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重庆城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重庆内环快速路拥堵分析及解决对策

重庆内环快速路拥堵分析及解决对策

重庆内环快速路拥堵分析及解决对策作者:蒋凤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加上快速路对出行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量车流涌入快速路,致使快速路拥堵。

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快速路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重庆市内环快速路在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重庆市内环快速路的交通现状及拥堵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内环快速现状分析拥堵原因解决对策1现状分析1)重庆内环快速现状概况。

重庆内环快速路于2002年1月全线建成通车,全长78km,路基宽度为31.5m,双向六车道,两跨长江,一跨嘉陵江,沿线设隧道3座,特大桥3座,互通式立交桥20处,设计时速为80km/h。

内环快速路上已建成22座,规划未建立交共计6座。

现状节点平均间距为 3.5 千米,规划节点平均间距为 2.6 千米。

2)重庆内环快速路交通量增长迅猛。

据调查,重庆市内环快速路西环-高滩岩、高滩岩-北环、北环-人和、人和-东环、东环-南环、南环-西环的交通量从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分别增长了9%、8%、13%、13%、15%、15%。

这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GDP的快速增长、主城区与周边区产业互动性增强有密切关系。

3)重庆内环快速路交通量空间分布不平衡,局部路段呈现常发性严重拥堵状态。

据调查,截止2013年6月,内环快速路西环至人和段双向六车道流量12万小客车/日,占到了内环全部交通量的71%,远远超出了其设计通行能力。

4)重庆内环快速路交通量构成不均衡,交通功能发生转变。

据调查,重庆内环快速路的城市内部交通量达到了59%,而过境交通量仅仅只有1.9%,其功能是主要承担了重庆市主城九区间的日常城市交通而不是过境交通。

2拥堵问题及原因2.1 经济快速发展,道路通行能力供需不足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出入口交通量与日俱增,机动化进程加速推进。

解决重庆城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解决重庆城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解决重庆城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摘要:城市拥堵已成为各大城市的焦点,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了经济发展,解决迫在眉睫。

本文重在从操作层面彻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同时促进城市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促进低碳生活,节省市民交通费用,符合市民意愿。

主要办法就是在一环外修建大型多功能通票停车场,实行乘坐公交车一次刷卡全天通票制。

关键词:重庆城市拥堵对策建议交通拥堵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笼统称谓,具体含义各国尚无统一标准。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我国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 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lkm的状态。

学术界还根据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和程度且用车辆等待的信号周期数或排队长度,把拥挤程度划分为:拥堵、非常拥堵、严重拥堵、死锁等几个层次。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

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做过一个测算,全球每年因交能拥堵造成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2.5%。

交通拥堵已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重庆因山城的特殊性,道路宽度、坡度、弯度、密度受限,拥堵更为严重。

一、重庆城区拥堵现状根据有关职能部门2010年年底的调查数据:主城区内环以内主要交叉口中,高峰时间车辆通过需要等待2个以上(不包含2个)信号周期的“拥堵”点共有9个,即新牌坊立交、电子校立交、大庆村立交、一号桥交叉口、石杨路与陈庹路交叉口、上清寺转盘、两路口、石小路与天马路交叉口、天星桥正街与天马路交叉口。

主城区内环以内主要路段中,高峰时间小汽车平均车速低于18km/h(国际通行的对一般城市道路拥堵的定义)的“拥堵”路段共有18条,即中山一、二、三路、北干道、中干道、南干道、临江路、建新北路、天马路、小龙坎正街、站东路、天陈路、渝培路、杨家坪环道西段、沙坪坝单循环、解放碑单循环、观音桥环道西段、南坪环道,内环快速路西北段为缓行状态。

重庆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对策

重庆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对策

重庆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对策符军【摘要】本文分析了重庆城区交通拥堵的具体原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治理拥堵对策.【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6(031)004【总页数】2页(P154-155)【关键词】重庆;交通拥堵;原因;对策【作者】符军【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年来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极速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

与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样面临交通供需不平衡的大难题。

(1)天然的地理环境导致交通拥堵。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流经的河谷、台地、丘陵地带,城区土地资源相对短缺,整个城市的空间受到地形约束,城市道路依山而建,高低不平。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重庆城区的道路依山而建或者临江而建,和北方平原城市相比,道路线形相差甚远,没有宽阔顺直的康庄大道,只有蜿蜒曲折的“小道”,坡高路陡,高低起伏,道路狭窄。

这无疑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造成交通拥堵是必然的。

(2)红绿灯时长设置不合理。

红绿灯时长通常是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流向来设置的,但是有时由于交通规划部门对交通流量预估不足,红绿灯时长设置严重不合理,导致某个方向的车辆积压严重。

或者,初始阶段红绿灯时长设置是很合理的,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流量的增加,现有红绿灯时长无法满足通行要求。

这就要求交通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重新设置红绿灯时长。

以学府大道交通大学3号门红绿灯左转为例,2010年,左转车辆不多,完全能满足左转车辆通行。

如今,左转车辆猛增,而红绿灯时长依然维持在2010年水平。

据观察,每次绿灯只能通过4~5辆车,一辆车通常需要等3~4次绿灯才能实现左转,导致左转车辆积压非常严重,下班高峰期车辆长龙甚至已经排到六公里红绿灯处,这也造成六公里红绿灯左转无法实现,形成连锁反应。

(3)红绿灯设置过多。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面对这一挑战,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些解决方案来减轻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扩建地铁、轻轨等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2. 疏导道路流量:合理规划道路布局,设置交通信号灯、高架桥、环形立交等设施,优化交通流线,减少交通堵塞。

3. 鼓励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步行或者使用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从根本上减轻交通压力。

4. 实行交通限号:通过交通限号、尾号限行等措施,控制私家车出行,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5. 制定交通管理政策:推出交通拥堵收费、差别收费等政策,增加私车出行成本,引导市民自觉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6. 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借助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控路况,智能调节信号灯时间,提高交通流畅度。

以上这些解决方案可以结合使用,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当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投入,
并且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合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城市都能拥有高效、便利的交通系统,让市民能够舒适、便捷地出行。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人口密集、车辆增多、道路建设不足、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等。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交通、推行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管理以及鼓励非机动车骑行等。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供更多的道路和桥梁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因为更多的道路可以分散交通流量。

此外,还可以改善路面质量,统一交通标志和路况指示等。

例如,在重要节点设置红绿灯和无人驾驶交通信号灯,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同时也要加强道路维护和保养,以免出现交通拥堵。

提高公共交通是另一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方法。

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地铁系统、可以保障人们快速准时、便捷地阻止汽车堵塞,特别是在高峰时期。

同时,公共交通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发生。

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提高运营效率、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以及利用新技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可以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从而疏通城市交通。

推行电动汽车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力武器。

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的优点,可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此外,电动汽车也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更少的损耗。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人们购买电动汽车,比如提供购车补贴、印发优惠政策等,同时,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也需要完善建设,最好能实现在停车场的充电,从而更方便市民出行。

智能交通管理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之一。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监测城市交通状况,并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

此外,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拟可以帮助交通部门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从而更加精准地拥堵点位及时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导航设备、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违法监测系统等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对重庆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制度安排的分析

对重庆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制度安排的分析

对重庆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制度安排的探讨摘要:1、重庆由于地理因素交通先天不足。

2、重庆现阶段交通拥堵问题剖解与分析,以及制度安排的分析。

3、重庆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关键字:山城交通拥堵问题未来发展正文:一、地理因素:重庆一直有着一个美名,叫做“山城”,严严实实的被山包围,是名副其实的山中之城。

这样的地理因素造成了重庆的出入都离不开爬坡上坎。

我们道路也总是有很多弯道,很多上坡,下坡。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市内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立体主干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在重庆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重要作用对于公路,重庆作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节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重庆主城为中心“一环四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有一纵一横2条国道主干线(在建)经过重庆,另有一般国道5条,省道19条。

重庆市200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314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562公里,占71.8%,二级及以上公路4372公里,占13.9%,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

二、重庆交通拥堵等问题分析及制度分析:二十一世纪是综合交通全面发展时代,我国交通运输将在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力发展高速交通,并逐步解决来自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以快速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1)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由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导致运输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虽然由于2003年“非典”的影响,但总体趋势是持续增长的,客运平均增长率接近6%,货运平均增长率在4%以上。

(2)公路客运快速化、水运客运旅游化、货运物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由于社会生产效益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旅客运输对满足安全、舒适条件下的运输速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运输行业逐步从单纯的运输服务拓展到将原材料、半产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过程。

关于重庆中心城区堵点整治的思考

关于重庆中心城区堵点整治的思考

关于重庆中心城区堵点整治的思考摘要:重庆中心城区每逢上下班、节假日,五大商圈出入口、大型立交等道路堵车十分严重,2023年3月2日百度地图发布重庆成为2022年中国最拥堵的城市,这极大的影响了重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降低了重庆宜居质量。

近10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投入了大量资金,致力于缓堵促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拥堵的现状却无较大程度缓解。

是重庆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机动车辆增速,是堵点整治力度过小,还是其他原因?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重庆市城区堵点;整治;思考一、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现状重庆中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幅员面积5467平方公里,基本呈现“三山夹两槽,两江横穿”的地貌,自古以来就有“雾都山城”之称。

截止2022年底,中心城九区常住人口1047.76万人,通车里程达6250公里,其中快速路536公里,建成跨江桥梁36座,穿山隧道21座。

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240万辆。

主要干道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约为23.7公里/小时,部分路段只有10多公里/小时。

二、拥堵原因分析(一)结构性路网不完善随着重庆中心城区的扩容,东、北、西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城市的进一步积聚,对中心城区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过境交通要求快速疏散车流,内环以内拥堵常态化,内环以外区域出行需求快速增长,致使北部区域和西永、茶园、等区域拥堵加剧,渝武高速等进出城射线通道流量远超设计负荷。

二是部分微循环道路未发挥应有的交通能量。

结构路网不完善,不能达到交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整合,如人体动脉缺陷血液受阻,势必交通拥堵。

(二)部分重要跨江大桥及穿山隧道成为瓶颈重庆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中心城区大多数区与区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桥梁与穿山隧道的联结纽带作用。

中心城区共规划跨嘉陵江和长江桥梁51座,目前建成36座;穿越中梁山15座,目前建成11座。

人大代表提案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尽快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人大代表提案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尽快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人大代表提案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尽快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一、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重庆市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也不断增多,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就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现状,本人通过实地查看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

了解到重庆市主城区拥堵主要集中在五大商圈周围,上清寺转盘、两路口、黄花园大桥、石小路与天马路交叉口等地是市内交通最拥堵的路段。

主城区交通拥堵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地区,内环以内主要干道和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时间主要出现在7:45—9:00、17:30—18:45,拥堵路段及交叉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解放碑、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商圈周边,而且有逐渐向周边区域蔓延的趋势(除渝中区外),其中晚高峰时段的拥堵程度较早高峰时段更甚;同时,高峰期的拥堵时间也在延长,对于经常出行的人平均一周因交通拥堵所花费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以上。

可以说,目前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今后道路交通堵塞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二、情况分析从调查情况来看,老百姓基本上都对重庆市的公共交通状况不满意。

超过60%的调查对象选择公交车出行,但全部认为公共交通设施还有待完善,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交通管理和制度存在较大问题,有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共交通营运效率不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

全市公共交通状况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更谈不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有何作用。

目前重庆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归结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交通配套设施不足,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低。

交通信号控制匮乏,未安装灯控信号或灯控信号损坏未得到及时维修的路口,常常出现车辆争道抢行、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缺乏大容量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港严重不足,公交线路过密,公交车辆行驶缓慢,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容易引发交通拥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重庆城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摘要:城市拥堵已成为各大城市的焦点,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了经济发展,解决迫在眉睫。

本文重在从操作层面彻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同时促进城市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促进低碳生活,节省市民交通费用,符合市民意愿。

主要办法就是在一环外修建大型多功能通票停车场,实行乘坐公交车一次刷卡全天通票制。

关键词:重庆城市拥堵对策建议交通拥堵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笼统称谓,具体含义各国尚无统一标准。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我国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 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lkm的状态。

学术界还根据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和程度且用车辆等待的信号周期数或排队长度,把拥挤程度划分为:拥堵、非常拥堵、严重拥堵、死锁等几个层次。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

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做过一个测算,全球每年因交能拥堵造成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2.5%。

交通拥堵已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重庆因山城的特殊性,道路宽度、坡度、弯度、密度受限,拥堵更为严重。

一、重庆城区拥堵现状根据有关职能部门2010年年底的调查数据:主城区内环以内主要交叉口中,高峰时间车辆通过需要等待2个以上(不包含2个)信号周期的“拥堵”点共有9个,即新牌坊立交、电子校立交、大庆村立交、一号桥交叉口、石杨路与陈庹路交叉口、上清寺转盘、两路口、石小路与天马路交叉口、天星桥正街与天马路交叉口。

主城区内环以内主要路段中,高峰时间小汽车平均车速低于18km/h (国际通行的对一般城市道路拥堵的定义)的“拥堵”路段共有18条,即中山一、二、三路、北干道、中干道、南干道、临江路、建新北路、天马路、小龙坎正街、站东路、天陈路、渝培路、杨家坪环道西段、沙坪坝单循环、解放碑单循环、观音桥环道西段、南坪环道,内环快速路西北段为缓行状态。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小汽车购买力的增强,拥堵点和拥堵路段成大幅上升趋势。

从近几年的道路拥堵调查发现,重庆主城的拥堵主要出现在几个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周围的干道、几条跨江的重要干道以及一部分关键节点上。

虽然从拥堵路段长度占主城干道比例和分布密度等指标来看,重庆比北京、上海以及部分被国家“畅通工程”评为a类1等的城市,像深圳、成都等都要好一些,但由于重庆城区的拥堵位置道路重要性比较强,对整个路网的影响较大,同时部分市民对道路拥堵的敏感性较高等原因。

使得我们的“拥堵”结果比较严重,老百姓对“拥堵”的感受比较深。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高家花园大桥整修,整个城市拥堵突然变得异常严重,最近基本上是不分时段,长期拥堵,公交越堵越购私车,越堵越投入出租车,越堵车越违章,车祸事故越多,行人、人力车、自行车、摩托车乱行乱穿,更增加了堵点,越堵越乱,越乱越堵,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拥堵的原因分析交通拥堵的根源非常复杂,主要是由于交通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系统。

既有物质方面的因素如道路条件等硬件设施,又有精神方面的因素如人们的生活习惯,驾驶习惯等;既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又与城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有联系;同时还与国家政策、城市功能布局以及市民素养等有密切关,特别是城市道路规划的前瞻性和汽车产业发展现实性的差距是造成拥堵的根本原因,但这也是人们思维无法逾越的障碍。

就城市拥堵的具体因素来说,重庆城区拥堵与其他城市也基本是一致的: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公交车、轨道交通发展太慢,小车增速过快(一辆公交车可载客率至少相当于15辆小车载客率,理论上,投放一辆公交车可以减少15辆小车所占用道路资源);道路扩展始终落后于车辆的增速;红绿灯、斑马线太多;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太少;车祸、道路维修、管理疏漏等。

由于山城特殊的地形地貌,车行道太窄,单行道太多、太长,红绿灯频繁成了重庆城区拥堵的特殊原因。

虽然重庆交巡警平台设置,处理车祸事故准确快速,拥堵时段交巡警在重要路口、路段尽职尽责指挥,对解决拥堵至关重要,也被广大市民交口称赞,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到底,在道路大幅拓宽不太可能或者比较缓慢的情况下,造成拥堵的现实原因就是车辆太多(主要是小车太多和小车载客率低),超过了道路设计的流量,有的甚至超过了数倍。

比如中梁山隧道设计流量两万两/日,现在是八万两/日,几乎是每天都要堵几次,每次堵的时间都很长。

三、治理拥堵的对策建议许多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官员都看到了城市拥堵的原因,也提出了很多很好治理城市拥堵的建议,比如限购小车、实行单双号、投入自行车、错时上下班、加速公交和轨道建设、收取拥堵费、提高停车费、开辟停车位、拓宽马路、提高小车乘坐率等,但这些有的收效甚微,有的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有的投入太大,有的影响了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的不符合国情和国人消费习惯等,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个人认为,解决拥堵的办法必须坚持低碳,市民出行方便、快捷、划算,符合国民消费习惯,基本不增加各级财政负担,基本不影响汽车及其产业链的发展。

这样才可能得到拥护和实施。

在现有道路不可能大规模拓宽,即使能够拓宽也永远落后于车辆增速的情况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城区拥堵问题:(一)主要办法1、建设大型多功能停车场(暂定名叫通票停车场),解决车辆在内环外停靠问题。

一是功能要全和规模要大。

在一环外靠近八射(二环八射)的地方新建巨型多功能停车场八个或数个(规模根据停靠量设计确定),在一环外二环内不会形成拥堵的地方适当增加中小型停车场。

多功能停车场实行功能分区,主要功能应该具备汽车站、停车场、换乘站、修车、洗车及其配套等功能,这些停车场规模必须能够容纳重庆城区内的所有社会车辆,还要容纳外省市和本市区县到重庆城区的车辆。

二是实行通票管理。

停车场实行一卡一月(年)通票制。

所有经常停靠的车辆,缴纳停车费后,实行通票制度,无需固定停车场,凡是通票停车场都可以停靠,均不再收费,方便车主出入。

通票停车场的车站、换乘站、修车等其他功能参照原有办法管理。

三是实行低价收费。

要合理确定停车收费标准。

由于通票停车场为专业停车场,可以建成立体停车场,占用空间非常小,停车率非常高,兼有其他配套产业,因此,无论是通票停车费和临时停车费都必须大低于城区内现有全部合法停车场收费标准,对小汽车还可以实行特殊优惠,鼓励进入通票停车场。

四是招商投入建设资金。

通票停车场收入固定,可以带来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好项目,可由交旅集团等国有投资集团投入,也可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建设。

财政不仅不硬性投入,还可以获得较大的税费收入。

2、合理科学调整公交营运办法,解决市民出入方便、快捷和划算问题一是调整现有公交线路。

以一环八射蜘蛛网状交通线为基础,根据人流量分别开通数路一环八射公交直达线路和环状线路,主要便于外省市和本市区县车辆进入通票停车场;在一环八射八个单元格内合理规划若干中、小格,每个中、小格内再开通多路公交线直达线路和环状线路,中、小格内的公交线路以直线为主,循环线路为辅,原则上超过五公里(尚需论证)不开通环装线路,便于车辆的快捷到达,节省时间。

二是调整现有停靠办法。

设立梯次公交停靠点。

也就是根据人流方向和流量多开通直达车、两站到达、三站到达、四站到达、五站到达车,每站必停的全程车只作为辅助公交车运行。

除特殊路段和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考虑停靠六站以上(尚需进一步论证)的直线公交车。

比如从北环直达解放碑13公里,按现行办法要停靠十个站,如果有人只到解放碑,就会耽误很多时间,就是到观音桥、红旗河沟的乘客耽误的时间也不少,当然不快捷。

如果直达,比现有经常堵车情况下开小车的速度快得多。

因此可以根据人流情况分别开通北环至解放碑的直达车,北环—红旗河沟—解放碑的一站车,北环—新牌坊—红旗河沟—解放碑的两站车等多路公交车。

三是实行乘坐公交车一人一卡全天通票。

乘客坐公交刷卡扣费一次后,全天只要是同一个人,无论上内环任何公交车,都只刷卡,不再扣费,实行全天通票。

转车不再支付车费,乘客将会选择最快捷方式转乘公交。

为了防止借卡刷,需要升级现有一卡通系统,或实行公交卡实名制,或一卡通和指纹双重识别等办法。

四是合理确定公交票价,确保市民节省交通费用。

由于实行了一人一卡全天通票,公交票价确定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方案能否执行。

按现有公交票价计算,每人每天进出一次,票价最低4元。

不管确定的票价是多少,总的要求必须是大大低于自驾车在内环运行的费用。

学生、老人按原有办法办理打折卡或免费卡,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相关证明,也可以考虑参照学生、老人办理打折卡或免费卡。

票价低了,差额由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支出远比现有状态下频繁维修和大规模拆迁、扩路的投入小得多。

五是科学合理增加公交车数量。

由有关职能部门核定准确一环以内各条线路人流方向、数量后,据实投放公交线路和数量。

六是设立公交机动车。

根据近几年我市举办庆典、演唱会等大型集会人员临时集聚、流向情况,测算投放预备机动公交车数量,平时全部停在专设的机动停车场内,在有大型集会时及时调度。

3、加强车辆通行管理,解决城区车辆拥堵问题一是禁止一切社会车辆早6点至晚10点进出一环(时间可以根据冬夏季节不同,人们出入习惯调整),同时公交车营运时间调整为早6点至晚10点营运。

据测算,现有道路上的车流量能够减少十分之九,可以做到绝对不拥堵,而且很宽松。

对货车、出租车等其他车辆管理参照原有规定执行。

二是外省市及本市非主城区所有营运车辆原则上只能停靠通票停车场,旅客一律在通票停车场换乘。

三是实行严格的特别通行证和临时通行证制度。

对本市有重大贡献人士、本市重要客人等乘坐的车辆,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颁发特别通行证,允许城区通行;对极少数特殊情况,比如抢险救灾、抢救病人等车辆由交巡警及时核发临时通行证,允许临时通行。

(二)辅助办法1、适当发展轨道交通,减少公交压力和道路压力2、根据社会车辆停靠通票停车场后的需求量,适当逐步增加出租车,作为公交的补充。

3、适当减少红绿灯、斑马线和单行道。

由于城区车辆大量减少,可以适度减少红绿灯,同时减少斑马线,多增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并出台严厉的制度,杜绝行人违章横穿公路,车辆适度提速。

4、加强道路和通票停车场停、发车管理,提高内环以内停车费,严格特别通行证、临时通行证的核发和使用。

5、拓宽极个别路段。

6、经严格审批,允许靠近二环少数不成熟小区社会车辆通行。

7、适当时候可以考虑轻轨、公交通票。

经济进一步发展还可以考虑轻轨、公交、出租三车通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