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当代文学创作现状与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综述

合集下载

浅论新世纪西藏文学汉族作家的创作

浅论新世纪西藏文学汉族作家的创作

101[摘 要] 新世纪西藏文学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汉族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稳定的力量,创作队伍逐渐壮大,出现了新的作家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面貌,如范稳进行的多元文化交织的大地书写,张祖文的“藏边体小说”,宁肯的哲理叙事,马丽华、高平的历史叙事,何马的探险小说,党益民的军旅小说,杨志军的生态叙事等。

[关 键 词] 新世纪;西藏文坛;汉族作家;多元化;奇观化浅论新世纪西藏文学汉族作家的创作风貌左燕梅21世纪以来,西藏文学发展迅速,涌现出大量作品。

根据本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21年,我国出版的关于西藏和藏族题材的文学作品至少有247部,其中长篇小说至少有115部,中短篇小说集至少有35部,散文集至少有45部,诗集至少有22部,长篇报告文学至少有30部。

以上数据表明,21世纪西藏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时期。

进入21世纪后,包括马丽华、高平、范稳、宁肯、张祖文、杨志军、党益民、凌仕江、王宗仁、陈人杰、刘萱、陈跃军、杨年华、徐剑、何马等在内的汉族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股稳定的力量,和藏族作家共同铸就了西藏文学的新辉煌。

他们的作品主题多元、风格各异,在艺术手法上进行了创新,使得西藏文坛显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21世纪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传媒化的时代,社会环境和文学生产机制的变化,使得21世纪西藏文坛汉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新的作家群体21世纪以来涉足西藏和藏族题材的汉族作家越来越多,队伍逐渐壮大。

除了兴起于21世纪以前的一些作家如高平、马原、马丽华、李瑛、裘山山、王宗仁、王族、丁晓敏、祝勇、杨年华等仍然笔耕不辍外,有更多的汉族作家加入这支队伍。

如范稳、张祖文、宁肯、党益民、何马、杨志军、凌仕江、敖超、曾哲、陈人杰、刘萱、陈跃军、高扬、徐剑、郭阿利、江觉迟、红艺、安妮宝贝、杨金花、陈泠、七堇年、摩卡等等。

作家的身份也更加多元,除了援藏干部、军旅作家,还有学者、游客、记者等等。

略论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

略论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

略论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
中国藏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文化独特的民族,它的儿童文学创作也是充满丰富多样性的。

在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散发出专属于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魅力。

首先,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突出了民族特性。

在这些作品中,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容始终有着重要的位置,比如土著神话、传统文化传说、民族风情等,围绕紧紧地围绕着藏族历史和文化,在藏族小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概念意义。

其次,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融入了西方的文化精髓。

在藏族当代小说中,作者深刻反映出西方文化精髓,把西方文化的文学元素、哲学思想等融入到小说的叙事中,增强了现代作品的文学价值,使得小说能够更深入地吸引藏族小读者的心灵。

此外,藏族当代小说也注重将藏族文化充分地融入到一系列藏族特色人物当中。

在儿童小说中,以藏族特色的人物、情节、风趣、矛盾、爱和忠诚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和风貌,以及藏族自身的历史文化等,使小读者的藏族文化知识有所提高,从而更加生动地体验藏族文化。

最后,藏族当代小说也注重以近代形式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编排。

作家在写作中把社会矛盾和历史缝隙紧紧地放到叙事的特定场景中,描绘出新时代中藏族探索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使藏族史实得到完整地深刻表现。

以上是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几个特点。

藏族当代小说的创作将藏族特有的民族特性、西方文化的文学元素、对历史文化的重新编排与叙事的特定场景紧密结合,以语言的表达力和神秘感勾勒出藏族当代小说特有的魅力,使更多的儿童朋友可以加深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实现“文化自信”和“个性认同”,这构成了藏族当代小说创作的独特性,也是藏族小说能够受到小读者厚爱的重要原因。

简析当代藏语文学的现代转型

简析当代藏语文学的现代转型

简析当代藏语文学的现代转型作者:卓玛扎西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摘要】 1949年解放后,藏语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此之后创作的人们称作当代藏语文学。

藏语当代文学对应的是其传统文学,可以说藏语当代文学是从传统文学转型而来的,其中作家、写作目的、写作理论、主题思想、读者队伍等方面,都发生了现代转型。

本文着重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藏语文学当代转型从概念的角度而言,藏语文学是藏族文学的下位词,是构成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几年,在文坛上,还是在学术界一直有什么是藏族文学的争论,对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今天在这里探讨的命题非常明确,就是藏语文学,即写作的语言载体是藏语文,也就是说用藏文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我们称之为藏语文学,藏族人自己有时候从主观角度出发,称她为母语文学。

关于当代藏语文学,其开始的起点应该是1949年,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六十多年了。

藏族当代文学的概念,其对应面是藏族传统文学,也就是说1949年以前的藏语文学。

而藏族当代文学,是对藏族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它体现的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藏族人民运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反映藏族社会变迁的一种新文学。

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两者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区分。

藏语文学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从传统走向现代,文学构成的内在要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多本质的变化,比如作家、写作目的、写作理论、主题思想、读者队伍等方面,都发生了现代转型,这样的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藏语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下面尝试做一些具体的分析:一是作家身份的转变是藏语文学现代转型的最主要的先决条件。

由于历史上,藏族属于全民信教的民族,再加上传统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属于出家僧人,所以藏族传统文学,尤其是传统作家文学的作品,可以说90%是出自出家人之手。

由此可以看到的一个事实是藏族传统文学的主力军是僧尼,而不是凡夫俗人。

当代藏语文学的作者和作品简析

当代藏语文学的作者和作品简析

当代藏语文学的作者和作品简析作者:卓玛扎西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摘要:当代藏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作者和作品。

当代藏语文学发展几十年以来,其作家队伍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其文学体裁和作品质量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迁,本文围绕这些问题,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当代藏语;作者;题材一、作者队伍和年龄结构就作者队伍和年龄结构而言,目前,老一代作家(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步入文坛的、并有一定创作实力的群体)逐渐淡出藏族文坛,这是藏族当代文学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舉例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涌现的作家群中,著名诗人居格桑,如今专注于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很少有文学作品问世。

其他还有桑吉、热贡多吉卡、恰嘎多杰才让、恰嘎旦正、南色、角巴东主等,几乎以集体缺席的方式与藏族当代文学渐行渐远,各自忙活在科研活动和教学工作中,少有文学创作活动。

根据世界性的文学创作经验来说,大多数作家都是在自己的晚年才完成伟大作品的。

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藏族当代文学很难出现具有跨民族、跨地域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的原因之所在。

至于出现作家们集体缺席的如此局面,作家个体的生存压力和外部体制性的缺失,恐怕也是他们放弃继续文学创作的主要原因。

中青年作家仍然是藏族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

像小说作家、一届“骏马奖”、三届“章恰尔文学奖”获得者德本加,小说作家、新一届“骏马奖”获得者,同时也是两届“章恰尔文学奖”获得者扎巴,藏汉双栖作家、电影导演、“章恰尔文学奖”获得者万玛才旦等,仅从他们的获奖情况也能窥见其创作水平了。

更加可喜的是,他们目前仍然活跃在藏族文坛,笔耕不辍,成为中青年作家力量的楷模,他们的作品也日趋成熟,得到广大读者高度认可。

新一代作家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使得藏族当代文学后继有人,储备力量让人感到欣慰。

比如拉先加、赤桑华、云才让等80后一代,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为新世纪藏族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他们的学历比任何时期都高,其中硕士生居多、博士生也不在少数,并且所学专业也与文学相当接近。

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

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

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摘要】当代藏族文学作品对藏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演绎和创新利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式。

通过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作家如何重新演绎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他们创作的启发作用和影响力。

当代藏族文学作品也反映和传播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使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利用藏族传统文化资源对当代藏族文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展望未来,当代藏族文学应继续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资源,以确保其在当代文学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重要地位。

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和深厚将为当代藏族文学创作提供不竭的灵感和力量。

【关键词】当代藏族文学、藏族传统文化资源、重新演绎、创新利用、传承与发展、启发作用、反映、传播、重要性、持续挖掘、创新发展、重要地位。

1. 引言1.1 介绍当代藏族文学当代藏族文学指的是藏族作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形式。

随着藏族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藏族作家开始将自己的文化和思想融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魅力。

藏族文学不仅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反映当代藏族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

当代藏族文学作品多以藏地风情、藏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为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

藏族文学的语言多以藏文和汉文为主,这种双语形式不仅能够使藏族文学更贴近藏族读者群体,也有利于将藏族文学传播给更广泛的读者。

当代藏族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和题材选择上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突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融合了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

藏族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当代藏族社会的生活状态,传递了藏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在当今文学界,藏族文学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1.2 介绍藏族传统文化资源藏族传统文化资源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宝库,承载着藏族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信仰。

藏族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藏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绘画艺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

【当代文学论文】藏族当代文学的文化心理浅析

【当代文学论文】藏族当代文学的文化心理浅析

【当代文学论文】藏族当代文学的文化心理浅析佛教在西藏源远流长,自其传入以后,经过与苯教的争斗、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并在高原大地上广播流散,成为藏族文化的精血脉络。

由于此,藏族文化就有了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藏族文学不可避免地要深受宗教的影响,这种审美文化特征在藏族古代文学中表现的相当突出。

尽管藏族当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已经有了巨大转变,但依照文化传承的规律和逻辑,藏族当代文学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还是在所难免的。

所谓智慧内敛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是指藏民族更习惯于通过静思和冥悟来思考人生,探索世间万物的真谛。

因此,不管在宗教活动,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倾向于收敛自己的行为和话语,而更多的是用“心”去审视、体悟眼前的事物,以沉默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无常变化。

这显然也与藏民族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藏民族与外部世界的这样一种认知关系在藏族当代文学作品中同样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从创作实际来看,在诗歌占据藏族当代文学主导地位的20世纪50、60年代,即便是一些社会性、政治性很强的诗歌依然体现了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最明显的就是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细致多样,并充满神圣、谦恭、敬畏之情。

当然,那个时代的一些藏族诗人,幸运地迎来了生命的新机,由于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转折,他们对新的历史境遇充满了喜悦之情,因此,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也包含着对新的生活场景和美好未来的赞美与讴歌,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家园之情。

但从文化深处勘探其中的“无意识”根源,我们就不能忽略他们对自然本身怀有的那种天然的敬畏之情。

他们笔下的自然描写固然有着表现因历史境遇改变后所产生的那种无法用别的方式传达的喜悦之情的成分,但更有来自意识深处的对自然崇拜和相信万物有灵这种最根源性的文化无意识成分。

由于此,我们才看到了藏族作家对自己赖以存身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赞美与讴歌。

这样的传统延续不断,它在藏族当代诗歌中仍然表现得非常突出。

浅析当代藏族文学的文化走向

浅析当代藏族文学的文化走向

浅析当代藏族文学的文化走向作者:南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3期摘要:本文将围绕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存在方式进行分析,概述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及特征表现,并从多方面探讨藏族文学的文化走向,为深入剖析藏族文化精髓提供鲜明的方向指引。

关键词:当代藏族文学;作家;走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56-01一、简述藏族文学的存在形态(一)文学形态的整体风格从藏族文学的当代发展形态来看,尤其是体现出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不同形态,在继承藏族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从各种渠道吸取文学创作的力量,其中,早期小说作家群体对民族特色的探索、乡土文学作家群体的文化个性、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对民族神秘文化的探险、青年作家群体在新世纪前后悄然崛起等成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主流,在藏族文学的文化引领上,创造出风格各异、品质不同的文学作品,直接体现出作家的生活体验或者感悟,也包括有有民间艺术的综合,各种原始情感、想象的积累,形成了藏族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丰富藏族文学注入了文学涵养。

(二)佛教文学的意识流表现从藏族文学的当代意识来看,其中还蕴藏着一定的藏族佛教文化,佛教文学的创作主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高僧大德、达观贵族的思想体现,在佛教文学的熏陶下成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发源。

因此,在佛教文学的形态表现中,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都能有一种佛教故事、典故以及预言式的传奇色彩,象征性、虚构性、原始性的表现形态成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主要表现形态。

尤其是民间藏族文学的发展,在以口头流传形式发展起来,蕴藏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概括藏族文学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显示(一)发展阶段的准确分析从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来看,主要是从两个阶段进行解读。

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藏族文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背景下,藏族文学的主题以及体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其中,流行的通俗的新民歌,以及通俗易懂的民间诗歌,高原散文的别样风采,都展示出文学发展的春天。

基于文化身份意识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的探讨

基于文化身份意识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的探讨

基于文化身份意识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的探讨藏族文学是藏族文化的精髓,也是藏族独特的民族符号,深沉的民族记忆,优美的民族风俗。

本文首先从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入手,同时阐述了基于文化身份意识下当代民族文学特性及演化,最后总结了基于文化身份意识下的当代藏族文学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标签:文化身份意识;当代藏族;文学分析;文学特性;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本身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审美活动与审美现象,是地域文化活动表现的直接途径。

文学创作会受到所处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

文学创作可精准的将文化现象反映出来,并将相应的文化内涵蕴含在其中。

这不仅是文学创作中与文化活动关系的阐述,也是两者区别的最佳体现。

因此,从文化身份识别角度下去分析当代藏族文学的特性、研究、未来发展,属于一种全新且非常流行的模式。

一、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当代藏族文学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模式,同样是一种当代藏族文学的批评思路。

基于当代藏族文学内包含的特色,当代藏族文学的表现上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域特色。

因此,相关研究者在当代藏族文学研究中,“地域性”审美刺激与审美特色是研究重点。

在社会历史评判中,当代藏族文学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很多的评论、研究,均是将焦点聚集在作品揭示上。

深入研究的是文学作品内的社会历史,探讨的是当代藏族文学作品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不少研究者与论述者,在当代藏族文学创作中,会阐述与解读一些地域特色、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等。

当代藏族文学的研究,注重的是其中的文化研究,这也是相关研究与论述者的共同关注点。

但由于研究的单一性,难以实现研究视野的扩展,使得当代藏族文学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从1980年之后开始,我国就开始开展当代藏族文学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应的体系。

二、基于文化身份意识下当代民族文学特性及演化在当代作家中,民族作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个体,民族作家通过创作将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展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 当代 文学 的创 作 者 , 尤其 是 汉语 写 作者 大约 只有 国文学的新与旧》《 ,西藏文学》 副主编、 著名作 家次
当代藏族文学的未来》我校 杰出校友 、 , 十几个人 , 而且大都是 业余写作 , 他们没有更 多的 仁 罗布的《 精 力深入生活, 高写作素养, 提 结果导致写作模式 著名作 家尼玛潘多的《 在书写 中体会快乐》 5 等 场 单一, 艺术价值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系列报告 , 受到了我校师生热烈欢迎。 ( 执笔人 : 魏春春 ) 西藏 当代文学批评 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 了与
2 1 年 7月 01
J l. 01 uy 2 1
“ 西藏 文 学创作现状 与发展趋 势" 当代 学 术研 讨会 综述
西藏 当代文 学研 究 中心
今年恰逢 西藏和平解放 6 周年 , 0 从文 学发展 状 、 西藏 题材 影视 作 品研 究、 藏 当代 文 学 与 内地 西
的 角度 回顾 6 年 来 西藏 文 学发展 的成 绩 , 讨 西 文学的关 系 0 探 等重要问题进行 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涌现 出了一批 优 秀 的作 家和 作 品 , 为 族学院语文系的部分老师 , 于乃昌、 如 胡秉之 、 廖光 瞩 目的 成就 , 耀 等教 授 ,就把 学术视 野投 向 了西藏 当代 文 学领 西藏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整个 中国当代 域 。 们及 时介 绍西藏 当代 文坛上 出现的 最新文 学 文 学的发展 与繁 荣做 出了 巨大贡献 。 他 成 果 , 对此展 开 分析 、 判 , 而为 西藏 当代 文 学 并 评 从 西藏 当代 文学 不仅 具有 明显 的族 群 文 学 的文
西成 阳西藏 民族 学院召 开。会议 期 间, 自中 国社 流融合 的最 前 沿 , 来 民族 交往极 其 频繁 , 民族 文化 气 会科 学 院 民族 文 学研 究所 、 中央 民族 大 学 、 复旦 大 息非常浓烈, 创造 了 灿烂的民族文学, 因此 , 西藏 当
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代 文 学创 作应侧 重体现其 地域 文化 气 息 , 西藏 当 而 西藏社科 院 、 西藏 文联 、 阳市文联 、 咸 西藏 民族 学 院 代 文学研 究也 须立 足 于更 广泛 的 地域 文 化视 域 之 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五十余位作家、专家和学者 , 中, 其 如 此 , 唯 西藏 当代 文 学和 西藏 当代 文 学研 究
展 现 西藏人 文 气息、 自然景 观和 民族 特质 的一 个窗 究者 对西藏 当代 文 学 6 的发展 历程 ,在 认识 上 0年
口, 不仅是 西藏历史和现 实的反 映, 而且承 载着西 有些还处于模糊阶段, 多研究和批评纯粹是一种 许 藏 当代 民族 文化建 设 的战略任 务 , 建设 中华 大文 感悟 式的描 述 , 乏丰 赡的 史料 支撑 。鉴 于此 ,西 是 缺 《 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 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发展 藏研究》 副主编蓝 国华认为应该组织力量整理作 家 战略意义。山东大学的王华博士和成都理工大学的 史料和文学编年资料 , 建议设立西藏当代文学资料 赵岚副教授也持相近观点, 认为影像的真实性有助 馆, 开展西藏文学年度发展报告或文情报告方面的
程 中取得 了突出成绩 , 涌现 出了不 少佳 作 , 是 西藏 台,集中了一批有志于西藏文学研究的学术新锐 , 但
当代 文学的发展和研 究现状依然存在许 多值得 关注 必将会推 动西藏 文学的繁 荣发展 。 的 问题 。这类 问题也 引起 了与会者 的广泛关注 。

研 讨 会 期 间 , 名 军旅 作 家 重要 的研 究话 题 与与会 者进 表 象的把握认识 , 没有真正的批评 ; 一种是 内地主
行 了细致深入 的 交流。 如王 军君副教授 对 王 蒙组 流文学批评 , 管有交流的便利性 , 亦不能完整 例 尽 但
诗《 西藏》 的评介 、 黄波副教授对恰 白・ 次旦平措诗 地 揭 示作 品 的 内在 价 值 ,仅是 一种教 科 书式 的 解 一种是就藏族文化圈而言, 存在着或 用传统解 歌意象研 究、 李宜副教授的西藏当代 民间戏曲发展 读 ;
于 内地群 众 、 海外 华人甚 至 西方各 阶层人 士认识 真 工作 。 同样 , 建立独特 的批 评模 式也至 为重要 。 巴 扎
实的西藏 , 具有极为重 大的现 实意义、 文化意义和
政 治意义。
教授指出, 前关于西藏当代文学的批评有三种趋 目
向 : 种是 国外的 文 学批 评 , 一 以他 者 的 目光 审视 西 西藏 民族学院文学院的部分老师也积极参与 藏、 藏族 的传 统 生活 、 土人情 、 貌 地 形 , 注重 风 地 只
增 先 生 的 亲 自关心 和扶 持 下 , 院成 立 了“ 我 西藏 当 代 文 学不 能仅仅 将 目光放在 西藏 或其 他 藏 区的作
代 文 学研 究 中心” 2 1 年 6月 1 , 。01 71 西藏 民族 学 家和作 品上 , 3 更要将 它纳入到 更为 广 阔的 中国少数 院“ 西藏 当代 文 学研 究 中心 ” 牌 仪 式在 西 藏 民族 民族 文 学领 域 ,甚 至是 中 国当代 文 学的 整体 视 野 揭
状 况的研 究、 栗军副教 授 的西藏 当代 民歌 研 究 、 徐 释现代 , 纠缠不清, 完全用西方文学理念解释 西 或
缺 创 琴 副教授 的次仁 罗布创 作研 究 、 于宏副教授 的西藏 藏 当代 文 学 , 乏亲切感和 深入 性 。因此 , 造一种
女性文学研究、 胡沛萍副教授的西藏当代文学的现 适 合 西藏 当代 文 学的批 评 架 构 和理 论模 式 是 当前 也是 少数 民族 文学批评 界 的 中 代 性研 究、 魏春 春 博 士 的次仁 罗布 、 益 民等 作 品 批 评界 的主要任 务 , 党
[ 责任 编辑 [ 校 对 顾 祖成】 夏 阳】
会者的关注。譬如 , 批评所针对的对象和采取的方 法比较单一。《 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先生指 出,当前 对藏族 作 家的评论 主要 集 中在 扎 西达娃 、 阿来、 梅卓、 白玛央珍等少数作 家的创作上 。 且评论

1 6一 3
的发展 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2 世 纪 9 0 0年 代 , 随着一 化属 性 , 而且 具有 鲜 明的地 域 文学特 征 。 族群 文 就
中央 民族 大学 文 日焕教 授 、 志忠 赵 批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加入 , 学 化 的 角度 而言 , 术研 究队伍逐 渐壮 大 , 关 的研 究成果 也越 来越 丰 教 授 认 为 西 藏 当代 文 学 是 中 国 当代 少数 民 族 文 相 乃 中山 大 学 富, 并逐 渐 引起 了文坛 和 学界 的 关 注 , 支充 满 活 学 , 至 中 国当代 文 学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一 力、 于探 索的学 院评论 团队正在逐 渐形 成 。 勇 林 岗教 授 认 为 包括 西藏 当代 文 学在 内的 中 国少数 正是 在这 样 的 历 史背景 和 现 实前 提 下 ,在 中 民族 文 学 、海 外华 文 文 学和 中 国 内地 文 学共 同建 国文联 副 主 席 、 中国作协 副主 席 、 我校 杰 出校 友 丹 构 了 中国 当代 文 学的基 本格 局 。因此 , 究西藏 当 研
言 , 小说 以 外的其 他 文体 , 近 年 来新 兴 的 西藏 择 恰 当的 角度 深入 作品 内部 ,深入 挖掘 其 中的价 除 如 题 材影视 文 学 , 其创 作也取 得 了较 大进 展 。复旦 大 值 、 内涵及 其 艺术性 , 原 西藏 '代 文 学 的本 真 面 还 : k - l
研 究等 , 引起 了与会者 的广泛 关注 。 都
心任务 。 通 过 本 次研 讨 会 , 与会 者一 致认 为 , 西藏 民族
学院结合 自身学科建设成立的“ 西藏 当代文学研究 中心” 时地顺 应 了西藏 当代 文学创作 和批 评 的现 及
尽 管西藏 当代 文学创 作和研 究在 6 O年发 展 历 实境 况 。 为西 藏 当代 文 学研 究提供 了一个 重要 的平
与会代 表 认 为 西藏 当代 文 学创 作 当下还 存在 益民的《 用胸膛行走西藏》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 ,
些不足。例如创作队伍尚显薄弱 , 专业作 家数量 梁庭望教授 的《 中国少数 民族文学研 究的回顾与展 , 中 有限等。《 西藏文学》 副主编次仁罗布指 出, 前西 望》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教授的《 目
学电影艺术研 究中心主任周斌教授认 为, 西藏题材 貌, 以促进西藏当代文学的长足发展。同时, 文学批 故事片大致 可分为红色经典题材、 反侵略和反“ 藏 评者文学史料观念的 匮乏也是与会者关注的一个 独” 题材、 反映民族 团结与和谐题材、 西藏文化生态 话题。 众所周知, 文学史料的整理、 文学史料学科的 题材和商业电影等五种类型模式, 这些影视文学是 建立标志着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而研

西藏 民族学院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类型 。两条 范式指 藏语 写作 范式和 汉语 写作 范式 , 主要 围 绕一 些 陈 旧的 特 点 , 主 题 、 构 、 事模 如 结 叙
三种类型指藏族作 家的母语写作、 藏族作 家的汉语 式、 魔幻现 实主义等 方面 , 缺乏对新的审美价值的 写作和其 他 民族作 家的汉语 写作 。单就文体形 式而 探 索和 开掘 , 因此 , 晓青 先 生建议 研 究 者应 该 选 汤
第 3 2卷 第 4 期
Vo .3 No. 1 2 4
西藏 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OfTb tN t n l is Isi t (hls o y a d S ca ce c s ie ai aie nt ue P i o h n o i S in e o t t o l
藏 当代藏 、 汉等各族作 家的文学创作现状 , 以促进 西藏 当代 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 荣,具有重要的社 会意义和 学术价值。西藏民族 学院中国语言文学 学科 办学历 史悠 久 , 早在 2 世 纪 8 0 0年代 , 西藏 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