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语篇分析及其应用
及物性、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事实 上 ,虽然并 不排 斥其他 的语言学 理论 ,批 评语言 学的方
理解 ,第 一 段 第一 句 同样 会 限制 对后 面 段落 乃 至整 个篇 章 的解读 方 式 。在 进 行 快速 阅 读时 ,应 抓 住这 种 主位 结构 框架 ,快速 准确 地认识语篇信息结构 ,以最接近作者发展思路的方式进行解读。
[] ld y 1Hai a ,M. K. nrd cin t u cin lGrmma. l A. An Ito u t O F n to a o a r
Lo do n n: Ar l. 1 9 nod 9 4.
【】 2程卓.从语篇信 息解读看阅读技巧 U .山 东外语教 学 , 】
tx ),又要考虑其 文化 语境 ( utrl o tx )和情景语境 et c l a c n et u ( i ainlcne t ( 壮 麟 ,1 9 st t a o tx ) 胡 u o 9 4)。批 评 语 言学 也 是 把
微 观层 次 上 的 语 言 使用 及语 篇 本 身 与 宏 观 层 次 上 的社 会 权 势 , 控 制 和 意 识 形 态 结 合 起 来 ,其 本 质 是 一 种 社 会 分 析 。 F w e o lr (1 7 9 9)指 出批 评 语 篇 分 析 时 应 特 别 注 意 及 物 性 ,情 态 ,分 类 和 连 贯 性 等 ;辛 斌 ( 9 7)曾 从 语 篇 的分 类 系统 ,及 物 性 19 系 统 , 情 态 系 统 和 转 换 探 讨 语 篇 的 意 识 形 态 意 义 ; 戴 炜 华 等
坝 代 教 胄
及 物性 、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潘 超
( 坊工 程职 业学 院 潍
山东 潍 坊 2 2 0 6 5 0)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曹倩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简要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框架,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方面对两篇新闻报道进行对比性分析,试图揭示其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近年来新兴的批评语言学所采用的一种语篇分析方法,它以批评性与其他的语篇分析方法相区别,通过从语言的外部因素对语篇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作者/说话人通过操纵语言对读者/受话人实施控制这一现象,并对这一控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Van Dijk(2001)指出:“批评性语篇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社会政治背景下社会权力的滥用、控制和不平等是如何通过文本与谈话而得以实施,再生产和抵制的。
正是由于对不同政见的研究使批评性语篇分析明确其立场,那就是试图理解、解释和最终抵制社会不平等现象。
”批评语言学家摈弃了传统语言学研究只注重从语言内部着手对语言现象做客观描写的研究方法,转而从语言的外部因素出发,将语言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人们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给予了批评性语篇分析以特殊视角,在这种分析方法的指引下,以往为人们长期忽视却颇具价值的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批评语篇分析可追溯至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人们“理解世界,整理、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总的观点和看法”,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时无法回避的中介。
人们是在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自己所持有的意识形态投射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当中去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学者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由此开创了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在进行言语活动的同时人们必定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理解世界,整理、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观点,即意识形态融入其中。
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方法步骤
1、数据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篇作为分析对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 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如收集相关的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料。
方法步骤
2、话语实践分析:对采集到的语篇进行分析,语言使用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 形态,探究语篇中的隐含意义和背后的社会动机。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篇政治演讲为例,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篇演讲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重复、 反问等,以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演讲者试图唤起听众的 情感共鸣,进而引导他们的观点。
案例分析
其次,从语境分析的角度来看,演讲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关键因素。在这次演 讲中,演讲者强调了国家面临的挑战,并呼吁听众共同应对这些挑战。这种语境 下的话语实践旨在构建一种团结、紧张和焦虑的社会氛围,促使听众接受演讲者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01 引言
03 方法步骤 05 讨论与启示
目录
02 理论框架 04 案例分析
引言
引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种旨在揭 示语言使用和社会权力关系之间的关联性的语篇分析方法。通过批评语篇分析, 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语言如何参与社会现实的构建和解读,以及如何反映和影响社 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本次演示将探讨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并通过实 证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应用和价值。
案例分析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数据中看到一些语言特征,如使用大量的抽象词汇和概 念来描述问题,而具体的实例则相对较少。这种抽象化的语言选择可以增强演讲 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也可能会让部分听众感到困惑或疏远。
商业广告研究的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

过程指的是一个物体(thing, 物、 ( 如人、 情形、 事件等)。关系过 程可分为两类, 修饰型' (attributive)关系过程和‘ 即‘ 认同型'(i_ dentifying) 关系 过程。 修饰型中的 个参与者分别 ‘ 两 是 载体’ (carrier)和‘ 属性’ (attribute);认同型关系过程的两个参与者为 ‘ 被认同者’ (identified)和‘ 认同者’ (identifier)。 存在过程指的 是
商业广告 研 究 的批评 性 语篇 分 析视 角
王伟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摘 要: 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 Fairclough提出 的语篇三维
观通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 从及物性和人际功能系 统 等方面对语篇进行分析, 以揭示蕴含于语篇之中的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语篇, 中文房地产广告在推梢楼盘的同时,
通过蕴含于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本文拟从批评性语 篇分析的角度出发, 对一则中文房地产广告进行分析, 以揭示 潜藏于这则广告中的意识形态。 二、 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及其分析框架的三大元功能之一, 它是指“ 我 们使用语言讨论(描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事件 、 状态
也隐性地向人们推介以消费为导向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关键词: 房地产广告 意识形态 . 批评性语篇分析
一、 引言
评性语篇分析通过研究语篇来揭示主导语篇生成并影响社会 结构的意识形态。 2.语篇的三维观及语篇分析的三维模式
基于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视角, Fairclough (1989)提 出T 语篇的三维观(three-dim ensional conception of discourse),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论文导读::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和在实际语篇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新闻语篇,批评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1 概述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语言学批评)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人首先提出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意识形态,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如电视、广告、报刊等。
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韩礼德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验或经历的表达龙源期刊。
就是说,语言通过这种功能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的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把信息和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连贯的语篇并把它与语境相联系的功能。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探究——以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中介为视角

认 知 ” 法 , h o 的 “ 言 认 知 ” 法 , 等 。本 文 从 语 言 结 构 方 Ci n 语 h 方 等 与 社 会 结构 之 间 的 中介 视 角 ,以F i lu h 篇 分 析 的i 维 模 ar o g 语 c
式 和 V nL e we 的 语 体 分 析 方 法 为 例 , 批 评 性 语 篇 分 析 方 a eu n 对 法 进行 探 究 。 批 评 性 语 篇 分 析 对 批 评 语 言 学 的 发 展 批 评 语 言 学 最 早 形 成 于 2 世 纪 7 年 代 , 其 代 表 人 物 有 0 0 F wlrKrs , d e 。他 们将 语 篇 分 析 方 法 与 关 于 政 治 和 意 0 e , e sHo g 等 识 形 态 过 程 中 语 言 功 能 的 社 会 理 论 相 结 合 , 且 吸 收 了 Hal 并 l— i dy a 的系 统 功 能 语 法 作 为 文 本 分 析 的有 效 工具 , 特 点 是 在 社 其 会 环境 中研 究 语 言 . 理论 基 础 是 功 能 分 析 . 其 即把 语 言 看 作 是 交 际 的手 段 ( 蕴 华 ,0 4 。批评 语 言 学 从 语 言 的角 度 研 究 社 项 2o ) 会 问题 的思 想 和方 法 并 不 是凭 空 产 生 的 , 方 面 是对 2 世 纪 西 ~ 0 方 主 流语 言 学 的反 叛 ,它 完 全 打 破 了 以S u s r 和Ch msy a sue o k 提 出 的“ 元 对 立 ” 二 的思 维模 式 . 语 言 研 究 扩 展 到语 言 的社 会 功 将 能方 面 . 语 言 研究 由静 态 走 向动 态 。 使 另一 方 面 对 以 L b v 代 a o为 表 的早 期 社 会语 言 学 ( 异 社 会语 言学 ) 出批 评 , 变 提 认为 社 会 语 言学 仅 表 明社 会 结 构 对语 言 运 用 的 影 响 , 未研 究 语 言 运 用 是 而 如 何 确 认 、 强 和 建 构 这 种 社 会 结 构 (o e 加 F wlr& Krs ,9 9) es 1 7 。 批 评 语 言 学 对 主 流 语 言 学 和 社 会 语 言 学 的反 叛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迎 合 了2 世 纪 下 半 叶 在 西方 兴 起 的 后 现代 主义 思 潮 , 调 对 文 0 强 本 进 行 语 言 学 分 析 .注重 通 过 文本 的语 法 分 析 来 进 行 意识 形 态 分 析 . 图 建立 一 种 语 言 结 构 与 社 会 结 构 的 直 接 关 系 。 这 试 在
Hart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

语言文学研究Hart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刘贻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篇进行批评性研究,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呈现跨学科发展趋势,先后涌现出批评认知语言学、多模态批评性语篇分析等理论。
Hart作为兰卡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融合领域成绩斐然。
本文从功能语法、多模态、认知语言学三个层面阐述Hart相关理论的来源及应用,指出Hart相关理论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Hart批评性语篇分析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一、引言以往的批评性语篇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话语揭示语篇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
随着话语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语篇日趋复杂化。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尝试通过运用其他语言学分支的相关理论,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语篇进行批评性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批评认知语言学、多模态批评性语篇分析等理论应运而生。
近年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H a rt致力于批评性语篇分析融合理论的研,的。
从语、多态、认知语言学面论述H a rt相关理论的来源,并通过实例阐明相关理论的应用,为后续研究的二、功能语法层面Hallida 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许多语法模型可应用到批评性语篇研究过!这在许多方面在通点(Young and Harrison,2004)。
首先,两者都将语言看作源。
其次,认语言语行意达,语言和语的关系是辩证的,由交际情境控制。
最后,在分析语言意的语言的言语的。
语的三大语言在批评性语篇研究应用,于语篇的在大度依赖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本文将着重阐述概念功能和人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1.概念功能以概念功能为基础,Hart(2014:19-30)重点运用系统功能语的性和语态阐语言后的意识形态。
他,性在度语篇的真实意图。
性意的,用来分析的式,从而阐式的意识形态。
Hart认,性分析的在于对过行分析,过程类特的角。
例如,过程通在:受,而言语过则在说话接收。
阐明及物性如何反映语篇的意识形态,Hart (2014&24)对1984年一1985年英国矿工大罢工的相关新闻语篇进行性分析。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一、本文概述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旨在揭示语言使用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交互关系。
它关注语言如何构建现实,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本文将对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进行概述,探讨其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以期深化对语言与社会、认知关系的理解。
在社会取向方面,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它认为,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建构工具,不同群体通过语言来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
批评语篇分析旨在揭示语言背后的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分析语言如何被用来合法化不平等、压制异议、维护特定利益。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语言分析,批评语篇分析能够揭示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在认知取向方面,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
它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还是塑造人们思维和观念的重要因素。
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如何构建现实、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判断。
通过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分析,批评语篇分析能够揭示出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进而揭示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对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批评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及其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批评语篇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二、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取向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取向着重于语言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
在这一取向中,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通过话语的构建和传播,反映并塑造着社会的各种关系和权力结构。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取向强调了话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特别是话语如何参与塑造社会不平等、歧视和压迫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y ti . 1 9 . S n o g d c i n t li s C S” 98 a d n e u at o a1
p es . r S
( 9 2 指 出:非 正式文体 的使用是语篇 中常 19 ) 用 的策略 。称谓 的选择 取决于说 话者与对 方
F ai C1 r OHg h. N .
权 力: 社 会
情态 动词 的使用也 是奥 巴马演 讲 的一大
特 色 。 w 1和 s a 1 复 出现 在所 选 语 篇 中 。 i 1 h l反 w l 示 预 测 可 划 分 为 三 类 :特 定 性 预 测 、 i 表 l 习 惯 性 预 测 和 无 时 限 预 测 。w 1 用 于 第 一 人 il 称 后 表 示 决 心 。奥 巴 马 将 自己 融 入 听 众 中 ,
E g1 h t 1 t cs S a d n [ v r t n i S y i i . h n o g I e si y s s ni
P e . r S S
正、 克 服 当前 经 济危 机起 了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Va1 . K / es . 1 9 8 . ^ Di 9 cti s y on . of r S y t c . L n o ; N w o k L n m n t 1i i s S o d n e Y r : o g a .
被 动 句 不 带 施 事 , 即 不 使 用 b 短 语 , 说 明 说 y 话 人 仍 使 用末 位 焦 点 ,强 调 述 位 内容 。 排 比 句 的 使 用 是 奥 巴 马 就 职 演 说 的 又 大 特 色 。 如 第 8 第 9 使 用 了排 比 句 “ n 和 段 o t i d y h a ”。第 1 到第 1段 也使用 了排 比句 S 2 4
施 动 者 转 移 到 受 动 者 在 被 动 转 换 中 ,把 左 右 两 边 的 名 词 调 换 ,把 受 动 者 放 在 主 语 的 位
民的距离 。情态动词 的使用增 强 了演讲着 的 向心 里 ,增 强 了民众 的信心 。批 评性语篇分 析 为从宏观和 微观两 个方面再现 语篇的全貌 提供 了方便 ,从这个 意义上讲 ,它确实为语 篇分 析研究 开辟了新 的途 径 。因而语言不仅
1 . Crit a1 9 98 ic
的关 系以及关系 的亲密度 。在政 治演讲 中经
常 使 用 不 同 的 称 谓 以 缩 短 或 拉 大 与 对 方 的 距
“ o u f r s”
L n u g A a e s . L n o : L n ma . a g a e w r ne s o d n o g n W ng h u u n 2 0 . E e t a s f a S o y a . 0 0 s n i l o s
3 、结 束 语
( 接29 ) 上 1页 4 、根 据对 图书馆 学生 助理 的S O 的 分 WT 助 理 的作 用
把 关 ,针 对 不 同 岗 位 选 择 不 同 专 业 的 学 生 ; 另 外 , 要 对 学 生 助 理 进 行 系 统 的 岗前 培 训 ,
析 ,提 出 以 下 建 议 以 更 好 地 发 挥 图 书 馆 学 生 培 养 学 生 的 工 作 热 情 。 学 生 助 理 的薪 酬 毕 竟
1 引言 、 政 治性语篇与历史事件有着 紧密的联系。
政治性语篇有 多种形式包括:新闻报道 ,公众 演 说 和采 访 。D w ig & Mh n e l (9 0 o nn ea t a 19 ) 曾经对 公众 演 说 进 行 了研 究 ,发 现为 了使 自己 在 公众 中树 立 一 个 好 的形 象 ,政 治 家 在 演 讲 时 习惯使用一定的语 言策略 。政治演说不仅是一 种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一种 “ 社会实践 ,它 向公众渗透特定的思想意识 。
首 先 , 我 们 可 以 从 文 章 的 称 谓 和 人 称 代 词获 取 一些有 趣 的信 息 。N F i c o g . a r 1u h
s o e ”, “ h o t i t k n p kn t e a h S a e ”和 第 4 段
“
Y k L n m n u 1 h s or : o g a P b s er i Bu S h. G. W. P r i nt Bush es e d A d e s s v N o Ol h Pt r d r s e o er at n i i t e Ca u e
O F e o o y S b d Y w a ee ” 。都 是 U c n m i a 1 ek n d
0 S d m 1 ei 【 ] C N f a a H1 s n N . N , d s
2 0 - -0 . 0 3 1 2 4 C a te i, R. 19 9 2, ”A p P 1 ied
的行 为 上 使施 动 者 的 责任 明确 。而 被动 语
参考文献
A1 u1 . H. ch S 1 J. 1 95 . A nt o 9 ge s f P w : T e Me i a d u 1 c o c N w o er h d a n P b P 1 y i i e
有 限 , 所 以 不 能 完 全 依 靠 薪 酬 来 激 励 学 生 工 4 1 要 加强 馆 员育 人责 任 教育 ,提 高 作 , 图 书 馆 可 以充 分 利 用 本 身 的 资 源 来 吸 引 . 思想认识 ,提高育人 水平和 能力。全馆 应统 学 生 , 如 对 学 生 助 理 的借 阅 权 限 适 当 放 松 , 思 想 ,形 成 共 识 : 学 生 助 理 不 单 是 图 书 馆 这 样 学 生 在 馆 内 工 作 时也 会 有 更 多 的 主 人 翁 参考文献: 的义 务员工 ,更是 图书馆的教 育培养对 象 。 意识。 1 、张金虹. 在普通 高校 图 书馆聘 用学生 要促 使馆员充 分理解学 校人才 培养 目标 ,明 4 3 图书 管理员在有 了学生助理之后 , . 助理 的探讨 ,图书馆论 坛,2 0 , ( 04 2)。 确 “ 培养什 么样 的人 ”、 “ 怎样培 养人 ”的 要 充 分 利 用 剩 余 的 时 间 加 强 业 务 知 识 的 学 2 、林 碧霞. 高校图 书馆 兼聘学生 管理 员 工作 思路,结合 岗位工 作为学 生助 理提供 全 习,同时 也要注 重 自身管理 能力 的培养 。图 之 管见 ,哈 尔滨职 业技 术学院 学报 ,2 0 , 07 方位 的教育服务 ,让其素 质和 能力 得到拓 展 书 管 理 员 的 工 作 不 应 该 停 留 于 图 书 的 排 架 、 ( 5) 和提 高 ,使 其在不 断享受 “ ”的 同时更爱 上架 、流通等 方面 ,要想充分发 挥 图书馆在 得 3 、黎意 慧. 高职 图书馆 引入 学生助理 的 岗 、更 敬 业 。 高 校 中 的 服 务 职 能 , 图 书 管 理 员 应 该 投 入 更 实践 与思考 ,科技 情报开发 与经济 ,2 0 , 0 7 4 2 在 引 进 学 生 助 理 的 过 程 中 , 要 严 格 多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去 提 升 服 务 意 识 、 完 善 服 务 . f1 1)
示语 言使 用 、意识 形态和 权势之 间的关 系。
态 , 人 称 代 词 , 句型 三 个 角度 出发 ,对 奥 巴 词 中暗 含 的 意 识 形 态 。
以上 我 们 运用 批 评 性 语 篇分 析的 一般 方法 ,对奥 巴马就职 演讲作 了分析 。通 过对
因此 文章运 用批评 性语篇 分析的 方法 ,从 情 它 表 明 奥 巴 马 把 自己 纳 入 普 通 听 众 之 中 ,与 听 众 同 舟 共 济 , 患 难 与 共 , 他 是 属 于 人 们
2 2 情 态 动 词 .
演 说 的批 评 性 分 析 ,作者 展 示 了 文章 的风 格并揭 示其暗 含的意识 形态。演 讲者根据 自
己的个 人观 点有意识或无 意识得操 纵 自己的
语 言 , 把 自 己 的 情 感 和 政 治 立 场 渗 透 到 语 篇
马的演说进 行 了分析 ,从 而揭 示在政 治演说 的 。 关键词 :批 评性语篇 分析 ;意识形 态;
排 比 句 读 起 来 朗 朗 上 口 , 意 义 层 层 递 进 , 为 渲 染 气 氛 , 唤 起 民 众 争 取 平 等 、 公
离 。例 如为 了获取 大众 的信 任 ,演 讲者经 常 使用 “ e w ”和 “ u ” 以缩 短 与 对 方 的距 离 , or 在奥 巴马就职演讲 中出现频 率较高 的为w 。 e 从语用学 角度看 ,w 有包括 性用法和 排除性 e
批评 性语 篇 分析 及其 应 用
文 ◎ 宋 蕾 ( 宁 学 院 大学 外 语 教 学 部 山东 曲阜 ) 济
摘 要 : 批 评 性 语 篇 分 析 的 主 要 目的 是 揭 用 法 两 种 。We 包 括 性 用 法 覆 盖 了 整 篇 演 的 讲 。 这 种 用 法 在 语 篇 中 具 有 深 刻 的 目的 性 。
批 评 性语 篇 分析 ( D C A)也 叫 做 批 评 语 言
本 文 共 有 1 处 用 到 了 被 动 旬 , F w r 0 o1 e ( 9 1 7 ) 供 了被 动 语 态 的 使 用 的 功 能 动 19 , 8 提 机 。 首 先 ,被 动 转 换 可 以把 读 者 的 注 意 力 从
仅 是一 种 交 流 的符 号Fra bibliotek而且 也 是一 种 社 会行
为。
学或批评语言研 究,产生 于二战 时期。 1 7 99
年 F w e , K e s a d T e 在 L nu g n o l r r s n r w a ga e a d
置 。 被 动 句 重 建 句 子 结 构 并 使 句 子 偏 重 于 受
J n 2 0 ) i g 0 5 。因此作者 使用批评性语篇 分析 态允 许句 子 的部 分 成分 删 减使 责 任 模糊 。 的方法来 分析奥 巴马就职演 讲从而 展示其语 如 在 文 中第 2 : “ h w r s a e e n 段 t e o d h v b e 言风格以及潜在的意识形态 。 2 对奥 巴马 就 职 演 讲 的 分析 、 2 1人 称 代 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