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基讲义因表达的检测----长沙小离

合集下载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第8页
AFP病例分类
AFP病例分类参考WHO推荐病毒学分类标准。省 级教授诊疗小组依据脊灰试验室检测结果,结合 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疗分类。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2.VDPV病例 3.脊灰排除病例 4.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例分类标准
确定范围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第24页
(七)疫情处理
3、疫情终止 VDPV病例或野病毒病例发觉处理后,如在连续3个月内如无新发病
例,可宣告疫情终止。 cVDPVs疫情处理后,如在对最终发觉一例脊灰病例或cVDPVs病例
发生后连续3个月未发觉新发病例,可宣告疫情终止。 疫情终止后应尽快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流行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第17页
(三)病例调查
2、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
按照《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开展 调查(卫疾控免疫[1999]第63号),主要内容包含接种率调查、 接触者调查等内容。
3、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等调查
对于VDPV病例、VDPV循环病例和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 除进行个案调查外,还应到病例居住地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 地OPV接种情况,并结合其年纪、临床表现等特征,判定其危 险性,决定其后续关注程度。调查内容详见输入性脊灰野病毒 病例和VDPV循环病例应急处理预案
AFP病例诊疗关键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 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急性弛 缓性麻痹(AFP)病例。
afp病例监测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免费阅读】甲胎蛋白(AFP)测定(化学发光法)

【免费阅读】甲胎蛋白(AFP)测定(化学发光法)

西安长安医院检 验 科甲胎蛋白(AFP )测定(化学发光法)文件编号:CA-JY-CZ-MY第 二 版执行日期:2010-1-4共5页 第1页1 原理AFP 是胚胎时期的重要血清成分,由内黄囊和肝细胞合成,胎儿出生后其浓度急剧下降,几个月至一年可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值小于20ng/ml 。

本检验科使用日本东曹AIA-1800型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进行 测定,采用微粒子捕捉酶免疫分析技术(MEIA)。

AFP 测定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已包被了抗体的塑料微珠试剂中,加入待测标本后,经温育,再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

然后将其转移到玻璃纤维柱上,用缓冲液洗涤,没有结合的抗原、酶标抗体被洗掉,结合抗原抗体的塑料微珠则被保留在纤维柱滤膜的上方。

这时再加入底物:4-甲基伞型酣磷酸盐(4-Mup)。

酶标抗体上的碱性磷酸酶将4-Mup 分解,脱磷酸后形成甲基伞型酣(4-Mu),它在365nm 激发光的照射下,发出448nm 的荧光,经过荧光读数仪的记录、放大,计算出所测物质的含量。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原始样本类型:血清、血浆或全血(应用抗凝剂为肝素钠、枸橼酸钠、ACD 、CPDA-1或EDTA )、尿液(晨尿、随即尿、24小时尿等)或其他体液(羊水等)。

2.2 样本量:根据不同项目样本量不等(83μl-238μl )。

2.3患者准备:严禁使用接受过鼠单克隆抗体诊断或治疗的病人样本,引起体内含有人抗鼠抗体(HAMA ),当这些样品在使用含鼠单克隆抗体分析试剂进行测试时,引起结果升高或降低。

2.4 样本采集方法:一般采用静脉采血。

样本采集要求:避免过度溶血,必须在无菌体条件下采集;2 3确保离心速度(10000转/分钟)和时间(10分钟),避免颗粒物质的干扰。

避免样品的反复冻融,溶解后的样品需低速震荡或轻轻颠倒混匀已获得稳定的结果。

若样品中有颗粒物质,红血球或浑浊物质必须离心使其澄清后再进行测试。

AFP病例监测课件-

AFP病例监测课件-
脊灰病毒在污水和粪便中可生存数月,低温环境中能 长期生存并保持活力;各种氧化剂、甲醛、2%碘酊、 升汞等,加热56℃(30分钟)以上,均能使其灭活
脊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AFP
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 90%以上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
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
监 测 要 求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肢体急性弛缓性 瘫痪)
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区运动神经元后,导致肌
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 下瘫痪后遗症
脊灰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AFP
监 测 要 求
麻痹型患者 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
不易被发现,在疫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症状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疑似脊灰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ICD10编码)



监 测 要 求




脊髓灰质炎(A80)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G61.0)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G37.3, G04.2-G04.9)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G62.0-G62.9) 神经根炎(M54.1)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S24.2, S24.3, S34.2, S34.6, S34.8) 单神经炎(G56, G57) 神经丛炎(G54.0-G54.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G72.3)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G72.1, G72.2, G72.9) 急性多发性肌炎(M33.2) 肉毒中毒(A05.1)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G82.0, G82.2, G82.3, G82.5) 短暂性肢体麻痹(R29.8)

肿瘤标志物AFP指标解读

肿瘤标志物AFP指标解读

肿瘤标志物AFP指标解读展开全文1、原发性肝癌现状在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PHC)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二大癌症死因。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每年有大约383000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总数的51%。

而这些人群中,绝大多数发现于中晚期,延误了早期治疗的绝佳时机。

因而,肝癌发病的控制亟需更简单、高效、快速地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

2、AFP与PHC目前,PHC的筛查主要依赖于肝超声和成像造影。

然而近年来,由于指标结果主观性更少,且比成像灵敏度更高,肿瘤标志物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所有的血清标志物中,AFP是用于PHC检测最常用也是最可靠的标志物之一,几乎70%的PHC患者中都有AFP水平异常。

2.1 AFP的性质及其生理作用AFP属于血清白蛋白家族,其编码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AFP最初产生于胎盘层和卵黄囊,在胚胎期,AFP及其他血清白蛋白家族在肝脏中表达,而与其他这些蛋白不同的是,在出生后几周内血清中的AFP浓度几乎完全丧失了表达且几乎不可检测得到(<10 ng/mL)。

AFP糖链异构体主要有3大类:AFP-L1、AFP-L2 和AFP-L3,它们与扁豆凝集素的亲和力不同,且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各自的表达量也不同。

在胚胎期和围产期,AFP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各种分子(如重金属铜或镍、脂肪酸、胆红素及某些特定药物)的运输。

此外,AFP由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防止母体对胎儿的排斥作用。

2.2 AFP用于PHC诊断正常人血清中的AFP含量很低,AFP的血浆浓度20 ng/mL是人体的病理学阈值,而浓度达400 ng/mL以上时通常即被视为PHC诊断的可信因素。

根据病理学特征的不同,包括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组织大小,AFP在PHC患者体内水平的升高程度不同。

由于检测方法学的不断改进,目前AFP对PHC的阳性检测率已达90%以上。

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胚胎瘤的情况下,一般认定血清AFP浓度>400 ng/mL达4周,或>200 ng/mL持续8周以上即被诊断为PHC。

AFP临床应用及其检测ppt课件

AFP临床应用及其检测ppt课件

AFP在临床中的应用小结 1、在产检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2、原发性肝癌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 3、AFP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标志
5、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1、AFP在产检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AFP在胚胎发育期由胎儿卵黄囊和肝脏大量合成, 至妊娠12 wk左右, 卵黄囊退化, 胎儿肝脏成为合成的主要场所.胎儿时, 其血清浓度很高(1-10 g/L), 出生后12-18 W,AFP浓度逐渐降至10 μg/L以下. AFP可用作筛查神经管缺陷、非整倍体的实 验室标志物。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病理情况下, AFP可由开放的神 经管进入羊水, 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先兆子痫、妇婴输血、宫内发育 迟缓、胎儿死亡, AFP均有所升高。如果新生儿AFP明显升高, 提示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或有能分泌AFP的胚胎性恶性肿瘤等.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先兆子痫
胎儿死亡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
恶性葡萄胎
AFP水平下降表明存在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 如三体, 以及Turner's综合征、脑 积水、胎儿生长受限等。
唐氏综合症
脑积水
2、AFP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记物
肝癌(liver cancer)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由肝脏内的细 胞所引发的癌病,称之为“原发性肝癌”,由身体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到肝脏 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
AFP理化性质和生理作用 理化性质
甲胎蛋白( Alpha-Fetal Protein,AFP) 是一种糖蛋白,分子是单一多肽链, 属于白蛋白家族,其主要在胎儿时期的卵黄囊和肝脏细胞中合成,分子量约为6 800 D。AFP 中蛋白质占96%,碳水化合物占4%。

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

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

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

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

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关键词】ELISA法;甲胎蛋白(AFP);检测【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58-02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α-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同属一大家族。

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重要血清成分,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

出生后一年内降至正常水平[1]。

AFP有很强的免疫抑制功能。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AFP基因表达重新开放,于血清中可检测到AFP浓度显著升高。

1.资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4.5±3.5岁。

所有患者增根据临床表现,经B超、CT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

1.2 实验试剂微孔反应板用抗AFP单抗体包被。

2~8℃干燥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酶结合物溶于缓冲液中,含蛋白稳定剂。

2~8℃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显色液A:0.05M乙酸缓冲液,含0.02%过氧化氢,存于滴瓶中。

2~8℃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显色液B:含色素基质和稳定剂,存于滴瓶中。

2~8℃避光保存,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AF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讲课文档

AF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讲课文档
3)脊髓MRI 可见病变部位髓内稍长T1、长T2 脊髓可稍增粗。
4 蛛网膜下腔阻塞现 象。
第22页,共44页。
4. 1)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起病。
2)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3)感觉障碍 感觉异常(疼痛、麻木、蚁走感及烧灼感),客
观检查可发现手套-袜套样深浅感觉障碍,神经干压痛等。
4)运动障碍 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
第42页,共44页。
资料表明,免疫缺陷和/或肛周脓肿可能 是VAPP重要危险因素。 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 VAPP属于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一定要慎 重,要由省或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 查诊断专家小组讨论做出最终临床诊断。
第43页,共44页。
第44页,共44页。
3)从可疑食物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肉毒毒素, 可确定诊断。各型抗毒素的中和试验有助于确定具 体分型。
第32页,共44页。
13.原因不明的四肢瘫、截瘫和单瘫 1 滑膜炎等疼痛引起的运动受限帕金森引
2 3)完善影像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查进一步 明确病因。
第33页,共44页。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1
2 3)辅助检查可无阳性发现。
第40页,共44页。
3)如有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 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 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 依据更为充分。
第41页,共44页。
VAPP是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质量无关。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造 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反面均无 过错,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诊断。
1.脊髓灰质炎
1)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
2)发热、多汗、烦躁、肌肉疼痛及肢体
感觉过敏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如出

ELISA罚测定甲胎蛋白(AFP)操作规程

ELISA罚测定甲胎蛋白(AFP)操作规程

ELISA罚测定甲胎蛋白(AFP)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检测血清AFP主要是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或鉴别诊断,可以动态观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疗效及预后评估,另外还可作为唐氏综合征、早期胎儿先天性畸形及肝癌高发区的普查指标。

2.方法原理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向抗AFP抗体包被的聚苯乙烯反应板微孔内加入待检标本,再加酶标记抗AFP抗体,加入酶底物显色,用终止液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值,测定光密度,查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标本中AFP含量。

3.性能指标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度0.5ng/ml。

4.标本收集4.1标本类型:静脉血或动脉血的血清或血浆标本均可作为检测标本(抗凝剂可用肝素钠、枸橼酸钠、ACD、CPDA-1或EDTA,抗凝剂的质量应符合化试药品要求——化学纯或分析纯,使用的比例以厂家推荐为准);其他体液如尿液、唾液、精液、羊水、胸水、腹水、乳汁等体液可以作为检测标本,但加热灭活的血清和血库的库存血则不宜作为检测标本。

4.2标本留取:以空腹为宜,收到标本后最好立即离心留取血清或血浆(凝固血应待其充分凝固后收集血清),不能有残留的红细胞、纤维蛋白丝,使用肝素治疗的病人宜在肝素治疗前抽血。

4.3标本保存:留取的标本最好在3小时内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应放置于2-8℃最长达14天(可以含有凝块但要密闭以防蒸发),或者-10℃最长达14天(不能反复冻融也不能含有凝块和红细胞)。

4.4标本容器: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为洁净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玻璃试管、一次性的不同规格的塑料离心管4.5标本外送:如涉及到需要外送的标本,必须以规定的容器(0.5ml塑料离心管)存放并密封,并根据邮寄规则和要求进行包装,运送时还要放入冰袋(2-8℃)或干冰(-10℃)由专人运送至指定地点指定接收人。

4.6拒收标本:凡与4.1-4.5所述内容不符的标本,检验人员应向临床或就诊者说明拒收标本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