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作文层级训练
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

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余映潮老师作文教学文/微巍心语上课前,余老师向学习的舜耕中学中学的学生们简要说明上本节课的几个意图:1.请同学们感受优美的作文形式;2.体会作文构思的角度。
3.使同学们感受到中考记叙文某一方面得到提升。
余老师用四篇选文为例一一作了具体全面地分析。
第一篇《冰天雪地挖莲藕》。
余老师提出:如何把它还原成一句话,如何把它写成一篇短文。
把事物的细节写具体,文章就可以写长。
把文章写长的目的余老师说得很直白:因为中考作文讲究字数。
“插入”是把短文章写长的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是,要有层次地一步步地把动作细致描写;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细节的内容进行有意地表达。
用“切分”的方式展开。
余老师让学生读“两个老人向……走去……天寒地冻……能卖个好价钱……”一段话,分析其写法: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替他们表达。
用得是“穿插”感觉的描写。
余老师总结出两点写作技巧和启迪:1.按时间的顺序“切分”过程。
2.让巧妙“穿插”显现魅力。
这篇范文给我们的启迪:重在“巧用材料”。
余老师还补充,为了让文章再写得更长,可以插入“去年”的“挖”;也可以利用“对话”等,这样,细节更具体。
但描叙、切分、穿插、巧用材料的运用要根据需要,理性对待。
第二篇《掌声》。
余老师引领学生分析例文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掌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插入引用使文章更具表现力,结构严密,细节生动;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对比等让人物形象突出。
作者有意安排“新老师”,他不知道“英子”的身体状况,让她“上黑板”,第四段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倒序,是英子由自卑到开朗的关键,以小见大的写法,看出了作者的善良、乐于助人,表现了美丽的瞬间;语言的表达也很有技巧“早早来,晚离开”等等。
余老师得出《掌声》的三点写作技巧和启迪:1.起笔暗示故事的发展趋向。
2.详写略写各有重要的作用。
3.结尾着意利用人物的话语。
这篇范文给我们的启迪:重在“表达作用”。
余老师补充:例文的精彩之处还在于重点突出英子精神上的巨大变化(说、笑、跳舞),用“几年以后”写英子对此事的印象深刻(虚实结合)。
余映潮谈中考作文训练技巧:确定中心

余映潮谈中考作文训练技巧:确定中心[作文]余映潮谈中考作文训练技巧:确定中心一篇文章,不管你的语言有多么优美,只要你的立意偏离了要求就得不到高分。
可见,在中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确立中心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临场写作,应如何确立中心呢?1、抓住“正确”不放松。
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趣味,等等。
所以,在考场作文时,决不能站在个人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
从考场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大多数的立意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
2、纵向开掘求“深刻”。
就考场作文而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正确,但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深刻”这一目标的就较少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避免第一构思,而从第一构思入手,纵向思考,深入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
3、人无我有求“新颖”。
当你面对文题的时候,你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立意正确吗?其实,有的时候问题就这么简单,只要这么一想,一反思,你就可能从平庸走向新颖。
如某年广东省要求以“————的我”为题作文,一篇满分作文命名为《虚伪的我》,将笔触指向自己的缺点,大胆披露自己的“阴暗面”,视觉独特,很有新意。
4、融旨于物巧托志。
融旨于物的立意方法适用于散文、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
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
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
如中考满分作文《兴趣》,借花抒情,文章围绕“桂花”展开描写,表达自己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5、反用其意谱新曲。
这种方法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
如某年荆州市要求以“给xx的一封信”为题作文,一考生拟题《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旧瓶装新酒”,围绕“失街亭”这一件事,巧妙联系当今社会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风,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个性十分突出。
作文范文之余映潮作文结构

余映潮作文结构【篇一:余映潮的作文理念与做法】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主要由八个方面的“能力”构成:能从各类文体的角度,对写作技法进行综合的研究。
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欣赏其精妙之处。
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
能对写作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
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
能创造与实践灵动多姿的日常写作训练形式。
能策划中考或高考作文复习的详细计划或系列的训练点。
能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
今天着重与大家分享四个方面:对不同的写作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设计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创造灵动多姿的写作训练形式、关注作文评语的魅力等四个方面的教学素养问题。
一、在不同的写作环节中进行细致的指导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这对语文教师的功底、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如下作文指导和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扣题、立意、选材、结构、抒情、表达六个方面解读)(1)精细审题,准确扣题。
审题,是开展写作的第一关。
没有认真周密的审题,谈不上准确扣题。
题目审读清楚了,可以确保扣题的质量,可以确保心情的舒畅和写作过程的顺畅。
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如下主要的两点:①精细审读。
审题力求精细,要认真读题,一字不漏,从头到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
每一个作文题,不论其题型如何,都有具体的写作要求。
这些“要求”透露出来的,大多是“警告性信息”,它们的作用,是提醒我们防止“技术犯规”,保护我们少失分。
另外,题目中关于要注意字数、要规范地书写、标点要占格、要把文题补充完整以及如何运用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图画等,也会作出说明,在审题中均应予以注意。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写作中扣题的问题了。
先说说扣题的第一个层面的问题。
扣题的反义就是走题。
感悟深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三

感悟深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三
余映潮;黄发莲(整理)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余映潮;黄发莲(整理)
【作者单位】不详;湖北公安县向群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敞开心扉情泻笔端--中考作文免入雷区训练之三 [J], 黄琼
2.敞开心扉情泻笔端——中考作文免入雷区训练之三 [J], 黄琼
3.中考作文满分训练之独特感悟 [J], 马舒曼
4.公安民警武力使用层级精准化训练的基本型构——基于广东公安民警武力使用层级训练情况的调查分析 [J], 吴志宏[1,2];荆长岭[3]
5.仿真模拟试题与语言表达训练——2005年中考作文备考指导之三 [J], 赵俊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作文技法余映潮

中考作文技法余映潮【篇一:余映潮一节作文课教学实录】余映潮一节作文课教学实录【教育感言】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创新的教学设计的不同寻常之处是: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
在教学艺术上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时间:2007年元月14日地点:吉林大学附中师:我们今天上一节中考作文指导课。
大家一起来,把材料的一、二节念一念。
(大屏幕显示。
)生(齐读):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
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
因此,感悟类作文有时会更有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作用。
师:有时候作文中的感悟或者作品中的感悟,用一句话来说,叫做画龙点睛之笔,或者是卒章显旨之妙。
这次的作文训练,我们就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美文的品读,来感受这种感悟的角度。
我们先来品读美文《篱笆上的铁钉》。
这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文章。
我们先读这篇文章,然后给这篇文章加上恰当的表达感悟的话。
这样,我们就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大家先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
生(齐读):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
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
” 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被拔光了。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它们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余映潮:“读美文、学作文”系列之四《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文技法

余映潮:“读美文、学作文”系列之四《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文技法《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文技法余映潮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一件小事的作文。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
文中回忆的故事是: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
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
起码可以让我们“一课三学”。
一学“两块式”结构。
所谓“两块式”结构,就是文章中的一块内容主要是“记叙”,一块内容主要是“抒情”或“议论”。
记叙在前,抒情或议论在后;记叙生动细腻,抒情或议论生动简明;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或议论着眼于点示文中故事的意义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本文,第一块用了较多的篇幅写了一次攀崖、下崖的“经历”。
作者写道:……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第二块是全文的最后一段,写的是“经验”。
作者在文末抒发了这样的感受: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这是比较典型的“叙议结合”、“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二学“小段铺展式”笔法。
“小段铺展式”笔法在“两块式”结构中用于第一块。
即:记叙这一块由短小的细密的段落铺展而成。
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段。
用“小段铺展式”之法写成的文章,其文面的重要特点是段落短小细密,其内容的重要特点是细节描写简洁而又充分,文章明晰,其表达效果是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意味。
余映潮作文层级训练

作文层级训练一:文题审读训练一、教学创意1.题型梳理。
2.典例精析。
3.实战演练。
二、教学过程2.微型讲座,题型梳理。
记叙文文题目从内容上来看,常见题型有:(1)以人物为题,如:我最好的朋友。
(2007年湖北荆州市)(2)以主要事件为题,如:我因而自豪。
(2007年浙江嘉兴市)(3)以文章线索为题,如:妈妈的手。
(2007年吉林省)(4)以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为题,如:晨。
(2007年江苏苏州市)从结构上来看,常见的题型有:(1)主谓短语作标题,如:这就是幸福。
(2007年浙江金华市)(2)偏正短语作标题,如:的一幕。
(2007年贵州贵阳市)(3)动词短语作标题,如:记住这一天。
(2007年上海市)(4)单个词语作标题,如:路上。
(2007年四川内江市)从设题方式来看,常见的题型有:(1)命题作文,如:总有一把钥匙适合你。
(2007年江苏南京市)(2)半命题作文,如:我生活在(3)材料作文,如2007年吉林省题以“袁隆平语录”为材料。
(4)话题作文,如2007年江西省课标卷题以“磨炼”为话题。
3.题型精析:方法学用。
审读文题,除了细读题目附加要求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全面地解读文题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主题、拟定重点、规划布局。
怎样做到准确全面地解读文题的内涵?这里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1)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一读清文题中的提示。
试题一: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
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
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浙江衢州市)点拨:中考作文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少审题的难度,常常要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往往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暗示立意角度。
余映潮作文范文教学指导_以活动指导小学作文范文教学

余映潮作文范文教学指导_以活动指导小学作文范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活动观察一、培养小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培养小学生作文的主动性,是解决学生愿不愿意作文的问题。
作文教学应该从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及写作兴趣等方面进行指导。
可以借活动教学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四个特性,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主观心理反应,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
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一般有三种表现:一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无动于衷,不得已而为之;二是不知所措,力不从心,感到无从下笔;三是对作文持反感态度,讨厌作文。
这些心理障碍的成因,除了客观上学生没有学会正确选择写作内容和使用写作方法外,主观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而要提高热情,就不能忽视一种重要的手段,鼓励。
应注意以下评价:“你的文章写得很棒!”“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能马上用到作文中,真不简单!经常鼓励,就会大大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态度,消除写作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知之、好之、乐之,作文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造性1、跨越内容障碍“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指导学生观察、审题、立意、选材等多方面入手,抓住各环节的关键,使学生对作文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2、克服方法障碍对于常识性的写作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往往由于教师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没有突出重点,扼其要害,因而造成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使用那种方法,抓不住关键。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可突出抓好描写、仿写和写作思路的训练。
描写是小学作文中的精华所在,这一点似乎并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写一篇作文,要突出中心,突出重点,靠什么?要靠描写!作文要详略得当,详细部分怎样写?还要描写!小学阶段的作文离不开描写。
无论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文章,还是写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文章,一但离开了描写,文章将黯然失色。
由于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了对描写的制导,学生作文中往往是七彩纷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作文层级训练作文层级训练一:文题审读训练一、教学创意1.题型梳理。
2.典例精析。
3.实战演练。
二、教学过程1.微型讲座,题型梳理。
记叙文文题目从内容上来看,常见题型有:(1)以人物为题,如:我最好的朋友。
(2007年湖北荆州市)(2)以主要事件为题,如:我因_______而自豪。
(2007年浙江嘉兴市)(3)以文章线索为题,如:妈妈的手。
(2007年吉林省)(4)以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为题,如:晨。
(2007年江苏苏州市)从结构上来看,常见的题型有:(1)主谓短语作标题,如:这就是幸福。
(2007年浙江金华市)(2)偏正短语作标题,如:_____的一幕。
(2007年贵州贵阳市)(3)动词短语作标题,如:记住这一天。
(2007年上海市)(4)单个词语作标题,如:路上。
(2007年四川内江市)从设题方式来看,常见的题型有:(1)命题作文,如:总有一把钥匙适合你。
(2007年江苏南京市)(2)半命题作文,如:我生活在_____(3)材料作文,如2007年吉林省题以“袁隆平语录”为材料。
(4)话题作文,如2007年江西省课标卷题以“磨炼”为话题。
2.题型精析:方法学用。
审读文题,除了细读题目附加要求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全面地解读文题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主题、拟定重点、规划布局。
怎样做到准确全面地解读文题的内涵?这里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1)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清文题中的提示。
试题一: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
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
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浙江衢州市)点拨:中考作文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少审题的难度,常常要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往往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暗示立意角度。
试题一就用“难忘的经历”、“温馨的情谊”、“一本好书”、“一缕阳光”等词语来提示了选材的范围。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提示语的作用。
①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______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心有灵犀一点通——读明文题中的关系。
试题二:生活,因变化而精彩(2007年浙江湖州市)点拨:有一类文题,题目中的词语之间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只有把关系明确了,写作重点才能确定下来。
此题中的“变化”和“精彩”就构成了因果关系,“变化”是因,因此宜浓墨重彩写;“精彩”是“果”,只需要寥寥数笔画龙点睛即可。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加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我战胜了自己②这就是幸福(3)掀起你的盖头来——读懂文题中的比喻。
试题三:带着微笑出发(2007年江苏南通市)点拨:“微笑”比喻“乐观的生活态度”,“出发”比喻“开始”,对于文题中的比喻,只有置换成它的本义,立意才能深刻切题。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的本义。
①路上②心中有盏红绿灯(4)吹尽黄沙始得金——读透文题中的虚词。
试题四:其实并不是这样(2007年山东德州市)点拨:这里的“其实”指的是“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始实际情况”。
那么文章应该先也“是这样”,再在此基础上转折写“不是这样”,来强调“不是这样”。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虚词的含义。
①“平淡也是一种享受”中的“也”。
②“我在努力”中的“在”。
3.实战演练:能力提升。
(1)请你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下面微型例文的失分原因。
七点一到,我背上书包就出了家门。
到学校一看,竟然是第一个到校的。
教室门是关着的,我试着推了推,竟然推开了。
原来,门是开着的,原来门根本就没有锁。
————《门其实开着》(三类文)点拨:“门”在这里不仅指生活中的门,还可以指“心灵的门”、“文学的门”等,是所有暂时蒙蔽我们的东西。
作者审读文题时末能透彻理解题意,没有把“门”的象征比喻义表现出来,立意流于肤浅因而沦为一篇考场三类文。
(2)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审读下面的文题。
把正在迷恋的网络游戏放下,到郊外去感受春的烂漫;把那只伸向邻居家果树的手放下,保持心灵天空的蔚蓝;把手头紧张的工作放下,为家人送去温馨;把过去的回忆放下,投身到新的生活……以“真应该放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点拨:此题提示语即提供了选材的思路,又提示着文章的立意。
为什么真应该放下?因为放下后可以感受春的烂漫,可以为家人送去关爱,可以更轻松地投入新的生活……由此联想开去,可写的素材很多。
此外文题中的虚词“真”蕴含着彻悟之后的劝诫意味,可以通过回忆往事的手法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出来。
余映潮作文层级训练二:选材立意训练一、教学创意针对学生在记叙文选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材料虚设、材料空洞、材料陈旧、材料的意蕴肤浅),从真实、小巧、新颖、深刻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选材,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新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中考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㈠导入㈡选材活动之一:选择“真实”的材料。
1.教师谈话:真实,是记叙文选材的基本要求。
因为只有真实,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选材实践⑴学生以“说说我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⑵教师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比较。
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个个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八大族”。
“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绯闻津津乐道……“眼镜一族”、“足球一族”、“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电脑一族”也各有特点。
⑶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则材料存在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㈢选材活动之二:选择“小巧”的材料1.教师谈话:大材料(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能够很好的表现主旨反映时代风貌。
但我们初中生很难把握这样的大材料,且初中作文篇幅短小,也难运用大的材料。
因此,我们应善于选择小材料,表现大主题。
2.选材实践⑴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⑵教师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材料一: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修了一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材料二:十年来,我家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搬进“二室一长厅”,极差的居住条件带来了许多不便;第二次搬进了真正的二室一厅,比原来的房子好多了,一连串的问题也相继涌来;第三次爸爸从单位买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房子既宽敞又明亮……⑶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则材料是较大的事件,往往会因感受不深写得肤浅空洞;第二则材料由于试点集中,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
㈣学生活动之三:选择“新颖”的材料1.教师谈话:有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材。
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重要。
作文选材也是如此,只有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颖材料,才能给人审美的愉悦,才能给人全新的启示。
2.选材实践⑴学生以“幸福”为话题进行选材。
⑵教师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比较。
材料一:我不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去上学,心里十分烦闷。
后来很多亲戚轮流来看我,同学们也每天抽时间陪伴我,还给我补课,我感觉到很幸福。
材料二:班主任的晚自习上,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差生,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向前面的同学“借光”,被班主任发现了。
班主任罚我站在讲台旁边抄,我回到座位上,同桌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福,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抄就好了!”看着我第一次抄得这么完整的作业本,听到同桌的羡慕的声音,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⑶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则材料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陈旧材料,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则材料以幸福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反映了教师歧视差生的现象,视角独特,新人耳目。
㈤教师活动之四:选择“深刻”的材料1.教师谈话:鲁迅先生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指材料中蕴含的立意要深刻。
深刻的材料往往能给人不尽的思索,强烈的震撼。
2.选材实践⑴学生以“生日”为话题进行选材。
⑵教师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比较。
材料一: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梦寐以求的礼物;老师送给我祝福的话语;同学们为我开生日晚会,远方的朋友也给我发来祝福的短信。
我感觉到好温暖好幸福。
材料二: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刮起了一股风——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物。
今天是好朋友张琴的生日,我不知怎么办才好。
送吧,这个月为给同学送礼物借了好几回钱了;不送吧,又不好意思。
我感到很困惑:同学过生日,送礼物既浪费钱财,又耽误学习,这是何苦呢?为什么社会上的“人情风”竟刮到校园里来了呢?⑶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的美好,立意健康,但不够深刻;第二则材料通过一件小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㈥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了记叙文选材的四个要求:选择“真实”的材料、选择“小巧”的材料、选择“新颖”的材料、选择“深刻”的材料。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对材料进行精心的组织、小心的遴选,细心的鉴别,力争在生活的海洋中采撷到绚丽夺目的珍珠。
作文层级训练三:文章结构训练一、教学创意通过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现与鉴赏中感悟文章结构的美妙,在提炼与归纳中获得文章结构的技法,在体验与训练中提高文章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㈠教学铺垫:谈谈文章的结构。
结构是对文章内容的表达形式进行的总体设计,是作文构思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考场作文如果具有自然和谐、精美灵动的结构,必然会锁定眼球,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优秀的考场作文在结构上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应该体现出科学严谨的构思机器,清晰流畅的写作思路,给人审美的愉悦。
㈡教学活动之一:发现课文的结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