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钢便桥)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0以下工程(钢便桥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一、工程概述1、编制内容及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0以下工程项目场坪处理、地基加固、土石方工程、场区道路和室外硬化场坪、河岸护坡挡墙部分全部内容。
2、编制依据1、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0以下工程招标文件;2、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0以下工程招标图纸;3、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0以下工程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4、企业各项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科技成果。
5、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0以下工程投标期间进行的各类施工工况分析和相关试验结果。
6、国家及宁波市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范、规程及验评标准(详见表1.a-1)。
及国家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3、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及宁波市政府颁布的地方法规、规程。
2、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
3、采用现代建筑管理原理、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施工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的施工。
4、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确定施工方案;认真编写各项实施计划,严格控制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施工。
5、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
6、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编制安全文明施工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严防建筑振动、噪声、粉尘及垃圾污染的技术组织措施。
7、科学规划施工平面,减少施工用地,优化现场物资存放量,合理确定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和物资损耗。
宁波地铁工程施工各线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缓解这一状况,宁波地铁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宁波地铁共有八条线路同时施工,各线路工程进度稳步推进,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一、宁波地铁1号线宁波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开通运行,线路全长20.878公里,设车站20座。
1号线西延工程计划于今年底开工,线路全长约1.23公里,设石路头站(高架站)。
1号线西延工程将促进江南停车场及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优化城市人口分布和城镇体系布局。
二、宁波地铁2号线宁波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7年开通运行,线路全长21.3公里,设车站18座。
2号线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开通。
2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15.2公里,设车站11座,将进一步提升宁波地铁的运力。
三、宁波地铁3号线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于2019年开通运行,线路全长25.2公里,设车站21座。
3号线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开通。
3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16.6公里,设车站13座,将进一步加强宁波地铁的网络覆盖。
四、宁波地铁4号线宁波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于2020年开通运行,线路全长28.8公里,设车站24座。
4号线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开通。
4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22.4公里,设车站16座,将进一步优化宁波地铁的线路布局。
五、宁波地铁5号线宁波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于2021年开通运行,线路全长36.9公里,设车站27座。
5号线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开通。
5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23.2公里,设车站17座,将提升宁波地铁的运力。
六、宁波地铁6号线宁波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于2022年开通运行,线路全长24.8公里,设车站21座。
6号线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开通。
6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15.6公里,设车站11座,将进一步优化宁波地铁的网络覆盖。
七、宁波地铁7号线宁波地铁7号线工程是《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南起东钱湖地区,穿越邱隘、东部新城、三江口、湾头、庄桥、镇海新城,最终到达俞范组团。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线路短、敏感点集中、环境要求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环保部审查。
特征的环境污染:噪声、振动。
一、项目相符性分析:(1)该项目为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一条线路。
(2)必须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3)分析环评阶段的工程方案与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的工程方案一致性及变更情况。
(4)给出相关变更内容的环境影响比选分析结果。
(5)分析线路走向、站场设置选线选址的优化内容,早期介入。
(6)明确工程方案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主要工程内容内容全面,列表说明,附图给出平纵剖面图。
(1)线路起、终点、经过的街道、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长度等、车站数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通风系统(风亭、冷却塔数量)。
(2)工程施工方法:车站、区间(3)明确渣土及土石方去向(4)明确工程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地下线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
各车站对应的中心里程、结构类型、车站埋深等工程参数。
按里程桩号明确各区段的施工方法。
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注意优化施工方式。
(5)风亭、冷却塔与周围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地铁设计规范》。
(6)明确: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及主变电站的所在位置及用地现状;规划用地性质;便于分析与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1.主要污染源分析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塔、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
振动源:地下区段、地面区段、高架区段。
类别边界条件:钢轨类型、扣件类型、路基高等。
(1)施工期:交通疏散、废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噪声(2)运营期车间运营→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排风列车运行→噪声、电磁干扰、振动车辆检修、整备→噪声、振动、废水、电磁、废弃、固废(3)生态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化古迹、社会经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福明路站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地基沉降的影响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起 伏较 大 , 为此把 本工程 分为两段 进行定性 分析 。1 ~ 7 轴处⑤3 层 承 压 含水层顶板最 浅埋深为 2 9 . O O m, 8 ~2 6 轴处⑤3 层承压含水层顶 板最 浅埋深为 3 4 . O O m 。按照公式 l 计算 , 基坑开挖深度 与第⑤ 3 层安全承压 水位关 系见表 l , 表2 。
1 . 工 程 概 况
行 疏干降水 ; 本区需减压 降水 的含水层为⑤ 3 承压含水层 , 西端 头处采 用 坑内降水 , 东端头 和标准段采用 坑外 管井降水措施 , 以达到对坑内开
挖深度 以下的承压水进行 “ 按需减压 ” 降水 , 保证 基坑安全及顺利 施工
宁波 市轨道 交通 1 号线福 明路站位 于 中山东路 和福明路 路 口处 , 车站东北侧为在 建的世纪东方商业广场 , 东南 侧为江东 中心小学操 场 , 西北侧为 宁波第 六医院 , 西南侧为太古城 小区低层商铺 , 车站 主体距 离 周边建 筑物均 在 2 0 m以上 。车站结 构全长 1 8 9 , 6 0 0 m, 为地 下二层 岛式 站 台车站 , 有效站 台范围为单柱双跨矩形框架 结构 , 设备 区及盾构井段 为双柱三跨矩形框架 结构 , 车站采用 明挖顺作 法施工 , 车站顶板覆土厚 度3 . O m。 1 . 1 工程地质概况 福明路站地处 宁波平原 中东部 , 地貌类 型属海相沉积平原类型 , 地 层 为第 四纪沉 积地层 。在地 面下 8 0 . O m深度 范围 内地 层除① 1 层属 近 代 冲填 、 堆积形成外 , 主要 由粘土 、 粉土 、 淤 泥质土 、 深层的砂土组成 , 地 层 分布规律较复杂 。 1 . 2 水文地质概况 拟建场 区地下水 由浅部土层 中的潜 水及 深部粉( 砂) 土层 中的承压 水组成 , 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 , 其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 。 ( 1 ) 潜水 潜水 主要赋存于浅部粘 土 、 粉土 中, 地下水位 随大气 降雨 、 季节 、 潮 汛 影响 而略有变化 , 但根据 区域 地质资料 , 地下水位 变化幅度 不大 , 一 般在0 . 5 —1 . O m之间 。勘察期 间测得 的地下 水位埋 深为 0 . 9 0~ 2 . 1 5 m, 相对 应的高程为 0 . 5 5~2 . 9 2 m。 ( 2 ) 承压水 本场 区内承压水主要赋存 于中部⑤3 层灰 黄色砂质粉土及深部⑧ 1 层粉 细砂 中。⑤3 层灰黄色砂质粉 土承压 水水 位相对较稳定 , 承压水水 位埋 深 3 . 0~ 5 . 5 m 。勘测期间 , 承压水头埋深为 7 . 0 ~ 7 . 1 9 m, 对应标高为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
【年(卷),期】2024()5
【摘要】推荐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一、工程概况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以下简称“3号线一期”)南起鄞州区高塘桥站,北至江北区大通桥站,沿线串联了甬江科创走廊、南部商务中心,衔接奉化新城,是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线路全长16.73 km,全部为地下线型式敷设,共设车站15座,其中换乘站6座,平均站间距1.15 km。
【总页数】2页(P110-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
【相关文献】
1.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编组方案研究
2.中控中标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r及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项目
3.关于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编组配置
4.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工程试运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5.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宁波区域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影响

0 前
言
宁波市地处滨海 平原 ,海 积软土层 分 布十分 广泛 ,厚 度不均 ,物理 力学性 质差 ,地 质环境 十分 敏感 和脆 弱。宁 波市区 自 16 94年 出现 地面 沉降 以来 ,至 2 0 0 8年 ,地 面 沉 降漏斗面积约为 2 6 5k 9 . m ,地面沉降中心区累计沉 降量 为 5 4 9mm。在《 1. 浙江 省地质 灾害 防治规 划》 宁波 市地 质 和《
降 的危 险 性 预 测 几 个 方 面进 行 了 浅 析 和 评 价 。提 出 了相 应
降可分三个 阶段 。
1 1 地 面 沉 降初 期 ( 94—17 . 16 9 7年 )
宁波市深层地下水 开采始 于 2 O世纪 3 O年 代初 ,6 0年 代进入大量开采 阶段 ,地下 水水 位逐渐 下降 。16 9 4年 ,以 江北孔浦 、江东张斌 桥 为中心 的地下 水位 降落漏 斗初 步形 成 ,地面沉降也 随之 出现 。 自7 0年代初 ,市 区开采量 已超 过 50X1 a 9 7年市 区地下 水开采 量高达 5 6X1 0 m / ,17 0 9 0 m / ,以江东张斌 桥 、江北 孔 浦 为 中心 的地 下 水 位 一5m a 等值线漏斗面积大 于 10k 0 m 。随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的扩
方 向 : 土 工程 。 岩
a ,累计地 面沉 降量 为 30m 。形成 了以江 北孔 浦 、江 东 2 m 和 丰及 西门为 中心 的地 面沉 降 区,沉降 区 面积 为 9 m 。 5k
17 9 8~18 年 ,市 区每 年平均 开采量 为 70X1 a 95 3 0 m / ,市 区及近郊地下水位下 降速率为 0 9m a . / ,地 面沉 降中心范围
图 4 。
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点**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滨江区的浦沿镇,终止于江干区的彭埠镇,主要路径为沿浦沿路和东信大道敷设,在江南滨江新城内设东冠路站、坚塔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和滨盛路站。
下穿钱塘江后线路沿复兴路向东北方向敷设,设八卦田站和闸口站。
经复兴立交桥后,线路进入钱江路,在钱江路和飞云江路交叉口设凤凰城站。
至姚江路时,线路转入富春路且与沿姚江路下方穿过的杭长铁路隧道相交,在富春路和甬江路交叉口设甬江路站。
之后线路沿富春路东西向横穿钱江新城核心区,在钱江新城核心区内设近江站、城星路站、市民中心站和江锦路站。
线路向北转入庆春东路。
在庆春东路和钱江路交叉口设钱江路站。
线路穿钱江路后,转入新塘路,在新塘路段设景芳路站、艮山西路站。
线路经艮山西路、京杭运河后设官河站,经由火车东站西广场入火车东站,之后线路与1号线继续东行,并终止于彭埠站。
本工程设计为双线,线路全长约20.8公里,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8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间距1.2公里。
4号线一期工程分别与**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和9号线换乘。
4号线一期工程设七堡停车场一座。
具体走向及位置见“**地铁4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
1.2 项目意义(1)地铁4号线工程将促进钱江新城的进一步发展;(2)地铁4号线的建设,是实现**市城市总体规划、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的需要;(3)地铁4线的建设,是支持**市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4)地铁4号线建设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市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5)地铁4号线的建设是保护风景、历史名城的需要。
1.3 建设项目前期研究情况**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以杭政函[2005]97号文批复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线网由5条线路组成。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Ⅰ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探讨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Ⅰ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探讨
叶俊能;张春进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0(022)003
【摘要】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等方面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I标段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各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重点分析桩基方案、车站基础方案和地下区间隧道施工方案等岩土工程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并提出了施工建议和对策.1号线一期工程I标段岩土工程勘察为宁波市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叶俊能;张春进
【作者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浙江,宁波,315010;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浙江,宁波,315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
【相关文献】
1.宁天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DNT-XK02标段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质量的控制[J], 董建玉
2.轨道交通周边景观绿化设计初探——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一期工程11.32标段 [J], 宋仲钰
3.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工程试
运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4.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5.深厚软土地区地铁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以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4标段为例 [J], 苟学登;杨琛;芮胜利;田野;赵伟伟;莫林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3年4月武汉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建设项目概况1.1调整环评的原因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
重点调整内容为:●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由于工程局部调整,将可能引起噪声、振动、电磁等对环境影响的变化,以及环保措施的局部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工程调整补充环评,为此,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开展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2.1项目地点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老城区、三江口、江东CBD以及规划的东部新城中心,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轴的客流需求。
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沿望春路以高架线形式向东南延伸,经芦港、徐家漕,至机场公路西侧转入地下。
线路过机场公路后沿中山西路向东,经过汽车西站、大卿桥、西门口、鼓楼、天一广场等地,下穿奉化江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樱花公园、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迂回进入宁穿路,而后线路一直沿宁穿路向东延伸,经海晏路、盛莫路后,到达一期工程终点站东外环路站。
在线路的西端设石路头停车场,在东端的天童庄设车辆综合基地。
工程吸引了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三个行政区。
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1.2.2项目设计过程(1)2006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2007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初步设计阶段“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改名为“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于2008年10月开始,2009年1月20日完成,2009年2月10~13日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4)2009年11月,对沿线线位进行了局部调整,2010年2月完成调整初步设计文件,随后开展施工图设计。
1.2.3评价工作概况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铁四院对本项目开展了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调整环评情况由于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位置局部调整,建设单位2011年6月先期委托铁四院开展上述工程的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于2011年6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2011年7月1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二次信息公示,同期在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周边地区张贴“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评公众参与公示材料”,也同时通过公众意见调查表告知公众,宁波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于2011年7月1日至7月15日链接在评价单位网站上,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在线征求公众意见,沿线居民大力支持地铁建设,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表示理解,被调查的人员中没有对工程调整持反对意见的。
(2)全线工程调整环评情况随着工程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段线位、站位也进行了局部调整,建设单位再次将全线工程调整环评工作委托铁四院。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3年3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全线调整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根据工程设计内容进行了环境现场踏勘、监测和调查,在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筛选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标准,结合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于2013年3月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工程概况1.3.1原环评项目设计概况(1)项目范围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宁波市西部的高桥镇,沿望春路西延伸线与后塘河之间规划的绿化带向东南方向高架敷设,经过芦港、徐家漕,至望春桥地区时线路转入地下,沿望春路路中一直向东。
线路过机场公路后进入中山西路,经过大卿桥、西门口、鼓楼等区块,过解放路后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市政府、天一广场、樱花公园,过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进入宁穿路。
后线路一直沿宁穿公路向东,经海宴路、盛莫路后,到达东货站。
之后,线路在东外环东侧出洞,逐渐由地下线过渡为地面线,并在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北侧设一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天童庄车场站。
(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①线路全长22.58km,其中地下线15.65km,地面线1.04km,高架线5.4km,过渡段0.40km;②21座车站,其中15座地下站、5座高架站、1座地面站;③车辆基地、停车场各1处;④2座主变电所,即望春主变电站、海宴路站主变电站;⑤拆迁建筑物160459m2,临时用地135亩,永久用地979.24亩。
(3)轨道钢轨:正线、辅助线采用60kg/m,一般地段采用U71Mn钢轨,在半径≤400m 的曲线地段采用U75V钢轨。
车场线采用50kg/m轨。
正线全线铺设长钢轨无缝线路。
扣件: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DTⅥ2-1型扣件,地面段采用弹条Ⅲ型扣件。
道床: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结构,地面线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4)行车组织1号线一期原环评全日行车计划(对/日)(5)车辆采用B型车,采用DC750V接触轨供电。
车体外型尺寸:(长×宽×高)19.52m×2.8m×3.8m,轴重:≤14t,最高行驶速度:80km/h。
(6)环控地面及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及开窗自然排烟,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设备及管理用房,设置局部空调通风系统。
地下车站采用设置屏蔽门系统。
(7)给排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网络,设两路给水干管。
沿线车站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污水一起就近排入既有或规划的城市污水系统;消防及冲洗废水以及高架区间雨水经自流或抽升排入城市雨水系统。
车辆综合基地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生物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后塘河;洗车、检修等作业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隔油、气浮、过滤处理后大部分进入中水系统回用,少量排入附近水体后塘河。
石头路停车场污水经相应工艺处理后达标排入鄞西城市污水处理厂。
(8)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位于蔡家岸地区,承担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和一号线车辆定修(含)以下修程,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
车辆综合基地占地45ha。
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
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地铁车辆的检修可分为列检、月检、临修、定修、架修和厂修,其检修的具体内容分别为:①列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
②月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保养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
③临修作业:对车辆的临时故障进行检修,必要时更换须检修的转向架及其他大型部件。
④定修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修理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⑤架修作业:转向架进行全面解体,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车内设备及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补充及修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原则上进行测试,更换损坏的插件和元件;空调设备清洗、补液、测试;蓄电池组换下后,进行内外部清洗、测试、恢复原有功能;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⑥厂修作业:车辆全面解体,转向架进行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
车内设备全面更换,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和修理及油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空调机组、蓄电池组等原则上进行全面更换;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9)石头路停车场石头路停车场位于线路西端,与起点站高桥西站相连。
场地位置在规划高桥立交和杭甬客运专线的西北角。
用地面积约14.0ha。
石头路停车场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月检和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
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
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10)工程施工方法全线21座车站中有9个采用明挖法施工,6个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5座高架车站和1座地面车站采用地面浇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