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合集下载

中医皮肤科学的教学设计

中医皮肤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指导
鼓励学生提问
0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解答技巧
02
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
拓展延伸
03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实践技能考核
明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评定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平时成绩
在每次考核后,及时向学生反馈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
定期对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辅导,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定期总结
根据每个学生的考核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个性化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反馈意见
改进建议
06
CHAPTER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
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中医皮肤科学理论、诊断及治疗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估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考核原则
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医皮肤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
03
CHAPTER
常见皮肤病诊断与治疗
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痤疮
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中医皮肤科学教案设计

中医皮肤科学教案设计

02
中医认为皮肤与脏腑、经络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生理 功能与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03
皮肤的色泽、润燥、紧致度等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 要指标。
常见皮肤疾病类型及特点
痤疮
以粉刺、丘疹、脓疱等 为特征,多发生于青春 期,与肺胃热盛有关。
湿疹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 疱等,伴有瘙痒,易反 复发作,与脾虚湿盛有 关。
继承和发扬中医非药物疗法在皮肤病 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多 治疗选择。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加强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科建设和人 才培养,推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 持续发展。
06 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
实践操作环节设计
临床实习
安排学生进入中医皮肤科临床实 习,直接接触患者,参与诊疗过 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技
03
02
中医皮肤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自古以来,中医对皮肤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皮肤科学不断与现代医学融合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
中医皮肤科学的研究范围
包括各种皮肤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 防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皮肤疾病 的中医诊疗方法。
能。
技能训练
针对中医皮肤科常用诊疗技术,如 望、闻、问、切四诊,中药外治法 等,进行规范化训练,确保学生掌 握基本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评估方式及标准制定
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 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 识掌握程度和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皮肤科教学设计

中医皮肤科教学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注重 过程,关注结果
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同行评价、 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 学的反馈意见
教师自评:教师根据教学 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自我 评估
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 或专家对教学进行评价和 建议
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性 质、病因、病机等
中医皮肤科治疗:采用中药、针灸、 推拿、拔罐、刮痧等方法,结合患 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进行个 体化治疗
中医皮肤科的病因病机
病机: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 能失常、经络不通等
病因:六淫(风、寒、暑、湿、 燥、火)、七情(喜、怒、忧、 思、悲、恐、惊)、饮食、劳逸 等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 学科发展,调整课程设置,增加 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内容。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教 学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教学 检查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 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XX
教学难点:如何将中医理论和方 法应用于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
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中 医皮肤科基础 理论、诊断方 法、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等
教学方法:讲 授、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小
组讨论等
教学目标:培养 学生掌握中医皮 肤科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提高临 床思维能力和实
痤疮的中医疗法
病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内蕴,痰湿阻滞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痰祛 湿

中医皮肤科学教学设计

中医皮肤科学教学设计
辨证施治方法
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主要通过中药内服,以 调理脏腑功能、改善全身症状;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洗、外敷 、针灸、拔罐等多种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治 疗目的。
03
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技术
痤疮、湿疹等常见皮肤病辨证施治
辨证分型
内外同治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药物涂抹、中 药熏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内外同治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将痤疮、湿疹等常见皮肤病 分为湿热型、血热型、血瘀型等不同证型,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对患者进行 饮食指导,推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等 功效的食物和食疗方。
银屑病、白癜风等顽固性皮肤病治疗策略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明确银屑病、白癜风等顽固性皮肤病的诊断基础上,结合中医辨 证理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 药汤剂、中成药、外用药物等多种治疗手段。
心理调适与健康教育
针对顽固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调适和健康教育,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
01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艾灸等手段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
中医皮肤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医皮肤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治疗方法。
中医皮肤科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中医皮肤科学与现代医学在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理 论和方法,如辨证论治、中药外治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 皮肤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说【目的要求】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 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 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 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5. 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 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

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黛散等。

第五节癣【目的要求】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庀;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中医皮肤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医皮肤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案例二
痤疮的中药治疗。介绍痤疮的中药内服、外用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分析中药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案例三
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阐述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原则、常用穴位及操 作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在带状疱疹中的应用价值。
疑难问题解答
要点一
如何准确辨证施治? 解答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核心, 需要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综合 信息,准确判断病情,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探讨
辨证论治与整体观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注 重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动态变 化。现代医学的精准医疗理念与 中医的辨证论治有相似之处,通 过结合两者优势,可以制定更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内外治结合
中医皮肤科重视内外治结合,内 治法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外 治法包括中药熏洗、贴敷、针灸 等。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如药物、 物理疗法等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 ,可提高治疗效果。
血润燥、祛风止痒。
血瘀型
以皮肤紫暗、色素沉着 、肥厚为主要表现,治 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治则治法及方药选用原则
01
治则
根据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治则,如疏风清热、清热利湿
、养血润燥、活血化瘀等。
02 03
治法
根据治则选用相应的治法,如内治法、外治法、针灸疗法等。内治法包 括中药汤剂、中成药等;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洗、外敷、熏蒸等;针灸疗 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中医皮肤科学发展历程
回顾中医皮肤科学的历史渊源,展示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中医皮肤科学理论体系
介绍中医皮肤科学的理论框架,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 概念及其在皮肤病诊治中的应用。

皮肤学科授课纲要.

皮肤学科授课纲要.
4.皮膚美學
3、皮膚醫學正如所有的臨床醫學,以“人”、“病人”為中心
課程主題: The joy of learning dermatology (II)
講授目的:了解皮膚科的語言以及如何描述皮膚病灶
授課綱要: What are primary lesions?
What are secondary lesions?
授課綱要:
Cutaneous infection (II)
1.Leprosy
2.Tuberculosis of skin
3.3.Rikettsial diseases with skin involvement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常見性病
(A)傳統的性病:
Syphilis, Gonorrhea, Granuloma inguinale, Lymphogranuloma
皮膚學科授課綱要
授課節次:第__1__週上課
課程主題: The joy of learning dermatology (I)
講授目的:體認The art and science of dermatology
授課綱要:
1、皮膚醫學的發展史
2、皮膚醫學的領域及境界
1.一般皮膚科
2.皮膚內科
3.皮膚外科
Uncommon but important: necrotizing fasciitis,SSSS, anthrax
Systemic 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skin manifestations: scarlet fever
Fungal infection: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dermatophyte, tinea, yeast(candidiasis, pityrosporum ovale)

皮肤病学教学大纲

皮肤病学教学大纲

皮肤病学教学大纲一、概述皮肤病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结构、功能、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各种常见及罕见皮肤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皮肤病学的教学提供指导,使学生全面了解皮肤病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了解不同类型的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3. 能够进行常见皮肤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4. 掌握常见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能够进行皮肤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

三、教学内容1.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1)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皮肤附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毛发、汗腺等。

2. 皮肤病的分类与诊断(1)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等的分类。

(2)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皮肤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3. 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常见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物理治疗。

(2)皮肤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4. 临床实践(1)临床病例分析与讨论。

(2)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如皮肤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病例,重点介绍皮肤病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皮肤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操作技能训练。

3. 病例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加深对皮肤病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掌握皮肤病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2.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 期末考试以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学生对皮肤病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情况。

六、教学素材1. 《皮肤病学》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临床病例4. 实验器材和药品七、教学环境1. 医学教学楼内设有皮肤科诊疗室和实验室,用于开展皮肤病学教学和实践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皮肤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学时:36(20/16)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4学时)2.1皮肤的结构了解皮肤的结构2.3皮肤的生理功能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5.1皮肤病的症状辩证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7.2内治法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7.3外治法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9.1热疮(0.3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9.2蛇串疮(0.7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9.3疣(1学时)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

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10.1黄水疮(0.3学时)了解黄水疮的定义、特点及预防,熟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法。

11真菌性皮肤病(1.5学时)了解白秃疮、肥疮、紫白癜风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熟悉鹅掌风、脚湿气、油灰指甲、圆癣的定义、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临床表现,熟悉治疗及预防。

难点: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白屑风、白疕、湿疮、风热疮的鉴别。

12.1疥疮(0.2学时)熟悉疥疮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掌握疥疮的临床表现、外治疗法。

难点:疥疮外治的具体方法。

12.2恶虫叮咬(自学)了解恶虫叮咬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14.1湿疮(1.5学时)熟悉湿疮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湿疮的中西医名称、病因病机,掌握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外治疗法。

难点:湿疮与漆疮、牛皮鲜、鹅掌风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疗法。

14.2奶癣(自学)了解奶癣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及外治法。

难点:婴幼儿用药特点。

14.4漆疮(0.5学时)熟悉漆疮的概念、中西医病名,致病因素、临床特点,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难点: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14.5药毒(1.5学时)熟悉药毒的概念、西医病名、致病原因,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防治。

重点掌握七种类型药毒疹的临床表现。

难点:药毒疹的诊断;与瘾疹、麻疹、猩红热、猫眼疮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4.6瘾疹(0.5学时)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定义、西医病名、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瘾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15.1牛皮癣(0.3学时)了解牛皮癣的西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

难点:牛皮癣、白疕、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病名的关系。

15.2风瘙痒(0.2学时)了解风瘙痒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风瘙痒的病因,辨证论治。

16.1白疕(1.5学时)了解白疕的病因病机,掌握白疕的定义及中西医病名,重点掌握白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16.2风热疮(0.5学时)了解风热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风热疮与白疕、紫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16.3猫眼疮(自学)了解猫眼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猫眼疮的皮损特点、辨证论治。

17.2瓜藤缠(自学)了解瓜藤缠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18.1红蝴蝶疮(1.5学时)了解红蝴蝶疮的概念、西医的认识、实验室价差,熟悉病因病机、盘状和系统性的临床表现,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

难点:红蝴蝶疮的诊断标准;品孙特点;辨证论治。

19.1白屑风(0.5学时)熟悉白屑风的概念,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与白疕、白秃疮的鉴别诊断。

19.2粉刺(0.5学时)熟悉粉刺的诱因,掌握粉刺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

19.2酒齄鼻(0.5学时)了解酒齄鼻的致病因素,熟悉症状分型,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与粉刺、面游风的鉴别诊断。

19.4油风(0.5学时)熟悉油风的定义、西医病名、致病因素,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油风的辨证论治。

20.1黧黑斑(自学)了解黧黑斑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难点:黧黑斑的病因病机。

20.2白驳风(自学)了解白驳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难点:白驳风的病因病机。

22.1杨梅疮(1学时)掌握杨梅疮的西医病名,熟悉传染途径、诊断,了解治疗、预防。

难点:各期杨梅疮的皮损特点。

22.2花柳毒淋(1学时)掌握花柳毒淋的西医病名,熟悉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了解中西医治疗。

难点:花柳毒淋的诊断、鉴别诊断。

22.4臊瘊(自学)掌握臊瘊的西医病名、诊断,了解传播途径、中西医结合。

22.5生殖器疱疹(自学)了解生殖器疱疹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

22.6艾滋病(自学)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临床表现、诊断及辨证论治。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医皮肤病学》。

根据东方学院学生基础知识情况,教学内容主要选择常见多发皮肤病,重点讲授需要掌握的部分,对各种皮肤病临床特点给予归纳总结。

2.教学形式:皮肤科学应直观形象,重视实践。

PPt教案文字与皮损图片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

是学生加深对皮肤病性病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记忆。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

临床见习进行考核;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开始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皮肤临床技能;见习笔录、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

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

中医皮肤技能(包括换药操作过程)及合理选择中医皮肤外用药,计40分。

病历书写及诊断处方和见习笔记,计30分。

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科程总成绩。

附:《中医皮肤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学时:16一、临床见习的目的与任务:通过皮肤科临床见习,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补充课堂所学内容的不足,是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常见、多发皮肤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见习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1.熟悉皮肤病病因病机,掌握自觉症状辨证、各种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的特征与辨证。

2.熟悉皮肤病的各种辨证方法,树立整体观念。

3.掌握以下病种的诊断、辨证论治、外治,了解西医治疗。

蛇串疮、疣、黄水疮、真菌性皮肤病、疥疮、湿疮、漆疮、药毒、瘾疹、牛皮癣、白疕、白屑风、粉刺、油风。

4.了解熟悉以下病种的诊断、中西医治疗热疮、恶虫叮咬皮炎、风瘙痒、风热疮、猫眼疮、瓜藤缠、红蝴蝶疮、酒齄鼻、黛黑斑、白驳风、以及性传播疾病。

(二)基本技能1.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初步掌握皮损检查方法。

2.熟悉皮肤科常用的检查方法:镜检真菌、疥虫、毛囊虫。

3.了解皮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操作要求,如挤疣,冷冻。

(三)学生见习要求1.见习态度认真严肃,衣着整齐,遵守医院规则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或生病请假,无故不到按旷课处理。

2.对待患者热情、耐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

3.做好笔记,积极动手实践,不懂就问。

三、具体安排和带教方法:根据皮肤科教学大纲安排,临床教学见习共16学时,分4次进行。

第1次:4学时,老师讲解见习安排,注意事项,病历书写要求。

然后门诊见习,以老师示教为主。

1.见习的病种:病毒性皮肤病(热疹、蛇串疮、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皮肤附属器疾病(油风、粉刺、面游风、酒齄鼻)。

2.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病人掌握以上3类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皮损形态、皮肤检查方法和辩证规律、皮肤科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皮损描述方法。

针对各种不同的皮损复习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介绍了解冷冻、挤疣、病损封闭等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计具体操作。

第2次:4学时。

在门诊见习,随老师诊疗患者,做见习笔记。

1.见习病种:白疕、牛皮癣、黄水疮、癣、疥疮等。

2.主要内容: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试接诊,检查患者,掌握正确的采集病史、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法。

介绍皮肤科实验室常用检查方法,如真菌、疥虫、毛囊虫镜检,梅毒血清学检查,淋病图片检查。

第3次:4学时。

在门诊见习,在老师指导下接诊患者,包括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提出治疗方案。

见习病种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主。

自爱笔记本上书写病历及处方。

第4次:4学时。

前2学时同第3次。

后2学时考核,由老师选择1个典型病例,学生独立应诊,书写1份完整的门诊病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望闻问切、中西医诊断、辨证分析、立法、处方(内服、外用)、医嘱)。

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