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急性腰扭伤首程
实战中医讲堂:急性腰扭伤

实战中医讲堂: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
腰部急性扭伤包括肌肉、韧带、筋膜、小关节、椎间盘等组织急性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腰部是脊柱负重较大、活动较灵活的部位是支持人体上半部的主要支点,能做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活动。
腰椎的稳定性主要靠韧带、肌肉和关节突等组织的支持,棘上韧带跨过各棘突点,连贯脊柱全长;棘间韧带在两棘突之间,两韧带有防止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黄韧带是毗邻椎板相互连接的黄色弹性组织,在下腰段椎管内整个后壁以及关节囊表层全为韧带所覆盖;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方,上自枕骨向下延伸至骶骨,附于椎骨缘、椎间盘,此韧带宽大而坚韧,对支持脊柱起重要作用;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缘,是椎管的前壁,它的两侧较薄,中央较厚,并与椎间盘紧密相连;另外,从第5腰椎横突向髂骨嵴有髂腰韧带连接,从横突向骶骨翼有腰骶韧带连接,有稳定骶关节的作用。
腰扭伤在诊断上要有明确的腰部外伤史腰部剧痛,活动不便,坐卧、翻身困难,甚至不能起床,强迫体位,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也有的患者外伤腰部后,腰部疼痛并不剧烈,还可继续工作,数小时后或1~2天后腰痛才逐渐加重。
检查时可见:(1)压痛点: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并以此可判断出受损的肌肉、韧带。
压痛点位于棘突上,并可触及韧带剥离感,多属于棘上韧带损伤;压痛点位于相邻的两棘突间,多见于棘间韧带损伤;压痛点位于第2~4腰椎横突,多见于腰大肌损伤;压痛点位于髂嵴,多见于腰方肌损伤;压痛点位于腰骶髂三角处,多见于竖脊肌损伤;压痛点为棘突旁,多见于腰椎小关节错位。
(2)功能活动受限:可出现明显的功能活动障碍,可表现为单一方向,也可以出现几个方向,主要与受损的肌肉、韧带有关。
(3)脊柱侧弯:疼痛可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不对称的肌痉挛可导致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有的是前凸减小,有的是向左右侧弯,通常脊柱多向患侧倾斜。
【病因病机】急性腰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髂关节和椎间关节等部位。
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连接的桥梁,身体的重力以及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容易受伤。
急性腰扭伤临床路径.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一、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ICD编码:S33.5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状,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间盘可能变窄,边缘可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无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急性腰扭伤)诊疗方案”。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150)(急性腰扭伤ICD 编码:S33.501)。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发育性椎管狭窄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急性腰部扭伤如何急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急性腰部扭伤如何急救
导语:急性腰部扭伤危害身心健康。
那么对于急性腰部扭伤应该如何急救放呢?
急性腰扭伤多由搬动重物、髂身取物、打呵欠、抬提重物时,肌肉神经运动不协调,用力过猛所致。
二、主症
疼痛:常由腰背盘膜、髂腰韧带、骶髂关节及骶棘肌等撕裂而发生。
出血:上述组织周围有出血、水肿、渗出等。
腰活动受限:有的当时疼痛难忍,有的次晨才开始疼痛。
翻身困难,步态缓慢,腰活动受限。
局部压痛:腰部肌肉紧缩、痉挛,有明显压痛点,多在条四、五腰椎横突与髂骨之间,或腰骶部中线等处。
三、急救
1.休息:静卧硬板床,腰两侧用枕头(或沙袋)挤挡,使其少动安静。
双手自抱双膝,可以减轻疼痛。
2.导引:导引或针刺经外奇穴腰痛点(图62)。
在手背侧,当第二三及第上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
一侧二穴。
导引或留针20分钟,一日三次,同时令病人自伸屈和放置腰10次以上,镇痛有显效。
3.热敷:局部热敷或做手导引,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水肿、血肿的吸收。
4.按摩:采用“揉按”使腰肌松弛,重压腰三有等手法,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5.封闭:有明显压痛点时用2%普鲁卡因溶液5~10ml,加醋酸强的松25ml,痛点注射。
有一一针即可止痛。
急性腰扭伤

治疗
针灸: 体针、耳针、电针、火针 拔罐疗法
护理
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3-5天 急性腰扭伤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事项 1.对症状较重的患者, 卧床休息要求完全、持续
和充分, 床铺最好是硬板床, 褥子薄厚、软硬适度, 床的高度要略高一点儿, 最好能使患者刚坐起时, 大腿平面与上身呈大于90°的钝角, 利于患者下床。
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听到清脆的响声, 伤后重者疼痛剧烈, 当即不 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 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 甚 至不能起床。
临床表现
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 腰前凸消失, 可有脊柱侧 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1.有腰部扭伤史, 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 活动受限, 不能翻
病因
急性腰扭伤为一种常见病, 多由姿势不正, 用力过猛, 超 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 引起软组织受损所致。本病发生 突然, 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 严重者在受伤当时腰部有 撕裂感和响声。腰背不能挺直, 俯、仰、扭转感困难, 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 手扶住腰部, 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 以减轻疼痛。
自疗注意事项
立即进行推拿、按摩。 注意保暖与休息, 重者需休息2-3周。 扭伤初期宜睡硬板床。
谢谢Biblioteka 护理2.患者仰卧时, 髋、膝关节应保持一定的屈曲位, 利于长期忍受。腰部可垫叠起的毛巾被4~8层, 以 保持或矫正腰椎的生理曲度。 3.卧床休息期间应尽量下地大小便, 在床上利用卧 便器容易加重病情。去厕所时最好有他人搀扶, 以 减轻腰椎间盘的负荷。大便时可用坐式便盆或有 支持物。 4.卧床休息期间应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俯卧位 挺胸、后蹬腿等, 动作要求轻柔、和缓而有节奏, 运动量逐渐增加。
急性腰扭伤怎么办

急性腰扭伤怎么办作者:向云川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体质却逐渐下降,有很多人经常会在运动或者工作的时候,发生一些意外情况。
腰是我们人人体器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十伤九腰,由此可以看出,腰部也是非常脆弱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起猛了或者撞一下都有可能闪到腰,腰扭伤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坐姿不端正、用力过猛或者遇到外力碰撞这些原因导致的,如果腰扭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急性腰扭伤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腰扭伤大多是因为伤害到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造成肌肉拉伤。
首先,伤者会感觉到腰部有疼痛感,并且疼痛呈持续性。
在受伤的第二天,伤者有可能会出现受伤部位出血、肿胀等症状,并且有可能会加重腰痛。
也有的伤者虽然只是轻微扭伤,当时没有非常明显的痛感,但是第二天,会感觉到腰部疼痛感加重。
大多数伤者都出现了腰部受伤后活动受限,不能挺直、扭转等情况。
还有的伤者会在突然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
当伤者站起时,经常需要用手扶腰部。
当坐下时,需要用手撑住椅子,这样能够减轻腰部传来的疼痛感。
很多伤者在腰部发生扭伤之后,单侧或者双侧腰部当时会立即产生疼痛感。
也有的是在第二天才出现疼痛。
很多伤者的腰痛在不活动时会减轻,在动作比较剧烈或者突然咳嗽时会加重疼痛。
如果到医院接受检查,会发现扭伤部位的肌肉会出现紧张、及压痛感,但大多数都没有淤血现象的发生。
2、急性腰扭伤要怎么办?(1)卧床休息:当腰部扭伤后,伤者必须要卧床休息,这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
卧床休息可以有效的解除腰肌产生的痉挛,同时,减少活动也能够缓解腰部所传来的疼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腰部损伤部位组织的修复。
伤者最好可以躺在铺有十厘米左右厚棉垫的硬板床上,可以采取自由体位,只要腰部不痛或者轻微疼痛就可以了。
对于急性腰肌出现扭伤的伤者,至少要保证七天以上的绝对卧床休息。
对于急性腰部关节出现扭伤的伤者,必须要卧床休息三到四周,这样才能保证腰部损伤的组织,能够彻底修复。
急症针灸经验——急性腰扭伤

急症针灸经验——急性腰扭伤【概述】急性腰扭伤多因剧烈转动躯体,腰部肌肉用力失调所致。
损伤常发生于骶棘肌及腰背筋膜附着部。
其临床特征为上述动作后卒感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咳嗽、深呼吸等加重,腰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症状于扭伤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加重。
急性腰扭伤是针灸治疗最为有效的病症之一。
现代最早报道见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半个多世来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近二十年来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有几个特点,其一是,各种穴位刺激法的广泛应用,除传统的刺灸拔罐外,耳针、电针、穴位激光针灸、火针、穴位微波针灸等几乎都用于治疗本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二,在大量病例的对比观察基础上,一方面是发现了不少有效穴位,一方面则对有效穴位和配方进一步筛选。
最近有人分析验证,发现损伤在足太阳经的以后溪疗效最好;伤在督脉,水沟效果明显;伤在足太阳和足少阳的,取腰痛穴最理想。
另外,强调针灸同时配合自身运动,取同样的穴位,配合自身运动者疗效明显高于不配合者。
以上这些,都使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不断提高。
【治疗】(一)体针一1.取穴主穴:水沟(或左右旁开1cm处)、后溪(或睛明)、腰痛穴、天柱、手三里、扭伤穴。
配穴:命门、阳关、大肠俞、合谷。
腰痛穴位置:手背,指总伸肌腱两侧,腕背横纹下1寸处,一手两穴。
扭伤穴位置:阳池与曲池穴连线上1/4与下3/4交界处。
2.治法一般仅取1个主穴,效果不理想时加配穴。
主穴均按损伤部位选穴。
腰脊正中损伤:水沟,直刺1分~2分,反覆捻转,持续2分钟;或水沟旁开1cm处,左手拇、食指将患者上唇捏住,右手以2寸毫针,从左侧进针,对侧出针,来回拉动强刺激5秒~10秒。
在上述针刺同时,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紧扶患者腰腹交界处(章门、京门穴附近),帮助其活动腰部20次,如前俯后仰,左右旋转等。
腰软组织损伤(面积较小者):后溪,取对侧或痛侧,往合谷方向进针,亦可由合谷透至后溪,深刺1寸~1.5寸,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2分钟;或睛明,取痛侧,针入0.5寸~1.0寸(宜缓慢进针,防止损及血管),得气后轻轻捻转,不可提插捣针。
急性腰扭伤应急预案

一、背景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腰部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肌腱、韧带等受到剧烈扭转而引起。
该疾病具有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我院对急性腰扭伤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腰扭伤应急处理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康复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应急处置流程1. 患者就诊(1)患者进入急诊科后,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如判断为急性腰扭伤,立即安排床位,做好隔离措施。
2. 诊断与治疗(1)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3. 药物治疗(1)根据病情,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药物治疗。
(2)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 物理治疗(1)采用冷敷、热敷、电疗等方法,缓解腰部疼痛。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5. 中医治疗(1)根据中医理论,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缓解腰部疼痛。
(2)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康复治疗(1)在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腰部功能。
(2)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四、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急性腰扭伤的诊疗水平。
2. 加强病房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五、总结急性腰扭伤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我院对急性腰扭伤的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本预案,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急性腰部扭伤院前处理

急性腰部扭伤的处理
急性腰部扭伤多发生于弯腰或抬重物,如几人抬重物时步调不协调或一人突然失足,可使腰部肌肉用力失调,产生急性腰部扭伤。
有时突然扭转腰部也可使韧带、筋膜和腰椎椎间小关节遭受过度牵拉或造成部分纤维的断裂。
当急性腰部扭伤时,腰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严重者甚至倒下不能翻身,咳嗽、深呼吸等都会加重疼痛有时在受伤当时有响声或突然感觉腰部断裂,病人在俯卧位肌肉松弛情况下,在腰部常能找到压痛点。
急性腰部扭伤可进行如下处理:
(1)急性腰部扭伤后要至少一周卧床休息。
休息要半卧于硬板床上,床上要有7 -10厘米厚的棉絮垫。
体位以能减轻腰部疼痛舒适为主。
(2)因为卧床休息首先能减轻自身体重对腰部所产生的负荷,并且可增加血液循环,减轻腰部组织受伤后的充血水肿,以利于组织修复,避免病程延长而转为慢性腰痛。
(3)可服药或外用活血化瘀药。
急性扭伤三天内,患部可以冷敷,三天后才能进行热敷。
热敷可用热毛巾或毛巾裹住烧热的砖头置于患部。
口服药物有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田七粉、百宝丹等;外用药物有正红花油、伤筋正骨水、麝香膏等。
(4)按摩。
患者俯卧位,用手轻轻叩压腰部 5 -10分钟,也可用手掌内侧或外侧摩擦腰部两侧皮肤,以感发热为度。
有条件的患者也可由家属协助在腰部拔火罐。
(5)早期锻炼。
伤后早期可在床上做抬腿、屈髖运动。
即平卧于床上将双腿交替抬起并将膝关节屈曲向腹部。
疼痛缓解后可行仰卧起坐或下蹲运动。
(6)注意劳动保护。
伤后运动或工作时,如果需腰部用劲,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准备好后腰部才能用力,并且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程记录
2016-01-28 19:29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李俊莲,女,72岁,因“腰部疼痛1天”于2016-01-28 15:50入院。
一、病例特点:
1、患者起病急,病程短。
既往有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重度骨质疏松症、慢性胃
炎、腰部摔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动则较甚,翻身转侧困难,偶有心慌心累、胸痛胸闷,上楼梯时心累明显,时有胃脘部胀痛、反酸、打嗝,精神、食欲一般,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弦,体重无明显异常增减。
3、体格检查:T:36.4℃ P:65次/分R:18次/分 BP:150/83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体型中等,精神差,对答切题,呼吸平稳。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静脉正常,颈动脉搏动正常,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颈部血管无杂音。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65次/分,节律齐,各辦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莫菲氏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亢进。
四肢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理解力正常。
口角无歪斜。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征反射。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棘突及椎旁压痛,无深叩痛,双直腿抬高试验30度(-),加强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仰卧挺腹闭气试验(+),拾物试验(+),屈颈试验(-),“4”字试验(-),骨盆挤压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双足大趾背伸肌力及跖屈肌力无减弱。
双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引出。
4、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2016.1.28);腰椎全段CT:腰椎退行性变,腰椎未见明显骨折线(2016.1.28渝北区中医院114926)。
二、拟诊讨论:
1、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痹病
血瘀气滞
西医诊断:1、急性腰扭伤
2、高血压3级
极高危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功能Ⅲ级
4、重度骨质疏松症
5、慢性胃炎
2、诊断依据: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老年女性,患者因“腰部疼痛1天”入院,发病急,病程短,属中医“腰痹病”范畴。
辨证分析:患者因腰部扭伤,致使腰部肌肉紧张劳损,损伤经脉气血,致膀胱经经脉气血运行障碍,血瘀气滞而发为本病。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可为病机佐证。
病机为:血瘀气滞,病位在腰、筋骨,气血、经脉,病性实中夹虚,以实为主,预后尚可。
(2)西医诊断依据:
1、急性腰扭伤:①患者老年女性,患者因“腰部疼痛1天”入院,发病急,病程短,有腰部扭伤史。
②腰部活动受限,腰椎棘突及椎旁压痛,仰卧挺腹闭气试验(+),拾物试验(+)。
③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腰椎全段CT可以诊断。
2、高血压3级极高危:3年前于新桥医院诊断患高血压病,最高血压180/91mmHg,现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 q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qd降血压,结合患者年龄、心脏病史,诊断明确。
3、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3年前于新桥医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未服用药物,现偶有心慌心累、胸痛胸闷,诊断明确。
4、重度骨质疏松症:8年前于新桥医院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明确。
5、慢性胃炎:20年前于新桥医院诊断患慢性胃炎,未正规服用药物,现时有胃胀痛、反酸、打嗝
3、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肾虚腰痛相鉴别。
支持点,均有腰痛表现。
不支持点:肾虚腰痛,其痛绵绵,喜揉喜按,多无腿痛,病位在腰府、肾,为肾虚腰府失荣所致。
本病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病位在腰部筋骨、气血、经脉,为筋骨劳伤、气血痹阻、血瘀气滞所致。
故不难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梨状肌综合征:支持点:均可出现下肢疼痛症状。
不支持点:本患者神经根定位体征明显,直腿抬高试验30度(+),加强试验阳性,无典型的疼痛弧。
而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紧张试验(+)。
故不难鉴别。
病例分型:B型
三、诊疗计划:
1、中医论治:针灸以“实则泻之”为原则,以行气活血、化瘀通脉为主。
处方如下:
华佗夹脊穴肾俞白环俞环跳
殷门委中大肠俞膈俞
秩边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针刺方法:每日针刺1次,配以电针治疗,以泻法为主。
方义:以华佗夹脊穴疏通腰部经气,腰为肾之府,故取肾俞疏通腰背部经气,“腰背委中求”委中为治腰痛之要穴,且配合足太阳经之白环俞、大肠俞、殷门、秩边疏通局部腰背部及足太阳经气及气血。
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配合悬钟、足临泣能疏通经脉、运行气血;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配合电针(上方穴位交替6组qd)、中频脉冲电治疗(腰 2组 qd)、微波针(腰2组qd)、临时拔罐疗法(阿是穴),共凑疏通经络气血之效。
同时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中药处方如下:
桂枝100g 细辛30g 白芍100g 吴茱萸50g
威灵仙50g 白芥子50g 当归50g
处方桂枝行气通脉,白芍、当归调血活血,细辛、吴茱萸、威灵仙、白芥子通络止痛,上方共凑行气活血之效。
本病血瘀气滞,予血栓通粉针活血化瘀通络。
调护:清淡饮食、平卧硬板床休息2周、忌生冷,皮腰围固定,局部保暖。
2、西医治疗:针灸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留陪一人,监测血压,完
善入院常规检查(随机指血糖、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像、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肝肾功、血脂、血糖、感染项、心肌酶谱、BNP等),静脉给予改善微循环、脱水及肌肉注射改善骨代谢,口服药物以降血压、补钙、护胃等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