔强。
六、七十年代的家乡农村,温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梦想。
母亲接连生的两个孩子都相继夭折,常年劳累还落下一身病,家里没钱医治,还得天天像男人一样,日晒雨淋出门劳作挣工分。
祖父的咒骂,祖母的慈和,父亲的木讷,母亲的泪水,似乎是我童年记忆的全部。
一个似乎是秋天的晚上,除了母亲和襁褓中的妹妹,爷爷奶奶爸爸哥哥姐姐和我,都在昏黄的油灯下默默地吃着稀粥,没有人说话,空气凝重得让才四五岁的我感到格外恐惧。
突然,房间里妹妹“哇哇”大哭,哭声特别凄惨。
大人们赶忙推门出去,妈妈早已敞开大门,扎进茫茫黑夜……在那饥寒交迫的年代,女人因贫病而寻短见是司空见惯。
家里顿时炸开了锅,大人的喊叫声,孩子的哭声,乱成一团。
大人和村子里的长辈点着火把到处找也没有踪影,慢慢地,大家只能听天由命了。
“你们几个小孩子大声叫妈妈呀!”一个婆婆不甘心,在旁边出主意。
“妈……妈妈……”我们兄妹几个哭着喊着,内心充满了无边的恐惧。
“肯定在下面屋子里了……”婆婆说,她似乎隐约听到了母亲的抽泣声。
果然,在奶奶和几位年长的婆婆劝解搀扶下,形容憔悴满脸泪痕的母亲从远处堆满稻草的杂物间二楼悲戚地下来了。
“快叫娘呀你们。
”一向特别慈和的奶奶揩着眼泪,希望孩子们的声音能够打动母亲此刻柔弱的心。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10篇阅卷标杆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14篇阅卷标杆文及简评1号文情感应被珍藏与回味数码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激发人们的拍摄热情,随着一声声的“咔擦”,数以万计的照片被不断的诞生,他们有的躺在手机相册里,有的冷藏在电脑里,但同样逃脱不了的是被冷落的命运。
为什么这些数量巨大且精美的照片,带给我们的感动竟还不如几张泛黄的老照片?还记得小时候,在一个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爸爸妈妈喜欢抱着我跟我一张张的翻老照片,并跟我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似乎岁月静好,一种充盈的踏实感洋溢在空气里。
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少了这样的“闲情逸致”,现在还有谁能真的好好整理这些照片并不断翻看?照片被产生的太快太多,所以大家也渐渐不珍惜照片了。
不过,照片太多并不是情感被稀释的原因,其实追根究底,是这社会发展太快而感情的沉淀却需要时间。
不管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其背后承载的都是不变的人类的美好情感与对过往的纪念和缅怀。
而变的是时代,是人心。
我们总是像赶场一般急匆匆地做事。
学生急着做作业,上班族急着上班,关注薪酬,向往“发财”。
全社会似乎都陷于“急躁”的浪潮,不可自拔,大家的世界里早已浓墨重彩,哪有给感情的留白?于是乎,照片不断被产生,。
却不断地被抛弃脑后。
于是乎,照片便失去了其作为记忆和情感载体的价值。
数码技术作为这个高速发展社会的产物,体现的是人们过快的生活节奏。
发达的通讯技术同样也减少了我们情感沉淀的时间。
现在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情侣约会,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拿起手机刷微信、发自拍。
这样做并不利于情感的交流沟通。
不要把最美的笑容留给电子产品,而忽略了你身边的人。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人怀旧,他们怀的不是“旧”,他们缅怀的过去人们注重情感交流与沟通的生活。
现在大家虽物质丰富了,情感与精神却缺乏了。
情感要我们用心浇灌。
情感理应被珍藏和回味。
2号文时间被稀释的“点滴”手机被偷了。
我面色苍白,浑身颤栗地站在喧嚣的大街上。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没有人发现热闹的街市中如落冰窟的我。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广东卷-4页word资料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广东卷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考题解析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于“黑白胶片时代”,这个时代照片少,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画面弥足珍贵,记忆“永不褪色”;第二部分聚焦于“数码技术时代”,这个时代照片数量多,传递快,效果好,但人们对照片的珍惜度却较以前有所降低。
材料从“黑白胶片时代”跨越到“数码技术时代”,对比鲜明。
从表面上来看,材料是在谈“照片的变迁”,但从深层来看,照片仅仅是个载体,是个切入点,材料的实质内涵是在谈“科技与人的关系”,隐含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改变”。
所以考生以照片为切入点,可有以下立意:1.正视往日传统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理性地认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改变。
如最近热议的“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电子书与纸书”“网上祭拜与传统祭拜”的利与弊等等。
2.只有我们心中留住诗意,懂得珍惜过往的点滴,无论是黑白胶卷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我们的记忆都不会褪色,都不会模糊,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是否懂得珍惜。
可谓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改变的只是形式,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写出深度。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存在以下失误:1.材料中的“黑白照片”仅仅是个切入点,命题者的意图是以老照片为载体探讨科技与传统、科技与人的关系。
但从阅卷来看,许多考生整篇文章就“黑白照片”论“黑白照片”,没将文章的内容拓展到科技的范畴。
这样的文章虽说不算跑题,但显得极其浮浅,最多被评为三类文。
2.开篇就谈科技与传统,然后天马行空地谈一阵子,让阅卷老师根本看不出考生的行文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广东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考题解析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于“黑白胶片时代”,这个时代照片少,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画面弥足珍贵,记忆“永不褪色”;第二部分聚焦于“数码技术时代”,这个时代照片数量多,传递快,效果好,但人们对照片的珍惜度却较以前有所降低。
材料从“黑白胶片时代”跨越到“数码技术时代”,对比鲜明。
从表面上来看,材料是在谈“照片的变迁”,但从深层来看,照片仅仅是个载体,是个切入点,材料的实质内涵是在谈“科技与人的关系”,隐含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科技
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改变”。
所以考生以照片为切入点,可有以下立意:
1.正视往日传统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理性地认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改变。
如最近热议的“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电子书与纸书”“网上祭拜与传统祭拜”的利与弊等等。
2.只有我们心中留住诗意,懂得珍惜过往的点滴,无论是黑白胶卷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我们的记忆都不会褪色,都不会模糊,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是否懂得珍惜。
可谓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改变的只是形式,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写出深度。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存在以下失误:
1.材料中的“黑白照片”仅仅是个切入点,命题者的意图是以老照片为载体探讨科技与传统、科技与人的关系。
但从阅卷来看,许多考生整篇文章就“黑白照片”论“黑白照片”,没将文章的内容拓展到科技的范畴。
这样的文章虽说不算跑题,但显得极其浮浅,最多被评为三类文。
2.开篇就谈科技与传统,然后天马行空地谈一阵子,让阅卷老师根本看不出考生的行文思路。
殊不知文章离开“黑白照片”这个载体,几乎是脱离了材料,此类文极易被评为四类文。
3.忽略材料的整体内涵,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如“珍惜”“点滴”“稀释”等将其作为立意点,此类文显然是
跑题文。
一类文
留住远去的情味儿
□广东一考生
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数码时代在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不仅珍惜被“稀释”,更让我们远离了曾经的人情味儿。
岂止是数码技术让我们丧失了曾经的人情味儿,在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剑光下,诸多的情味儿也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当人们的指尖飞快地滑过手机屏幕,当人们的脑袋随着手机里的音乐而频频晃动,当人们的身边各式各样的手机铃声随时响起时……不管是小孩儿还是成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可谓“两耳不闻机外事,一心只玩我手机”。
这时你是否感到,手机在给了我们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交流的空间,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忽略了许多身边应该珍惜的人和事,不经意间“滑落”了许多最基本的温情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遥想古人送别,是如此雅致。
那时交通不便,此去经年,归来无期,所
可望者,不过一行鸿雁半轮明月。
哪有今天的短信来去、电话呼应、邮件送发?但古人也正因没有我们现在的便捷,反而留住了一份诗意、一份温情。
十里长亭相送,碧云天,黄叶地,灞桥骊歌折柳,高树系马,都门帐饮……离人泪眼里,照见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牵挂吗?
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夕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再也品味不到“骑驴入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网上祭拜改变着传统祭拜的真实化,而使亲情“电子化”……
1988年,一批中国作家出访宝岛台湾,王安忆在回答记者提问“如何面对纷繁的依靠高科技的时尚表演”时,她的回答是:“我向往古典”。
此话一出口,立刻获得满堂喝彩,根本原因在于在时尚、科技表演中,如果什么都那么快捷,我们也便没有了九曲通幽之享受。
很向往古人“望眼欲穿”时那种幸福的等待,很向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那份喜悦,更向往“久别重逢”的那种甜蜜……可是,这一切在手机、电子邮件、视频聊天、微信等高科技的冲击下,那遥远的诗意早已荡然无存。
“黑白照片”留住了我们的记忆,“黑白照片”让我们懂得珍惜,在科技的浪潮下,留住那张黑白的“老照片”,
留住那远去的情味儿。
评点
立意准确,思路清晰。
考生以“黑白照片”为切入点开篇,然后笔锋一转,思路陡然开阔,撷取了生活中许多在科技的冲击下远离的传统情味儿,最后再次回到黑白照片上,文章大开大合且首尾回应。
内容丰富,表达流畅。
在紧张的考场上,考生能一口气写出手机的利与弊,电子阅读、网络社交等十几则素材,且多用排比来表达,如此开阔的视野,如此流畅地表达,没有平常大量的阅读和观察生活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19分+表达分20分+发展分19分=总分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