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的治国思想及其政治智慧
傅玄的政治思想初探

的 时期 西 晋 立 国 是 在 几 十 年大 乱后 重 归统 一
, , 。
, 。
但 要 维 护 这 种 上 下 尊 卑 的秩 序 单靠礼教 是 不 行 此时 旧
。
,
的
,
傅 玄 生 活 的时 代 战争 屠 杀 饥饿 天 灾接踵 不
,
,
、
、
、
有 的礼 法不 能 维 持 两 汉 的 章 句 之学 也 被抛 弃
,
人 之 常情 他 又认 为 人性 又 是 可 以 改 变 的 只 要 加 以 必 要 的 引导
。
。
,
“
贵其 所尚
,
”
,
“
抑其 所贪 就可 以 达 到 预
。
”
期 的 目的
这一 认识 成 为 傅 玄 政 治 主张 的 理 论 基 础
傅 玄 自 幼 家境 贫 寒 在 他 很 小 时 父 亲 亡 故 故
公晋 书 》 本
一 个 可行 的治 国 方 案
.
制定Biblioteka 断 特 别 是 黄 巾起义后 两 汉 四 百 余 年 的 纲 纪 章 法 一 扫 而 空 孺 学 独 尊 的地 位 受 到 致 命 打 击
, ,
。
是当时的 迫切任务
,
。
傅玄的 地
,
严酷 的 现 实
位 及 责 任 心 使他从 总 结 历 史 经 验 人 手 结 合实 际 提 出 自 己 的 政 抬 主 张 即 一 个方 针 以 德 为 主 德 刑 共 用 的 方针 三 个 基 本点 改 善 民 生 人法 合 治 民 众教 育 他 的 认识无 法 超越时代 局 限 但作 为 一 代 杰 出的 思 想
、
能 以礼 教 兴 天下 者 其知 大 本 之 所 立 乎 夫 大 本
傅玄的文学思想

傅玄的文学思想解读百家姓傅姓名人。
傅玄资料介绍,乃是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6%。
傅姓名人:傅玄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
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
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傅燮之孙、傅干之子。
傅玄幼年时随父亲逃难河南。
专心诵学,性格刚劲亮直。
举孝廉,太尉辟,都不至。
州里举其为秀才,除任郎中。
后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
任内颇为称职,曾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
五等制建立,封爵鹑觚男。
司马炎为晋王,以傅玄为散骑常侍。
西晋建立,进爵鹑觚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后拜侍中,因事被免官。
又任御史中丞,提出了有名的“五条政见”。
后升任为太仆,转任司隶校尉,因当众责骂谒者及尚书被劾免。
不久即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谥号刚。
后追封清泉侯。
人物生平刚劲亮直傅玄的祖父富歇是东汉汉阳太守。
父傅甘,为曹魏巡抚。
傅玄年轻时孤苦伶仃,但博览群书,文采横溢,又熟悉音乐。
他的性格坚强正直,容不得别人的缺点。
傅玄最初在郡里任计吏,两次被推举为孝廉及太尉府的征召,他都不就任。
后被州里举为秀才,任郎中,与东海人缪施都因当时美名被选拔为着作郎,奉命撰集《魏书》。
受封鹑觚傅玄后来参安东、卫将军军事。
转任温县令,又升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
任内颇为称职,多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都时事多有匡正。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五等制建立后,傅玄受封为鹑觚男。
同年,司马炎继位晋王,以其为散骑常侍。
公元265年(太史元年),司马燕得禅,建立西晋王朝。
傅玄被封为鹌鹑貘,太尉许被封为太师。
共掌谏职司马炎刚即位时,广纳直言,傅玄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同掌管谏官之职。
傅玄于是上疏请求推荐贤才,司马炎同意,并让傅玄草拟诏书献上。
傅玄上疏认为:应该撤除闲散无用的职位,并建议统一规划天下若干人分别为士人、农民、工人、商人。
傅玄的教育思想总结

傅玄的教育思想总结傅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傅玄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探讨其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傅玄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一个好的教育体系应当培养出品行端正的人,使他们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益的人才。
在傅玄看来,教育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导。
他主张教育者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注重德与才的统一,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品格。
只有教育者自己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学识水平,才能够影响和启迪学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傅玄的教育思想中,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傅玄主张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认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思辨的态度,不断追求真理和知识。
傅玄主张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未知的挑战和问题。
傅玄还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他认为教育应当与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提倡教育与社会的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傅玄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傅玄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传统儒家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为后来的教育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在明清时期,傅玄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当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他的思想对于儒学教育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傅玄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强调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历史玄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历史玄学知识点总结玄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哲学、宇宙观、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历史领域,玄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政治史的角度总结玄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玄学的起源和发展1. 玄学的起源玄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庄思想。
老庄思想强调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对后来的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玄学的发展在后来的历史时期,玄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在东汉末年到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其中,王弼的“理气”说和周敦颐的“心学”是玄学思想的代表,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玄学与政治思想1. 天人合一的思想玄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政治也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种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了很长的时间,形成了独特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统治理念。
2. 无为而治的理念玄学强调无为而治,反对专制和压迫,主张宽容和自由。
这种政治观念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的抗争和宋代的变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惠施思想玄学还对政治伦理道德有着重要的贡献,提出了“惠施”思想,即在治理国家时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提倡仁政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玄学对政治实践的影响1. 玄学在官制和法律上的应用玄学在官制和法律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宋代的政治实践中。
宋代政府采取了“审废除之名”,“尊文贬武”的国策,主张文化和宽容,反对武力和镇压,这又被称为“文治”思想。
2. 玄学对国家运营的影响在国家运营方面,玄学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政府应该制定政策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百姓生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这种思想在宋代政府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玄学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在外交政策上,玄学主张以仁爱和宽容对待邻国,主张和平共处和互利共赢。
试论傅玄的哲学思想

19 9 7
期
吉 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r u
l
V 】1 8 N
年
3
月
J il i
e
e
he
”
伪
lIe g e
M
r
,
199 7
试论 傅玄 的 哲学思 想
陈 见 微
提 要 傅 玄 继 承 了先 秦 以 来唯 物 主 义 的 传 统 其 天 行 有 常
。 , “
”
、 “
” 人 定 胜 天 的 观 点继 承 和 发
.
星 辰也 是 由水 构成
, ,
”
.
“
星者 元
气 之 英 也 汉 水 之 精 也 等等
,
在 杨 泉的 眼
。
里 宇 宙 间 的 一 切 事 物 都是 由 水 而 成 而 化 界 的物 质性 是 朴 素 的唯 物主 义
,
在《 傅子 》 中 傅 玄 进 一 步 阐发 了 这 种 观
点 他说
。
,
尽管 这 些论 述 并 不 符 合科 学 但 他 承 认 了 世
”
, .
立 天地 者 水 也 气 升 而 为夭
;
, ”
,
” “
水 地之本也
“ ” : “
,
,
” “
水土之
。
“
上
所 以 夭 是 元气 而 成 月 水之 精
”
。
日月
,
德 之 人 也 只能 利 用 天时 育 成 万 物 并 不 能 代 替 自然 的作用 完 全 否 认 了 有 超越 自 然 的
主 宰 力量
,
傅玄 生 活的 魏晋 时代 正 是 玄学 盛行 的 时 期 玄 学家 崇 尚《三玄 》 表 面 上 融 合儒道
试论傅玄的社会思想

借学思想; 《 ; 借鉴意义
中 图分 类号 :80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6413 (0 9 0 -02 3 B0 A 17 70 20 )407 - 0 收稿 日期 :0 9 .8 2 0  ̄4 1
20 年 7 09 月
陇东学院学报
Jun [ f o gogU i ri o ra o n dn n esy L v t
J1 0 9 u.2 0
Vo. 0 No 4 12 .
第2卷 第4 0 期
试论傅玄 的社会思想
吴 点 明
( 陇东学院 政法经管系, 甘肃 庆阳 750 ) 400
即 世 即 而 曲 。 :i 坚 也 , 消 而 用 。 况 人 含 五 常 之 I , 所 趋 公 也 。 故 世 有 事 , 役 烦 而 赋 重 ; 无 事 , i至 s 可 生 有 役 简 而 赋 轻 。则 奉 上 之 礼 宜 崇 , 家 之 制 宜 备 , 国 此 善可 因, 恶可改 者乎 ?人之 所 重 , 重 乎 身 , 有 莫 贵 即 为 教 之 道 行 , 有 仗 节 成 义 死 而 不 顾 :- 。 此 先 _ 周 公 所 以 定 六 典 也 。 … … 后 之 ( 后 世 之 主 ) 士 i ̄ g 3 E 政 , 黄 帝 之 至 平 , 禹之 积 俭 , 制 之 有 常 , 时 思 夏 周 随 因 善 教 义 , 义 而 立 丰L - 因  ̄ t 因善 教 义, 义 成 而 E。 故 庶 ”9 J 教 行 。 因 义 立 礼 , 礼 设 而 义 通 。 【 也 就 是 说 , 益 损 息耗 之 , 几 虽 劳 而 不 怨 。 L 所 以 虽 要 学 故 ”2 J 立 实 礼 贵 教 , 义就 通 行 , 可 以 培 养 出 仁 人 志 士 。 如 习 借 鉴 古 时 先 贤 解 决 社 会 问 题 、 现 社 会 整 合 的 道 就 但 只 果 “ 夫 商 、 、 、 , 人 f 贪 得 乐 进 , 不 知 成 功 经 验 , 又 不 能 一 味 泥 古 不 化 , 有 从 实 际 出 若 韩 孙 吴 知 生之 而
魏晋名士傅玄及其“尊儒尚学”思想

魏晋名士傅玄及其“尊儒尚学”思想作者:封立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07期甘肃宁县,隋唐以前属于北地郡泥阳县。
至今生活在该县良平乡的陇东傅氏家族,在历史上非常显赫,仅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记载的著名人物就有二十多位,如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东汉护军司马傅燮、魏丞相仓曹傅干、晋御史中丞傅宣等。
在魏晋交替之际,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就是傅玄。
傅玄(217-278),字休奕,号鹑觚子,为傅燮之孙,傅干之子。
傅氏家族虽然曾经显赫,但傅玄出生后,因战乱不断,父亲早亡,家道已经衰落,生活相当清苦,少年时一度逃往河内郡(今河南武陟一带)避难。
环境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培养了傅玄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
由于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傅玄很快就脱颖而出,被州官举为秀才,出任郎中,又参与《魏书》的编撰工作,从此步入仕途。
之后傅玄参安东将军军事,转任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
曹魏末年,被封为鹑觚男,任晋王司马炎的散骑常侍。
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傅玄晋升为子爵,加驸马都尉,不久又任御史中丞,升为太仆,转任司录校尉。
死后被封为清泉侯。
傅玄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虽然仕宦显达,却从不荒废学术,并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著书立说。
据《晋书》记载,傅玄“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曾著《傅子》140篇,达数十万言。
在这部涉猎面广、内容宏富的著作中,傅玄不仅阐发了自己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思想主张,而且对当时的佛学、玄学进行了批判,表现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教育思想。
傅玄一生力倡“尊儒尚学”。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战事频繁,导致经济凋敝。
在思想意识领域,玄学勃兴,佛学盛行。
傅玄竭力反对玄学的泛滥,他认为这种“虚无放诞”之风,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清谈玄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尊儒尚学”的教育主张。
他说:“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
”把“尊儒尚学”摆在国家大政的首位,其政治思想就是要以儒家之道治理国家。
傅玄的政治思想及意义

傅玄的政治思想及意义权小龙1,魏天和2(1.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2.沙雅县海楼镇光明学校,新疆沙雅842202)【作者简介】权小龙(1995-),男,甘肃宁县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魏天和(1993-),男,甘肃镇原人,沙雅县海楼镇光明学校,讲师。
【摘要】傅玄,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论家。
他继承了上世的遗学,又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思想成果,这些政治主张与当代社会所行之策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他的民本论、施政论、取才观及其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傅玄;《傅子》;政治思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5-0087-03傅玄一生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民本论、施政论、取才观等政治思想的提出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和维护当时的封建统治。
这些政治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生平简介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今甘肃宁县人)。
傅玄历经汉、魏、晋三朝,历仕曹魏政权、西晋武帝。
社会环境大变革,统治阶层尔虞我诈,整个政治氛围相当阴暗,但他不与之同流合污、朋比为奸,为社稷民生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傅玄虽久居官场,达至显贵,仍做到笔耕不缀、著作可观。
作为统治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他积极著书立说,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可行之策。
今存傅玄诗赋文章228篇,代表作为《傅子》,这部著作对以往的国家政治做了有针对性的有区别的探讨和评论,总结历史经验,为西晋政治建言献策。
王沈看到《傅子》后,认为此书说理充分,针砭时弊,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实用价值。
由此可见其影响与地位,对此后世典籍多有辑录、引录。
傅玄在朝为官,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其政治见地在今天值得思考与探讨。
魏晋之际,儒道名法各有一席之地,玄学兴起,儒学的政治思想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总检他的政治思想,其核心和主体部分则仍是儒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才能富 民安 民; 之 ,吏 多而 民不 能供 , 反 “ 上下 不相 乐 , 是者 民危 ”2 若 l5 j。第 五 ,笃 乡间之教 , 民存知 “ 则 相恤 而亡知相救 。存 相恤 而亡相救 , 邻居 相恃怀土 则 而无迁志 。邻居相 恃 , 怀土无迁志 , 民必 安矣” 。 则
之制 宜备 , 此周公 所 以定 六典 也 。役烦 赋 重 , 即上 宜 损制 以恤 其下 , 宜从 省 以致其 用 , 黄帝夏 禹之所 事 此
行非者寡矣”2 l 。所 以,《 “ 虞书》 ‘ 民则惠, 日:安 黎 民怀之 ” [5。这也 就是 安 民治 国 的关 键所 在 , 是 ’ z5 3 也
则 民必安 矣 ”
。意 即要 严 格 整 饬吏 治 , 功于 民 有
者赏 赐 , 功害 民者 诛罚 , 而才 能 富 民安 民 ; 无 进 反之 , “ 以法 宽 民者不赏 , 民为能者必进 , 克 下力尽 矣而用之 不 已 , 是者 民危 ”2 若 【5。第 四,量 时而置 官 , 吏省 J “ 则
第1 3卷
第 3期
黄 河科技 大学学报
J 0URNAL OF HUANGHE S &T UNⅣ E I RS TY
2 1 年 5月 01
Ma 0 l v2 1
V0 . 3 No 3 11 .
・
历 史 学研 究 ・
傅 玄 的治 国 思 想 及 其 政 治 智 慧 术
下不进非 常 之 贡 , 下 同心 , 上 以奉 常教 , 民虽 输 力 致 财, 而莫 怨其 上者 , 务公 而制有 常也 。 Ⅲ 同时 , 所 ”2 傅 玄还借 秦始皇 “ 行其暴政 , 内造阿房之宫 , 以马硕 山 继
者 , 以立公 道也 , 所 唯公然 后可 正天 下。 _5 ”2 】他认 为 , 唯有如此 , 才可 能治 国正天下 , 山也 才 能与 天地 同 江
傅玄作 为魏晋著名 的儒 家思 想家 , 继承 了儒家 重 礼乐 以治 国的传统 。他认 为 , 国必须 以德治教 化为 治 主 , 治刑 杀 为 辅 , 法 赏罚 并 执 、 礼刑 共 用 、 德威 兼 济 。 他说 :能 以礼教兴 天下者 , “ 其知大本之 所立乎 。夫大 本者 , 与天地并 存 , 与人道俱设 。虽蔽 天地 , 不可 以质 文损益变也 。大本有 三 , 日君 臣 , 一 以立 邦 国。二 日 父子 , 以定家室 。三 日夫妇 , 以别 内外 。三本者立 , 则 天下正 。三本不立 , 天下不可得 而正 。天 下不可得 则 而正 , 有 国有家者亟 亡 , 则 而立人之道废矣 。 _就是 ”2 2 说 , 德治 国, 天 下安 ; 之 , 亡 。他还 特 别看 以礼 则 反 则
贫则危 。 _5 ”2 I就是 说 , 民 、 民方能安 民。因此他强 惠 富 调: 第一 , 明主之治也 , “ 分其业 而一其事 , 分则不 相 业
乱, 事一则各尽 其力 。而不相乱 , 民必安 矣 。_ 意 则 ”3 即分 民定业 , 民各有所事 , 司其职 ; 使 各 反之 ,职业 无 “
利 而已矣 。 三是治 国者 对税 赋征 收要 有定 制 , ” 不 能 随心所 欲 , 不能横征暴敛 。他说 :昔先王之 兴役 更 “
赋 , 以安上 济下 , 所 尽利用之 宜。是故 随 时质 文 , 不过
礼 而后 刑也 。乱 世之 民从 善 者少 , 不能 以德 化 之 , 上 故先 刑而后礼 者 ”29只有 “ 之 以道德 , 之 以仁  ̄2; 1 经 纬
傅玄 (1 28 , 休奕 , 地泥 阳 ( 甘 肃 宁 27~ 7 )字 北 今 县, 另有陕西耀县说 ) , 人 魏晋之际著名 的思 想家 。其 所著《 子》 言 富 理 济 , 纶政 体 , 重 儒 学 ” 之 傅 “ 经 存 … 说, 极具学 术思 想价 值 。对他 的哲 学 、 治 、 济 、 政 经 史 学和文学等思想 , 界前辈作 了极 为深刻 的挖 掘和研 学
罚 日刑 。……《 周书》 :小乃 不可 不杀 , 日 ‘ 乃有 大罪 , 非终乃惟 眚灾 。然 则心 恶者 , ’ 虽小 必 诛 。意 善过 误 , 虽大必赦 , 王所 以立刑 法之 本也 ”29而治理 治 此先 [2; ]
世必须 先礼 而 后 刑 , 理乱 世 必 须 先刑 而后 礼 。他 治 说 : 天地成岁 也 , 春 而后秋 。人君 之治 也 , 礼 而 “ 先 先 后刑 。治世之 民从 善者 多 , 立德 而 下 服其 化 , 先 上 故
作者简介 : 昊点明( 96一) 男, 16 , 甘肃泾川人, 副教授 , 主要从事 中国哲 学史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 学与研 究工作。
{ 基 金项 目 : 文 为 甘 肃 省教 育厅 课 题 《 玄 思 想新 探 》 0 I B一0 ) 果之 一 。 本 傅 ( 9O 3成
吴点明: 傅玄的治 国思想及其政 治智慧
为人父者不 失其 室家 之欢 矣 。推 己之 不 忍 于饥寒 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先秦法 家的法制思想 ,立善 防恶谓之礼 , 立是谓 “ 禁非
之法 。法者 , 以正 不法 也 。明书 禁 令 日法 , 所 诛杀 威
及天下之心 , 含生 无 冻馁 之忧 矣 。…… 古之 仁人 , 推
所好 以训天 下 , 民莫 不 尚德 。推所 恶 以诫 天下 , 而 而
志不流 于他 官。乐其职而志不 流于他 官 , 尽心恤 其 则
下 。尽心 以恤 其下 , 民必安 矣。 意 即爱 民、 则 ” 功赫
反之 ,不度 时而立制 , 民而役赋无 常 , “ 不量 横求相仍 , 弱穷迫 不 堪其 命 , 若是 者 民危”2 _I。第七 , 图远 必 5 “ 验之近 , 兴事必 度 之 民 , 知稼 穑 之艰 难 , 用其 民, 重 如
重法刑 在治 国中的重大作 用。他认 为 , 国必 须继承 治
春 、 日月 同辉 , 与 永立 而不 败 。二是 国家治 理者 要 怀
仁具德 , 以兴天下之利 、 要 除天下 之害为 己任 。他 说 :
“ 昔者圣人 之崇仁也 , 以兴 天下之利也 。利或不 兴 , 将 须 仁以济 天 下 。有 不 得 其 所 , 己推 而 委 之 于 沟 壑 若 然 。 _1 ”2 那么 , 为仁 呢?他 说 : 夫 仁 者 , J 何 “ 盖推 己 以 及人也 。故 己不欲 , 于人 。推 己所欲 , 天 下。 勿施 以及 推 己心孝 于父母 以及天下 , 天下 之为人 子者 不失其 则 事亲之道矣 。推己心有乐 于妻 子 以及天 下 , 则天 下之
究; 而专 门就他 的治国思想及其政治 智慧进行 专项研 究 的成果却少 之又少 。笔者认 为 , 当今 , 在 深入探讨 、 挖掘傅玄 的治 国思 想 , 取其 中的政 治智 慧 , 仅对 汲 不
危 ”2 J 。第三 , 附法 以宽 民者赏 , 5 “ 克法 以要名 者诛 。 宽 民者赏 , 则法不亏 于下 。克 民者 诛 , 民不 乱于上 , 而
分, 事务 不一 , 职荒事废 , 相督不 已 , 若是者 民危”2 lI。 5 第二 ,重亲 民之吏 而不 数迁 , “ 重则 乐其 职 , 不数 迁 则
有常, 上无横求 , 事事有 储而并 兼之 隙塞 。事有储 , 则
并兼之 隙塞 , 民必 安矣 ” 则 。意即要 因 时立制 , 与 时俱 进 , 役赋有 常而 不横征暴敛 , 而才 能富 民安 民 ; 进
即要 重 视对 黎 民百姓 的道德 教 化 , 而 才 可富 民安 进 民; 反之 , 乡间无教 , “ 存不相恤 而亡不相救 , 是者 民 若 危 ”25 [5。第六 ,度 时宜而 立制 , 民力 以役 赋 , 3 “ 量 役赋
、
分 民定业 。 民安居 惠
怎样才能使 民富而安居 呢?傅玄 说 :民富则安 , “
义 , 以礼法 , 织之 既成而 后用 之 ” , 国才 能告成 。 治
其节 , 民丰约 , 均之 。使 力足 以供 事 , 计 而平 财足 以周 用, 乃立一定 之制 以为 常典 。甸 都有 常 分 , 侯有 常 诸 职焉 。万 国致其 贡 , 用 殊其 物 。上不 兴 非 常 之赋 , 器
民莫不知耻 。 l】 而言之 , ”2 简 l 有推 己及人之 心 、 之行 即 为仁 。他还说 :利天 下者 , 下亦 利之 。害 天下 者 , “ 天 天下亦害之 。利则利 , 害则害 , 无有 幽深 隐微 , 无不 报
也 。仁人 在位 , 常为天下 所归者 , 无他 也 , 为天下兴 善
傅玄上 述观点为历史所证 , 安民而上危 , 即“ 民危
“ 当一天 和 尚撞 一 天钟 ” 进 而才 可 富 民安 民 ; 之 , , 反
“ 民之吏不 重 , 资者 无劳 而数迁 , 营私 以害公 , 亲 有 竞 饰虚 以求进 , 仕宦 如寄 , 视用其 民如 用路人 , 是者 民 若
收稿 日期 :0 0—1 2 21 0— 9
颠扑不破 的真理 。
二、 废私 取公 , 怀仁兴利
以成其功 也 。后之为政 , 思黄帝之 至平 , 禹之积俭 , 夏
周制之 有 常 , 时 益 损 而 息 耗 之 , 几 虽 劳 而 不 怨 随 庶 矣 。  ̄3 ”27 1在此 , 他特别强调 , 税则 的制定 一定要从实 际 出发 , 不可草率行 事 、 目制定 。 盲 三、 先礼后刑 , 德威兼 济
而民供 。吏省则精 , 当才而不 遗力 , 供顺 , 精则 民则 供 顺则 思义而不 背上 。上爱 其 下 , 乐其 上 , 民必 安 下 则 矣”2 J 。意 即通 过精 简 机构 , 轻 百姓役 赋 负担 , 5 减 进
于弘扬 中国传 统政治文化 、 促进 当今 管理科 学 的发 展 具有重要 的理 论价值 , 而且对 于当今 的行政 管理亦 具 有重大 的借鉴 作用 。
7 3
而上安者 , 有也 ”2 “ 未之 l5, 民富则安 乡重 家 , 上而 l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