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无线电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哈工大GPS卫星导航实验报告4

哈工大GPS卫星导航实验报告4

实验四接收机位置解算及结果分析(选作)一、实验原理GPS接收机位置的导航解算即解出本地接收机的纬度、经度、高度的三维位置,这是GPS 接收机的核心部分。

GPS接收机位置求解的过程如下:前序实验已经提到,导航电文与测距码(C/A码)共同调制L1载频后,由卫星发出。

卫星上的时钟控制着测距信号广播的定时。

本地接收机也包含有一个时钟,假定它与卫星上的时钟同步,接收机接收到一颗卫星发送的数据后,将导航电文解码得到导航数据。

定时信息就包含在导航数据中,它使接收机能够计算出信号离开卫星的时刻。

同时接收机记下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时刻,便可以算出卫星至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将其乘以光速便可求得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R,这样就把接收机定位于以卫星为球心的球面的某一个地方。

如果同时用第二颗卫星进行同样方法的测距,又可将接收机定位于以第二颗卫星为球心的第二个球面上。

因此接收机就处在两个球的相交平面的圆周上。

当然也可能在两球相切的一点上,但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接收机与两颗卫星处于一条直线时,并不典型。

于是,我们需要同时对第三颗卫星进行测距,这样就可将接收机定位于第三个球面上和上述圆周上。

第三个球面和圆周交于两个点,通过辅助信息可以舍弃其中一点,比如对于地球表面上的用户而言,较低的一点就是真实位置,这样就得到了接收机的正确位置。

在上述求解过程中,我们假定本地接收机与卫星时钟同步,但在实际测量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GPS星座内每一颗卫星上的时钟都与一个叫做世界协调时(UTC,即格林尼至时间)的内在系统时间标度同步。

卫星钟差可根据导航电文中给出的有关钟差参数加以修正,其基准频率的频率稳定度为10-13左右。

而本地接收机时钟的频率稳定度只有10-5左右,而且其钟差一般难以预料。

由于卫星时钟和接收机时钟的频率稳定度没有可比性,这样,就会在卫星至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上增加一个很大的时间误差,严重影响定位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常将接收机的钟差也作为一个未知参数,与本地接收机的ECEF坐标(ECEF坐标系的定义在前序实验中已经给出)一起求解。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TOA是通过测量信号从发射器发射到接收器接收的时间来确定距离的。

当无线电信号从发射器发出后,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会测量从信号发出到接收到的时间差,再根据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时间差来计算距离。

RSSI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距离的。

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尼、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推测距离。

多普勒效应测量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的变化来确定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的。

当移动物体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高;当移动物体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量,可以推测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GPS是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电定位技术之一,它利用一组卫星在轨道上发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来计算自身的位置。

通过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可以准确地确定自身的位置。

基站定位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当移动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时,基站会记录下与设备通信的信号参数,通过测量被记录的信号参数的变化,可以计算设备的位置。

无源定位是一种通过被动地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设备位置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无法主动发送信号的设备,例如无线电频谱分析仪、无线电信号监测系统等。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参数,并结合信号传播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推测设备的位置。

总之,无线电定位技术通过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信号强度和频率变化等参数来确定移动设备或物体的位置。

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算法,可以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巧一、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各行业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其中,无线电定位技术是测绘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测量和定位,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势。

本文将分析无线电定位原理以及技巧,探讨其在测绘中的应用。

二、无线电定位原理无线电定位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原理,利用无线电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异或信号强度差异等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

其基本原理可分为到达时间差方法和信号强度差方法两类。

到达时间差方法利用信号发射源到接收点的距离差异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当一个接收器接收到两个或多个信号发射源发出的信号时,通过计算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差,可以得到信号发射源所对应的距离差值。

结合接收器位置和信号发射源的已知坐标,就可以通过多边定位原理计算目标物体的具体位置。

信号强度差方法利用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的规律,通过测量信号接收点的信号强度差异推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信号强度与距离呈反比关系。

因此,通过测量目标物体与多个接收器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异,可以得到目标物体与各个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比例关系。

结合接收器位置和信号发射源的已知坐标,就可以推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三、无线电定位技巧1. 多接收器布局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与接收器的布局密切相关,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使用三个以上的接收器可以进行多边定位,提高测量的可靠性。

合理的接收器布局包括选择接收器的位置,使得信号发射源与接收器构成能够产生明显差异的角度。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类型的接收器,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并减小测量误差。

2. 信号预处理技术无线电信号容易受到传播环境和干扰的影响,为了提高定位精度,需要对信号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信号预处理技术包括滤波、降噪和增强等。

滤波技术可以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提取目标信号;降噪技术可以消除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干扰,提高信号质量;增强技术可以通过放大信号的强度,提高信号的可检测性。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Echo waveform 1 0.5
U
0
-0.5
-1
0
0.1
0.2
0.3 t (s)
0.4
0.5
0.6
Frequency Analysis 1000 Fd=12.6953(Hz) Vr=0.18093(m/s)
800
600
U
400 200 0
0
5
10
15 f (Hz)
20
25
30
iamwuguihua@
iamwuguihua@
iamwuguihua@
Dep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amwuguihua@
实验内容 1.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必做) 2. 线调频信号及匹配滤波仿真实验(二选一) (加分) 3.矩形脉冲串谱分析实验(二选一)
iamwuguihua@
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 将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的差频称为多普勒频 率,用 表示用 fd 表示
0
Amplitude,dB
-10 -20 -30 -40 -50 -15 -10 -5 0 Time in sec B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Zoom) 5 10
emulational sinc
15
0 -4
Amplitude,dB
-13.4
emulational sinc
2vf 0 2v fd fr f0 f0 cv c
f d d / 2 2vr

iamwuguihua@
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连续波发射机

哈工大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哈工大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实验一 SDR 信号采样理论实验
一.实验要求
本实验为演示实验,需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要求: 1. 掌握采样原理; 2. 对仿真信号绘制波形图,得到信号频谱。
二.实验原理——SDR 采样理论
1. 低通采样(Shannon Sampling Theory)
f s 2 f max
2. 带通采样(Bandpass Sampling)
实验二 信道化发射信号仿真实验
一.实验要求
本实验为仿真实验,实验要求: 1. 掌握信道化滤波器设计与使用; 2. 使用 Matlab 对信道化原理仿真; 3. 掌握多相滤波器结构; 4. 讨论多信道方法的频带使用率以及原理中快速算法的实现。
二.实验理
多频带的信道化发射以其优越的频谱利用率, 广泛应用于雷达和众多电子工程中, 多相 滤波器结构在实时滤波、并串转换等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信道化发射信号原理:对于输入的多个频带信号,基本信道化的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 1 基本信道化结构
图 2 变化后的信道化处理
基于多相滤波器结构,变化后的信道化处理如图 2 所示。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 产生 16 个复信号:1~16Hz
2. 设计滤波器
应用 Parks-McClellan optimal FIR filter order estimation 设计滤波器,其中参数为:内插 I=16,内插前采样率 50Hz,滤波器通带截止频率 16Hz, 阻带起始频率 25Hz;通带和阻带期 望的幅度分别为 1 和 0,起伏为 1dB 和 40dB。 利用 Parks-McClellan 方法得到的频率向量 fo,幅度向量 ao 和权值 w 设计最终使用的滤 波器系数(可以使用 remez 方法,得到指定阶数的滤波器系数) 。 显然,滤波器系数个数应为 16 的整数倍。 实验中所设计的滤波器特性如下: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实验报告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了解GPS信号的特点和接收机工作原理,掌握GPS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 GPS信号特点GPS信号是一种微弱的电磁波信号,它的频率为1.57542GHz。

GPS 信号具有以下特点:(1) GPS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大约为3×10^8m/s。

(2) GPS信号是由卫星发射出来的,因此它是一种无线电信号。

(3) 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干扰,如大气层、建筑物、山体等。

2. GPS接收机工作原理GPS接收机主要由天线、前置放大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天线将接收到的GPS信号送入前置放大器中进行放大。

(2) 经过前置放大器后,将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并送入中频放大器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3) 中频放大器将经过滤波后的信号送入解调器中进行解调和数字化处理。

(4) 解调后的数字数据可以通过串口或USB接口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3. GPS数据处理方法GPS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使用GPS接收机对目标物体进行测量,记录下其位置信息。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GPS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去除误差等。

(3) 数据分析:对预处理后的GPS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4)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后的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现出来,方便用户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GPS信号特点的了解和掌握;2. GPS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的了解和掌握;3. 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GPS数据的读取、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 购买一台GPS接收机,并将其连接到计算机上;(2) 下载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和软件。

2. 编写程序:(1) 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GPS数据的读取;(2) 对读取到的GPS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去除误差等;(3) 对预处理后的GPS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4) 将分析后的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现出来。

如何进行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

如何进行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

如何进行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线电定位技术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定位的方法,可以追踪和定位移动物体的位置。

它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通信和应急救援等。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如何有效地使用它。

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和接收。

它利用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的延迟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定位系统通常由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单元组成。

发射器通过发送无线电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进行处理并计算出物体的位置。

计算单元将定位结果显示出来。

在航空航天领域,无线电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导航和定位。

现代飞行器通常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它利用无线电定位技术来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和导航。

当GPS信号不可靠或受到干扰时,无线电定位技术可以作为备用方法来确保飞行器的准确导航和定位。

军事领域是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军事部队需要追踪和定位敌方目标的位置,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无线电定位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帮助指挥官做出决策。

此外,无线电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军事通信,确保通信安全和保密。

交通运输是另一个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例如,公共交通工具如出租车和公交车可以通过无线电定位技术来提供实时位置和到达时间信息,以便乘客准确把握交通状况。

此外,无线电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船舶和货运车辆的定位,确保货物的准时送达。

通信是无线电定位技术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

通过无线电定位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实时定位和通信。

例如,通过无线电定位技术,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定位我们的朋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与他们交流。

此外,无线电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无线电对讲机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的畅通和准确。

在应急救援领域,无线电定位技术可以用于追踪和定位受灾地区的人员和设备,以便进行救援行动。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救援人员可以利用无线电定位技术迅速确定灾区的位置,并派遣救援队伍到达。

哈工大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实验报告

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实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实验一实时卫星位置解算及结果分析一、实验原理实时卫星位置解算在整个GPS接收机导航解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卫星位置的解算是接收机导航解算(即解出本地接收机的纬度、经度、高度的三维位置)的基础。

需要同时解算出至少四颗卫星的实时位置,才能最终确定接收机的三维位置。

对某一颗卫星进行实时位置的解算需要已知这颗卫星的星历和GPS时间。

而星历和GPS时间包含在速率为50比特/秒的导航电文中。

导航电文与测距码(C/A码)共同调制L1载频后,由卫星发出。

本地接收机相关接收到卫星发送的数据后,将导航电文解码得到导航数据。

后续导航解算单元根据导航数据中提供的相应参数进行卫星位置解算、各种实时误差的消除、本地接收机位置解算以及定位精度因子(DOP)的计算等工作。

关于各种实时误差的消除、本地接收机位置解算以及定位精度因子(DOP)的计算将在后续实验中陆续接触,这里不再赘述。

卫星的额定轨道周期是半个恒星日,或者说11小时58分钟2.05秒;各轨道接近于圆形,轨道半径(即从地球质心到卫星的额定距离)大约为26560km。

由此可得卫星的平均角速度ω和平均的切向速度v s为:ω=2π/(11*3600+58*60+2.05)≈0.0001458rad/s (1.1)v s=rs*ω≈26560km*0.0001458≈3874m/s (1.2) 因此,卫星是在高速运动中的,根据GPS时间的不同以及卫星星历的不同(每颗卫星的星历两小时更新一次)可以解算出卫星的实时位置。

本实验同时给出了根据当前星历推算出的卫星在11小时58分钟后的预测位置,以此来验证卫星的额定轨道周期。

本实验另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是对卫星进行相隔时间为1s的多点测量(本实验给出了三点),根据多个点的测量值,可以估计Doppler频移。

由于卫星与接收机有相对的径向运动,因此会产生Doppler效应,而出现频率偏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无线电定位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学号:
指导教师:
张云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实验一 调频法测距实验
1.1 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测距原理,了解雷达测距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2)采集静止目标的回波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目标的距离。
������ R = 2 ∗ ������ ∗ ∆F (其中 c—光速;������—线性调频波斜率,实验中的������=5 ∗ 1010Hz/s; ∆F—回波的固 定频差) 代入计算可得,带测距离: R=2.534m
2. 实验二 调频法测距实验
2.1 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测速原理,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3.3 实验内容 1、MATLAB 中导入线性调频脉冲信号,实际是长度为 400 的矩阵,realpart.txt
为信号实部,imagpart.txt 为信号虚部。 2、FFT 作出线性调频脉冲复信号的频谱 3、对信号频域取共轭,求出系统函数 ,IFFT 求出系统冲击响应 。 4、匹配滤波,复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即频域相乘,IFFT 求出匹配滤波后的信
LFM 信号的频谱近似为:

S ( )


A
2 exp{ j[ (0 )2 ]}
k
2k 4

0
0


2
others
近似程度取决于时宽带宽积 D, D 越大,近似程度越高,即频谱越接近于矩
形。
Real part of chirp signal
0.5
0
-0.5
-1
-5
3.2.3 实际雷达系统匹配滤波 实际处理雷达系统中,为了压低副瓣,通常是将匹配函数加窗,然后加零延伸
为的时间长度,作傅立叶变换后并作共轭,和接收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相乘后,作 傅立叶逆变换,取前时间段的有效数据段。为了便于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可能 对匹配函数要补更多的零,对接收信号也要补零。脉压处理过程的下图所示,其 中虚框部分可事先计算好,以减小运算量。
(2)时宽带宽积 D=50 改变 k 值,保持信号持续时间 T 不变 k=5e11,这样信号带宽就会减小一半,时宽带宽积 D=50 输入信号时域图像:
匹配滤波频域图像与滤波结果:
(3)时宽带宽积 D=200
对比三个时宽带宽积线性调频信号与匹配滤波器输出结果,可得以下结论: (1)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接近于矩形,近似程度取决于时宽带宽积 D,D 越大, 近似程度越高。 (2)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在大时宽带宽积下,与 sinc 函数拟和很好, 在主瓣和临近的几个旁瓣都没有偏差,但是在小时宽带宽积下,仅在主瓣和 sinc 函数拟和无偏差,而在旁瓣偏差较大。
第一副瓣下降 -13. 自己设计时宽带宽积不同的的线性调频信号
x=exp(j*2*pi*(f0*t+0.5*k*t.^2));
(1)时宽带宽积: D=B*T=100
其中时间t[-5us,5us],k=10e11;
匹配滤波结果:
Amplitude,dB
-3
-2
-1
-0.5
0
0.5
1
2
3
Time in sec B
LFM 通过匹配滤波器的时域图
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在大时宽带宽积下,如上图 3-3 所示,与辛格 函数拟和很好,在主瓣和临近的几个旁瓣都没有偏差,但是在小时宽带宽积下, 仅在主瓣和辛格函数拟和无偏差,而在旁瓣偏差较大。
4. 实验总结
通过用线性调频信号完成测距、测速、设计匹配滤波三个实验,进一步掌握 了线性调频信号的性质
(1)线性调频信号测距原理:利用反射回波相对于发射的线性调频信号产 生的固定频差∆F.测距;
(2)线性调频信号测速原理:利用回波包含的多普勒频率信息,用混频的 方式提取多普勒频率 fd,进行测速
(3)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接近于矩形,近似程度取决于时宽带宽积 D,D 越大,近似程度越高。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在大时宽带宽积下,与 sinc 函数拟和很好,在主瓣和临近的几个旁瓣都没有偏差。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5
0
5
Time in sec B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Zoom)
emulational sinc
10
15
emulational sinc
10
15
emulational sinc
Amplitude,dB
1.2 实验原理 调频法测距通常是对连续波雷达的载频进行一定波形的调制,但有时也可应
用在脉冲雷达中。典型的调频法测距调制波形主要有三角波(包括连续三角波, 锯齿波及脉冲三角波)及正弦波。相对于脉冲法测距,调频法测距具有无近距离 “盲区”,输出功率低,可同时完成测速的特点,但复杂的硬件系统以及对于调 制波形线性度和收发隔离的高要求是其最大的弊端。此外,调频法测距很难做到 对于多个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区分。
1.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回波信号时域波形:
FFT 处理结果:
这时得到的两个峰值即为反射回波相对于发射的线性调频信号产生的固定 频 差 ∆F . 由 图 中 可 得 , 峰 值 频 率 ∆F1 =870.2Hz , 另 一 个 峰 值 频 率 为 ∆F2 = 819.2Hz
固定频差求平均后近似取为∆F=844.7Hz 根据线性调频对静止物体测距公式:
Si (t)

Arect(
t
tr T
)cos(0 (t
tr )
k (t
tr )2 ) 2
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近似(大时宽带宽积下)为:
H () exp{ j[(0 )2 ]} 2k 4
0


2
匹配滤波器输出:
S0 Si ()H () exp( jtd ) A 2 e jtd
号的时域,取对数归一化后作出图像。 5、给定的信号参数:信号频率:0-10MHz;信号时长:10us,采样率:40MHz,
自行构造参考函数:
x exp[ j2 ( f0t 0.5kt2)]
重复上述步骤。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给定线性调频信号 时域波形与频域频谱:
匹配滤波器系统函数: 匹配滤波结果(蓝色线为滤波结果、红色线为 sinc 函数):
处的宽度为输出脉冲的脉宽T0 ,并且有T0

1 B
,所以脉冲压缩比: T T0

BT

D
Amplitude
1
0.8
0.6
0.4
0.2
0
-15
-10
0
-10
-20
-30
-40
-50
-15
-10
0 -4 -13.4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5
0
5
Time in sec B
(2)采集运动物体回波数据,使用 MATLAB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2 实验原理
多普勒效应:发射源和接受者之间有相对径向径向运动时,接受到的信号频
率将发生变化。
雷达利用多普勒频率来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即距离变化率),从而可以区
分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及杂波。
目标远离雷达为负,靠近雷达为正。
fd


2
k
0


2
代入相关参数, 2 B, k 2 B T ,0 2 f0 匹配滤波器时域输出:
So (t)

1 2

So ()e jtd

A D sin[ B(t td )] ei2 f0 (ttd ) B(t td )
时宽带宽积: D BT 匹配滤波器的包络输出如下图 3-2 所示,所示,通常规定顶点下降到-4dB
t T
) cos(0t

kt 2 2
)
式中:rect(������)是矩形函数,k 是调频斜率,并且与调制频偏 的关系是: ������ k 2f TT
T 为时域波形宽度,简称时宽;B = 2∆f为调频范围。简称频宽。
D BT 为时宽带宽积,是线性调频信号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三角波调频
F ft fr

F
Tm
2
fA f0 Fd
t
Fd FF' F
t
分析时,可作为斜率分别为正负的两段线性调频波来分析。
F'
(F

F )
/
2

8Rf0 Tm c
R c F' 8 fA fm
v / 4(F F )
既可以得到目标的距离,又可以得到目标的径向速度。
-4
-3
-2
-1
0
1
2
3
4
5
Time in u sec
Magnitude spectrum of chirp signal
20 15 10
5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Frequency in MHz
LFM 信号时域频域图
3.2.2 线性调频信号匹配滤波 雷达发射 LFM 脉冲信号,固定目标的回波时域表示:
2.4.2 中速组 回波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时域波形:
FFT 结果:
从图中读得������������ = 118.4������������,同理带入速度计算公式得, v=0.7351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