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一院卒中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合集下载

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我是XX省X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卒中中心主任,现就我中心近期建设工作情况向领导做如下汇报:一、中心概况我中心成立于XX年,是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我市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位于市区XX街道,占地面积XXX平方米,拥有临床部、科研部、教学部、管理部和行政部等五个部门。

中心配备一流的设备设施和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全面的卒中防治服务,致力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乃至全国卒中防治领域的标杆单位。

二、建设进展1. 设备设施建设近期,我中心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设备设施方面的建设工作。

我们新增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CT、MRI、DSA等影像学设备,以及多功能监护仪、脑电图仪等监护设备。

这些设备的引进,将大大提升我中心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2. 医生团队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中心重视医师团队的建设。

我们通过与全国知名医院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

同时,中心还通过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医生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

3. 科研成果我中心不仅侧重于临床诊疗,还注重科研工作。

我们与多家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卒中防治领域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例如,我们在卒中风险评估、个性化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4. 社会宣传为提高公众对卒中防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我中心还积极参与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

我们通过举办健康讲座、义诊活动、宣传展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卒中防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卒中健康的关注度,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在建设过程中,我中心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医疗资源短缺、人才队伍不稳定、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设备设施的更新和升级力度,努力提升我中心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工作总结引言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水平,我中心在2023年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

本文将对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目标设定本年度,我中心旨在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脑卒中防治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如下具体的工作目标:1. 建立完善的脑卒中防治机制和团队;2. 提高脑卒中预防和救治的技术水平;3. 通过科学研究推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4. 提高脑卒中防治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总结在2023年,我中心积极推进脑卒中防治中心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1. 组织机构建设我们完善了脑卒中防治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立了专门的脑卒中防治团队,包括专家、护士、科研人员等,形成了一个协作高效的团队。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相关科室和医院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技术水平提升在脑卒中预防和救治技术方面,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了临床实践能力。

我们还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脑卒中救治的效果。

3. 科学研究推动为了推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项目。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等,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我们还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脑卒中研究的进展。

4. 影响力提升为了提高脑卒中防治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加强了宣传工作。

我们组织了多场健康讲座、科普活动,向公众宣传脑卒中的危害和防治知识。

我们还与媒体合作,通过新闻报道和宣传报道,扩大了脑卒中防治中心的影响力。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具体问题和改进措施如下:1. 人员不足:在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加强人员招聘和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卒中中心建设总结汇报

卒中中心建设总结汇报

卒中中心建设总结汇报卒中中心建设总结汇报一、背景介绍卒中(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脑血管病变,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卒中以其突发性、急症性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头号杀手”。

鉴于此,我院决定建设卒中中心,提供全方位、高效、专业的护理和治疗服务,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加强卒中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培训和研究。

3. 构建卒中患者全程救治体系,提供全面的医学、护理、康复、心理等服务。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卒中患者管理和护理制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三、建设成果1. 建立卒中宣教教育项目,定期举办公益讲座,提高市民对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成立卒中诊治研究团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诊治技术和设备,提高卒中诊断与治疗水平。

3. 与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建立合作机制,构建多学科、全程协同的救治体系,提高救治效果。

4.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制度,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能力。

5. 引进专业护理团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四、建设经验1. 加强宣教教育,提高社会对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有助于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2.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科室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3. 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诊断与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制度,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能力。

五、问题和展望1. 人员培训需加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2. 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科研水平,推动卒中治疗技术的创新。

3. 加强与社区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覆盖率。

4. 增加康复设施和专业人员,提高康复效果。

六、总结通过建设卒中中心,我院提供了全方位、高效、专业的护理和治疗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卒中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课件

卒中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课件

颈动脉内膜剥脱 术(CEA)
我院脑卒中中心目前已开展 颈动脉闭塞合并长段狭窄复 合手术19例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特色 创新 奉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多学科脑卒中专病门诊建设
2012年9月,苏大附一院 “脑卒中门诊”正式成立 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康复科10位专科医生排班 坐诊,为患者打造精准适 宜的治疗方案
苏大附一院领导重视
4、以三大中心为基础,协助推进苏州
苏州卫计委“531”工程给我院400万软硬件费用。医院信息
处已经与市卫计委规划信息处对接,3月下旬(省规划与信息化会议后
市卒中、创伤救治、胸痛、危重孕产 )商量医院三大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如何与市卫计委平台对接,
妇协同救治中心的建设
最后列出软硬件的详细清单提交财政(含院内三大中心的软件系统、绿
当前卒中救治方案的不足之处
闭环式专病信息化 管理势在必行
消息传递慢
信息重复
救护车上的信息 到了医院才能获 取,检验检查结 果报告出来后有 一段时间才能被 医生获知,通知 相关医生介入需 要用电话才能通 知
患者如果进行了 转院,病情和评 估基本上需要重 新进行一遍
预知性差
医生无法有效提 前到岗
人脑识别
院长挂帅
卒中中心 组织架构
副院长任卒中 中心主任
单病种多学科合作模式
特色 创新 奉献
领导重视 多科合作 绿色通道 信息完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医院周会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
(2017年3月7日)
信息化建设 苏州市政府支持

高级卒中中心及区域救治网络建设情况汇报

高级卒中中心及区域救治网络建设情况汇报

高级卒中中心及区域救治网络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医院的××,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医院在高级卒中中心及区域救治网络建设方面的情况。

卒中,作为急性神经系统功能性丧失的常见病之一,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为了更好地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我院成立了高级卒中中心,并着力开展了区域救治网络建设。

首先,我院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

高级卒中中心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卒中患者的救治需求而设立的。

我们将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精良设备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救治平台。

我们的中心设有急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并配备了国际先进技术的CT、MRI等检查设备,以及激光治疗仪、前兆仪等先进的治疗设备。

我们的医生和技术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具备了丰富的卒中救治经验和高水平的技术能力。

通过建设高级卒中中心,我们能够更早地诊断卒中,做出更准确的治疗决策,并提供更系统化、规范化的救治服务。

其次,我们积极发展高级卒中救治区域网络。

卒中的救治需要各个环节的协作和配合,而单一医院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主动与周边医院建立协作机制,形成了高级卒中救治区域网络。

我们与各级医院进行定期会诊,共享相关的救治经验和技术,并互相开展病例研讨和培训。

我们还成立了区域卒中救治中心,负责对于疑难卒中病例的会诊,提供急性卒中手术的转运服务,并制定了一套卒中救治的规范和指南,以确保每位卒中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到救治。

目前,我们的高级卒中中心和区域救治网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在救治卒中患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治愈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区域救治网络的建设,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级医院的资源,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效果。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目前的高级卒中中心和区域救治网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们的医疗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医院卒中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医院卒中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患者如果进行了 转院,病情和评 估基本上需要重 新进行一遍
预知性差
医生无法有效提 前到岗
人脑识别
判断需要人为进 行,如果状态不 好,可能会判断 失误
达不到卒中抢救“即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的要求 特色 创新 奉献
闭环式专病管理实现全流程数据链整合
卒中 筛查
院前 急救
绿色 通道
入院 治疗
随访 康复
区域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上转医院的接口调试,3月底完成医院下转社区的接口调试。
体建设,建立双向转诊办公室,主动
联系基层医疗机构,打造转诊绿色通 2、医联体的转诊平台。院办、集团医院运营办公室、医务处、信
道;
息处已经进行了前期的初步调研。待院办提出采购申请,医学工程处完
成采购招标,信息处配合公司进场部署,接口开发与系统对接。
特色 创新 奉献
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系统智能对接
——绿色通道向前延伸
拟打造苏州市“卒中地图”为院前急救择院
120 急救车
精准导航,由医生跟车预检评估
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即实施现场抢救和途中 监护检查,初步预评分及分诊,实时上传。
将急诊绿色通道提前到院前急救,总院将部
署专线与120急救中心互通,从而实现院前
6
卒中云数据库
大数据分析 促科研推临床
特色 创新 奉献
3
标准化 电子病历
规范、高效、智慧
5
卒中筛查干预 随访信息系统
医联体、社区 双向转诊
一、卒中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信息化建设
卒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 ——医疗活动与信息系统结合
院前急救 信息联动 院内急救 绿色通道 急诊分诊 医护一体 病情分级 自动评分

医院信息化建设年终总结(3篇)

医院信息化建设年终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去的一年,我院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院信息化建设年终总结如下:二、信息化建设成果1. 信息系统全面升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以下成果:(1)电子病历系统上线:电子病历系统的上线,实现了病历的电子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升级:HIS系统的升级,实现了医院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3)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升级:PACS系统的升级,实现了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管理,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移动医疗平台建设为方便患者就医,我院积极建设移动医疗平台,实现了以下成果:(1)患者移动端:患者可通过手机APP查询就诊信息、预约挂号、缴费等,提高了就医体验。

(2)医生移动端:医生可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会诊、查阅病历、上传影像资料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为促进医院内部及与外部机构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我院建设了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了以下成果:(1)内部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2)外部数据交换:通过与卫生行政部门、医保部门等外部机构的数据交换,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4. 网络安全与运维保障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我院加强了网络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实现了以下成果:(1)网络安全防护:通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有效防范了网络攻击。

(2)运维保障:建立了完善的运维体系,确保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信息化建设亮点1. 创新管理模式我院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以下成果:(1)基于大数据的医院运营分析:通过分析医院运营数据,为医院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2021/7/3
2021/7/3
脑卒中绿色通道
2021/7/3
脑卒中绿色通道
2021/7/3
急诊设置溶栓专用床
2021/7/3
常规配备溶栓常用药物
2021/7/3
病房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接
监护病房中有固定溶栓床位 卒中专业组与急诊对接
2021/7/3
脑卒中绿色通道
通过以上流程优化措施,目前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静脉溶栓治疗DNT中位数 <60min 入院到CT检查完成平均时间 <25min 急诊血常规平均时间 <15min
2021/7/3
我院于1991年成立天津市老年病研究所,附设高血压 病防治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 当时卫生局将我院定位为以老年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现与三中心合并后,李彤院长兼任天津市 老年病研究所所长,非常重视老年病学科的发展,并 在老年病研究所下设多个分支学科,其中包括脑血栓 疾病的研究,力争将我院的老年病学科打造为医院品 牌特色。
2021/7/3
2021/7/3
组织管理
制定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卒中 中心管理工作会议
2021/7/3
多学科协作
制定联合例会等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召开 联合例会、联合查房、疑难病例联合讨论 等会议:
2021/7/3
2021/7/3
三、区域卒中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 我院与本部三中心医院共同参与“河东区、河北区 医共体”建设会议;同时作为河北区三级医院一并参 与河北区医联体建设工作。 • 我院与河北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 共同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 • 与市急救中心签订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合作协议, 院内设有120分站,保证与院前急救顺利对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检查预约服务工作
2、住院检查预约服务将于门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申请单同步实施。
“多学科团队”现场线上无缝合作 第一时间为患者选择最佳诊疗方案
多学科专家无缝合作 多学科血运重建团队 多学科复合手术团队 多学科专家院内会诊 多学科卒中专病门诊
以技术为依托 以病人为中心
多学科协作的基础靠信息平台,手机远程访问系统,集成即时通讯功能, 多学科团队时刻待命
院长挂帅
副院长任卒中中心 主任
单病种多学科合作模式
医院周会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
(2017年3月7日)
问题
进度及解决方案
信息化建设 苏州市政府支持 苏大附一院领导重视
4、以三大中心为基础,协助推进苏州市卒中、创 伤救治、胸痛、危重孕产妇协同救治中心的建设
苏州卫计委“531”工程给我院400万软硬件费用。医院信息处已经与市卫计委规划
信息处对接,3月下旬(省规划与信息化会议后)商量医院三大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如何 与市卫计委平台对接,最后列出软硬件的详细清单提交财政(含院内三大中心的软件系统、绿 色通道等)。
5、落实分级诊疗任务,继续开展医联体建设,建 立双向转诊办公室,主动联系基层医疗机构,打 造转诊绿色通道;
1、信息处已经与卫计委的双向转诊平台对接,目前完成社区上转医院的接口调试,3
苏大附一院卒中中心信息化建设
1
无缝对接
院前急救信息系统
车载端信息平台、卒中地图导 航,急救车上预检、评估及预 挂号
2
院内急救信息系统
急诊分诊预检和评估及预挂号 系统,卒中绿色通道管理系统
4
移动终端信息系统
PDA、PAD和手机 实时查询及上传
6
卒中云数据库
大数据分析 促科研推临床
3
标准化 电子病历
规范、高效、智慧
信息化建设助力区域卒中中心 网络建设
方琪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部分 单病多学科联合模式信息化建设落地
(信息平台与移动终端PDA)
卒中单病多学科无缝合作 卒中专病闭环信息化管理
特色管理可移植到初 级卒中中心
架构便捷有效的区域 联治网络
院领导高度重视 卒中中心建设
卒中中心 组织架构
领导重视 多科合作 绿色通道 信息完备
第二部分
卒中专病闭环信息化建设落地
(绿色通道、标准化病历、数据库)
卒中单病多学科无缝合作 卒中专病闭环信息化管理
特色管理可移植到初 级卒中中心
构架便捷有效的区域 联治网络
当前卒中救治方案的不足之处
闭环式专病信息化管理势 在必行
消息传递慢
信息重复
预知性差
人脑识别
救护车上的信息到了 医院才能获取,检验 检查结果报告出来后 有一段时间才能被医 生获知,通知相关医 生介入需要用电话才 能通知
黄金一小时 救治圈
直升机省内1小时全覆盖 空中救援将为卒中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苏大附一院 为苏州医疗服务托底 为江苏百姓健康护航
信息系统 车载端
120 急救车
脑卒中评分在120急救车 上即已开始
(跟车医生专项培训)
院前院内信息联动与呼叫系统
院前急救开始 院内急救系统第一时间联动
卒中绿色通道即已开启
120 急救车
卒中信息系统一键呼叫界面
120 急救车
绿色通道始于院前急救,重在院内急救,实则 贯穿整个救治流程
接诊(≤10min)
院前院内 交接
备于急诊室的溶栓包
建立静脉双通道
月底完成医院下转社区的接口调试。
2、医联体的转诊平台。院办、集团医院运营办公室、医务处、信息处已经进行了前期的初
步调研。待院办提出采购申请,医学工程处完成采购招标,信息处配合公司进场部署,接口开 发与系统对接。
7、提升信息化水平,在电子病历上下功夫,完成 与健康苏州掌上行APP、医疗资源一张图等便民服 务项目的对接
多学科复合手术团队
神经 内科
介入 科
神经 外科
颈脑 血管 超声
麻醉 科
影像 科
复合 手术
颈动脉狭窄 或闭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我院脑卒中中心目前已开展颈动脉闭 塞合并长段狭窄复合手术19例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
多学科脑卒中专病门诊建设
2012年9月,苏大附一院“脑卒中 门诊”正式成立
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10 位专科医生排班坐诊,为患者打造 精准适宜的治疗方案
1、门诊电子病历。已完成院内调研工作,2017年3月10日前往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参观学习。
3月底前提交门诊电子病历实施方案及预算。
2、医疗资源一张图。已经完成与卫计委的接口调试工作。
3、健康苏州掌上行APP。市立医院为首批试点医院,苏大附一院为第二批上线医院。
10、完成优质服务举措,做好门诊就诊自助服务和 1、门诊自助缴费,自助取报告均已实现。
5
卒中筛查干预随访 信息系统
医联体、社区双向 转诊
一、卒中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信息化建设
卒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 ——医疗活动与信息系统结合
院前急救 信息联动 院内急救 绿色通道 急诊分诊 医护一体 病情分级 自动评分
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系统智能对接
——绿色通道向前延伸
拟打造苏州市“卒中地图”为院前急救择院精准导航,由医 生跟车预检评估
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即实施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检查,初步 预评分及分诊,实时上传。
将急诊绿色通道提前到院前急救,总院将部署专线与120急 救中心互通,从而实现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 对接。
120 急救车
配备CT检查设备的抢救车能否引进落地?
苏大附一院院前急救新途径——直升机空中救援
8.28总院一周年院庆——直升机空中 救援演练与重量级专家大型义诊活动
患者如果进行了转院, 病情和评估基本上需要 重新进行一遍
医生无法有效提前到岗
判断需要人为进行,如 果状态不好,可能会判 断失误
达不到卒中抢救“即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的要求
闭环式专病管理实现全流程数据链整合卒中 筛查Biblioteka 院前 急救绿色 通道
入院 治疗
随访 康复
区域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基于绿色通道的业务拓展 实现卒中业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PDA移动终端
扫码输入 蓝牙智能输入
PDA移动终端使用科室培训
PDA移动终端在急诊 实际应用演练
可靠的信息平台让多学科合作 高效、流畅、无缝
多学科血运重建团队
颈脑

神经 外科
血管 超声
醉 科
血运重 建团队
多学科血运重建团队
1510例80例 9例
15126例2例
多学科取栓团队
2016-08-26 01:30取栓完成后团队合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