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
超声诊断学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初步探索

( 9 2 . 2 4 ±4 . 6 7 ) 分, 闳 片考 试 成 绩分 剐 为 ( 7 4 . 9 8 , ±9 . 6 7 ) 分和 ( 8 2 . 9 1 ±3 . 8 1 ) 分,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1 . 0 1 ) 。结 论 : 超声 诊 断 学 临床 教 学 中 引入 E B M 效果较好 , 可 以提 高学 生 的 文献 检 索 能 力 和 阅 片 能 力 。 关键词 循 证 医学 ; 超 声诊 断 学 ; 教 学
d i a g n o s i s .Me t h o d s : A t o t a l o f 8 0 f i v e — y e a r ~ o l d m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wh o s e ma j o r wa s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we r e e n r o l l e d a n d r a n d o ml y
R 4 4 5 . 1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 类号
Pr e l i mi na r y Re s e a r c h o n t he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Ev i d e n c e — Ba s e d M e d i c i n e i n Cl i n i c a l Te a c hi n g o f U l t r a s o ni c
组 采 用 以教 师 为 中 心 的 传 统 式 教 学 方 法 , E B M 组 采 用 以 问题 为 中 心 的 E B M 教 学方 法。结果 : 对照组 和 E B M 组 的 理 论 测 试 成绩 分别为( 8 4 . 4 1 ±4 . 1 7 ) 分和( 8 5 . 3 4±4 . 0 5 ) 分,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文献 检 索成绩分 别为 ( 7 6 . 0 1 ±6 . 7 9 ) 分 和
超声诊断学

(二)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 胆系疾病的超声诊断 •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1.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 脂肪肝 • 肝癌 • 肝囊肿 • 肝脓肿 • 肝硬化
•肝脏饱满肿大
•回声细密模糊
•远区回声衰减 •血管模糊不清
临床意义
根据声像图对脂肪肝作出诊断,
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不能作鉴别。
牛眼征的组成:
•中心:园形高回声
•暗环:为无回声区
•外周:包膜亮回声
卵巢、结肠、胃 及泌尿系恶性肿瘤 肝转移灶多为强回 声结节。
淋巴瘤、肉瘤及 霍奇金病的肝转移 灶表现为回声减弱 区。
1 2
•椭、圆形无回声暗区 •壁薄而光滑侧方声影 •后方回声有增强效应
• 压 迫 周 围 血 管
• 多 个 大 小 不 等 无 回 声 区
超声检查类型
即幅度调制型。此 法以波幅的高低代表界 面反射信号的强弱,可 探测脏器径线及鉴别病 变的物理特性。
即辉度调制型。
此法以不同辉度光点表 示界面反射信号的强弱,反 射强则亮,反射弱则暗。 因采用多声束连续扫描, 故可显示脏器的二维图像, 本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超声诊断法。
运动型。 M超对人体中的运动脏器 (如心脏、胎心等) 在检查时具有优势, 实质上为一维超声显像。
• 二尖瓣曲线回声增粗, 反光增强; • EF斜率减慢,A峰逐 渐消失,为城垛样曲 线; • 舒张期二尖瓣后叶运 动与前叶同向; • 左房、右室增大。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彩色血流显像示经二尖瓣
口多色镶嵌型彩色湍流.
似喷泉样。
M型超声心动图
• 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 瓣回声增粗,反光增 强且可有多条回声及 钙化块状回声;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超声心动图实习带教经验总结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超声心动图实习带教经验总结摘要:超声心动图学带教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教师应基于超声心动图学科特点,结合临床专业学生学习规律,通过不断地总结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医疗技术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心动图学教学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医学影像的一个分支,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观察及测量心脏及大血管生理或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数据而发现疾病、作出超声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心动图学学时少,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不易理解。
实习带教课的目的就是将理论课中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相联结,将显示屏上的动态二维超声图像与临床组织病变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及融合。
在超声心动图带教方面,已有先行者总结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如注重基础医学的教学、典型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利用PACS教学、多媒体教学、注重超声诊断报告书写的教学。
以下是我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带教经验:一、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互动教学法。
将该方法应用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及超声心动图基本检查项目的内容实习带教,获得了较好的反馈。
带教老师将检查流程、操作手法及基本检查内容讲解演示之后,由一名学生扮演超声心动图诊断医师,由另外一名学生扮演被检查者,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由叫号、核对患者信息、患者体位调整、检查、存图、发报告的检查流程,及具体操作中各个常用切面、M型超声、彩色血流显示、多普勒测量、深度及增益的调节进行一轮演绎。
带教老师可在学生扮演中或扮演后对其进行指正,再由另外一组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逆向式教学超声心动图理论课的教学,一般讲授顺序是由疾病发生的病因、发展的过程、引起心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讲解至超声心动图图像相应的改变,其讲述的顺序是由本质到现象,其思维是顺向的。
超声检查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子宫粘膜下肌瘤
浆膜下子宫肌瘤
后壁肌壁间子宫肌瘤
•大小:一般5~10cm; •形态:多数呈球形; •边界;囊壁薄光滑; •回声:无回声,分隔
光带;
•后方:回声增强。
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囊壁可见 丰富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呈低速 低阻血流
粘液性囊腺瘤
•发脂包裹肿块呈面 团征(Dough sign) 团块边界较清晰 强回声伴有声影 •牙、骨或钙化物呈 杂乱结构征(sundry configuration sign) 无回声内光点、 光团 或光斑伴声 影或声衰减
(4)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左心室心尖短轴切面
RV: 右心室;LV: 左心室
2. 心尖区
(1)心尖四腔心切面
RV: 右心室; LV: 左心室; MV: 二尖瓣; TV: 三尖瓣; RA: 右心房; LA: 左心房; SVC: 上腔静脉; PV: 肺静脉
3. 剑下区
(1)剑下四腔心切面
RV: 右心室;LV: 左心室;AML: 二尖瓣前叶;PML: 二尖瓣后叶;ATL: 三尖瓣前瓣; STL: 三尖瓣隔瓣; RA: 右心房; LA: 左心房; IAS: 房间隔
回肌 梨 声层 形 。均 , 子 质轮宫 性廓纵 中光切 等滑而 强清呈 度晰倒 。
卵泡
•0.3cm以上可见
•直径可达2.5cm
•圆形无回声区
二、妇科超声检查
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特点:经期缩短,经 量增多及子宫不规则增大为主要表现。
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 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 浆膜下
粘膜下
瘤体内部以低回声或中等强度回声主,一般尚 均质,部分可见旋涡状结构。
超声表现-心肌梗死并发症
临床医学--诊断学

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需要与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相鉴 别。
精神分裂症
幻觉、妄想、言语和行为紊乱等症状,需要与其他精神障碍疾病 相鉴别。
05
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诊断学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确定疾病诊断
诊断学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帮助医生确定疾病诊断,识别疾病 的病因、部位、程度和性质。
指导康复治疗
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定,诊断学能够指导制定 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 治疗等。
监控病情进展
诊断学通过定期的康复评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 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06
结论与展望
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01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 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2023
临床医学--诊断学
目录
• 绪论 • 诊断学基础 • 临床诊断技术 •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绪论
临床医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1
临床医学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综合应用基础 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多学 科知识和技术的医学专业。
2
临床医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 目标是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肠易激综合征
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需要与其他肠 道疾病相鉴别。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绞痛
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需要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疾病 鉴别。
高血压病
血压升高,需要与其他高血压急症相鉴别,如高血压脑病、急性 心力衰竭等。
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

入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维超声 技术、 谐波成像技术 、 超声造影技术 、 弹性超声技术 的相继推出, 其无论在组织器官超声成像的清晰度、 准确度 、 信息量 , 还是 医疗应用 范围, 都大大提 高。
超 声检 查 部 位遍 及 全 身 各 组 织 器 官 , 括 颅 脑 、 包 颌 面 、 脏 、 腹部 脏器 、 心 盆 胎儿 、 骨肌 、 身大血 管 、 经 全 神
及表浅软组织等。超声已成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
为广泛 的影像 学检 查方 法之一 。但 是 由于本专 业 的
年轻性 , 导致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在超声诊断学教育
方面 出现 了许多新 问题 , 值得 医学 教育 工作者 重视 ,
并积极 采取 进一 步措施 改变 这一 局面 。 l 临床 医学生超 声诊 断学教 学 现状分 析
・
临床 医学教 学研 究 ・
Bi e a danp22 o 4o a d l ut ,r 1V. . sM i coA. ,1 N4 c cE i 0 1
临床 医 学 生超 声 诊 断 学教 学现 状 分 析 与 改 革 探讨
刘红梅 , 林 岚 , 赵 素玲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 广州 503) 160
摘要 : 超 声诊断 学是一 门发展迅速 、 应用广泛的新兴 医学学科 , 由于专业的年轻性 , 但 导致 高等 医学院校在其教 育方 面出现
了一些不合理 , 表现在 临床 医学生超 声诊 断学课程设置 不合 理、 师资 队伍 薄弱 , 导致 临床 医学生对超声诊 断技术缺 乏基本认 识和 了解 。为满足现代 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 医疗卫生机 构的 实际要 求 以及 高素质 医学人 才培 养的 需求 , 改革现有 的超 声诊断学教学模式 , 写适合 临床 医学生的超 声诊 断学教材 , 其纳入 必修课 程 , 编 将 重视 临床 实践教 学课 程训练 , 加强师 资队伍
病理学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病理学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病理学与超声诊断学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注重病理学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利于学生理解超声声像图各种征象形成的病理原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超声诊断思维,帮助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与超声影像诊断能力。
关键词:超声诊断;教学;病理学超声诊断学是以超声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可实时、无创获得活体器官、组织的断层解剖图像,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任何异常的影像学改变都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改变的外在反映[1]。
超声诊断学是以病理改变为基础,二者之间关系密切。
1、病理是基础,超声影像是表象,二者相互依存超声通过不同器官和组织产生不同的反射与散射规律,超声仪器利用这些反射和散射信号,显示出脏器的界面和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构。
虽然人体各组织的超声表现因组织的声速、声阻抗、声吸收系数、衰减系数等特征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正常的脏器回声及大部分组织的回声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
液体均为无回声,实质性软组织如肝、脾、肾等呈等回声;结缔组织成高回声。
人体脏器或者病变内的细微结构超声表现,亦因其内部组织成分不同,而表现存在差异。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为团状静脉畸形,内含大小不等的薄壁型和厚壁型的血窦,内壁衬以单层内皮细胞[2],体积较小内径约1-2cm时,表现为高回声结节,内呈筛孔样;当瘤体积逐渐增大,肿瘤内部的血窦增大,瘤体内液体比例增大,肿瘤内部回声从高回声逐渐降低,直至低内回声。
众多研究表明病变的内部病理特征与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4],两者可以进行相互推理和印证。
2、超声诊断思维形成及正确的思维方式亦以病理为基础。
临床工作中要求超声科医生能从声像图特征准确的诊断出疾病,这个推理诊断过程即是超声诊断思维。
超声诊断学课程标准

超声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应用超声原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介绍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培养学生掌握超声诊断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超声图像解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超声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腹部超声诊断:包括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膀胱等器官的超声检查。
3. 心脏超声诊断:包括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超声检查。
4. 妇产超声诊断:包括妇科疾病、产科胎儿发育等方面的超声检查。
5.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包括甲状腺、乳腺、阴囊等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
6. 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等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超声检查的操作技能和图像解读能力。
3. 临床见习:通过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超声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4. 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阅读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要求1. 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和技巧。
3. 能够正确操作超声设备,并进行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
4. 能够准确解读超声图像,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对超声诊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的超声操作技能和图像解读能力。
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料1. 教材:《超声诊断学》(第X 版),XXX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资料:《超声医学》(第X 版),XXX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
一、优化超声诊断课程内容,突出学科重点和特色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
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
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
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
教学中应密切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
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超声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与
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
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
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