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四画四诗

合集下载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最经典的五首诗词!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最经典的五首诗词!

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是指 唐伯虎 、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在这四人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唐伯虎。

唐伯虎,名为唐寅,因生于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

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水墨书法,唐伯虎的造诣都极深,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今日特精选唐伯虎五首诗,以供读者赏析。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爱好古文的人可能会发现,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偏爱桃花,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桃花的作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又如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 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等等此例,不胜枚举。

桃的文化意涵,自古以来以桃的意象广为文人雅士引用,所有对于美好事物的寓意,均以桃隐喻之,尤其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志向。

回到唐伯虎的这首《桃花庵歌》,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句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

此处,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画鸡》古诗_作者唐寅_古诗画鸡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画鸡》古诗_作者唐寅_古诗画鸡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画鸡》古诗_作者唐寅_古诗画鸡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鸡》译文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但是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门窗了。

《画鸡》赏析唐伯虎说:"我这是题我画的白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他好像又在说自己,他说,我美丽的,天生的冠如大官员头上的帽子,我披着满身雪白的羽毛慢慢向你们走来。

平时我不会随便说话,因为我是时间的使者,一旦我说话了,你们就要开始新的一天了!红冠,当时是当官的人戴的帽子;而我的红冠,是自己长出来的。

满身雪白,因为我是从冬天走过来的;“走将来”,将,是助词,向你走来;我背负冬天的雪向你走过来!因此因为我有重大责任所以白天黑夜我不能随便说话,因为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君临天下了的呀;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告诉你们天亮了,起床了,皇帝也不能例外,长官也不能例外,有钱人也不能例外,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天下人应该起床了……从此看,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

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

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

第三、四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来。

转句“平身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此句是全诗中最难写的一句,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无法替代的铺垫,当我们读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第三、四句又是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所以,全诗一气呵成,大气有余,艺术手法老道。

唐寅的落花诗全文

唐寅的落花诗全文

唐寅的落花诗全文唐寅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的诗作含蓄深沉、旷达豪放,被誉为“文肆之祖”。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莫过于《落花诗》。

以下为唐寅的《落花诗》全文。

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寅从诗的开篇就烘托出了一副优美的江南春色景象。

他以“春风”、“绿”、“江南”等词语,描绘出一幅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图景。

而“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是寓意着诗人欲盼着明月光临自己,象征着他对未来的祈愿。

二、如今休去倚危栏,万里长江任去看。

在这一句中,唐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遗憾和对生命的反思。

他让读者理解到生命的短暂,即便在美好的时光里旁观,也不能将光阴遗留在危栏之上。

而“万里长江任去看”则是指无论何时,当人们看到大自然的辽阔无边,更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之相比生命的可贵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句话更多的是带有一个倾心于美,追随美,为美而倾倒的情感。

人们常说“人生贵乎瞬间”,因为一个微小的瞬间,可以让我们瞬间领略生命的美好,眉头下滑,美浸入心头,抛却所有雜念,宣泄自我,落花飞舞,不由自主融入此景之中。

四、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句诗揭示了唐寅内心深处的复杂思绪。

虽然身在美景中,但唐寅却感受到内心的幽愁暗恨无法散去。

他将此幽愁描述为“别有”,渲染了这种情感是俯瞰阳春白雪之上,独享芳菲夕阳的一个民间诗人特有的的悲壮与痛楚。

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则彰显出了唐寅静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陶醉感。

大气磅礴的景象以及强烈感官刺激都无法与内心的平静相提并论。

五、潇湘何事等闲回?山中聚会应难忘。

这句诗让我们瞬间感受到唐寅对于人生的慷慨激昂。

他借用“潇湘”之名,表达了自己爱江南、痴迷于各式各样的美景的心境,同时也表露了他对江南山川的深厚情感。

而“山中聚会”则体现出了唐寅对人生友谊和社交的期待,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冬,他都追求与他人一起分享生命中最棒的时光,聚会和约会都成了自己生命必须的部分。

明代落花诗

明代落花诗

明代落花诗一、原文:《落花诗》(唐寅)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

二、衍生注释:“桃花净尽杏花空”中的“净尽”“空”都表示花朵凋零、消逝的状态,形容落花后的一种空旷感。

“节临三月暮”的“节”可理解为时节,三月暮即暮春时节,此时百花渐次凋落。

“砑罗方帕”是一种经过碾轧的有花纹的丝织方手帕。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是描绘落花的景象并借此抒发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暮春时节,桃花、杏花相继凋落,这种景象每年都大致相同。

诗人在诗中既有对落花的怜惜,又有一种豁达之感。

他说“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似乎在对那些为落花而过于哀怨的人说,这是自然的季节更替,不必过于伤怀。

- 情感复杂而微妙,有着淡淡的惆怅,又有对自然规律的坦然接受。

2. 表现手法- 诗人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开篇“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以描写落花的景象引出后文的抒情。

在描写落花方面,“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非常生动。

落花扑打到屋檐上,冲破了绿色的帘幕,落在台阶上,盖住了红色的地锦(一种铺地植物),这种描写使得落花仿佛有了生命和力量,打破了一般人眼中落花脆弱的印象。

而结尾“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则将落花拾起放在手帕中,手帕上还有绣着的一对鸳鸯,这种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淡淡的哀愁,将对落花的情感融入到这样一个独特的画面之中。

四、作者介绍: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诗人。

唐寅一生坎坷,他少年时才华横溢,本欲求取功名,但却遭遇科场案被牵连,此后便纵情于诗酒绘画之间。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洒脱,常于诗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态炎凉的看法等。

在他的落花诗中,不难看出他历经世事浮沉后对生命和时光有深入的思考,但在情感上又有着一种处于困境中的洒脱。

五、运用片段:1. 文学课上- 老师正在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伤春悲秋主题,说到古人对落花的描写时提到:“就像唐寅在《落花诗》中写的‘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千古风流唐伯虎

千古风流唐伯虎

千古风流唐伯虎——唐伯虎诗书画三绝艺术欣赏湖南大众传媒技术职业学院申剑飞主题词唐伯虎诗书画三绝风流内容摘要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虽少年得志,但因科场被累受屈而厌弃功名,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出于无奈,以卖书画为生,在艰难之中潜心艺术创作,终临绝顶,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绝在何处?其最大特色落在“风流”二字上。

其诗不拘成法,活泼自由,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清新飘逸,尽显风流,有李太白之风。

其书法学出多门而博采众长,自我一家,端壮大潇洒,俊逸挺秀,率真自然,妩媚多姿。

其画象放飘逸,秀润缜密,结构严谨,巧妙新款,意境高雅,美不胜收,世人称之为“唐画”、“神品”。

唐寅一生坎坷而不失风流清高,诗书画更尽显风流,真不愧为千古风流唐伯虎。

作者简介(略)千古风流唐伯虎——唐伯虎诗书画三绝艺术欣赏唐寅(1470—1523),生于明成化六年(庚寅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5日),恰适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故取名唐寅;寅属虎,同辈排行老大,故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六如居士等。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明代杰出的大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

唐寅少年得志,十五岁中秀才,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京乡试中解元,“龙虎榜中名第一”。

第二年赴京会试,因程敏政科场案发受牵连而入狱,最后被取消考试资格,发配浙江为吏。

唐寅无辜蒙冤,断然拒绝为吏,返回吴县老家,从此厌弃功名,沉湎诗酒,常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饮酒沦诗,世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含称“明回家”。

四十四岁时,唐寅受聘宁王朱宸濠,不久察其野心,醉酒佯狂,被遣返姑苏。

后宁王反叛兵败,唐寅虽免遭不幸,但仕途梦想终成泡影。

从此更加狂傲不羁,放浪形骸,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凭着“百手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常到“烟花队里醉千场”。

唐寅这种蔑视世俗、玩世出奇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唐寅(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

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

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

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

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

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

这是此画构图特色。

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

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

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

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古槎鸜鹆图》纸本。

纵121厘米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

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叮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画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画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画鸡画鸡明代: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裁一作:戴)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注释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平生:平素,平常。

轻:随便,轻易。

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鉴赏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这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

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

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

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

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

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它一声呜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

它一声呜叫,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唐伯虎

唐伯虎

[明]唐寅《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言志》明〃唐伯虎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直很喜苏东坡的词,或豪放,或大气,于是,就连狼狈也如此潇洒淡定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

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往来唱和,号称“吴中四才子。

”据《明史》本传记载,唐寅“性颖利”,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

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

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游女几山图》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

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春游愉悦的心情
“坐石高谈利断金,菊擎露盏涧调琴。

重台莫认陶彭泽,诗画同斯别裁心乙酉秋日御题”诗是乾隆三十年(1965)弘历步其韵的和诗左上有唐寅题诗:
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在画上的左上侧有唐寅题诗:“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署款“唐寅”。

钤“唐伯虎”朱文方印、“南京解元”长方朱文印。

画中题诗格调高雅,后二句更是令后代文人雅士所倾倒的佳句,也是画家与陶渊明隔着数百年历史的对答。

唐寅在绘画中以诗文烘托画的意境,点出主题,充实了画面的内涵思想,这岂是匠人画所能达到的情趣?
明代唐伯虎围棋令人心旷神怡
题画四首之二
树合泉头围绿荫,屋横涧上结黄茅。

日长来此消闲兴,一局楸枰对手敲。

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酒深尚觉冰生脚,何事溪桥有客踪。

唐寅的这首《雪山行旅图》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感受。

崆峒四季景色幻化无穷,我以为,惟有深秋和雪冬更能诠释崆峒的风姿和崆峒的柔情。

崆峒的雪让我懂得世界并不全是肃杀和寒冷,她是一种大的包容,涤荡着无数飘泊不定的埃尘,抚慰并安妥其灵魂,使它们贴近大地,融入泥土:孕育一种希望,让万千生命等待时机,相春而发。

和风过后,再看那香满峡谷和山野的桃花、榆叶梅和迎春花,如潮似海,那一定就是崆峒山收藏了一冬的温情在深深地吐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