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作者:万连飞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利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组合数公式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2.利用组合数的公式的第二种形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 组合数公式:

)!

(!!!

)1()1(m n m n m m n n n c

p

p c m n

m m

m n m n

-=

--???-=

=

}

(n,m ∈N,且m ≤

N)

二、新课讲授:

1.通过具体的实例,丰富学生对性质1的感性认识,并加以证明,再讲它

的应用。

(1) 利用组合数的公式,考察: c 9

11与c 2

11, c 7

10与c 3

10, c 6

7与c 1

7

的关系,并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逐个叫学生回答,板书)

!210

11!2!9!119

11?==

c ,

!210112

11

?=c , ∴c 9

11=

c

2

11

∵!

38910!3!7!107

10??==c 又

!38

9103

10??=

c

c c 3

10

710=;

!1!6!76

7=c 又

!171

7=

c

∴c 6

7=c

1

7。

由不完全归纳可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

定理1:c m

n =c

m

n n -,(n,m ∈N,且m ≤N)

(2)定理1的证明。要证明这个等式成立,即证明两个量相等。那么,证明两个量相等有声么方法呢(指明学生回答)

”。 我们知道,

)!(!!

m n m n c

m n

-=

!)!(!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显然,!)!(!m m n n -等于!)!(!

m m n n -。于是可得下面的证明。

证明:∵)!(!!

m n m n c

m n

-=

又!)!(!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c m n

=c m

n n

-。

(3)性质1的另一种解释: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并成一组,那么,剩下的n-m 个元素也成一组;反之,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那么剩下的m 个元素也成一组。所以,它们的组合是一一对应的,故有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是c m

n 等于

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

c

m n n

-,即

c m

n

=c

m n n

-。

(4)当

2

n m >

时,利用这个公式,可是c m

n 的计算简化。如:

36218

92

97

997

9=??===-c c c ,

4950

2199

1002

10098

100=??=

=c c 。

(5) 注意:当m=n 时,公式

c m n =c m

n n

-变形为

c c n n

n 0

=,

c

n n

=1,所以规定:c n 0

=1即 0!=1

(6)在这样的一组组合数:

c

n

0,c n 1,c n 2……c n n 2-,c n n 1-,c n

n

中,性质1还说明了:与两端等距离的两个组合数相等。如:

c n

=c

n n

,c n 1=c n n 1-,c n 2=c n n 2

-,……。

2.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下列各式成立,并加以证明。

(1)

(1)用计算的方法考察组合数:

c 3

5

c c 2

4

34+,

c

5

8

c c 4

7

57+

的关系,你能由此发现什么规律吗(可指明学生回答,板书)

10214

52

535=??=

=c c

10

642

41

42

43

4=+=+=+C C c c

c 3

5

=

c c 2

4

34+

56

3216

783

85

8=????=

=c c

5635213215

6721673

72

74

75

7=+=????+??=

+=+c c c c

∴c

5

8=c c 4

7

57+

规律:若n 、,m 是自然数,m ≤n ,则

c

c c m n

m n

m n 11

-++=,(或

c

c c m n m

n m n

11

1

---+=)

定理2

c c c m n

m

n m

n 1

1-++= (n,m ∈N,且m ≤N)

(2) 定理2的证明。要证明这个等式,只要根据组合数的公式变形即

可。

证明:∵

)]!1([)!1(!)!(!!1---+

-=+-m n m n m n m n c

c m n

m

n

)!1(!)

1(!)!1(!!)1(!m n m m m n n m n m m n m n n -++-+=

-++-+=

c m

n m n m n 1

)!1(!)!1(+=-++=

c

m n 1+=

c c m n

m n 1

-+

(3)对于定理2,还可以这样解释:从1a , 2a ,….,1

+n a 这n+1个不

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

c

m

n 1+,这些组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含1a ,

一类不含1a 。含1a 的组合是从2a ,….,1

+n a 这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1个

元素的组合数为

c

m n

1-,不含1a 的组合是从2a ,….,

1

+n a 这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

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c

m n

。再由加法原理,得:

c c c m n

m

n m

n 1

1-++=。

(3)定理2还说明了,把从n+1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

c

m

n 1+,等于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

c m

n

与从n 个不同的元

素中取出m-1个元素的组合数c m n 1

-的和。这体现了组合数的可分解性,或组合数的可加性。

二、 课堂练习: 1.计算

c

198200

c c

2

99

399

+;

2.求c c 2

7

3

8

-;

3.利用定理2证明:

c c c c

c c m n

m

m m

m m n m

n m

n 1

13

21

...++---=+++++

证明:c c c

m

n m n m n

11

11

-+-++=

c c c c c c c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1

3

32112

21+----+---+++=++=

……

c c c c c m

m

m

m m n m

n m

n ++++++---=13

2

1

...

又证:将原式左边的各项写成:

c c c m n m n m n 1

1

11+-+--=,

c c c m n m n m

n 1

2

1

12+-+---=,

c c c m n m n m

n 1

2

1

13+-+---=, ……

c c c m m m m m

m 1

11

2

1

+++++-=,

c

c m m m m

11++=,

将上述的等式两边相加,得:

c c c c

c c m n

m m m m m n m n m n 1

13

2

1

...++---=+++++

四、作业:认真阅读课文,重点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证明和利用性

质计算组合数的方法,并做下列练习: 1.求

c c c c c 5

5

4535251

5222++++

2. 证明:

c c c c c n m n n

m n n n n n n n

1

1

12

1

+++++++=+???+++

3.书上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作者:万连飞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利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组合数公式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2. 利用组合数的公式的第二种形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 组合数公式: )! (!!! )1()1(m n m n m m n n n c p p c m n m m m n m n -= --???-= = } (n,m ∈N,且m ≤N) 二、新课讲授: 1. 通过具体的实例,丰富学生对性质1的感性认识,并加以证明,再讲它的应用。 (1) 利用组合数的公式,考察: c 9 11与 c 2 11, c 7 10与 c 3 10, c 67 与c 1 7 的关系,并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逐个叫学生回答,板书) ∵ !210 11!2!9!119 11?== c , 又 !210112 11 ?=c , ∴ c 9 11 = c 2 11 ; ∵! 38 910!3!7!107 10??==c 又!389103 10 ??=c ∴ c c 3 10 710=; ∵ !1!6!76 7= c

又 !171 7= c ∴c 6 7=c 1 7。 由不完全归纳可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 定理1:c m n = c m n n -,(n,m ∈N,且m ≤N) (2)定理1的证明。要证明这个等式成立,即证明两个量相等。那么,证明两个量相等有声么方法呢?(指明学生回答) 方法一:“若两个数都等于第三个数,则这两个数相等 ”。 我们知道, )!(!! m n m n c m n -= , !)!(!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显然, !)!(!m m n n -等于!)!(! m m n n -。于是可得下面的证明。 证明:∵)!(!! m n m n c m n -= , 又!)!(!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 c m n =c m n n -。 (3)性质1的另一种解释: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并成一组,那么,剩下的n-m 个元素也成一组;反之,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那么剩下的m 个元素也成一组。所以,它们的组合是一一对应的,故有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是c m n 等于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 c m n n -,即c m n =c m n n -。 (4)当 2 n m > 时,利用这个公式,可是 c m n 的计算简化。如: 36218 92 97 997 9=??= ==-c c c ,

组合与组合数公式及性质

10.3组合与组合数公式及性质 达标要求 1.理解组合的概念. 2.掌握组合数公式. 3.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 4.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 应用问题. 基础回顾 1.组合的概念: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 n C 表示.. 3.组合数的公式: (1)(2)(1)!m m n n m m A n n n n m C A m ---+== 或()!!! m n n C m n m =-(,n m N +∈且m n ≤) 4.组合数性质: (1)m n m n n C C -= (2)111m m m n n n C C C ++++= 典型例题 例题1 4名男生和6名女生选三人,组成三人实践活动小组。 (1) 共有多少种选法? (2) 其中男生甲不能参加,有多少种选法? (3) 若至少有1个男生,问组成方法共有多少种? 解:(1) 共有310120C =种。 (2) 共有3984C =种 (3) 解法一:(直接法)小组构成有三种情形:3男,2男1女,1男2女, 分别有34C ,2146C C ,12 46C C , 所以一共有3211244646100C C C C C ++= 种方法. 解法二:(间接法)33106100C C -= 例题2 100件产品中有合格品90件,次品10件,现从中抽取4件检查. (1) 都不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2) 至少有1件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高二数学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高二数学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 问题。 教学重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组合数性质进行一些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排列和组合的有关内容: 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 2.练习 1:求证:1 1--= m n m n C m n C . (本式也可变形为: 11 --=m n m n nC mC ) 2:计算:① 3 10 C 和710 C ; ② 2 637 C C -与36 C ;③ 511 411 C C +

(此练习的目的为下面学习组合数 的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二、新授内容 : 1 m n n m n C C -=. 理解: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后,剩下n - m 个元素.因 为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与剩下的n - m 个元素 的每一个组合一一对应....,所以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这n 个元素中取出n - 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m n n m n C C -=.在这里, 我们主要体现:“取法”与“剩法”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证明:∵)! (!! )]!([)!(!m n m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又 )! (!!m n m n C m n -= ∴m n n m n C C -= 注:1? 我们规定 1 0=n C 2? 等式特点:等式两边下标同,上标之和等于下标. 3? 此性质作用:当2 n m >时,计算m n C 可变为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作者:万连飞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利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组合数公式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2.利用组合数的公式的第二种形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 组合数公式: )! (!!! )1()1(m n m n m m n n n c p p c m n m m m n m n -= --???-= = } (n,m ∈N,且m ≤ N) 二、新课讲授: 1.通过具体的实例,丰富学生对性质1的感性认识,并加以证明,再讲它 的应用。 (1) 利用组合数的公式,考察: c 9 11与c 2 11, c 7 10与c 3 10, c 6 7与c 1 7 的关系,并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逐个叫学生回答,板书) ∵ !210 11!2!9!119 11?== c , 又 !210112 11 ?=c , ∴c 9 11= c 2 11 ; ∵! 38910!3!7!107 10??==c 又 !38 9103 10??= c

∴ c c 3 10 710=; ∵ !1!6!76 7=c 又 !171 7= c ∴c 6 7=c 1 7。 由不完全归纳可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 定理1:c m n =c m n n -,(n,m ∈N,且m ≤N) (2)定理1的证明。要证明这个等式成立,即证明两个量相等。那么,证明两个量相等有声么方法呢(指明学生回答) ”。 我们知道, )!(!! m n m n c m n -= , !)!(!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显然,!)!(!m m n n -等于!)!(! m m n n -。于是可得下面的证明。 证明:∵)!(!! m n m n c m n -= , 又!)!(!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 c m n =c m n n -。 (3)性质1的另一种解释: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并成一组,那么,剩下的n-m 个元素也成一组;反之,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那么剩下的m 个元素也成一组。所以,它们的组合是一一对应的,故有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是c m n 等于 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 c m n n -,即 c m n =c m n n -。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教案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组合数性质进行一些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排列和组合的有关内容: 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 2.练习 1:求证:11--= m n m n C m n C . (本式也可变形为:11--=m n m n nC mC ) 2:计算:① 310C 和7 10C ; ② 2637C C -与36C ;③ 511 411C C + (此练习的目的为下面学习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打好基 础.) 二、新授内容: 1.组合数的 m n n -. 理解: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后,剩下n - m 个元素.因 为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与剩

下的n - 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一一对应....,所以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这n 个元素中取出n - 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m n n m n C C -=.在这里,我们主要体现:“取法”与“剩法”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证明:∵)! (!! )]!([)!(!m n m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又 )! (!!m n m n C m n -= ∴m n n m n C C -= 注:1? 我们规定 10=n C 2? 等式特点:等式两边下标同,上标之和等于下标. 3? 此性质作用:当2 n m >时,计算m n C 可变为计算m n n C -,能够 使运算简化. 例如:20012002C =200120022002-C =1 2002C =2002. 4? y n x n C C =y x =?或n y x =+ 2.例4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7个白球和1个黑球. ⑴ 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共有多少种取法? ⑵ 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含有1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 ⑶ 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不含黑球,有多少种取法? 解:⑴ 5638=C ⑵ 2127=C ⑶ 3537=C 引导学生发现:=38C +27C 37C .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从口袋内的8个球中所取出的3个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含有1个黑球,一类不含有黑球.因此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上述等式成立.

排列组合和排列组合计算公式

排列组合公式/排列组合计算公式 排列A------和顺序有关 组合 C -------不牵涉到顺序的问题 排列分顺序,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 "排列" 把5本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组合"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n,m)表示. A(n,m)=n(n-1)(n-2)……(n-m+1)= 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A(n,m)/m!=n!/((n-m)!*m!);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A(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n2!*...*n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c(m+k-1,m). 排列(Anm(n为下标,m为上标)) Anm=n×(n-1)....(n-m+1);Anm=n!/(n-m)!(注:!是阶乘符号);A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An1(n为下标1为上标)=n

高中数学选修2-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一、教学目的: 2 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利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 2、 习提问: 1 组合数公式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2 利用组合数的公式的第二种形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 组合数公式: )!(!!! )1()1(m n m n m m n n n c p p c m n m m m n m n -=--???-== } (n,m ∈N,且m ≤N) 二、新课讲授: 4 通过具体的实例,丰富学生对性质1的感性认识,并加以证明,再讲它的应用。 (1) 利用组合数的公式,(2) 考察: c 911与c 211, c 710与c 310, c 67与c 1 7 的关系,并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逐个叫学生回答,板书) ∵!21011!2!9!11911?== c , 又 !21011211?=c , ∴c 911= c 211; ∵!38910!3!7!10710??==c 又!389103 10??=c ∴c c 310 710=; ∵!1!6!767=c

又!1717= c ∴c 67=c 17。 由不完全归纳可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 定理1:c m n =c m n n -,(n,m ∈N,且m ≤N) (2)定理1的证明。要证明这个等式成立,即证明两个量相等。那么,证明两个量相等有声么方法呢?(指明学生回答) 方法一:“若两个数都等于第三个数,则这两个数相等 ”。 我们知道, )!(!!m n m n c m n -=, !)!(!)]!([)!(!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显然, !)!(!m m n n -等于!)!(! m m n n -。于是可得下面的证明。 证明:∵)!(!!m n m n c m n -=, 又!)!(!)]!([)!(!m m n n m n n m n n c m n n -=---=-, ∴c m n =c m n n -。 (3)性质1的另一种解释: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并成一组,那么,剩下的n-m 个元素也成一组;反之,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那么剩下的m 个元素也成一组。所以,它们的组合是一一对应的,故有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是c m n 等于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n-m 个元素的组合数c m n n -,即c m n =c m n n -。 (4)当 2n m >时,利用这个公式,可是c m n 的计算简化。如: 3621892979979=??= ==-c c c , 49502199100210098 100=??==c c 。

排列组合计算公式

排列组合计算公式 2008-07-08 13:30 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 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 N-元素的总个数 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阶乘,如 9!=9*8*7*6*5*4*3*2*1 从N倒数r个,表达式应该为n*(n-1)*(n-2)..(n-r+1); 因为从n到(n-r+1)个数为n-(n-r+1)=r 举例: Q1:有从1到9共计9个号码球,请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A1: 123和213是两个不同的排列数。即对排列顺序有要求的,既属于“排列P”计算范畴。 上问题中,任何一个号码只能用一次,显然不会出现988,997之类的组合,我们可以这么看,百位数有9种可能,十位数则应该有9-1种可能,个位数则应该只有9-1-1种可能,最终共有9*8*7个三位数。计算公式=P(3,9)=9*8*7,(从9倒数3个的乘积) Q2: 有从1到9共计9个号码球,请问,如果三个一组,代表“三国联盟”,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国联盟”? A2: 213组合和312组合,代表同一个组合,只要有三个号码球在一起即可。即不要求顺序的,属于“组合C”计算范畴。 上问题中,将所有的包括排列数的个数去除掉属于重复的个数即为最终组合数C(3,9)=9*8*7/3*2*1 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公式典型例题分析 例1设有3名学生和4个课外小组.(1)每名学生都只参加一个课外小组;(2)每名学生都只参加一个课外小组,而且每个小组至多有一名学生参加.各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1)由于每名学生都可以参加4个课外小组中的任何一个,而不限制每个课外小组的人数,因此共有种不同方法. (2)由于每名学生都只参加一个课外小组,而且每个小组至多有一名学生参加,因此共有种不同方法. 点评由于要让3名学生逐个选择课外小组,故两问都用乘法原理进行计算. 例2 排成一行,其中不排第一,不排第二,不排第三,不排第四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依题意,符合要求的排法可分为第一个排、、中的某一个,共3类,每一类中不同排法可采用画“树图”的方式逐一排出: ∴ 符合题意的不同排法共有9种. 点评按照分“类”的思路,本题应用了加法原理.为把握不同排法的规律,“树图”是一种具有直观形象的有效做法,也是解决计数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 例3判断下列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并计算出结果. (1)高三年级学生会有11人:①每两人互通一封信,共通了多少封信?②每两人互握了一次手,共握了多少次手? (2)高二年级数学课外小组共10人:①从中选一名正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②从中选2名参加省数学竞赛,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有2,3,5,7,11,13,17,19八个质数:①从中任取两个数求它们的商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商?②从中任取两个求它的积,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积? (4)有8盆花:①从中选出2盆分别给甲乙两人每人一盆,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②从中选出2盆放在教室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分析(1)①由于每人互通一封信,甲给乙的信与乙给甲的信是不同的两封信,所以与顺序有关是排列;②由于每两人互握一次手,甲与乙握手,乙与甲握手是同一次握手,与顺序无关,所以是组合问题.其他类似分析. (1)①是排列问题,共用了封信;②是组合问题,共需握手(次). (2)①是排列问题,共有(种)不同的选法;②是组合问题,共有种不同的选法. (3)①是排列问题,共有种不同的商;②是组合问题,共有种不同的积. (4)①是排列问题,共有种不同的选法;②是组合问题,共有种不同的选法. 例4证明. 证明左式 右式.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教学只需一课时,通过性质的学习, 一方面可以加强组合数公式的计算、变形能力,简化组合数的计算 . 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学习《二项式定理的性质》、《杨辉三角》等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 . 故组合数性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 二、教学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两个性质的引入: 性质 1由问题“简化计算98100C ”引入,直奔主题,体现性质 1的必要性; 由于性质 2的背景相对较复杂,故由具体问题分层次地引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素材,而把抽象概括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 2、教学方法: 鉴于性质本身比较简单,其发现过程易于组织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故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两个性质的得出均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 3、“规定”的教学: “规定”是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既体现一种数学文化,又体现数学 知识之间的内在和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 对“规定”的教学不应一笔带过,应充分体现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感到“规定”是油然而生的,合情合理的, 而不是强加给他的 . 本课通过问题 5的讨论,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 10=n C 的结论 . 如果时间允许, 可适当介绍其他一些“规定” 的由来 (如 , 1! 0, 10 ==a 有理数、 ? ??, , 等等) ,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 4、本质和形式化的关系: 抽象成为形式(及其符号的演算)的数学,既有很大的一般性(从而有它的广泛应用性) , 也给一些学生带来了领悟与学习上的困难 . 所以理解和领悟性质的本质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 . 基于以上观点,本课在教学设计中紧密联系形式所反映的内容来进行形式的教学 . 用一个个求组合数的实例对组合数的性质进行了诠释 . 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在如何进行“形式化”内容(如公式、性质、法则等)的教学方面做了些尝 试 . (具体详见教案,不再赘述! ) 5、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灵活性的本质——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演算两次 .... 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另一种说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 . 本课的例 1、例 2、例 4、例 5及“推而想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92课时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性质与运算 【教学目标】 1.理解排列与组合数的概念; 2.能将排列与组合实际问题按排列的定义进行抽象,运用框图进行概括; 3.能运用乘法原理推导排列与组合公式; 4.掌握排列与组合数公式,运用排列与组合公式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及排列与组合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教学难点】能用排列与组合的定义正确地鉴定实际问题是否为排列与组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排列数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P 表示;当m = n 时,叫做n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用符号n n P 表示,也可以用符号n P 表示。 2.排列数公式: ) , ( )1()2)(1( n m N m n m n n n n P m n ≤∈+---=且其中 注意:从公式的特点分析,右边第一个因数最大n ,后面的每次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递减),最后一个因数为n –m+1,共有m 个因数(连续自然数)相乘。(公式的特征) (1) 全排列数: n 123)2n )(1n (n P n =??--= ! (n 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乘积,常用记号n!表示,读作n 阶乘)。 (2) 排列数公式:(解决了一般性的计算问题,介绍计算器的使用) )! m n (! n P m n -= (规定: 0!= 1) 说明:排列数有二个公式:

个数 m )1()2)(1(+---=m n n n n P m n 常用于计算。 )! m n (! n P m n -= 常用于有关恒等式证明,解方程时。 3. 组合数的公式: (1)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 .用符号m n C 表示. (2)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1()2)(1(m m n n n n P P C m m m n m n +---= = 或)!(!!m n m n C m n -=,,(n m N m n ≤∈*且 (3)组合数的性质 ①C n m =C n n-m ②r n r n r n C C C 11 +-=+ ③rC n r =n ·C n-1r-1 ④C n 0 +C n 1 +…+C n n =2n ⑤C n 0 -C n 1 +…+(-1)n C n n =0 即 C n 0 +C n 2 +C n 4 +…=C n 1 +C n 3 +…=2n-1 二.例题精析 【属性】高三复习,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性质与运算,解答题,中档题,解决问题能力 【题目】解方程:3 213113-+=x x C C ; 【解答】由原方程得123x x +=-或12313x x ++-=,∴4x =或5x =, 又由1113 12313x x x N *?≤+≤?≤-≤??∈? 得28x ≤≤且x N * ∈,∴原方程的解为4x =或5x =.

高二数学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组合数性质进行一些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 2.练习 1:求证:11--= m n m n C m n C . (本式也可变形为:11--=m n m n nC mC ) 2:计算:① 310C 和710C ; ② 26 37C C -与3 6C ;③ 511411C C + (此练习的目的为下面学习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二、新授内容: 1.组合数的 性质1:m n n m n C C -=. 理解: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后,剩下n - m 个元素.因 为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与剩下的n - 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一一对应.... ,所以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这n 个元素中取出n - 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m n n m n C C -=.在这里,我们主要体现:“取法”与“剩法”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证明:∵)! (!! )]!([)!(!m n m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又 )! (!!m n m n C m n -= ∴m n n m n C C -= 注:1? 我们规定 10=n C 2? 等式特点:等式两边下标同,上标之和等于下标. 3? 此性质作用:当2 n m >时,计算m n C 可变为计算m n n C -,能够使运算简化. 例如:20012002C =200120022002-C =1 2002C =2002. 4? y n x n C C =y x =?或n y x =+ 2.例4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7个白球和1个黑球.

组合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组合数的性质 一. 问题阐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组合数的性质是在学习组合后在学习的,人教A 版的教材中把组合数的性质安排在“探索与发现”部分。据了解,大部分教师在处理这一知识点是直接将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告知学生,让学生记住就好,殊不知,学生是根本记不住的,就算记住也是暂时的,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根源还是在于不知道性质的来源。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载体,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熟练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应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现和运用带来的解题便利,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组合的定义。 学生答(略) (二)探求新知 1.探寻组合数性质(1) **,(,,)m n m n n C C n N m N m n -=∈∈≤

(1)从高二(1)班107女生宿舍6人中选出2人去参加爱心义卖活动,有多少种选法? (2) 从高二(1)班107女生宿舍6人中选出4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有多少种选法? (3)从高二(1)班的7名班委中选出3名为市级优秀班委,有多少种选法?余下的4名为校级优秀班委,有多少种选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后作答. 教师提问1:你能从(1)(2)中发现什么?第(3)问中又发现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特殊例子中去发现一般的规律,对组合数的第一个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提问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f(x)= x C(n=1,2,3,4, n 5,6,7,x≤n且x∈N*)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函数的图象有何特征?怎样用数量关系来描述这些函数的特征?(2)请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来分析函数f(x)=的特征。 教师先借助计算机显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f(x)=(n=1,2,3,4,5,6,7,x≤n且x∈N*)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探寻问题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别学习,让学生自己抽象概括,揭示问题的本质。这里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知识上进行适当的补遗,思维上进行恰当的启迪,方法上进行恰当的点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说课材料二 课题: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教材:人教版P100~102(2001年10月第2版) 本说课材料分成两个部分:说课稿和与说课稿配套的教案. 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教学只需一课时,通过性质的学习,一方面 可以加强组合数公式的计算、变形能力,简化组合数的计算. 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学习《二 项式定理的性质》、《杨辉三角》等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 故组合数性质是一个承上启下 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两个性质的引入: 98性质1由问题“简化计算C 100”引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体现性质1的必 要性; 由于性质2的背景相对较复杂,故由具体问题分层次地引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素材,而把抽象概括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慷慨地提供事实,吝啬地给予概括——苏霍姆林斯基) 2、教学方法: 鉴于性质本身比较简单,其发现过程易于组织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故教学方法以 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两个性质的得出均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 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3、“规定”的教学: “规定”是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体现一种数学文化,又体现数学知识之间 的内在和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对“规定”的教学不应一笔带过,应充分体现其合理性 和必要性,让学生感到“规定”是油然而生的,合情合理的,而不是 0=1的结论. 如果时间强加给他的. 本课通过问题5的讨论,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C n 允许,可适当介绍其他一些“规定”的由来(如a 0=1, 0! =1, 有理数、?, ?, ?等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1.3.1 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1.3.3 组合的应用 【使用说明】 1.仔细阅读课本12~17P ,课前完成预习导学稿,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A 完成所 有题目,B 完成除(★★)外所有题目,C 完成不带(★)题目. 2.课前独立完成,书写规范,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3.科代表按时收交,各组长督促落实,全部达标后及时二次收交. 【学习目标】 1.理解组合和组合数意义,领会先排列再组合的思想方法,会运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相关的 计算、化简和证明;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解题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数学解题的思想方法. 一.预习导引: 1.知识概要. (1)组合的概念; (2)组合数公式: ① ② (3)组合数的性质---①(剩余元素原理) 即 ②(递进关系原理)即 二.探究交流: 探究一。解含有组合数的方程或不等式;组合数性质应用。 1.已知: 112 311;n n n n n n n n C C C C +--+++=++求 n 。【答:n=4】 2.解不等式: 456 11;m m m m C C C --->+ 【答:{7,8,9,10}m ∈】 探究二。简单的组合应用题。 3.看下面的题目并作答: (1)教室有6盏节能灯,那么一共有多少种照明方案? (2)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纸币各一张,用它们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 的币值?

(3)某自考考生欲参加考试报名,要从所开设的6门科目中选报1~6门,则不同的报考方 案有多少? (4)集合{1236a a a a ,,,…,}的非空子集有多少个? (5)(★)集合{12321,,,,,.n n n a a a a a a --…,}(n N +∈)的全部子集有多少个?【答:2n 】 (6)由此可否得到一个结论 0121+2r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 【说明:我们学习了 二项式定理 以后,是能够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的】 4.(★)如图,是一个小区的道路图,小王拟从A 处出发到达B 处,那么不同的 最短行走方案有多少种? 【答:43347374C C C C 或,即35.】 B A 【拓展题】(★)上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矩形?【答:11 106C C =60】 小结: 1. 2. 3. 三.学以致用: 1.已知:34 6;m m A C =则m 的值为( ) A. 6; B. 7; C. 8 ; D. 9 2.已知:1 1 ;2 3 4 m m m n n n C C C -+= = 求m 与n 的值。

组合数的性质

组合数的性质 主备人:邹锦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利用组合数公式证明组合数性质的过程,提高学生式的变形能力,使学生认识组合数性质的组合意义;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性质; 3、使学生能解决简单的组合应用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组合数性质的组合意义及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2、简单组合应用题的分析。 教学难点:简单组合应用题的分析。 教学仪器:投影仪 第一课时 组合数性质的推导与应用 一、复习: 1、组合、组合数的意义 2、组合数公式 二、问题引导: 1、从e d c b a ,,,,五个元素中,每次取2个元素的组合共有多少个?每次取3个元素的组合共有多少个?它们之间有关系? 2、从1+n 个元素1321,,,,+n a a a a 里每次取出m 个不同的元素(m ≤n ),问: ①可以组成多少个组合? ②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含有1a 的? ③在这些组合中,有多少个是不含有1a 的? ④从上面结果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公式? 三、从问题归纳出结论: 定理1:m n n m n C C -= 定理2:m n m n m n C C C 11+-=+ 四、运用组合数公式证明定理1、定理2 启发学生自己完成。 说明: 1、2 n m >时,用m n n C -代替m n C 计算可减少运算量。 2、为使定理1在n m =时仍成立,规定0n C =1。 3、定理2公式的特点与记忆方法。 五、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1、学生口答课本P 241的例1。 2、学生练习课本P 243 5④⑤⑥ 思考:如何从组合意义上去理解 55545352515052=+++++C C C C C C ? 让学生设计一个应用题。 3、《苏大》P 105例题3(运用定理2证明) 六、学生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