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

布鲁纳指出:评价, “ 最好被看作一种教育智慧, 它是指导 课程建设和教学的。[ 评价仅仅是一种手段, ” 3 它必须为教育目 标服务。纵观当前大学数学教学的评价考核体制. 对学生的评
价考核仍以学习成绩为主, 在力求过关、 通过考试的强压下, 使 很多大学生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而忽视了人文方面的知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数学在
才能真正成为以培养具备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出发点, 强调实现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 目标的辨证统一, 致力于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 科学精神与文化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评价考核体系的限制, 使 得大多数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和人文关怀, 团队合作能力较差, 缺乏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认为, 任何形式的评价都应该
[ ][ ] ofi l 等 . 学 教 学 理 论 是 一 门科 学 [ . 瑞 4 德 Rl e o B h r, 数 M] 唐 芬 , , . 海 : 海 教 育 出版 社 ,98 4 1 等 译 上 上 19 :8 .
教育。 有效开展数学素质教育, 就必须充分认识数学的文化本
质, 积极推动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回归。只有当数学文
( 任 编辑 : 子秋 ) 责 宋
仪器 分 析 实验 教 学探 讨
石河 子大学化 学化工学 院 李 文娟 任 丽彤 韩亚 杰 张海 燕 杨 红兵 齐 誉
[ 摘 要] 器分 析 实 验 教 学是 仪 器 分 析课 程 中 的重 要 环 节 , 列 课 堂 所 学 知 识 的直 观认 识 。针 对 石 河 子 大 学 化学 仪 是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既要关注学生知 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仪器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而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推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1. 以仪器操作为主在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对仪器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宏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大多把授课的主要内容放在了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上,而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仪器为何如此设计,它的实质是什么。
导致学生缺乏对仪器分析技术的综合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
2. 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学习方式的呆板性,学生们往往对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仪器操作技能学到手,而对于仪器分析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
3. 缺乏综合素质仪器分析技术是一门高精尖的学科,学习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工作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培养出这些素质。
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呆板等问题,急需对教学进行改革,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正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三、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理解仪器分析的社会意义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分析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技术对社会的意义,培养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和责任感。
2. 融入仪器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仪器分析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等院校《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课堂上教学的形象性上提高 学生对仪器 的理解 度, 培养 学 生独立 思考 的能力 。
1 利 用 多媒体 教学 , . 加深 对知识 的 理解
的理论能用上吗? 、 仪器 自动化操作 , ”“ 需要 的人
收 稿 日期 :0 8— 7一 20 0 叭
繁 琐 的笔记 往往 占用 了课 堂 的很 多 时 间 , 运
关键词: 仪器分析 ; 教学方法; 实验训练
中图分类号 : 6 2 4 G 4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0 2 2 0 )4— 0 1 0 10 5 9 (0 8 0 0 8 — 3
分析 化 学是 本 科 高 等 院校 基 础 化 学 课 程 之
一
员 相 对 减 少 , 这 门课 对 我 们 以 后 找 工 作 有 用 学
、
加 强 针 对 性 教 育 , 分 调 动 学 生 积 充
极 性
思想 是行 动 的源 泉 , 先 要 从 根本 上 调 动 学 首
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事仪器分析的人员多在实验
室 内工作 , 社会 认 知 程 度 相对 较 低 。教 学 中经 被 常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问 “ 在 仪 器 大 多 自动 化 操 作 , 们 学 现 我
些方 法名称 仅一 字之 差 , 原理 完全 不 同 , 但 各种方
种 分析方 法 、 每一个 理论 的建立 及演 变过 程 , 要
能列 举 出此 方法 的经典 应 用 , 至 在建 立 这 些 方 甚
法 、 论 时 , 生 在 前 辈 身 上 的艰 辛 而 有趣 的 故 理 发 事, 以唤 起学 生对科 学事 业 的兴趣 和共鸣 。同时 , 要着 重说 明检 测工作 应用 的广 泛性 和对人 类生产 实践 及社 会发 展 的 巨大推 动作 用 。譬 如 , 国 加 我 人 WT O后 , 们 的 国 际 贸 易 将 主 要 受 技 术 壁 垒 我 限制 , 否快速 精确 检验 我们产 品 的质 量 , 能 直接影 响对外 贸易 。 目前 已有不少 因为 这方 面 因素而导 致 的 贸易 问题 , 如食 品 安 全 中 的 黄 曲 霉 素 、 氯 丙 醇等 事件 , 我 国的进 出 口损 失 影 响很 大 。教 对 师 要通 过列 举各 种 事实 , 激励 学 生 将 学 习与 未 来 联 系起 来 , 提高 学习 的 自觉性 和 紧迫感 , 负 自己 肩 的社会 责任 和时代 使命 , 树立 崇高 的理 想 。
“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提升探讨

“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提升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作为化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指导不够详细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教学方式改革、实验设备完善、指导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方式改革1. 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老师讲解和学生模仿为主。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 探索式学习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可以引入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3. 创新实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创新实验设计,设计一些有趣、有挑战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设备完善1. 更新实验设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存在着设备老化、设备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可以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力度,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 加强设备维护对于已有的实验设备,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三、指导方法改进1. 详细实验指导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实验指导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
教师在编写实验指导书时,要尽可能详细和清晰地编写实验操作步骤,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给学生留下操作空间。
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 e at n f eo re n n i n n, oh nUnv r t, oh n5 8 0 , hn ) D pr me t suc dE vr me tF sa ies y F sa 2 0 0 C ia oR a o i
e gn ei g d s i l e t et a h n eo m fi sr m e t l n lssc u s sd s u s d i h a e o e iet e s l b s r f r h e c ig c n e t n n ie r icp i , h c i g r f r o tu n a a ay i o r ewa ic se n t ep p r H w t r v s h y l u , eo n n e n o a m t e ta h n o tn sa d me h d , e er v e d i h e c i g p o e so sr n n a n lssa d f t e mp a i e h h r ce it f n i n e tl n i e rn icp i e t o s w r iwe t eta hn r c s f n tm e tl ay i n h re h sz d te c aa trsi o v r m n a g n e i gd s i l . e n i a ur c e o e n Ke w o d : n i n e tl n ie rn y r s e v r m n a g n e ig; isr m e t l n l ss ta hn f r ; e po ai n o e nt u n a a y i ; e c ig r o m a e x lr t o
浅谈“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以前 的实验 项 目中验 证性 实验 占绝 大 多 实验 的过 程 中 , 充分 利用 丰富的 网络 资源 , 查 数 , 由于 仪 器台套数 的 限制 , 验往 往是 由 且 实 找 相关 仪器 、实验理 论以 及实验 方法在 现实 教 师演示 进行 的 , 品单一 , 样 且与 社会 实践联 生 活 中的应用 等方面 的文 献知识 。 同时 在条
合 性 、设计 性 实验 , 不起 学生 的 实验 积极 组成和检 测原理 , 提 同时形成 较深的 印象 。 性, 阻碍创 新能 力 的培 养 。 我校化 工专业 以煤化工为特 色 , 仪器分析 12重视 程度不够 . 制度不健全 . 考核 在 煤 的基本性 质分析 、利 用和 清洁转 化等方 仪 器分析实验没 有独立设课 , 没有严格 的 面起到 了不可 替代 的作用 。为 了让学 生更加 考核制 度 , 凭着学 生的 实验报告 进行 考核 , 仅 存在着 重大 的弊端 。 一方 面 , 学生 为 了分 数只 重视理论课 的学习 ,而轻视实验课 , 经常以各 种借 口不完成 实验前的预 习, 且在 实验过程 中 敷衍 了事 。 另一方面 , 容易让浑 水摸鱼 的学生 蒙混过关 。 由于仪 器台套数的 限制 , 不能 实现 人一台仪器进行 实验 , 所以就存在有 些学生 抄袭 同组 同学 的数据 以及分 析结果 撰 写实验 报告的现 象。 13实验报告 格式不合 理 . 受传统 习惯 影响 , 学生 的实验报告都 是按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引 言
仪 器分 析 的发 展 日新 月异 , 随着 相关 应 用 的普 及 , 它 在社 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本文从仪器 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现状着手 ,尝试进行 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 的措 施 , 并 对存 在 的 问题 和今后 的发展 作 了展 望 。 课 程 的性 质 《 仪器分析》 是基于分析化学基础上的一门具有多学科交 叉性 的课程 , 内容 包括 色谱 分 析 、 光谱 分 析 和 电化 学分 析 等许 多 章节 , 学科 交叉 明显 。 它 是化 学学 科 和环境 学科 的一 门重要 课程 ,本 课程 的学 习 目的是 让学 生 掌握 仪 器 分析 方法 的 基本 原 理和 使用 方法 、 了解 仪器 的基 本 结 构 , 以及利 用 所学 知 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二、 课 程 的现状 从 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 , 《 仪器分析》总体上可以分为色
摘 要: 本 文 对仪 器 分析 课 程 的 内容 进 行 了论 述 , 指 出 了传 统教 学授 课 方式 的不足 与缺 陷 , 并针 对该 课 程 内容 抽 象难 懂和 理 论 与 实践 脱 节等 问题 , 从 更新教 学 内容 、 改进 教 学方 法和 增 强 实践环 节等方 面提 出课程 教 学 的探 索 与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相关推荐《仪器分析》课程论文本文论述了《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们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性、研究性与创新性人才为基本目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启发式教学,通过改革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合理,体现出仪器分析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教学手段的连贯性。
分析化学是一门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状态进行系统测量与表征的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1]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仪器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中一门新颖的交叉学科。
[2,3]《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目前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和工程以及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程。
仪器分析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4]由单纯提供分析测试数据,上升到从原始的分析测试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静态和动态物质信息,以解决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作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物质的信息科学,仪器分析的发展被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作为本科生的仪器分析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结合目前的化学领域发展现状和教学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涉及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又要介绍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而就目前我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尚与国内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缺乏及时更新,这本身与仪器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是相矛盾的。
因此,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等途径,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对培养综合性、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r me tla a y i r e o c n t c h x e i n a e c n d nt u n a n l sswe eus d t o sr tt e e p rme tlt a hi g mo e,i r e o a hiv h o lo h u lt d u n o d rt c e et e g a ft e q a iy e — u a in f rc lia i g h g e e h l g p le a e t n f t r . c t u tv tn i h rt c noo y a p id t ln s i u u e o o Ke ywo d r s:I sr me t lAn ls ;t e r tc lt a h n n tu n a a y i h o eia e c i g;p a tc lta h n s r ci a e c i g
2 1 开放 设计 性实验 .
在仪 器分 析 实 验 课 中 要 开 展 设 计 性 实 验 , 高 学 生 综 合 利 提 用所学知识 分 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能 并
多媒体教学 的第二 大优 点 , 是能容纳更 多 的内容 , 除了方法 的 基本原理 、 器和应用之外 , 仪 可介 绍相关方 法的研究 前沿 和发展
Q in— n Z i l,T N G i ce uJ a r g, HUL — i I u — hn i A (ntueo ni n na a dA a t a S i c s C l g f hmir Istt f v o met n nl i l ce e , o eeo e s y i E r l yc n l C t a dC e ia E gne n ,H n nU iesy H nn K i n 7 0 4, hn ) n h m cl n ier g e a nvri , e a a e g4 5 0 C ia i t f
关键 词 : 仪器分析 ;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中 图分类 号 :62 G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0 — 67 21)7 08 — 3 1 1 97 (020 — 14 0 0
Ex l r to n Te c i g Re o m fI tu e al alss p o a i n o a h n f r o nsr m nt An y i
1 理 论 教 学 环 节
1 1 针 对专 业特 点 , . 改革教 学 内容
河南 大学化学化 工学 院现 有化 学 、 应用 化学 、 境化 学 、 环 化
学 工程 与工艺 、 材料 化学 五个 专业 , 均需 学 习仪 器分 析课 程 , 专 业不 同 , 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 同u 这就 要求老师在讲 学 ,
境 化学的学 生 , 应该倾 向于环境监 测仪器 的方 法和应用 , 如原 子 发射光谱分析 、 子吸 收光谱 分析 、 子荧 光 光谱 法 、 原 原 紫外一可
项 目资助 : 河南大学第八批教学改革项 目( 目编号 2 00 3 。 项 0 8 8 ) 通讯作者 : 屈建莹( 9 3一), , 17 女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 。
理解起来 比较 容易 。尤 其一些 大型 仪器 的结构 及其 原 理 , 很抽
象, 同学 们 在 上 课 时 感 觉 很 吃 力 , 不 自觉 地 打 瞌 睡 , 课 效 率 会 听 极差 ; 采用 多媒体 教学 则更 为形象 和直 观 , 于 理解 和接 受 。 而 便
2 实践 教 学环 节
第4 0卷第 7期
21 0 2年 4月
广
州
化
工
Vo . . 140 No 7 Ap i. 01 rl 2 2
Hale Waihona Puke Gu ng h u Ch m ia n u ty a z o e c lI d sr
《 仪器分析》 程教 学改革探讨 术 课
屈建莹 ,朱莉莉 ,田贵 臣
( 南大 学化 学4 X学院 环境 与分析 科 学研 究所 ,河 南 开封 河 L. - 450 ) 704
Absr c :T r i p le ae t 。c mb n d wih t e t r s o n tu n a a y i a d ne d o o ilde eo — t a t o ta n a p i d tln s o i e t he f au e fI sr me t lAn l ss n e fs ca v l p me t a e n t e p a tc fc le e o h mit n he c le g n e i g o n n Unv ri n ,b s d o h r ci eo o lg fc e sr a d c mia n i e rn fHe a ie st y y,s v r la p c so h o e e a s e t ft e - r n r c ie t a h n eo m n i sr y a d p a tc e c i g r fr i n tume t l n lss s h a p i zn h e c i g c n e t mp o i h v r l n a a ay i uc s o tmii g t e t a h n o t n ,i r vng t e o e a l c u s tu t r o re sr cu e,r f r n x e i n y tm n te t e r cie ta n n r re o e p oe.I p ca ,t o g eo mig e p rme ts se a d sr ngh n p a tc r i i g we e t d t x lr i n s e il hr u h
一
现状 大学生的知识面 , 学生对 自己所 学领域 的前沿 知识 与 扩 使 个 清 晰 的 了解 , 一 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 进
知识 的 延 伸 J 如设 计 一 些 开 放 性 的试 题 , 以让 学 生 设 计 一 些 , 可 实 验 方 案 , 样 的 题 没 有 固定 的 答 案 , 生 可 以 自由 发 挥 , 这 学 只要
面 。等他讲完 之后 , 其他 同学们和 老师可 以进行一 些补充 , 就 这 形成 了一种教 师与学 生之 间 的交流互 动 , 可大 大激 发学 生上课 的积极性 和探 索科学 的欲 望 , 使学生 对所 学知 识产生 一种 浓厚 的兴趣 。 12 2 采用 多媒 体教学方法 , .. 多看一些高科技 方面的视频 二 十一世 纪进入 了科技信 息时代 , 算机 的应用 在教学 中 计 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 用。在仪 器分析教学应 尝试采 用灵活 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 , 使一些抽象 的画面采用动 态的形式 显示 出来 ,
授传统仪器分析 方法 的基础 上 , 进一 步根据 不 同的专业 特点 精
致勃勃的讲 , 显得 很苦燥 , 学生往 往是 在下 面无精 打采 的 听 , 然 后时不时的记些笔 记 , 然后就 把那 些笔记 放起来 供考 试 的时 候
复习 , 学生在上课 时就很 被 动。导致这 种现 象的原 因主要 是 因 为老师与同学之间缺少沟通 , 学生 没有更好 的参与 到课堂 中来 , 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听课方式 , 失去了学 习兴趣 , 容 易走神而 就 很 放纵 自己的思绪 , 造成人在教 室心在外 的后 果 , 学效果 自然就 教 不好。因此 , 合仪器分析课程 的特点 , 师在讲 台上充 分发挥 结 老 好 自己的主导作用 , 把看 似枯燥 无 味的理 论用生 动形 象 的话来 表达出来 ; 同时注意调 动学 生的积 极性 , 给学 生精 心设 计 问题 , 环紧扣一环 , 引导 学生 自己主 动去思 考 、 习 和讨论 , 学 并尝 试 让 同学们走上讲 台去讲 , 这样 学生 就会在 课下很 努力 的去查 资
旧 , 不 能 满 足 当今 培 养 高 水 平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需 要 , 此 , 建 已 因 构 套 新 的教 学 体 系迫 在 眉 睫 。
1 2 教学 方法 的 多样 性 .
12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 让学生走上讲 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如果 学生 一旦对某 个学科 失去兴趣 , 那 在学习上就会失去 主动性 , 如果 在教 学 中只是老 师在 讲 台上兴
摘 要 :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目 , 标 结合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及社会 发展趋势 , 并从河南 大学化学 化工学 院的实 际出发 , 从整
体优 化教学内容 、 改革课程结构 、 改革实验体系 、 加强实践环节 等几个方 面入 手 , 对仪器分析课程 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进行 探索 , 特 别是结合 实验 教学 的组 织形 式开放 、 实验 内容开放 、 实验室指定时间开放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开放等措施 , 构建 开放 式仪 器分 析实验教 学模 式 , 从而达到真正素质教育 的 目的。
t p n o x e i n a e c i g o g n z to o m ,e p rm e tc n e t he o e fe p rme tlt a h n r a iai n f r xe i n o tn s,e p rme ttme,a d e p rme ta s s me to x e i n i n x e i n se s n f
料去理解 、 掌握 这节课 的 内容 , 然后 自己再讲 出来 , 他 讲解 的 在
第4 0卷第 7期
屈建莹等 : 仪器分析》 《 课程 教学 改革 探讨
l5 8
过 程 中又 进 一 步 加 深 和 巩 固 对 这 节 课 的 理 解 ; 下 面 听 的 同 学 在 们 , 可 以 检 验 自 己 对 这 节 课 知 识 点 的 理 解 是 否 到 位 、 否 全 也 是
方案可行 , 就应该视为正确 , 并加 以鼓励 。这样可 以促 使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同时也能更好 的检验学生 真实 的水平 。 通过考试方法的改 革 , 学生 对基础 化学 课 的学 习会 更有 使 兴趣 , 并感到所学 知识对 很有 用 , 学生 学 习的积极 性 、 使 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