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高分子颜料分散剂的合成_董仕晋

合集下载

水性颜料分散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水性颜料分散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水性颜料分散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日本专利:特开2001-81 390发明人:铃木美子等申请人: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本发明是关于分散稳定性优异的水性颜料分散体、制备方法及使用该颜料分散体的水性涂覆组成物。

近年来,随着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提高生产安全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涂料及油墨正不断向水性化方向发展。

水性涂料及水性油墨要求具有与油性涂料、油性油墨同样的流动性、贮存稳定性、涂膜光泽、鲜艳性、着色力等。

然而,与用于油性介质相比,因大多数颜料在用于水性介质时在颜料分散性等方面明显要差得多,所以用通常的分散方法难以满足品质要求。

因此,近年来,研究了各种添加剂例如水性用颜料分散树脂及表面活性剂,但是仍难获得达到现有高质量油性涂料及油墨全部上述性能的产品。

特别是喷墨及汽车用涂料等对颜料的微细化有要求的领域,难以充分满足所需品质。

本发明提供能改进上述种种缺点,具有与油性涂料、油性油墨同样的流动性、贮存稳定性、涂膜光泽、鲜艳性、着色力等的水性涂料或水性油墨用水性涂覆组成物。

进一步,提供制备该水性涂覆物所用的水性颜料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内容之一为步骤( 1 ):将颜料(A) 与由分子中至少含一个羧基的乙烯基不饱和单体(a) 及分子中至少含一个羟基的乙烯基不饱和单体(b) 组成的乙烯基不饱和单体组合物共聚得到的Tg 在0 ℃以上的树脂(B) 用辊磨混炼后得到片状固体。

步骤 2 :将该片状固体分散在水性介质中。

由此制得水性颜料分散体。

发明内容之二,步骤( 1 )中加入水和/ 或水溶性有机溶剂( C ),制备本发明内容之一所述的水性颜料分散体。

发明内容之三,步骤( 2 )得到的分散体进一步用介质磨分散为步骤( 3 )制本发明内容之一、二所述水性颜料分散体。

发明内容之四,发明内容之一至三中所述水性颜料分散体特征为,步骤( 1 )或( 2 )是在碱性有机色素衍生物存在下进行。

发明内容之五,发明内容之一至四所述水性颜料分散体的特征为,步骤( 2 )是在碱化合物存在下进行。

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研究进展

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研究进展

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研究进展前言传统的涂料、油墨、农药制剂均需大量的有机溶剂,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有机溶剂产品价格越来越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开始更多的关注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制备水性化涂料、油墨、农药制剂(如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

分散剂作为水性化涂料、油墨、农药制剂中重要原料,其质量的好坏完全决定了涂料中着色剂能否在体系中均匀分散且保持稳定,决定了涂料的屈服值和涂膜的光泽、遮盖力等,也决定了农药制剂中农药颗粒能否均匀高效地分散于水中,不降低药效。

本文简述了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结构、作用机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该类产品良好发展前景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水性体系中适用的超分散剂结构水性体系中适用的超分散剂由亲油和亲水两部分组成,为达到良好的分散效果,亲水部分分子量一般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超分散剂分子易从颜料表面脱落,且亲水链与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而导致絮凝;疏水部分的分子量一般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往往因无法完全吸附于粒子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粒子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的“架桥”絮凝。

此外,高分子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适宜比例为20%~40%,如果亲水端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粒子与分散剂间的结合力相对削弱,分散剂易脱落;反之若亲水端的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在水中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

研究表明,对于直径为0. 1~10μm 的颗粒,5~20 nm 厚的吸附层即可提供足够的斥力使粒子稳定。

因此,具有锚固基团和溶剂化链是高分子分散剂构成的重要要素。

不同结构类型的共聚物在粒子表面的吸附形式不尽相同(见图1),能较好起到稳定作用的聚合物应具有一端锚在粒子表面,另一端能在溶剂中自由伸展的结构。

虽然就疏水段在粒子表面的结合力而言, -(A—B)-n无规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并无明显差异,但因其在粒子表面为多点结合,故难以形成可在水中自由伸展的链段,从而起不到良好的位阻斥力作用,故无规共聚物不是理想的分散剂结构。

水介质中颜料用聚合物分散剂合成的研究

水介质中颜料用聚合物分散剂合成的研究

水介质中颜料用聚合物分散剂合成的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介质中颜料用聚合物分散剂合成的研究1. 引言颜料的分散性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种水性颜料分散剂[发明专利]

一种水性颜料分散剂[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79240.8(22)申请日 2016.08.17(71)申请人 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5337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黄浦江北路219号(72)发明人 吕仕铭 杜长森 汪理想 卢圣国 胡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代理人 汤东凤(51)Int.Cl.C08F 212/08(2006.01)C08F 222/06(2006.01)C08F 220/06(2006.01)C08F 212/36(2006.01)C09D 7/12(2006.01)C09D 17/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水性颜料分散剂(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颜料分散剂的制备方法,该分散剂是一种接枝改性的具有交联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该分散剂的合成过程,先在1,4-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中,通过普通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低分子量的交联型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反应结束后,不除去溶剂,直接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单端氨基聚醚、催化剂进行接枝反应,最后得到接枝改性的具有交联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

本发明所揭示的颜料分散剂,其合成所需反应设备和工艺简单,用该分散剂制备的水性色浆,具有较高的着色力、附着力和储存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CN 106317285 A 2017.01.11C N 106317285A1.一种水性颜料分散剂,该分散剂为接枝改性的具有交联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合成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a)交联型共聚物溶液的制备:将马来酸酐、溶剂配成混合溶液,并置于反应器中,升温后,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引发剂、链转移剂及中等极性的溶剂组成的混合液,缓慢滴加至反应器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100℃,滴加时间为2~4小时,所述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引发剂、链转移剂及溶剂组成的混合液加全部入后,继续反应1~3小时,得到交联型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溶液;b)接枝改性的具有交联结构共聚物的制备:在所述步骤a)交联型共聚物溶液中加入接枝改性剂和催化剂,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时间为2~6小时,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冷却至室温。

水性涂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

水性涂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

水性涂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余成;朱宏;仲崇敏;潘爱娣【摘要】以4-枯基酚和苯乙烯为原料,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一种酚类产物, 并用聚乙二醇6000与TDI反应生成预聚物, 再以酚类产物和预聚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用FTIR、MS及GPC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表面张力仪对溶液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NCO和-OH摩尔比值为3∶ 1时,可以得到具有合适分子量的分散剂.【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5页(P67-70,76)【关键词】高分子分散剂;酸性催化剂;预聚物;合成【作者】余成;朱宏;仲崇敏;潘爱娣【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4+9目前水性涂料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高分子分散剂主要是阴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于会给涂料体系引入离子而易受体系内共存离子、pH值、温度等环境的影响使水性涂料稳定性下降,这也饱受人们诟病;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存在离子效应,它对分散的颗粒选择性不强,由于相对分子量大,它可以依靠空间位阻进行稳定,因此可用作分散稳定剂[1].由于市场对涂料树脂价格低廉化的要求,树脂公司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苯乙烯作为单体之一.因此国内外市场上希望得到一种既不会对涂料稳定性产生影响又能与价格低廉树脂相容的水性分散剂.本研究的高分子分散剂即能满足这一要求,它是非离子型高分子分散剂,亲水部分为聚醚链段,即聚乙二醇6000和TDI 反应后的共聚组分,亲油部分为4-枯基酚与苯乙烯合成的酚类产物.本文先以4-枯基酚和苯乙烯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合成了一种酚类产物,然后用聚乙二醇6000与TDI反应生成预聚物, 再以酚类产物和预聚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并用FTIR、MS及GPC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表面张力仪对溶液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1.1 原料及设备1.1.1 主要原料苯乙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4-枯基酚:工业品,邹平铭兴化工公司;酸性催化剂: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6000:AR,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TDI: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AR,上海凌峰化学试剂公司生产;乙酸丁酯: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1.1.2 设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Perkin Elmer instruments;质谱仪:LCQ Deca XP Max system (Finnigan, USA);凝胶渗透色谱仪:waters 1515;表面张力仪:OCA40 MICRO.1.2 基本原理按照Friedel-Crafts 反应, 本实验用4-枯基酚和苯乙烯为原料,酸性催化剂为催化剂,将苯乙烯链段接在4-枯基酚的邻位上形成酚类产物,再通过过量的TDI和聚乙二醇6000反应生成端基含NCO的预聚物,然后将过量的酚类产物和预聚物反应合成所需的高分子分散剂[2-3].反应步骤如下:1.3 实验步骤1.3.1 酚类产物的合成在装有冷凝器、氮气进口、搅拌子、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4-枯基酚和酸性催化剂,升温到90 ℃,在N2保护下滴加苯乙烯,3 h内滴完,然后保温反应4 h,水洗,蒸出水分即得产品.1.3.2 分散剂的合成取上述酚类产物一部分,热碱洗2遍,再水洗10遍,蒸出水分,得到合成分散剂的产物A.取一定量聚乙二醇6000,减压除水3 h,得脱水后的聚乙二醇6000.乙酸丁酯经0.5 nm分子筛除杂质.在装有冷凝器、氮气进口、搅拌子、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丁酯和脱水后的聚乙二醇6000[4],升温到80 ℃,N2保护,加入TDI,3 h后,得到产物B,再加入过量的产物A和2滴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110 ℃左右开始反应[5],4 h后结束,蒸发除溶剂,得到所需产品.1.3.3 产物的表征用MS和FTIR对产物A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羟基的表征,MS中采用丙酮作溶剂,FTIR采用溶液法,CCl4作溶剂;用GPC对分散剂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表征,GPC测试中采用四氢呋喃作溶剂;并用FTIR对反应变化进行了表征,FTIR采用液膜法;用FTIR对分散剂进行了表征,FTIR采用KBr压片法;用表面张力仪通过悬滴法对分散剂溶液进行了测定.2.1 酚类产物的MS和红外分析以4-枯基酚和苯乙烯为原料,酸性催化剂催化,在90 ℃下生成酚类产物,图1为酚类产物的质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是数均分子量在1 600以下的系列混合物,且低分子的响应信号比较强烈,说明酚类产物里含有未反应的原料、低分子的聚合物和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酚类产物作为分散剂中的亲油基团,如果相对分子质量太小,会直接影响分散剂的亲油性,因此,在进行下一步反应前,将酚类产物碱洗2遍,水洗10遍,用以除去其中的低分子部分,作为产物A.图2为产物A的质谱图,从图看出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下的响应信号很弱,说明低分子物质基本不存在了,可以用来作下一步反应的原料.图3为4-枯基酚和反应后的酚类产物的红外谱图.图3显示,3 281 cm-1处有一强吸收峰,该峰为4-枯基酚中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反应后该O—H峰变为3 541 cm-1,这是由于4-枯基酚接上苯乙烯后,基团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导致羟基吸收频率发生位移,从而也证明了4-枯基酚已接上苯乙烯[6].2.2 TDI和聚乙二醇6000中—NCO和—OH最佳比例的确定由于反应过程中难免存在杂质和TDI反应,并且TDI自身也容易在加热状态下挥发,作者分别选用TDI和聚乙二醇6000中—NCO和—OH比例(摩尔比,下同)为2∶1、3∶1、4∶1进行实验,TDI和聚乙二醇6000在反应3 h后,取样进行红外测试,图4为2∶1和3∶1时的红外谱图.由图4显示,—NCO∶—OH=2∶1时,样品在2 200~2 300 cm-1没有吸收峰,而在3 462 cm-1处有一较强吸收峰;在3∶1时2 273 cm-1处有吸收峰,在3 462 cm-1处也有一较强吸收峰,2 273 cm-1处峰为伸缩振动吸收峰,3 462cm-1处为氨基甲酸酯中N—H的变形伸缩振动峰,从而证明3∶1时样品中存在基团,2∶1时不存在并根据谱图中羰基吸收峰的位置在1 743 cm-1处而非在异氰酸酯二聚体羰基1 770~1 783 cm-1处和异氰酸酯三聚体羰基1 689~1 709 cm-1处,初步可以断定实验得到了预期产物[7].用各自分散剂做水溶性实验,分别取少许样品溶于水,结果显示,—NCO∶—OH 为2∶1时分散剂完全溶于水,4∶1时分散剂不溶于水,3∶1时有大部分样品溶于水.初步分析,2∶1时聚合物的链段由于没有油性基团,所以水溶性好,而4∶1时,大量过量的TDI和杂质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油性基团接在分散剂上,导致水溶性不好,3∶1时有少许过量的TDI和产物A反应,所以有少量的不溶物存在.文献[8]报道,聚合物链至少要含有65个以上的碳原子,才能起到有效的立体位阻作用,分散剂链过短,则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相似,不能提供足够的位阻斥力;相对分子质量过大则会发生“架桥”效应.对3∶1时的分散剂进行GPC测试,结果显示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 772,相对分子质量适中,符合高分子分散剂的要求. 因此,TDI和聚乙二醇6000中—NCO和—OH的最佳比例为3∶1.2.3 分散剂的红外分析和其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TDI和聚乙二醇6000中—NCO和—OH按3∶1进行反应生成预聚物后,立即加入稍过量的碱洗后的酚类产物继续反应,直至生成分散剂,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溶有未反应酚类产物的溶剂,得到分散剂,取样进行红外测试,如图5所示.由图 5 可以看出,2 273 cm-1处峰消失,由此得到,异氰酸酯基已经反应完全,说明碱洗后的酚类产物已接在分散剂上.将上述分散剂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在25 ℃时测试其表面张力,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表面张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浓度低时表面张力下降得较快,浓度高时下降的幅度明显变缓,因为高分子分散剂在较低浓度时主要吸附于溶液表面,当浓度增加时,有更多疏水链段排列于溶液表面,使表面张力下降幅度较大;而由于高分子分散剂的疏水链段在溶液表面排列的紧密程度远远低于低分子分散剂,所以当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随着高分子分散剂浓度的增加,溶液表面的疏水链段排列密度进一步加大,表面张力进一步下降,这一点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9].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疏水链段已接在分散剂上.本实验采用4-枯基酚,苯乙烯和聚乙二醇6000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的高分子分散剂,同时发现,当—NCO和—OH摩尔比值为3∶1时,得到了具有合适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散剂.Key words: polymeric dispersant; acid catalyst; prepolymer; synthesis【相关文献】[1] 丁奋. 水性涂料用非离子型聚氨酯分散剂[J]. 上海涂料,2005,43(4):1-5.[2] 井藤康裕,古田刚志,山本祐介,等.水分散性浆状涂料:中国专利,200480037108.2[P].2004-12-10.[3] KINISHI.Selective process for preparting 2,4-or 3,6 di-substituted phenol compounds:US Patent,4950810[P]. 1990-08-21.[4] 范兆荣,刘运学,谷亚新,等.新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制[J].辽宁化工,2004,33(4):187-188.FAN Zhaorong, LIU Yunxue, GU Yaxin, et al.Study on new type monocomponent polyurethane waterproof coating[J].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2004, 33(4):187-188.[5] 丛树枫,喻露如.聚氨酯涂料[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安德森, R J, 本戴尔 D J, 古兰德沃特P W. 有机波谱分析[M]. 唐川江,译.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 董阳,金勇,魏德卿, 等.一种可聚合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精细化工,2004,21(9):658-661.DONG Yang, JIN Yong, WEI Deqing,et al. Synthesis of a kind of polymerizable macromolecular surfactant[J]. Fine Chemicals, 2004, 21(9):658-661.[8] 马立志.水性涂料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2003.[9] 廖波,郑朝晖,丁小斌, 等.反应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J].精细化工,2008,25(8):742-745.LIAO Bo, ZHENG Zhaohui, DING Xiaobin, et al.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reactive nonionic polyurethane surfactant[J].Fine Chemicals,2008,25(8):742-745.。

颜料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

颜料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

颜料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
俞宏;朱明生
【期刊名称】《轻纺工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1(030)002
【摘要】本文实验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用该聚合物来对颜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筛选出分散稳定性较好的高分子分散剂,并将它用在涂料微胶囊的合成上,使之稳定.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俞宏;朱明生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东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相关文献】
1.水溶性分散剂合成条件对颜料分散效果的影响
2.AB嵌段型颜料分散剂(Ⅰ)WH-1颜料分散剂的合成
3.水性超细有机颜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及应用
4.颜料水性分散体系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表征
5.大分子单体水溶性高分子绘画颜料分散剂合成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小分子分散剂主要通 过静电排斥稳定机理起到有效的分散和稳定作用, 然而实际上因为传统分散剂在颜料颗粒表面吸附的 牢固性不高,非常容易从颜料表面脱离,从而导致 已经形成分散的颜料粒子重新絮凝和团聚,分散效 果非常不理想[12]。近年来开发了高分子分散剂也称
合物链,它通过提供空间位阻对颗粒的再次团聚起 到阻隔作用 [16 - 17]。
升高温度至 100 ~ 110 ℃ 之间后,逐渐滴入丙烯酸, 甲醚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的粗品。
图 1 酯化法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1. 3 大分子单体提纯
其中 K 代表酸值,V 代表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
首先将酯化反应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 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c 代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
酯粗品溶于二氯甲烷中,用 5% 的 NaOH 水溶液洗 度,M 为 40 ( 氢氧化钠摩尔质量) ,m 为样品质量;
长,这种空间立体效应也逐渐增强,较长的分子链 阻碍了丙烯酸中的羧基与聚乙二醇单甲醚末端的羟 基接触,羟基被长链包裹,减少了与丙烯酸分子碰 撞的机会降低酯化反应效率,导致酯化率降低。 2. 3 高分子分散剂红外光谱分析
基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这是在聚乙二醇单甲醚
分子的红外光谱图中看不到的,说明在催化剂作用
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方法很多,工业上较为常 见的包括大分子单体法、先聚合后功能化改性法以 及原位聚合与高分子接枝法。大分子单体法又名可 聚合大单体直接共聚法,与后两种方法相比较,分 散剂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工艺较为简单。综上, 本文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制备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 首先利用酯化反应先制得具有反应活性的聚醚大分 子单体,然后采用溶液聚合法与丙烯酸单体和其他 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聚醚 - 聚丙烯酸高分子分 散剂。
化率仅有 60% ,而当温度提高到 100 ℃ 时,酯化率 面张力 ( 环境温度 15 ℃ ) ,分析本文合成的分散剂
提高到 80% 以上。当温度进一步提高到 120 ℃ 时, 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
酯化率略有提高,但并不显著。同时考虑到随着温
度的升高,会导致聚乙二醇单甲醚热裂解和丙烯酸
单体的 自 聚 合 等 副 反 应, 不 利 于 大 分 子 单 体 的 合
第 52 卷第 6 期 2015 年 12 月 助剂与整理
染料与染色 DYESTUFFS AND COLORATION
水溶性高分子颜料分散剂的合成
董仕晋 刘歌 杨国深 鲍建楠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 110021)
Vol. 52 No. 6 December 2015
摘要: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水溶性嵌段高分子颜料分散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研究了高
图 8 高分子分散剂水溶液浓度与表面张力关系
从图 8 中可以看到,随着浓度提高,溶液的表 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保持水平的趋势,从图中结果 可知本文 合 成 的 高 分 子 分 散 剂 的 临 界 胶 束 浓 度 在 0. 015 左右。 2. 5 高分子分散剂对无机颜料的分散效果
为了考察合成的分散剂对于无机颜料的分散效 果,我们以钛白粉为例测试了分散剂对于颜料悬浊 液悬浮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悬浮率表征合成的分散 剂的分散效果。
用所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即可计算出所取样品的酸值 反应结束后,加入 20% 氢氧化钠水溶液,将 pH 调
和酯化率。
节到 7,即可得到共聚物的水溶液。
K酸值 = V消耗 × c × M / m
δ
=
K起始 - K结束 K起始
图 2 高分子分散剂合成反应 表 1 高分子分散剂合成物料平衡表
类别 引发剂 还原剂 大单体 共聚单体
为超分散剂,其机理是通过提供空间位阻,使得颜 1 实验部分
料颗粒之间形成有效的分散稳定状态。这种类型超 1. 1 主要原料
分散剂对于体系中其他条件影响不大,对于温度、 pH 值等敏感程度很小,分散稳定效果非常好[13 - 15]。 近年来,有关聚合物分散剂的合成成为分散剂研究
聚乙二醇单甲醚 ( 工业级) ; 烯丙基聚乙二醇 ( 工业级) ; 甲基丙烯酸 ( 化学纯) ; 丙烯酸 ( 化学
·37·
Vol. 52 No. 6
染料与染色 DYESTUFFS AND COLORATION
第 52 卷第 6 期
图 7 分散剂水溶液表面张力
从图 7 可以看到,当高分子分散剂水溶液浓度 为 3% 时,其表面张力显著低于未加分散剂的纯水 的表面张力,随着分散剂浓度进一步提高,表面张 力变化不大。为了进一步准确测定合成的分散剂的 临界胶束浓度,实验中进一步配制一系列浓度在 0 到 0. 03 ( 质量分数) 的分散剂水溶液,测试溶液浓 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单甲醚酯化率高于分子量为1 000 和1 200 的,这是
由于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中的聚乙二醇分子链段具
有一定的刚性,从而在高分子扩散和排列过程中产
生较强空间立体效应。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链段的加
图4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红外谱图
从图 4 可以看到,在2 881 cm - 1 和1 104 cm - 1 处 出现了 - CH2 - 和 C - O 的特征吸收峰,说明聚乙 二醇单甲醚中的 - ( CH2 CH2 O) n - 链段没有发生裂 解反应而被破坏; 此外在1 723 cm - 1 处出现了酯羰
辽宁省博士基金项目 “环境友好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研究” ( 项目编号 2013010569 - 401)
圆底烧瓶中加入不具备聚合反应活性的聚乙二醇单 甲醚,待温度升高到 60 ℃ 且聚乙二醇单甲醚完全溶
·35·
Vol. 52 No. 6
染料与染色 DYESTUFFS AND COLORATION
下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与丙烯酸发生了酯化反应,生 成了酯键。在1 636 cm -1处出现了 C = C 的伸缩振动特
征吸收峰,而聚乙二醇单甲醚在这处却不存在吸收峰,
这说明发生了酯化反醇单甲醚中 OH 在3 509 cm -1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而在图 4 中此峰消
涤、分液,重复 4 ~ 6 次,洗至水层无色,以去除未 δ 代表酯化率。
参与反应的阻聚剂和剩余部分过量的丙烯酸,此后 1. 5 高分子分散剂合成
需要除去未反应的聚醚,具体方法是利用饱和氯化
利用自制的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和甲基丙烯磺
钠进行 4 ~ 5 次反复洗涤,过量的二氯甲烷通过蒸馏 酸钠进行共聚反应,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水
关键词: 嵌段高分子; 颜料分散剂; 大分子单体法
中图分类号: TQ610. 4 + 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1179 ( 2015) 06 - 35 - 05
水溶性颜料分散剂是涂料、油墨、橡 胶、塑 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形象的描述为锚固
料、印花等领域的重要添加剂之一。由于颜料粒子 基团或链接基团,即这部分链段能够通过氢键、范
认为在引发体系下,大分子单体与其他共聚单体发
生了聚合反应,打开了 C = C 双键,形成了分子链
的增长。考虑到反应完毕后,多次利用氢氧化钠水
溶液对体系进行中和反应,因此图 6 中 C = C 双键
的吸收峰应来自于未能参加反应的大分子单体,而
不是未反应的丙烯酸单体。
图 5 不同聚乙二醇单甲醚在多个温度下的酯化率
2. 4 高分子分散剂降低表面张力能力
图 5 显示的是丙烯酸与聚乙二醇单甲醚
判断表面活性剂性能,特别是作为分散剂,一
( MPEG - 1000) 在不同温度下酯化反应 6 h 的酯化 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实验中分
率,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反应温度为 80 ℃ 时,酯 别检测了所合成分散剂配制的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
染料与染色 Vol. 52 No. 6
董仕晋,等 水溶性高分子颜料分散剂的合成
2015 年 12 月
成,因此酯 化 反 应 温 度 应 控 制 在 100 ℃ 到 120 ℃
之间。
从图中可以得出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
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率的区别。实验结果表
明,在同样温度条件下,分子量为 400 的聚乙二醇
可以发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才逐渐开始有高 ( 化学纯) ; 甲基丙烯磺酸钠 ( 化学纯) ; 硫酸亚铁
分子分散剂的合成和应用研究的报道。
( 化学纯) ; 双氧水 ( 化学纯) 。
高分子颜料分散剂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主要 1. 2 酯化法合成大分子单体
在装有 搅 拌 装 置、冷 凝 管、温 度 计 的 500 mL
名称 过硫酸铵 抗坏血酸 烯丙基聚氧乙烯醚
丙烯酸
用量 1. 8 g 2g 40 g 20 g
规格 纯物质 50% 水溶液 50% 水溶液 40% 水溶液
图 3 高分子分散剂合成的工艺流程图 ·36·
2 结果与讨论
2. 1 大分子单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酯化法在不具备聚合反应活性的聚乙二醇
单甲醚高分子上引入不饱和双键,通过红外光谱分 析可以验证该反应的正确性。
第 52 卷第 6 期
解后,依次加入 1% ~ 3% 的对苯二酚 ( 以丙烯酸质 控制滴加时间在 30 min。提高搅拌速度,通入氮气
量计) ,待反应温度上升到 70 ℃ 时加入聚乙二醇单 反应 5 h ~ 6 h,定期取样,测定反应酯化率,当酯
甲醚质量 1% ~ 3% 的对甲苯磺酸和少量甲苯,继续 化充分达到要求后,降温至室温即得到聚乙二醇单
法去除后,即可得到纯净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 为溶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过硫酸铵或双
酯大分子单体。
氧水为引发剂,抗坏血酸或亚铁盐为还原剂。具体
1. 4 酯化率测定
操作如下: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回流装置
酯化率可利用滴定法确定,具体操作为: 在 1 g 的四口瓶中,加入水、大分子单体和还原剂,通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