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赏画

合集下载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明唐寅《梅花图》纸本水墨纵95.9厘米横36.1厘米现藏故官博物院图绘折枝墨梅,自题七言诗一首:“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

”抒发了自己的清高逸气。

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随枝点染,笔墨十分干净筒练。

画幅以大面积的空白,用潇洒飘逸的行书题诗,表现了文人画在诗画结合上的特点,也反映了唐寅在绘画、书法、文学艺术修养方面的成就。

明唐寅《墨梅图》--- 此作为传世极少的唐伯虎梅花图之一,以淡墨浅绛画独枝寒梅,没骨法写枝干,形姿曲则。

花朵为勾线轻染,笔法秀逸洒脱。

唐寅于画面右上自书咏梅诗:丛条静色岁暮寒,清影方昭君子心。

声集射干蔽豫章,古今独领四时春。

明唐寅《早春幽芳》立轴水墨纸本86×34cm题识:一种幽芳占早春,雪中谁是看花人。

暗香疏影吟边趣,秖许逋仙为写真。

苏台唐寅画并诗。

印鉴:唐居士文嘉题记:春色到家园,处处梅如雪。

惟底暗香清,浮动昏黄月。

茂苑文嘉题。

钤印:肇锡余以嘉名、文嘉休承王穉登题记:疏枝冷蕊散寒香,一树垂垂覆草堂,输却逋仙有新句,水痕清浅月昏黄。

王穉登。

钤印:穉登章藻题记:梅花赋。

高斋寥阒,岁宴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乱吟……鉴藏印:吴亦先藏、行之清玩、岳氏珍藏、刘氏寒碧庄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寅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且不说关于他的各种野史逸闻广流于民间, 旧时的一部《四杰传》以及评弹《三笑姻缘》亦可谓深入人心,遍传于大江南北之街头巷尾与茶楼酒肆。

再加上近世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唐伯虎的形象带有了浓重的世俗文化意蕴,他本人也日益被打造成为一个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

或许是人们将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了,世人对唐寅的了解很流于表面化,只知其人才情甚高,也算是恃才傲物之人,一生娶先后有二妻,但却穷困一生,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用情不专。

其实故事未必就是事实,我更偏好于了解真实的唐寅。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唐寅又是何样高人呢?明代画家、诗人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唐寅的山水画,博采众长,革新创造,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

1、《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

此图写山石悬岩陡峭,苍松虬曲,山泉飞下,石道围栏弯曲,伴着松涛阵阵,有高士正携仆观泉听风,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恋于此,画面既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

《山路松声图》2、《骑驴归思图》,上海博物馆藏,纵77.7厘米,横37.5厘米。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

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

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骑驴归思图》3、《春山伴侣图》,上海博物馆,纵82厘米横44厘米。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

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

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此图位置经营,如树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错落,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和一般简易的文人山水画不一样,尤其是全图笔墨隐约可见宋代山水画的骨骼,真可谓“北人南相”。

《春山伴侣图》4、《步溪图》立轴,绢本,设色。

纵159厘米,横8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

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

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4] ,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结识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结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

唐寅结识好友张灵。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唐伯虎《风竹图》赏析

唐伯虎《风竹图》赏析

唐伯虎《风竹图》赏析
风竹图
作者:明唐寅
质地:纸本,墨笔画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朝代:明代
尺寸:纵83.4厘米横44.5厘米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的画家,29岁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无辜牵连,蒙冤入狱。

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

画家在给文
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

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画中迎朔风而傲然挺立的风竹,几乎就是画家所处境况的再现。

局部
《风竹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所作的一幅花鸟画,以风中之竹为描写对象。

画中的风中之竹随风飘动,极富动感。

此幅写风中之竹随风飘动,富有动感。

截取局部特写,构图别致。

取文同画竹法“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写意象之竹,融以书法用笔,其飞白效果颇具文人趣味。

自题书法端庄秀美,笔划劲挺,并成为构图的一部分。

迢迢阁题识:卷地尘沙起大风,篷头乱舞小庭中。

欹枝折节难为直,一片西飞一片东。

次唐子畏风竹图诗韵。

己丑冬至录旧作。

该作品自识:“满窗潇洒五更风,怪是无端搅梦中。

梦见故人忙起望,白烟寒竹路西东。

南塘邹蠡溪过余学圃堂,因言及南沙知己,故写此为寄。

”唐寅。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秋风纨扇图》,明代,唐寅,立轴,纸本墨笔,纵77.1厘米,横39.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点击下载:明代唐寅《秋风纨扇图》全图1489x2641高清大图】《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

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

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

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

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

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

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唐寅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美丽娟秀而成画中珍宝。

唐寅所作的仕女人物,在画法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笔重彩的仕女画,一种是白描淡彩的仕女画。

特别是白描淡彩,在造型和构图上,线条和设色上具备了优美生动、清新流动、简洁明快的效果。

唐寅的仕女画勾勒和用笔简洁明快、有刚有柔、有粗有细,刚柔相济、粗细结合。

用力或重或轻,速度时快时缓,线条适中。

墨线五彩,浓淡深浅相宜,更具质感和立体感。

而且,唐寅的画风在李唐的刚劲笔法之中注入了温文尔雅的气息,使他的山水、人物画从谨严的院体画风中透露出悠闲的文人修养。

《秋风纨扇图》用高度洗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

左上角有作者的自题诗一首:“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加深了主题的蕴意。

画中手执纨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发髻,美丽端庄,亭亭玉立,目凝远方,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显得无助和无奈。

美人可能从手中夏挥秋藏的纨扇想到自身青春难驻、世情可畏。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明代,唐寅,长卷,纸本水墨,纵32厘米,横994厘米,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完整全卷20674x794高清大图《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为唐寅临摹宋代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的生动传神。

此长卷白描三十五位人物,以郊外山林为背景,各具神态。

衣纹线条用笔柔中带刚,静中似动,每位人物神情意态的刻画形象逼真,山石树木则以浓墨烘染而成,与白描人物形成对比。

唐伯虎以李公麟白描法,将杜甫《八仙歌》中称颂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琎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八位酒仙的风流倜傥表现得非常传神而生动,画中人物或三五成群,或对坐饮酒,或独自一人。

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1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2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3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4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5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6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7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8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9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0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1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2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3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4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5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6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7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8明代/1517年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长卷纸本水墨白描纵31.9厘米横994.5厘米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为唐寅临摹宋代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的生动传神。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唐寅(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

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

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

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

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

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

这是此画构图特色。

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

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

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

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古槎鸜鹆图》纸本。

纵121厘米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

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叮得。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1.落霞孤鹜图画中题诗:“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缈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说起唐伯虎最有名的画,怎么少得了这幅绢本设色画《落霞孤鹜图》,它是唐寅山水画的知名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以千笔淡墨皴擦点染出山石轮廓,苍秀润淡,虽参南宋画法,但全无南宋气味。

整幅作品中清旷优美的意境,展现出浓郁的文人气息,既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又加强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对后世绘画有着深远影响。

2.秋风纨扇图画中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风纨扇图》画笔墨富于变化,含蓄有思致,画法兼工带写,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极其熟练,流利潇洒。

唐寅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对画中女子衣纹的处理,唐寅一反前人沿用的细柔长线条,而是用略带方折而不失流畅的细线表现衣裙的沉沉下垂,直到脚边才略微飘拽,以显示出人物的端秀和凝思的情绪。

全画纯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带,衣带微微飘起,点出正是秋风已起的时候。

丛竹双钩用得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显出了色泽的丰富。

全幅图面气韵生动,美感十足,让人一见即有种被打动的感觉。

3.杏花茅屋图画中诗句:“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是渔家。

主人莫推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

”《杏花茅屋图》是唐伯虎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

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

唐寅曾从苏州老师周臣学习,也受过沈周的指点。

他的绘画在基本技法上,是透过接受从李成、郭熙到李唐的传统,而在笔墨情趣和意境上,则是文人的素质,可以说是画匠士气俱有。

4.骑驴归思图:“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

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骑驴归思图》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伯虎赏画
导读:本文唐伯虎赏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伯虎赏画
文/殷贤华
唐伯虎听说人间画家如云,绘画事业欣欣向荣,不由得心痒难熬。

特别是听说当今的大款大腕大官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不由得心花怒放。

他偷偷溜出属于他的那个世界,来到人间赏画。

唐伯虎来到大街上,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摆地摊卖画,生意很清淡。

唐伯虎蹲下身一看,这些画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虽然色彩明亮,但毫无层次;虽然山、水、鸟、鱼俱全,但有形无神。

唐伯虎眉头一皱,问:“你画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呀?”
“我画画很快的,一天最多可以画上百幅,画友们都称我是画坛里的神行太保戴宗。

”眼镜得意洋洋地说。

唐伯虎眉头更紧了,叹息说:“如此急功近利,怎能出好作品?画一幅好画,有时候需要一个月,有时候需要一年。


眼镜一听大为火起,指着唐伯虎的鼻头说:“你这不是骂我的作品水平差吗?哼!你这有眼无珠的家伙,你到那些美术作品展览馆看看,那些名家作品还不如我呢!况且,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画画,那我还不饿死呀?神经病!”
唐伯虎碰了一鼻子灰,摇摇头,来到一家豪华气派的美术作品展
览馆。

这里游人如织,大家正津津有昧地欣赏着美术大赛的获奖作品。

唐伯虎仔细一看,不由得一阵苦笑。

这些获奖作品中,除了获鼓励奖的几幅画质量稍微过得去,其他的都不值得一看,果然还没有摆地摊的眼镜画画功底强。

“这些作品,怎么能获奖呀?”唐伯虎挺纳闷,自言自语地问。

“这么简单的规则你都不懂?”一个秃顶老头接过话头,指着画解释说,“这获特别荣誉奖的,作者是文化局局长;这获一、二、三等奖的,作者要么是美术家协会的头头,要么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要么是大赛赞助单位的大款。

这些管画画的领导和赞助画画比赛的大款,精力怎么可能用在画画上呢?”
“这些画一文不值,有什么意义?”唐伯虎很生气,准备拂袖而去。

“一文不值?那可不一定。

”秃顶老头拉住唐伯虎,说,“你不懂行道吧?你到字画拍卖会看看,哪些作品能拍卖出天价,还难说得很呢!”
唐伯虎疑惑地来到规模盛大的字画拍卖会现场,挤到了会场最前面。

他随意浏览r几幅摆在台上的画,不禁大为失望。

他正想离去,忽然传来拍卖师的声音:“下面拍卖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唐伯虎的作品《忽悠》,这是最近出土的古名画,经权威专家团反复论证,确认为唐伯虎封笔之作!”唐伯虎一听差点眼珠掉地上,自己什么时候画过这样的画呀?唐伯虎仔细一看那幅《忽悠》,完全是一幅彻头彻尾的低俗之作!唐伯虎正想发话,但见会场沸腾,好多人争买这幅名作,
最后,这幅《忽悠》以800万的天价售出,令唐伯虎哭笑不得。

唐伯虎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准备离去,忽然传来拍卖师的声音:“下面拍卖当代画家富二代的作品《超忽悠》,底价800万!”
这么高的底价?唐伯虎一听眼珠差点再次掉地上!他仔细一看那幅《超忽悠》,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刚学画画时,水平也比这幅画水平高!这样的垃圾,怎能卖得出去?
然而,唐伯虎错了。

会场上有几个人不断提高报价,《超忽悠》最后以8000万成交!记者们蜂拥而至,长枪短炮对准了《超忽悠》的作者富二代,富二代一下火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唐伯虎迷茫地看着这闹哄哄的场面,感到脑袋很疼。

身边一瘦猴好像很知情,他得意地对唐伯虎说:“看不懂了吧?这叫炒作!富二代的爸爸是大款,他把作品拿到这里来拍卖,是自卖自买!那几个不断提高报价的,全是他请的托!这样一炒作,富二代的名气比唐伯虎还大……”
瘦猴的话还没说完,唐伯虎已经气得口吐鲜血,跌倒在地……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