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故宫博物院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绘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唐寅的绘画风格独特,他在绘画中不拘一格,在画面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成为了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艺术表达。
下面我们将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一、唐寅的艺术生涯唐寅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去世于崇祯九年(1636),其艺术生涯只有短短的20多年,但他的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
他早年拜名画家王时敏为师,学习绘画,后来又师从张淑春、冯梦龙等人,不断地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唐寅的绘画作品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型。
他的山水画承袭了传统的宋元绘画风格,融合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人物画则以形态矫健、笔触奔放为主要特色,塑造了注意构图、基调洒脱的作品。
其花鸟画则栩栩如生,富于生命力,以假乱真受人称道。
二、唐寅山水画的特点唐寅的山水画继承传统的宋元画风,同时又融合了自己的创新。
他善于描绘大自然,用轻淡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灵气,表现出自然界的千姿百态。
同时,他还注重画面构图的平衡和呼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例如他的《蒲江渔夫图》就描绘了一幅河畔风景,画面中的人物、房屋、船只等非常细腻生动,构图严谨到位,整幅画面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美感。
三、唐寅人物画的特点唐寅的人物画风格独特,把人物的神态、个性、气质统一起来,表现了他在画面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才能,同时在画面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使画作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秋波无尽陆汉春》这幅人物画呈现了陆汉春处在思考的状态,通过轻灵的笔触表现了他的形态矫健,培养出一种浪漫、典雅而不失刚毅的形象。
四、唐寅花鸟画的特点唐寅的花鸟画描绘了自然界里面的各种生灵形态,毛鳞细致,细腻生动,让观者沉浸在自然的美丽中。
他的画作不仅考究形态,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例如《虚竹花瓶图》,他采用了不同色调的花卉,创造出浪漫而温馨的画面。
五、结语唐寅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探析唐寅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探析唐寅山水画的风格特征作者:付晓燕付光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3期唐寅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艺术天赋,使的他的山水画形成了“雅俗共赏”的个性特征。
一、唐寅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浙派适应了统治阶级的要求,曾在明代宣德年间拥有众多追求者,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崛起,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如果说浙派的风格是在皇家艺术赞助下时兴起来的话,那么吴门画派的崛起,则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繁荣的直接产物。
”由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吴门画派超越了浙派迅速发展。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势力压倒了浙派而成为画坛主流。
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一带的绘画流派,属于文人画体系。
纵观吴门画派的画家,他们都擅长学习南北各宗,并能兼收并蓄、借古开今、大胆创新,使整个画派呈现出博览百家、开拓大派风貌的状态。
他们仰慕和继承五代两宋画家的绘画风格,特别是吸收宋院体画风的长处而又有突破,自创风格。
在唐寅的绘画中,有很多作品风格与南宋院体画的风格极其相似,如《青山伴侣图》、《骑驴归思图》等,体现了南宋院体山水画中一种空灵秀雅的清新风格。
唐寅及吴门画派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明显地受到南宋院体画风格的影响。
南宋院体画风格属于董其昌“南北宗论”中划分的南宗派,因此,唐寅及其吴门画派应属于南宗画派。
对此,许多史学界也有评述。
单国强在《明代绘画史》中提到“唐伯虎擅长山水、人物,布局缜密平稳,主宗南宋‘院体’……形成自身风貌,布局缜密平稳。
”李维琨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中同样指出,“唐寅的山水画,取北宗的雄劲而避其刻露,有南宗的蕴蓄而舍其率易。
”由此可见唐寅的山水画明显地呈现出南宗的风格,而这一风格的继承,使得他的山水画中兼有文人的笔墨、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为他个人风格“雅”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唐寅山水画的风格特征(一)面向社会底层的欣赏需求——“俗”唐寅的作品中,对于传统的绘画有着重大的突破,特别体现在题材处理方面。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摘要】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笔下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唐寅的绘画风格特点、题材选择、绘画技巧、艺术成就和在绘画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唐寅善于运用淡墨、墨痕等技法,其画作充满了诗意和意趣,给人以文人雅致之感。
他擅长绘制山水、花鸟等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
唐寅的绘画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寅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其对自然和文学的深刻理解。
展望未来,唐寅的艺术影响将继续激发后人的创作灵感,在绘画史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对唐寅的绘画艺术,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关键词】唐寅,绘画艺术,风格特点,题材选择,绘画技巧,艺术成就,绘画史,艺术影响,评价1. 引言1.1 介绍唐寅的背景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雨,号正仲,江苏南京人。
唐寅之名,相传是因为他生于唐代,取义于“唐人之寅”之意。
唐寅出生在一个文化丰富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文人,母亲也对文学艺术有深厚的造诣,这种家庭背景对唐寅的艺术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寅自幼聪慧过人,喜爱文学艺术,擅长绘画。
他在绘画方面的才华备受肯定,被誉为“临池第一才子”。
除了绘画,唐寅还擅长诗词,文思敏捷,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诗词绘画皆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当时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赞赏。
唐寅的绘画作品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被誉为“唐寅画法”。
他的作品创新性地运用了传统绘画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寅的绘画作品以人物题材为主,形态生动,笔墨浓淡得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绘画艺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绘画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唐寅绘画艺术的影响唐寅的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在当时就颇受欢迎,被誉为“各家之长,无一不备”,可见其绘画技法的高超和创作水平的卓越。
故宫的传统绘画艺术:工笔与写意

故宫的传统绘画艺术:工笔与写意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举世闻名。
然而,除了宏伟壮丽的建筑外,故宫还以其珍藏的传统绘画艺术而著名。
在故宫的传统绘画作品中,工笔与写意是两种主要的绘画风格,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工笔画,顾名思义,注重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被视为中国绘画技法的巅峰之作。
工笔画主要运用细腻的笔触、清晰的勾线和丰富的彩色表现,着重描绘细节和色彩的层次。
作品细腻精确,形象逼真,给人以重重叠叠的视觉感受。
工笔画的题材广泛,常常描绘花鸟、人物和山水等传统题材,以及历史事件和宫廷故事。
在故宫的工笔画中,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用细腻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对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与工笔画不同,写意画注重意境和表现手法的自由。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但在明清时期才得到充分发展。
写意画通过简洁而灵活的线条勾勒和富有表现力的笔墨运用,力求捕捉事物的精神和气氛。
写意画通常更加注重笔墨的神韵和意境的营造,具有一种抽象和象征的美感。
在故宫的写意画作品中,流露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观念。
例如,《清·吴昌硕山水轴》以简洁而有力的笔墨表现了山水的壮丽与广漠,给人以纯粹的艺术享受。
写意画的艺术追求在于通过简约和意象的表达,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联想和共鸣。
工笔和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两种重要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和对立的关系。
工笔注重细腻和精确,写意追求意境和表现;工笔侧重于描绘,写意更注重意象。
然而,尽管两种绘画风格有所不同,它们在故宫的展览和珍藏中却和谐共存,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
通过对故宫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我们能深入了解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和深厚的传统底蕴。
工笔与写意这两种绘画风格的交汇,既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又彰显了故宫博物院作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历史趣谈大才子唐寅的画有何特色 唐寅的画值多少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才子唐寅的画有何特色唐寅的画值多少钱
导语:唐寅,明四家之一,被称为出现在明朝晚期的中国画坛奇才,留下众多画作,藏于世界各地多个博物馆中,他的遗世画作价格如今始终居高不下,更
唐寅,明四家之一,被称为出现在明朝晚期的中国画坛奇才,留下众多画作,藏于世界各地多个博物馆中,他的遗世画作价格如今始终居高不下,更是在13年拍出七千多万的天价,可见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唐伯虎的画作极少有年份的标注,且画风多变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很难推测创作的具体年份,也很难用年代来排列,所以用题材来划分,有山水、人物、花鸟等。
唐伯虎在山水画上的艺术地位,主要在于打破了门户的规划与区分,他既师从南宋院体的画派,又吸取元代文人的画风,将二者相结合,因此其画作中不仅有南宋李唐等人的工整细腻、色彩华丽,也有宋人笔法的恢宏有力、风骨奇峭,同时加之融合来源于不同大家的构图笔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他的画作通常布局严谨、形象生动,山石陡峭,下笔用墨淋漓尽致。
另外,他对于山河有自己内心的感知,能在作品中表达其情感。
唐伯虎的人物画也极为出彩,功底深厚,人物的刻画形准神妙,他的仕女画大多有两种,一种是线条细腻、雍容华贵、色彩富丽的院体画风,通常浓墨重彩;另外一种注重写意,下笔流动洒脱,转折有力,线条的勾勒起伏自然,十分简逸。
至于花鸟类的物象刻画,唐伯虎通常加以真情实感的描绘,画面往往简洁明了,笔墨明净,格调秀丽,饶有韵味。
唐伯虎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他吸取了众多优秀的画风画法,并在此基础上自我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唐寅风格。
生活常识分享。
论江南四大才子之唐寅的绘画艺术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茜2.艺术画廊论江南四大才子之唐寅的绘画艺术杨占丽(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摘要:唐寅不仅精通山水画还精通人物画与花鸟画,并且师承名门,融合南北画派的精华。
人物画最为出名,主要是仕女画,色彩绚丽清雅,身形优美。
山水画,构图疏朗,着笔巧妙,风格秀逸,花鸟画秀逸又洒脱。
关键词:唐寅;绘画艺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中图分类号:J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024-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12一、前言唐寅不仅在诗文、书法方面具有卓越的成就,在绘画方面更是被称为“明四家”之一,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都具有很高的天赋,尤其是人物画最为著名。
早期学习吴门画派的风格,拜沈周为师。
唐寅不仅以沈周为师,又兼元人画和南宋院画两大画派所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时声名远扬超过沈周。
唐寅的山水画非常有名,他的画笔法劲健构图严谨,峰峦雄伟,如《函关雪霁图》、《庐山观瀑图》。
崇山峻岭雄伟险峻、江山盛景绝美多娇、悠闲的亭谢园林。
人物画以仕女为主,人物神韵独具且写实。
唐寅的人物画虽多,但根据风格分为两类,一种类型的是气象高华、敷色妍丽、气质高雅的画,描绘宫廷里的贵族迷恋声色,淫乱奢华的场景,具有代表性的是《王蜀宫妓》;另一类型的人物画是笔墨流动干净利落、着色谈雅、画中笔线起伏、而且转笔方劲的作品,着重的描绘历史人物或者民间仕女为主,描绘她们的悲惨处境,与前一类有明显的不同,如《秋风纨扇图》。
花鸟画格调多为洒脱秀逸、幽静寂寥,悠远脱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枯槎鸲鹆图》。
唐寅少年得志,个性鲜明,但后来沦落到只能在寻常巷陌中,靠卖画提诗为生,历经凡尘俗事的他在绘画上手法逐渐成熟,表现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面貌,可能正是因为后来悲惨的经历使他后期的作品透露出一种浓浓的深沉与沧桑感。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
从今以后唐伯虎就彻底的消除了“考功名”,不想做官了,认为其太险恶。他就混迹江湖,以卖画为生,行为也放纵不羁。像小说里说的有时候是有钱就吃、喝,没钱了以后就卖画,还骗吃骗喝。这样一种性格行为造成他的绘画风格是特别活泼的.,当然有许多故事,三厢的故事是没有的,点秋香也是没有这回事。
生活上放纵不羁,当然也有几次他想振作,但是始终不行。所以他卖画为生,生活并不好,常常跟文徵明借钱,文徵明跟他关系很好,也给他钱,但没借助他,唐伯虎生气了,很长时间就没有理文徵明。到晚年的时候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歉意,他说你当时劝我是对的,你看我如今还这个样子,一生就这么放纵过去了。这样一种独特,我想造就了它的绘画风格:他把他的才气全部用在绘画上了,所以他的风格样式特别之多,而且学得特别快,学谁像谁。当然许多画里边也有许多的寓意,表现对社会的不满,发泄他的牢骚。
事茗图 明代 唐寅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人物画

《事茗图》是明代唐寅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人物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事茗图》描绘了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
近景巨石侧立,墨色浓黑,皴染圆润,凹凸清晰可辨。
远处峰峦屏列,瀑布飞泉,屋舍置于四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清净宜人。
画面用笔工细精致,线条秀润流畅,墨色渲染精细柔和。
[1]《事茗图》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是作者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代表作。
[2]《事茗图》画面左右两侧以悬崖、树石近景遮挡,峰岚秀起,山间飞瀑鸣泉,山下流水潺潺。
茅屋数间,开轩面水,似世外桃源。
双松下茅屋中,坐一读书之士,桌案旁有壶盏,隔间里屋有僮子在烹茶。
屋外一老者拄杖于桥上缓缓而来,抱琴僮子紧随其后。
[3]此图引首有文徵明题“事茗”二字,款署“徵明”。
钤“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吴趋唐寅。
”钤“唐居士”。
本幅中另有清乾隆御笔题记:“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罏论茗绿杯持。
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虎丝。
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
御笔。
”钤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
尾纸陆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陆粲著。
”钤印“陆氏浚明”白文方、“贞山”朱文方。
鉴藏印钤:耿昭忠“丹诚”、“千山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赏”、“信公鉴定珍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耿嘉祚“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记”、“漱六主人印”;索额图“也园索氏收藏书画”、“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九如清玩”、“乐庵”、“乐圣且衔杯”、“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等诸家印记多方,另有清内府鉴藏诸印。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以《春游女几山图》为例文\侯关银画理唐寅 《春游女几山图》 65cm×122cm 绢本立轴明正德年间79唐寅生平考证唐寅(1470-1524),苏州吴县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代表作有《蜀国宫妓图》《事茗图》《骑驴思归图》《秋风纨扇图》等。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天资聪颖,16岁便中秀才;2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30岁进京赴考,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之时,受同去考试的徐经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
自此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行为放荡不羁。
其同时期好友文徵明曾作《简子畏》:“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
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
”唐寅不拘于封建礼法,在明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不顾世俗,以风流才子的形象示人。
之后,在祝允明的规劝之下,唐寅重新发奋,以诗书画文为生。
画史对唐寅有较高的评价。
祝允明在《唐寅墓志铭》中写道:“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
不肯为锻炼功,奇思常多,而不尽用。
其诗初喜秾丽。
既又放白氏,务达情性。
而语终璀璨,佳音多与古合。
”①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写道:“唐寅山水……既秀润又饶气韵……一段萧疏清旷之气,出于烟波柳岸间。
”②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写道:“唐寅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洗其勾斫,焕然神明。
”③王樨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写道:“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嵫,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
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
”④毛大伦在《增绘宝鉴》中写道:“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晞古之皴法,其笔姿秀雅,青出于蓝也。
”⑤李开先在《中麓画品》中写道:“唐寅如贾浪仙,身则诗人,犹有僧骨,宛在黄叶长廊之下。
”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写道:“伯虎才高,自宋李营丘、范宽、李唐、马夏,以至胜国吴兴,王(蒙)黄(公望)数大家,靡不研解,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惟小弱耳。
”⑦徐祯卿在《新倩集》中开篇即写道:“唐寅,字伯虎,雅姿疏朗,任逸不羁。
喜玩古书,不为章句。
”……唐寅宗法南宋名家李唐笔法,气势磅礴,与同为吴门四家的文人画代表沈周、文徵明交好;山水、人物画作俱佳,气度不凡。
这样的一位画家,同仇英一起长时间被划分到职业画家群体当中,未免抹杀了他的才情和在绘画方面独到的见解与认知。
《春游女几山图》的画面语言分析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游女几山图》,是唐寅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品,是唐寅职业文人画画风形成的历史关键。
唐寅在明以来的画史中常被冠以风流才子的称号,这一称谓让人过多瞩目他随性的处世态度,似乎掩盖了其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踌躇和郁郁不得的寂寥。
与其存世名作诸如《蜀国宫妓图》《秋风纨扇图》所呈现的工整之至和色彩艳丽不同,《春游女几山图》无论从画面题诗,还是笔墨章法上都更加贴合“唐家样”。
既不迎合市场的需要,也并不完全是文人心意的表达,突破明中期画坛的商品化气息,直追宋元。
在技法上复古,在意趣上启新,展现① 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第2页。
② 杭春晓、张燕飞,《明四家绘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96页。
③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369页。
④ 潘运告,《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
⑤ 邵洛羊,《洛羊画谭》,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第279页。
⑥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82页。
⑦ 王世贞,《艺苑卮言》,凤凰出版社,2009年。
图一 周臣《春山游骑图》 64cm×185 cm 绢本80画理出亦行亦利的职业文人化倾向。
(一)自题诗与书斋画《春游女几山图》上端正中有唐寅为女几山所作的一首诗:“女几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
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唐寅注重诗画的结合,在现有的唐寅诸多作品中,均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春游女几山图》之外,《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等也是采用了一贯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艺术主张。
在目前研究唐寅绘画风格转向的很多文章当中,都把唐寅的这首诗作为唐寅注重写生、走出书斋的证据,笔者认为不然。
女几山位于河南洛阳,又名花果山,是晋唐以来中原地区的圣地,被古人喻为仙山。
古地理书上更将它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河南嵩山并称为七十二福地。
唐代白居易、韩愈、刘禹锡、裴度、李贺,宋代司马光,金朝元好问等历代文人墨客都为女几山的自然风光倾倒,题诗作画、赋词吟唱。
女几山更是由于明皇的登顶,引得历代骚客留下诗篇颂赞。
边塞诗人岑参诗云:“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宋代蔡襄《云中不见女几山》云:“宜阳南路是仙山,雪拥云埋杳霭间。
洗眼来看无处觅,不知可否在尘寰?”《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七中唐二十一的《羊士谔》篇中有诗一首,名为《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
羊士谔在这首诗里是这样描述早春女几山的:“女几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
”唐寅与羊士谔,一位是中唐时期受谗言所贬的饱学之士,一位是朱明王朝被科举所累的青年才俊,仕途的坎坷,让唐寅从羊士谔的诗中找到了一份归属感。
只是,这位倜傥的才子后生与前人不同的是,他用了更加积极的人生观来渡人渡己。
他将羊士谔的“知何日”改为“此日”,把“惆怅回车”变成“载酒携琴”,体现了他淡然恬适的心境。
唐寅既然是风流才子,改他人之诗肯定不是因为他才思枯竭。
其实,这首女几山的自题诗并不是唐寅为女几山所撰唯一的诗文。
根据明万历刻本的《唐伯虎先生集》外编卷一中的记录,该诗出自题画四首之一,是春、夏、秋、冬中的“春”。
其他几首如下:树合泉头围绿荫,屋横涧上结黄茅。
日长来此消闲兴,一局楸棋对手敲。
(夏)网上西风得四腮,清斋准拟捣齑开。
诗肠忽作干枯崇,又使溪丁换酒来。
(秋)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酒深尚觉冰生脚,何事溪桥有客踪。
(冬)在唐寅的诸多题画诗中,对于女几山的热爱,多有流露。
《唐伯虎先生集》外编续刻卷六的《题自画山水诗》有“仙杏柔条映小寰,柴门流水自潺湲。
心期写处无人到,梦里江南女几山”。
暂且不论唐寅是否真的到过河南洛阳,在上述各处的题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几山对于唐寅而言,是梦幻的仙境,是可以给予他精神寄托的地方。
所以,他会超越地域的界限,写下“梦里江南女几山”的诗句。
同时,《春游女几山图》确是“卧游”的书斋画无疑。
唐寅对于春日邀三五知己同游女几山的想法,是未能实现的美好愿景。
《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和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中,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来比喻上升速度之快。
实际是没有人可以做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和“坐地日行八万里”,也正是这种夸张的修辞,丰富了文学的内涵,美术作品亦然。
书斋画通常被认为是“闭门造车”,是脱离实际生活的“自说自画”。
可在传统文人的世界中,创造出可游可居的书斋画,是文人自娱的典型方式。
(二)笔墨意趣唐寅宗法周东村,上可追至李唐一派。
李唐初期山水气势恢宏,画面图四 周臣 《春山游骑图》(局部)图三 周臣 《春山游骑图》(局部) 图二 周臣 《春山游骑图》 (局部)墨色浓郁,笔力遒劲,是南宋院体的代表。
李唐一生随宋先后经历北南二朝,南渡之后,画风突变为清雅丽质。
一位艺术家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调整自我风格的转变是很正常的,唐寅在身份发生转变之后创作心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师法李唐的过程中,李唐的个人魅力也给了唐寅很大的鼓励。
周臣的传世名作中有一幅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春山游骑图》(图一)。
同是初春出游的作品,整个画面所传达的笔墨意境,可以明显感受到周臣的繁复和凝重。
这一点较之上海博物馆藏的唐寅《春游女几山图》而言,不免逊色。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真迹日录》卷五对《春游女几山图》有这样的评述:“唐子畏浅绛山水一幅题‘云仙杏花开,女几山道旁。
流水碧潺潺,心期欲到知何日,况是邻逋剩有闲。
’唐寅此画全仿李晞古,略无周东村笔法,真绝品也。
此画今在李氏。
”唐寅将披麻皴和斧劈皴结合,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长线条斧劈。
兼用侧锋和中锋,在塑造林泉意境上脱离了沈周、文徵明从元画而来的单纯的萧索,增添了细致柔和的成分,有了一种宁静、舒缓的空间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直以来确定院体画和文人画的重要一点是看创作主体的身份。
李唐是南宋画院的职业画家,李唐的作品被称为院体画无异议。
根据记载,唐寅虽卖过画,且以卖画为生过,但并没有迎合统治阶级趣味,他满足的是市井百姓的审美需求,以商品交易的成功实现为目的,排除了政治性的影响。
(三)章法构图此画作采用全景式构图,近景有在古松掩映之下的一座草堂,曲径连野桥,山间杏树间杂生长,画面最下方中间位置有一位持杖前行的长者,身后有一琴童跟随其后。
近处山石以重墨压脚,平衡了画面远处山顶的重色。
中景是山色湖光,两只渔舟泛舟湖上,平直的湖面线条和蜿蜒曲折的山路形成画面动静的节奏对比。
远处群山高低有致,低处的山体采用淡墨渲染的方法,右侧远处高山用长直线条抒发春日畅游的心情,杂树灌木掩映其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样一个唐寅打造出来的内心世界,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无异。
周臣在整个空间的配置和安排上更在意人的存在。
周臣的《春山游骑图》(图二、三、四、五、六),画面五处有人的存在,在画格和气韵上不及《春游女几山图》清幽别致、空旷隐逸。
可见,历史上说唐寅诸多作品皆为周东村代笔是不可信的。
上海博物馆还藏有唐寅另外一件山水画作——《春山伴侣图》(图七、八、九、十),是以元人笔法改良宋代院体画风的山水佳作。
图中初春冬气还未完全褪去,透过画面传导出的冷逸似有元画尚意的极简风格。
画面左上角题诗云:“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
好是泉头池上石,软沙堪坐静无尘。
”图七 唐寅《春山伴侣图》(局部)图六 周臣 《春山游骑图》(局部)图九 唐寅 《春山伴侣图》(局部)图八 唐寅 《春山伴侣图》(局部)图五 周臣 《春山游骑图》(局部)81画理画面上,流泉飞溅的山间大石上端坐两位激烈论道的高士。
构图Array上打破时空限制,仅截取崇山峻岭的一处。
透过画面上零星的几处新枝展现初春时节。
设色清淡,仅用墨色晕染,浓淡干湿、皴擦勾染之间笔笔有情,见韵见形。
人物服饰略用赭石提亮,与朱红的印泥相映成趣,丰富了黑白的画面效果。
山中盘旋处几多云彩,就在这一派云山雾绕之中,元人的景韵在北方山石的崇高中释放,可谓一幅融合南北的佳作。
唐寅的才情亦通过独到的视角和技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周臣虽是唐寅的师父,唐寅在前期的笔墨运筹上也几乎完全仿照了东村,但离开技术层面的笔墨来看意趣时,东村和六如之间,伯仲立现。
且唐寅绘画几乎都带题诗,他本人并不以职业画家的身份来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