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阅读中如何概括段意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给文章加标题方法:1 .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题目2.根据文章主旨提炼出题目3.利用相关的景或物做题目4.代表性时间、地点做题目5.用主要人物或事件做题目二、概括内容主旨1.步骤:1)初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2)分段、归纳段意3)再读文本,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2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旨。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六要素加以概括,就是文章主旨。
3)问题概括法:一篇文章都是再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顺序所写。
思考作者要说明的是哪些问题,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主旨。
4)标题追溯法:以内容命名的文章,根据标题阅读就可以获知主旨。
5)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旨。
三、情节梳理1、根据已知内容进行分层,概括层意。
2、分析已知条件的特点,进行提炼。
3、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小标题、情节梳理【主题阅读1】我的老师(节选)贾平凹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
(一)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
阿姨摘了一捧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
孙涵泊却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
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二)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电视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能忍的忍了,不能忍的也忍了,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
第七讲 段落划分和段以概括 列提纲写作文

第七讲段落划分和段意概括阅读训练列提纲写作文断尺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
||到了考试地点,一张布告映入眼帘,上面端端正正写着:“考生必须准备钢笔、尺子、橡皮……”我瞥了一眼,没有在意,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
预备铃响了,离开考只有5分钟了。
我打开书包,拿出文具盒、草稿纸。
咦,尺呢?我呆住了。
于是我又翻了几遍书包、文具盒,仍不见尺的影子。
我不禁(jīn jìn)暗暗责备自己太粗心,尺,尺啊!考试中一定会有画几何图形的题目,这可怎么办呀?我可真像是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再看周围,同学们早已做好了准备,我更是急上加急,简直六神无主了。
||“徐斌,什么东西丢了?”坐在我身后的申明见我这副模(mómú)样,关心地问。
“尺!我忘了拿尺……”我在座位上,望着文具盒发呆,额角(jiǎo jué)上渗出了汗。
离正式考试只有两分钟了。
我如坐针毡。
猛听得身后“咔嚓”一声,我惊奇地回过头,申明将一截新塑料断尺递到我手里,我愣住了,“啊,多漂亮的新塑料尺呀!”。
我深情地望了望申明,他正拿着另一截断尺,冲(chòng chōng)着我点头微笑。
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断尺……||考卷发下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
此时,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
||1.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说说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为什么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一点通章分段的依据是按事情发展阶段来划分。
2020国考行测片段阅读常考题型:主旨概括题

2020国考行测片段阅读常考题型:主旨概括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拿些这类题目,接下来,小编将分五期一一讲解这些题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题型--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是片段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考查题量都很大。
比如,国考地市级试卷2019年有6道,2018有10道之多,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什么叫主旨概括题?是指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找到主旨所在。
提问方式主要有:1.文段意在说明/意在强调/意在表明的是......2.文段主要说明/主要谈论/核心观点是......3.对文段内容/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4.文段/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二、如何快速找到主旨句?方法有两种:宏观结构法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总句,常见于句首或句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法为文段的重点微观关联词法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主旨句一般在结果、转折的内容、递进后的内容、条件内容、解决方法或建议等。
学习完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经典真题:【经典真题】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
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
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
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解析】正确答案为B。
看完上面的内容,我们再来做一组公考真题,看看你是否真的会做了:【例1】(2019国考副省级37题)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五年级概括段意的方法技巧

五年级概括段意的方法技巧五年级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概括段意的方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我们就像聊家常一样,轻松搞定这个问题。
概括段意就是把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抓住,有点像从一锅杂烩里挑出最重要的食材。
比如,老师讲课时,我们的脑袋里总会冒出好多信息,能不能把这些信息压缩成一句话,甚至一句话的核心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标,既简单又有趣!想象一下,你在学校听到一个新故事,故事里有很多角色,有的聪明,有的搞笑,有的让你捧腹大笑。
听完故事后,你是不是觉得脑海里一片混乱?别慌,试着找出这个故事的主角和关键情节。
记住,重要的东西往往藏在细节里。
就像玩拼图,找出最明显的块,再慢慢填充其它部分,最后的画面才能完整。
这就是概括段意的基本技巧。
咱们可以尝试用几个小妙招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概括。
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像“这段话讲了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例子?”这些问题就像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理解的宝箱。
你会发现,重点一目了然,脑袋里的混乱也渐渐消失。
再比如,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样就能更好地消化信息,记得在复述时,保持轻松幽默的语气,仿佛是在和好朋友聊故事,效果会更好哦。
掌握段意的概括,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技巧,它更像是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
想想你在看电影时,那些高兴迭起的片段,总会让你心跳加速。
概括段意也有这样的感觉,抓住那个让你心动的瞬间,才能让你在课堂上说出精彩的观点。
就像炒菜,火候掌握得当,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不然就成了“黑暗料理”,大家都不想尝试。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概括段意有点意思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段落中的信息进行整合。
想象一下,一首动听的歌曲,歌词简单,但传达的情感却无比深刻。
把一段话的核心提炼出来,就像把歌词里的精华抽出来,让人觉得朗朗上口,久久不能忘怀。
这样,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和同学分享,都会显得特别自信。
记得多练习哦,越多练习,越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导语:对于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大家都来学习一下吧。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一篇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这是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经常面对的一个经典习题型。
教师在处理这个问习题的时候,存在着三种理解形式,对应三种不同的解习题方法。
第一种教师,认为“文章的大意”或“主要内容”,是个狭义概念,仅仅指向文章表述的表象内容,不包括作者要表达的本质思想感情,因他们主张,答复这个问习题,只概括文章承载的表象即可。
第二种教师,同样认为“文章的大意”或“主要内容”是个狭义的概念,但问习题指向的不是文章的表象内容,而是本质内容,因而,他们主张答复这个问习题,只提醒作者的表达目的——即文章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即可。
第三种教师认为,应该从广义上理解这两个概念,它们既包括文章的表象,又涵盖文章的本质,所以主张解决这一问习题,既要概括文章的表象内容,然后透过表象,提醒文章要表达的本质思想,二者缺一不可。
一、我们要选择的方法以上三种理解方式及对应的解决方法都是正确的。
问习题是:作为学生,我们无法判断命习题者属于这三种人当中的哪一种,也无法断定三种答案中终究哪一个会是最终的规范答案,怎么答习题呢?我认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还是第三种——因为它的答案各种理解方式对应答案的全部。
在阅卷过程中,面对主观性试习题,教师只会为答习题缺失的同学扣分,永远不会对卷面答案比规范答案更全面的同学扣分(有字数要求的,考虑字数的限制即可)。
二、说明文表象内容概括的方法(一)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有两种:一种是详细的事物;一种是抽象的事理。
答复问习题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关注说明指向的核心——是事物,还是事物、行为内部蕴含的抽象之理。
例如: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获得如此灿烂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中形象。
部编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 有答案

部编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1、概括段落层意1.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2方法:1)分析关系.找中心句2)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
3)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
2、主旨概括一、步骤:1、要全面阅读,把我文言文材料的要点。
2、探究局部相关段落,仔细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3、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
二、方法:1、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摘选关键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技巧:1、审读题干,寻找区域。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再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原文中找到与要求相匹配的段落、词句,再加以归纳概括。
2、辨别问题,联系背景。
3、理解句子意思1 、理解词义(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朕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理解句意方法:(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意(2)抓住美撻词语,理解句意(3)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意(5)分析修辞方法,理解句意常见题型:这句话所要说明和揭示的道理?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是什么?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概括、理解段意【主题阅读1】童年乐趣罗曼·罗兰几天之后。
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围成一个圆圈,正演着一出音乐喜剧,那是用戏的片段回忆拼凑起来的。
他学着人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
正当他用一只脚站着打个转身的时候,看见祖父在半开的门里探着头对他望着。
他以为老人在嘲笑他,便害臊起来,立刻停止了。
奔到窗前,把脸贴在玻璃上,好像看着什么挺有趣的东西。
老人一句话也不说,走过来,拥抱他。
克利斯朵夫这才看出他很快活。
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机活动起来:他相当聪明,知道人家赏识他,可拿不准在戏剧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这些才能中间,祖父最赞赏他哪一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类试题答题技巧

第四讲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
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到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并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小窍门1.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重点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例如《养花》一文,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就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特别注意:(1)各段大意之间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内容甚至可以舍去。
(3)认真阅读,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效果更好!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一.本讲专题: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愚公移山(11分)(江苏南京)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必须绕行,很不方便。
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愚公(号召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冀州的大道。
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称赞赞同)。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片段阅读备考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片段阅读备考技巧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通过练习培养题感!言语理解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这里可以>>> 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片段阅读在国考中题量比较固定,一般为14—16个,字数大约在每题325字左右。
文体基本集中在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偶见散文和寓言类。
这也就说明不同的文体所对应的题目和做题方式都有可能发生微小的变化。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提问方式及对应的解题技巧。
常见提问方式一: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这种提问方式占到总题量的30%—40%,涉及的主要文体也是议论文。
对于该类问题最常见的解题方法就是找关键词。
那常见的关键词句有哪些呢?这就要回归到命题人的出题心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选拔类的考试,它不仅考察做题的能力更考察大家的心理能力,还考察大家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对此,考试的题目才会有越来越长的趋势,但题目长并不代表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原因就在于,考试文段的结构无外乎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相较而言,总分总考的较少。
总分、分总重点就在于总,因此定位关键句常见的就是首尾句,关联词句等。
例.收入分配是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结果,因此,改革收入分配,其实质就是改革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
收入分配改革,从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是“均贫富”的改革,而是使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更加靠近公平、公正和正义的改革,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平等发展机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阅读中如何概括段意
对于片段阅读的题,很多问的都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和“这段文字强调的是”等,都是属于概括段意的题,这类题很多学员都无法把握,总不能把握文中
的主要意思。
其实做这类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依的。
影响明年中国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依然很多,其中包括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原油价格
上涨将带动其他产品价格上扬,进而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加大,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一定压力等,明年将在石油价格、电价、水价、天然气价、煤炭价格及土地价格等六大方面积极妥善地推进价格改革。
A影响明年中国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依然较多
B明年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
答案B
有个学员选择A,他认为“影响明年中国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依然很多”这句话在首句,并
且后面列举了都有什么因素,并且说要在这些因素上推进价格改革,这些都是围绕着影响
明年中国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所写的。
首先要说的是,首句未必就是中心句。
如果每段话
的中心句都放在首句,那我们还用做题吗?直接看首句就行了啊。
有时一段话有中心句,
有时一段话没有中心句。
我们概括一段话还是要通篇读下来,然后整体的把握这段话,站
在作者的立场,看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对与本题来说,A是因,B是果。
前面说的所有的影响明年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依然较多,都是为了推出后一个结论:明年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
作者最终想表达的也是明年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
体会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所在就能很好地把握整体段意了。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
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以摆脱贫困
B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答案B
有个学员选A,因为根据题中“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中涉及到了“国家的政策”和“挣扎在贫困线上”正好与选项中
的“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和“摆脱贫困”相照应。
A是典型的主观想象。
题干根本就没有提
到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我们做
题,还有逻辑分析题,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主观判断代替文中含义。
命题人也喜欢出此类问题迷惑考生。
所以在概括段意时,切不可随意加入自己的主观想象。
只能去把握作者的意见,体会作者的意图。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全球公演计划启动。
该歌舞集海外推广商宣布将《云南映象》更名为《寻找香格里拉》。
歌舞集的海外演出到目前为止已预订了近200场。
这段话,透露这样一个主要消息()
A原生态的艺术也有巨大的商业信息
B民族艺术也需要全防卫包装推广
答案B,但是一位学员觉得B项像有点歧视民族艺术的滋味,所以选的A。
这位学员也是
犯了主观想象的错误。
其实包装推广并不一定就是坏的。
即使包装推广是坏的,但本题就
是表达的这个意思,我们也应该选B选项,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题目中。
对于概括段意的题,我们只有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整体把握文中的含义,细心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意图,不去强加自己的主观理解,做对本类题还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