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1、请您联系教学实际,以某一学段或某一种语文能力目标为重点,谈谈达成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与原教材的主要区别何在?试结合您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新教材的功能。
3、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 分)对月贾平凹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三点水”旁的字?A. 清B. 洗C. 淡D. 沐答案:D2. 下列哪个成语的书写有误?A. 亡羊补牢B. 画蛇添足C. 杯水车薪D. 贪小失大答案:C(应为“杯水车薪”,而非“杯水车薪”)3.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那只小鸟飞得像箭一样快。
B. 他很聪明,像诸葛亮一样。
C. 那个苹果很甜,像蜜一样。
D. 这本书很有趣,像小说一样。
答案:A4. 下列哪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A. 明B. 重C. 晴D. 星答案:B5.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排比句?A. 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
B. 他很喜欢吃苹果、香蕉、葡萄。
C. 天空湛蓝,白云飘渺,阳光明媚。
D. 这本书讲述了小明的成长故事。
答案:A(以下题目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1.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
”()答案:柳暗花明又一村12. “______,独在异乡为异客。
”()答案:每逢佳节倍思亲13. “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飞流直下三千尺14. “______,白日依山尽。
”()答案:黄河入海流15. “______,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答案:离离原上草(以下题目略)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寒冷的新年夜里,赤脚在街头卖火柴。
她很冷,但不敢回家,因为她担心会受到父亲的责打。
她点燃了一根火柴,暖和了起来,看到了美丽的火花。
她继续点燃火柴,想象着温暖的食物和美好的事物。
最后,她在火光中看到了她的祖母,她的唯一亲人。
小女孩紧紧抱住祖母,希望永远不分开。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小女孩冻僵的身体,她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16.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寒冷的新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在火光中与祖母重逢,带着微笑离开人世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D. 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答案:D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A. 情境教学法B. 探索教学法C. 灌输式教学法D. 案例教学法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特点?A. 工具性B. 实用性C. 人文性D. 综合性答案:B4.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遵循的原则?A. 以学生为本B.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语文素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听、说、读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学段。
答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答案:词句、段落、篇章4.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5. 小学高年级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观察、思考、表达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答案:错误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修养D. 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答案:C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实践性C. 人文性D. 知识性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A. 知识与能力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技能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阅读教学建议?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B.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C.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D. 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建议?A.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B.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C. 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D. 鼓励学生创新写作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口语交际教学建议?A.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B.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D. 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答案:D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文课程内容?A. 识字与写字B. 阅读与写作C. 语法与修辞D. 听力与口语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 文学作品B. 信息技术C. 社会生活D. 数学教材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A. 导向性B. 客观性C. 科学性D. 专制性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A. 专业知识B. 教育理念C. 教学能力D. 艺术修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工具性、人文性2.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罄竹难书B. 急中生智C. 礼上往来D. 破斧沉舟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杯弓蛇影C. 井底之蛙D. 画龙点睛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用来比喻什么?A. 老师教育学生B. 学生尊敬老师C. 朋友间的友谊D.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生超越了老师B. 儿子胜过了父亲C. 徒弟超过了师傅D. 后人超过了前人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笔下?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 两耳不闻窗外事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出自《论语·学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2. “________”,出自《滕王阁序》,用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
13. “________”,出自《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14. “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形容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15. “________”,出自《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16. “________”,出自《赤壁赋》,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B.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C. 传授文化科学知识D.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听、说、读、写能力B. 观察、思考、创新能力C. 审美、情感、价值观能力D. 所有选项都是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A. 讲授法B. 谈话法C. 演示法D. 娱乐法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A. 古代诗歌B. 现代小说C. 英语课文D. 古代散文5. 下列哪个选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A. 知识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实践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2.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3.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1.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荷叶母亲》这篇课文时,采用了多媒体展示荷叶图片,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
请分析这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作用。
2.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草原风光美丽,令人陶醉”这句话的理解有困难。
请给出这位教师可以采取的两种教学策略。
四、作文(共30分)请以“我心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表达出你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认知、感悟和期望。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C5. D二、简答题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价值观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人文性C. 科学性D. 实践性答案:C2. 以下哪个成语与“精卫填海”的故事无关?A. 坚韧不拔B. 水滴石穿C. 鹏程万里D. 奋不顾身答案:C3.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三点水旁”?A. 洒B. 洗C. 洋D. 浪答案:C4. 以下哪个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5. 以下哪个故事与《孟子》无关?A. 鱼我所欲也B. 得鱼而忘荃C. 不为五斗米折腰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认识____个常用汉字,并能写____个字。
答案:300,1007.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____、____、____”。
答案:头正、肩平、臂开8. 《狼和小羊》是一篇______童话,作者是______。
答案:寓言,伊索9. 《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草原的美丽。
答案:碧绿、一碧千里、翠色欲流10. 以下诗句出自《咏柳》:“______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二月、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答案:读写结合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知识、情感和思想,为写作提供素材;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读写相互促进。
12. 请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答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阅读材料;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精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精编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能力答案:D2.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A. 演示法B. 讲授法C. 讨论法D. 情境法答案:C3. 以下哪个词语的书写有误?A. 持之以恒B. 自强不息C. 奋发图强D. 精卫填海答案:D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常用汉字________个。
答案:3000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
答案:听、说、读、写3. 以下成语中,与“水滴石穿”意义相近的是________。
答案:磨杵成针三、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荷叶母亲》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问题:请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评价其优点和不足。
答案:这位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查阅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1]1、您认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用课程标准的精神加以具体分析。
(10分)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0分)1、答:(1)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2)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3)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2、答:(1)遴选、鉴别的能力(2)组合、变通的能力(3)协调、沟通的能力1、结合实例,谈谈您对现行考试评价的看法。
(10分)2、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为什么要提出综合性学习?(10分)3、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分)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
”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就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秋虫的一丝声息。
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掩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
阿,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朵是虫声了。
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绿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
它们高,低,宏,轻,疾,缓,作,止,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
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那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尚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
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
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这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
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它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
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
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㈠这里为什么“不容留秋虫”?而秋虫为什么也“不屑居留”此地?——————————————————————————————————————————————————————————————————————————————————————————————————————㈡与加点的“一方面”相对应的“另一方面”指的是什么?——————————————————————————————————————————————————————————————————————————————————————————————————————㈢“井底”和“铅色”在文中分别象征什么?——————————————————————————————㈣以下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有错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用人不如笼中的鹁鸪来渲染一种枯燥乏味、孤独凄凉的气氛,从而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B.城市里没有秋虫和乡间满耳的虫声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对乡间秋虫的怀念,表明作者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荒野的思想感情。
C.作者认为生活中的苦味酸味比没有味道要好,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比心如槁木要好,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丝毫没有想要归隐的意思。
D.作者借秋虫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和对改变这样的社会现状的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
E.本文写到虫声引起秋士伤怀,郁达夫在《古都的秋》中写到落叶引起秋士伤怀,两者的用意都在强调秋士特别容易伤感。
参考答案1、答:(1)视野更加宽广(2)更切合学生的实际(3)强调选文要适合学生学习(4)强调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5)强调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2、答: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1)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方式的语文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将综合性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过去的语文活动。
(2)从本质上讲,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个性化的,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也是十分个性化的,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3)开展综合性学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起点不能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注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注意保护学生的成功感。
(4)综合性学习不是少数优秀生的专利。
3、答案:㈠因为这是一个淡漠无味、死气沉沉、没有言论自由的地方。
秋虫向往的是自由、辽阔、充满生气的新天地。
㈡秋虫引起劳人感叹,秋士伤怀,独客微喟,思妇低泣。
㈢“井底”象征狭小局促单调无味的生活空间。
“铅色”象征淡漠死板灰暗阴沉的生活状态。
㈣B(作者没有想要归隐的意思。
)E(没有要强调秋士特别容易伤感的意思。
)1、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些设想。
(10分)2、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河内在联系?(10分)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分)住在这远离闹市的半山居所里,安静是有了,但寂寞也来了,有时还来得很凶猛,特别在深更半夜。
只得独个儿在屋子里转着圈,拉下窗帘,隔开窗外壁立的悬崖和翻卷的海潮,眼睛时不时地瞟着床边那乳白色的电话。
它竟响了,急忙冲过去,是台北《中国时报》社打来的,一位不相识的女记者,说我的《文化苦旅》一书在台湾销售情况很好,因此要作越洋电话采访。
问了我许多问题,出身、经历、爱好,无一遗漏。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我回答:苏东坡。
她又问:“他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几篇?”我回答: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
记者小姐几乎没有停顿就接口道:“您是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我说对,心里立即为苏东坡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
放下电话,我脑子中立即出现了黄州赤壁。
去年夏天刚去过,印象还很深刻。
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我知道多数历史学家不相信那里是真的打赤壁之战的地方,他们大多说是在嘉鱼县打的。
但最近几年,湖北省的几位中青年历史学家持相反意见,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怀错地方,黄州赤壁正是当时大战的主战场。
对于这个争论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关心着,不管争论前景如何,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
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
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于是我还是去了。
这便是黄州赤壁。
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
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㈠请结合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分析苏轼在黄州时的情怀。
——————————————————————————————————————————————————————————————————————————————————————————————————————㈡文中划线的“伟大和渺小”分别指什么?————————————————————————————————————————————————————————————————————————㈢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㈣对本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黄州是不是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对我们怀念苏轼,领略苏轼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无多大关系。
B.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在黄州打的,但作者更倾向于一些中青年历史学家的看法,认为赤壁之战是在黄州打的。
C.作者认为,按王尔德的说法,只要是美的东西,即使错了,也会错出魅力来。
D.作者认为雄伟壮丽的景色,必然会引发人们的游观和冥想,因此苏轼才会错把黄州当作赤壁之战的主战场的。
E.作者认为黄州的美,主要是因为苏轼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
参考答案1、答:(1)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2)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3)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4)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位置有待调整(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2、答:(1)编写宗旨新(2)体系特征新(3)课文面貌新(4)编写角度新3、答案:㈠心中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叹,但更多的是洒脱、旷达、不以得失为怀的超脱之情。
㈡“伟大”是指长江的气势很伟大,“渺小”是指在巨大的长江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
㈢“苏东坡成全了黄州”是因为苏轼发现了黄州的美,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让黄州成为名扬天下的名胜古迹,从而提高了黄州的美学等级。
“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是指苏轼进入黄州以后,人生观、人生历程发生了变化,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