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市域铁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温州市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工程概况 (1)1.1概况 (1)1.2功能定位 (1)1.3建设规模、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 (1)1.4主要技术标准 (4)1.5轨道 (4)1.6车站建筑 (5)1.7供电 (6)1.8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6)1.9行车组织 (7)1.10征地拆迁及工程占地 (8)1.10.1工程征占地 (8)1.10.2拆迁安置 (10)1.11工程投资 (10)1.12总工期安排 (10)2工程分析 (11)2.1环境敏感性分析 (11)2.2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11)2.2.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分析 (13)2.2.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15)3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20)3.1生态环境 (20)3.2声环境 (21)3.2.1现状评价 (21)3.2.2预测评价 (22)3.3振动评价 (23)3.4水环境评价 (25)3.5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26)3.6地下水环境影响 (26)4环保措施与环保投资估算 (29)4.1施工准备阶段的环保措施建议 (29)4.2施工期的环保措施建议 (29)4.3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32)4.4运营期环保措施建议 (34)4.4.1土地利用与城镇规划建议 (34)4.4.2噪声治理措施 (34)4.4.3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35)4.4.4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36)4.4.5污水治理措施 (37)5公众参与 (37)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9)1工程概况1.1概况项目名称:温州市市域铁路一期(铁路温州南站-机场-灵昆)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铁投”)1.2功能定位1)从其主要技术参数与服务对象分析,温州市市域铁路S1线为采用国铁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
S1线主要技术标准采用国铁制式,主要表现在车辆选型、供电方式、行车指挥系统、列控系统等方面。
同时,S1线主要解决都市区两大中心组团间旅客交流和主中心内部中短距离城市客流出行,因此在线路布局、敷设方式、车站设置及客运设备等具有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特点。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线路短、敏感点集中、环境要求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环保部审查。
特征的环境污染:噪声、振动。
一、项目相符性分析:(1)该项目为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一条线路。
(2)必须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3)分析环评阶段的工程方案与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的工程方案一致性及变更情况。
(4)给出相关变更内容的环境影响比选分析结果。
(5)分析线路走向、站场设置选线选址的优化内容,早期介入。
(6)明确工程方案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主要工程内容内容全面,列表说明,附图给出平纵剖面图。
(1)线路起、终点、经过的街道、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长度等、车站数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通风系统(风亭、冷却塔数量)。
(2)工程施工方法:车站、区间(3)明确渣土及土石方去向(4)明确工程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地下线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
各车站对应的中心里程、结构类型、车站埋深等工程参数。
按里程桩号明确各区段的施工方法。
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注意优化施工方式。
(5)风亭、冷却塔与周围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地铁设计规范》。
(6)明确: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及主变电站的所在位置及用地现状;规划用地性质;便于分析与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1.主要污染源分析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塔、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
振动源:地下区段、地面区段、高架区段。
类别边界条件:钢轨类型、扣件类型、路基高等。
(1)施工期:交通疏散、废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噪声(2)运营期车间运营→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排风列车运行→噪声、电磁干扰、振动车辆检修、整备→噪声、振动、废水、电磁、废弃、固废(3)生态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化古迹、社会经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立项投资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概论 (1)一、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7)十一、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产品说明 (15)第三章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二、厂址选择方案 (17)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一、建设内容 (20)(一)土建工程 (20)(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1)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二、基本生产条件 (2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二、工艺技术方案 (25)(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6)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三、设备的选择 (27)(一)设备配臵原则 (27)(二)设备配臵方案 (28)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第八章环境保护 (29)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二、污染物的来源 (30)(一)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1)(二)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1)三、污染物的治理 (31)(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2)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2)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6)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8)5、施工建议及要求 (40)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2)(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3)1、废水的治理 (43)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4)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4)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4)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6)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7)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7)(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7)(二)环境效益分析 (48)五、厂区绿化工程 (48)六、清洁生产 (49)七、环境保护结论 (49)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1)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2)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2)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2)(一)节能政策依据 (52)(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3)(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4)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4)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6)(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6)1、主要耗能装臵 (56)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6)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7)(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7)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8)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9)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9)七、电力节能措施 (60)八、节水措施 (61)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1)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2)十一、能源管理 (63)(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3)(二)能源计量管理 (64)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4)(一)节能建议 (64)(二)节能效果分析 (65)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5)一、组织机构 (65)二、工作制度 (66)三、劳动定员 (66)四、人员培训 (67)(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7)(二)培训规划建议 (67)第十一章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8)(一)编制依据 (68)(二)投资费用分析 (70)(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1、设备投资估算 (70)2、土建投资估算 (70)3、其它费用 (71)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1)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2)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2)6、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73)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3)二、资金筹措 (74)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4)三、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75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5)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6)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6)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6)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8)(一)销售收入估算 (78)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8)(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9)(三)利润总额估算 (79)(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80)(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80)项目综合损益表 (81)四、财务分析 (81)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3)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5)五、不确定性分析 (86)盈亏平衡分析表 (86)六、敏感性分析 (87)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8)第十三章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89)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承办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
【年(卷),期】2024()5
【摘要】推荐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一、工程概况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以下简称“3号线一期”)南起鄞州区高塘桥站,北至江北区大通桥站,沿线串联了甬江科创走廊、南部商务中心,衔接奉化新城,是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线路全长16.73 km,全部为地下线型式敷设,共设车站15座,其中换乘站6座,平均站间距1.15 km。
【总页数】2页(P110-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
【相关文献】
1.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编组方案研究
2.中控中标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r及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项目
3.关于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编组配置
4.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工程试运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5.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宁波区域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影响

0 前
言
宁波市地处滨海 平原 ,海 积软土层 分 布十分 广泛 ,厚 度不均 ,物理 力学性 质差 ,地 质环境 十分 敏感 和脆 弱。宁 波市区 自 16 94年 出现 地面 沉降 以来 ,至 2 0 0 8年 ,地 面 沉 降漏斗面积约为 2 6 5k 9 . m ,地面沉降中心区累计沉 降量 为 5 4 9mm。在《 1. 浙江 省地质 灾害 防治规 划》 宁波 市地 质 和《
降 的危 险 性 预 测 几 个 方 面进 行 了 浅 析 和 评 价 。提 出 了相 应
降可分三个 阶段 。
1 1 地 面 沉 降初 期 ( 94—17 . 16 9 7年 )
宁波市深层地下水 开采始 于 2 O世纪 3 O年 代初 ,6 0年 代进入大量开采 阶段 ,地下 水水 位逐渐 下降 。16 9 4年 ,以 江北孔浦 、江东张斌 桥 为中心 的地下 水位 降落漏 斗初 步形 成 ,地面沉降也 随之 出现 。 自7 0年代初 ,市 区开采量 已超 过 50X1 a 9 7年市 区地下 水开采 量高达 5 6X1 0 m / ,17 0 9 0 m / ,以江东张斌 桥 、江北 孔 浦 为 中心 的地 下 水 位 一5m a 等值线漏斗面积大 于 10k 0 m 。随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的扩
方 向 : 土 工程 。 岩
a ,累计地 面沉 降量 为 30m 。形成 了以江 北孔 浦 、江 东 2 m 和 丰及 西门为 中心 的地 面沉 降 区,沉降 区 面积 为 9 m 。 5k
17 9 8~18 年 ,市 区每 年平均 开采量 为 70X1 a 95 3 0 m / ,市 区及近郊地下水位下 降速率为 0 9m a . / ,地 面沉 降中心范围
图 4 。
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点**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滨江区的浦沿镇,终止于江干区的彭埠镇,主要路径为沿浦沿路和东信大道敷设,在江南滨江新城内设东冠路站、坚塔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和滨盛路站。
下穿钱塘江后线路沿复兴路向东北方向敷设,设八卦田站和闸口站。
经复兴立交桥后,线路进入钱江路,在钱江路和飞云江路交叉口设凤凰城站。
至姚江路时,线路转入富春路且与沿姚江路下方穿过的杭长铁路隧道相交,在富春路和甬江路交叉口设甬江路站。
之后线路沿富春路东西向横穿钱江新城核心区,在钱江新城核心区内设近江站、城星路站、市民中心站和江锦路站。
线路向北转入庆春东路。
在庆春东路和钱江路交叉口设钱江路站。
线路穿钱江路后,转入新塘路,在新塘路段设景芳路站、艮山西路站。
线路经艮山西路、京杭运河后设官河站,经由火车东站西广场入火车东站,之后线路与1号线继续东行,并终止于彭埠站。
本工程设计为双线,线路全长约20.8公里,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8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间距1.2公里。
4号线一期工程分别与**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和9号线换乘。
4号线一期工程设七堡停车场一座。
具体走向及位置见“**地铁4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
1.2 项目意义(1)地铁4号线工程将促进钱江新城的进一步发展;(2)地铁4号线的建设,是实现**市城市总体规划、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的需要;(3)地铁4线的建设,是支持**市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4)地铁4号线建设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市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5)地铁4号线的建设是保护风景、历史名城的需要。
1.3 建设项目前期研究情况**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以杭政函[2005]97号文批复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线网由5条线路组成。
宁波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轨道说明

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1.1 工程概况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城市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规划线路起自鄞州区古林,止于北仑,规划线路长度约50km。
工程分为两期实施。
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站为机场站,终点站为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28.35km,共设22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331km。
一期工程机场站至孔浦站采用地下线,孔浦站后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后线路沿现状环城北路、宁镇公路采用高架线敷设方式。
一期工程地下线21.604km,高架线6.392km,过渡段0.354km;地下车站18座,高架车站4座;设黄隘车辆段1座和东外环停车场1座;设主变电所2座(分别位于丽园南路站和双桥站附近);设控制中心1处(与1号线合建、共享);与轨道交通网络中1、3、4、5、6号线衔接换乘。
车辆采用B型车(鼓形车),列车编组初、近期为4辆,远期为6辆编组。
1.2 设计依据1.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设计209标设计合同2.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设计209标招投标文件3.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设计209标中标通知书4.《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2009年9月)5.《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评估会专家组评审意见6.《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7.《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8.《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9.执行与参考的主要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噪声限值》(GB 14892-2006)《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200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国家以及浙江省、宁波市其它相关规范、规程1.3 设计范围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初步设计范围为全线正线及辅助线轨道工程,以及黄隘车辆段、东外环停车场车场线及其出入段(场)线轨道工程。
宁波市轨道1号线一期地面公交线网优化方案

宁波市轨道1号线一期地面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第一期优化方案1、调整156路(马车桥-宁兴小区)。
该线路优化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高桥站。
图1 156路2、调整506路(麦德龙-大红鹰学院)。
该线路优化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芦港站。
图2 506路3、调整302路(高桥西站-甬港新村)。
该线路延伸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高桥西站。
图3 302路4、调整628路(姜山-江厦桥东)。
该线路延伸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江厦桥东站。
图4 628路5、调整101路(石家站-体育馆站)。
该线路延伸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樱花公园站。
图5 101路6、调整116路(客运中心-东环南路枢纽站)、116-1路(薛家车站-东环南路枢纽站)。
该线路延伸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东环南路站。
图6 116路图7 116-1路7、调整133区间(梅墟新城-东环南路枢纽站)。
该线路优化后将轨道交通1号线东环南路站。
图8 133区间8、调整175路(石山弄村-东环南路枢纽站)。
该线路延伸图9 175路9、调整21路(鄞州高教园区-东环南路枢纽站)。
该线路延伸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东环南路站。
图10 21路10、调整352路(庆丰桥-东环南路枢纽站)。
该线路延伸图11 352路11、调整107-1路(明堂岱村-东环南路枢纽站)。
该线路延伸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东环南路站。
图12 107-1路12、新辟支线13(集仕港-梁祝公园)。
该线为“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新辟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梁祝站。
图13 新辟支线1313、新辟支线14(徐家漕-徐家漕)。
该线为“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新辟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徐家漕站。
图14 新辟支线1414、新辟支线11(西门口站-天水家园)。
该线为“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经延伸调整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西门口站。
图15 新辟支线1115、新辟线路23(庄市站-福庆路站)。
该线为“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经延伸调整后衔接轨道交通1号线福庆北路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3年4月武汉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调整环评的原因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
重点调整内容为:●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由于工程局部调整,将可能引起噪声、振动、电磁等对环境影响的变化,以及环保措施的局部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工程调整补充环评,为此,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开展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2.1 项目地点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老城区、三江口、江东CBD以及规划的东部新城中心,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轴的客流需求。
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沿望春路以高架线形式向东南延伸,经芦港、徐家漕,至机场公路西侧转入地下。
线路过机场公路后沿中山西路向东,经过汽车西站、大卿桥、西门口、鼓楼、天一广场等地,下穿奉化江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樱花公园、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迂回进入宁穿路,而后线路一直沿宁穿路向东延伸,经海晏路、盛莫路后,到达一期工程终点站东外环路站。
在线路的西端设石路头停车场,在东端的天童庄设车辆综合基地。
工程吸引了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三个行政区。
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1.2.2 项目设计过程(1)2006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2007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初步设计阶段“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改名为“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于2008年10月开始,2009年1月20日完成,2009年2月10~13日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4)2009年11月,对沿线线位进行了局部调整,2010年2月完成调整初步设计文件,随后开展施工图设计。
1.2.3 评价工作概况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铁四院对本项目开展了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调整环评情况由于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位置局部调整,建设单位2011年6月先期委托铁四院开展上述工程的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于2011年6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2011年7月1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二次信息公示,同期在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周边地区张贴“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评公众参与公示材料”,也同时通过公众意见调查表告知公众,宁波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于2011年7月1日至7月15日链接在评价单位网站上,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在线征求公众意见,沿线居民大力支持地铁建设,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表示理解,被调查的人员中没有对工程调整持反对意见的。
(2)全线工程调整环评情况随着工程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段线位、站位也进行了局部调整,建设单位再次将全线工程调整环评工作委托铁四院。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3年3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全线调整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根据工程设计内容进行了环境现场踏勘、监测和调查,在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筛选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标准,结合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于2013年3月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 工程概况1.3.1 原环评项目设计概况(1)项目范围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宁波市西部的高桥镇,沿望春路西延伸线与后塘河之间规划的绿化带向东南方向高架敷设,经过芦港、徐家漕,至望春桥地区时线路转入地下,沿望春路路中一直向东。
线路过机场公路后进入中山西路,经过大卿桥、西门口、鼓楼等区块,过解放路后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市政府、天一广场、樱花公园,过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进入宁穿路。
后线路一直沿宁穿公路向东,经海宴路、盛莫路后,到达东货站。
之后,线路在东外环东侧出洞,逐渐由地下线过渡为地面线,并在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北侧设一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天童庄车场站。
(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①线路全长22.58km,其中地下线15.65km,地面线1.04km,高架线5.4km,过渡段0.40km;②21座车站,其中15座地下站、5座高架站、1座地面站;③车辆基地、停车场各1处;④2座主变电所,即望春主变电站、海宴路站主变电站;⑤拆迁建筑物160459 m2,临时用地135亩,永久用地979.24亩。
(3)轨道钢轨:正线、辅助线采用60kg/m,一般地段采用U71Mn钢轨,在半径≤400m的曲线地段采用U75V钢轨。
车场线采用50kg/m轨。
正线全线铺设长钢轨无缝线路。
扣件: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DTⅥ2-1型扣件,地面段采用弹条Ⅲ型扣件。
道床: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结构,地面线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4)行车组织1号线一期原环评全日行车计划(对/日)(5)车辆采用B型车,采用DC750V接触轨供电。
车体外型尺寸:(长×宽×高)19.52m× 2.8m×3.8m,轴重:≤14t,最高行驶速度:80km/h。
(6)环控地面及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及开窗自然排烟,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设备及管理用房,设置局部空调通风系统。
地下车站采用设置屏蔽门系统。
(7)给排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网络,设两路给水干管。
沿线车站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污水一起就近排入既有或规划的城市污水系统;消防及冲洗废水以及高架区间雨水经自流或抽升排入城市雨水系统。
车辆综合基地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生物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后塘河;洗车、检修等作业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隔油、气浮、过滤处理后大部分进入中水系统回用,少量排入附近水体后塘河。
石头路停车场污水经相应工艺处理后达标排入鄞西城市污水处理厂。
(8)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位于蔡家岸地区,承担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和一号线车辆定修(含)以下修程,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
车辆综合基地占地45ha。
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
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地铁车辆的检修可分为列检、月检、临修、定修、架修和厂修,其检修的具体内容分别为:①列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
②月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保养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
③临修作业:对车辆的临时故障进行检修,必要时更换须检修的转向架及其他大型部件。
④定修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修理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⑤架修作业:转向架进行全面解体,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车内设备及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补充及修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原则上进行测试,更换损坏的插件和元件;空调设备清洗、补液、测试;蓄电池组换下后,进行内外部清洗、测试、恢复原有功能;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⑥厂修作业:车辆全面解体,转向架进行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
车内设备全面更换,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和修理及油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空调机组、蓄电池组等原则上进行全面更换;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9)石头路停车场石头路停车场位于线路西端,与起点站高桥西站相连。
场地位置在规划高桥立交和杭甬客运专线的西北角。
用地面积约14.0 ha。
石头路停车场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月检和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
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
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10)工程施工方法全线21座车站中有9个采用明挖法施工,6个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5座高架车站和1座地面车站采用地面浇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