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

合集下载

大连当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大连当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大连当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大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大连的当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连的经济发展现状大连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两大支柱。

工业方面,大连拥有多个重要的产业,包括船舶制造、机械制造、化工、钢铁等。

大连港也被认为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货运量和吞吐量排名居全国前列。

服务业方面,大连的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连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受到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大连的外贸出口受到冲击,工业产值增速放缓。

同时,大连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尚不充分。

大连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面临一些挑战,大连的未来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大连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1. 转型升级:为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大连应该抓住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大连拥有优良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可以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推动创新和创业。

同时,大连还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旅游和医疗等领域的吸引力。

2. 区域合作:大连应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国际交流,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

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和经济体的合作,大连可以分享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时,大连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投资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连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空气和水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大连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推广可持续的交通和城市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是大连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4. 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大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和游客。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片位于东北地区的土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辽宁省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辽宁省经济的现状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体系相对完善,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辽宁省还拥有多个重大经济区域,如沈阳、大连等城市,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辽宁省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速相对较低,增长动力不足。

其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资源环境压力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门户,辽宁省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形成了较为便利的陆路贸易通道。

此外,辽宁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经济外部环境方面,辽宁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的平台。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辽宁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外贸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挑战与问题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重工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动力。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增加,资源约束日益严峻。

同时,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创新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辽宁省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倡导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辽宁省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大连哪个区有发展前景

大连哪个区有发展前景

大连哪个区有发展前景大连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家级开放城市。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大连在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下正实现着新一轮的振兴和发展。

以下是我对大连各区发展前景的分析。

旅顺口区:旅顺口区是大连的重要港口区域,也是大连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随着大连港的发展壮大,旅顺口区正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该区域具备良好的港口和交通资源,独特的海洋风光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机遇。

目前,旅顺口区正积极推进港口经济、海洋产业、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沙河口区:沙河口区是大连市的中心区域,也是大连的商业和商务中心。

该区域有着发达的市场和商业资源,有着比较完善的商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大连市金融和服务业的发展,沙河口区正逐渐成为金融、商务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

该区域的发展前景较好,并且有着较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甘井子区: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的西南部,是大连的大学区。

该区域拥有较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

随着大连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加强,甘井子区正成为大连的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基地。

该区域的发展前景较好,尤其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金州区:金州区是大连市的重要工业区域,有着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

该区域在大连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实力。

随着大连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经济的推进,金州区正逐渐向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转型,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西岗区:西岗区是大连的城市中心区域,是大连的政治、文化和商务中心。

该区域有着发达的城市设施和公共资源,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西岗区目前正致力于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的转型。

未来,该区域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升其发展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大连各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优势和前景。

在大连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下,这些区域将逐渐发展壮大,为大连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辽宁省新兴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

辽宁省新兴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

辽宁省新兴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一、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研究意义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或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能力。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是以国际竞争力的形式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

在此之前和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竞争力概念和内涵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对产业竞争力的不同理解。

根据这个定义,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是比较的范围。

产业竞争力首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二是比较的内容。

产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

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

其重要标志是大量持续地向区内外市场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占有市场份额并获得利润。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一直是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0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集中全省力量,把辽宁建设成为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基地,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并提出重点发展的9大新兴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生物育种和高技术服务业等。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对辽宁省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以便为制定推动辽宁省新兴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二、辽宁省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全球金融危机既对辽宁提出严峻挑战,又创造了与全球经济同步的跨越式机遇,因此,辽宁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必须超越”追赶发展”模式,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抓手,深化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弯道超车”,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引领辽宁未来经济发展。

环渤海地区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以辽宁省与山东省为例

环渤海地区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以辽宁省与山东省为例
A m p rn t d n c t o p t i e e s i h i Co a i g S u y o i c m e i v n s n Bo a y t Ri Ar a — a c s t d e we n Li o i g Pr v n e m e — a esu yb t e a nn o i c a h n o gP o i c nd S a d n r vn e
( ) 究 区概 况 一 研
山东 省位于 中国东部沿海 地处 黄河下游 , 是沿黄河 经
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 华北地区和华东地 区的结
合 部 。 山东 省 面 积 为 56 1. 7万 平 方 千 米 ,0 0年人 口为 21
( io igKoe nNoma c o 1. h n a g 1 0 3 La nn r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lS h o S e y n 0 2) 1
BE

A N I
州 aM
: l
l经团 :箕坦 l 方
以辽 宁省 与 山东省为例
朴 子 润
( 宁省朝鲜族师 范学校 , 辽 沈阳 10 3 ) 10 2
摘要: 以辽 宁和 山东两省 的 3 1个地 市为研 究对象 , 选取 经 济实力 、 市规模 、 城 科技 文化 、 基础 设施和 对外开放程 度等 5个 方 面 的 2 4项 指 标 ,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 两 省 城 市 运 将 竞 争力划分 为强、 强、 较 一般 、 弱和弱 5种 类型 。研 究结 较 果表 明: 辽宁省和 山东省的双核 结构模式都较 明显 , 辽 宁 但 省 省 内城市竞争力分布 的差 异性 比山 东省要 大。 关键 词 : 环渤 海地 区; 宁省 ; 东省 ; 市竞 争力 辽 山 城 中图分类号 :9 1 文献标识 码 : K 2 A 文 章 编 号 :0 5 9 3 2 1 )6 0 3 — 3 10 — 1X(0 2 0 — 0 5 0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作者:关伟李盼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9期摘要:以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有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18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这些城市近五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测算与比较。

结果显示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沈阳综合实力最强,鞍山次之,营口、辽阳、本溪再次之,铁岭、抚顺和阜新综合实力较弱,并且在近几年各城市的综合实力排名顺序变动不大。

为提高经济区的整体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因子分析;综合实力中图分类号:F0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36-02一、引言沈阳经济区原名为“辽中城市群”,是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7个城市构成。

2008年7月21日,辽宁省政府召开了沈阳经济区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将辽宁中部城市群更名为沈阳经济区,并将阜新市正式纳入沈阳经济区。

因子分析最早是由心理学家Chales Spearman在1904年提出,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求这些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被称为公因子的不可观测变量,来表示基本数据结构。

这些公因子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从而有利于研究者达到简化数据结构,方便研究的目的。

目前,因子分析可以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质学、生物学、生理学、环境学以及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1]因子分析法在地理研究中应用的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方向上,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相结合能深入的反应城市的发展状况,城市之间的联系情况。

我国应用因子分析研究城市综合实力的文献也有,孔凡文,王英华,才旭[2]对沈阳经济区整体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分析;范坤,吴月,周静,陈忠祥[3]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宁夏县域综合实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人才高地的定量评估研究——以辽宁省城为例

人才高地的定量评估研究——以辽宁省城为例

才创新指标 、 人才 贡献指 标 、 人 才发 展态势 指标 ] 。因
此, 笔 者 在 充分 考 虑 现 有 评 价 体 系 的 基 础 上 , 提 出 兼 顾
人才结构 特征 、 人 才 质 量 差 别 和人 才 潜 能 发 挥 等 因 素 的 综合定量测度指标 体系 , 即“ 区域 人 才 高 地 指 数 测 度 体
3 研 究 方 法
3 . 1 区域 人 才 竞 争 力 评 价 体 系 有关 区 域 人 才 竞 争 评 价 模 型 很 多 , 其 中《中 国 区 域 人 才 竞 争 力 报 告 No . 1 》 中 所 构 建 的 区 域 人 才 竞 争 力 评
价模型最具代表性 , 因此 选 取 此 模 型 作 为 研 究 的 模 型 。 根据《 中 国 区域 人 才 竞 争 力 报 告 N o . 1 》 , 将 区 域 人 才 竞 争 分为内因 、 外 因 和 水 平 要 素 。 内因 是 能 够 体 现 人 才 竞 争 力 的 内 在 要 素D 。 ] 。外 因是 影 响人 才 竞 争 力 的 外 在 要 素 。水 平 要 素是 指 体 现 人 才 竞 争 力 现 状 的 效 能 水 平 要 素 。人 才 竞 争力 现状 是 人 才产 出 水平 , 反 映 了区 域 人 才 对 区域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 贡 献 和 促 进 作 用 , 包 括 人
1 引 言
改 革 开 放 以来 பைடு நூலகம் 辽 宁在 经 济 、 人 口方 面 有 了 迅 猛 的
标数据 , 通过 G I S软 件 技 术 表 达 出 来 。矢 量 数 据 采 用 A r c G I S的 矢 量 文 件 , 最 终 计 算 得 出 的 各 个 因 子 也 录 人 到该矢量数据 中。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
2 0 1 3年第 2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C RE S E ARC H G UI DE
N o . 2 5, 2 01 3 S e r i a l No . 2 0 7
总第 2 0 7期
辽 宁 省 城 市 竞 争 力 分 析 和 评 价
于 淼 , 耿雅冬
城 市 竞 争 力 的有 效 策略 。
关键词 : 主成分分析 ; 城 市竞争力 ; 辽 宁省 中图分类号 : F 2 9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2 5 — 0 2 3 6 — 0 3
城市竞争力是~个综合 的概念 , 具有 丰富的内涵【 1 1 。国外
级指标
二级指标 地 区生产总值( x。 ) 、 第 三产业 增加值( x )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x ) 、 社会 消费品零 售总额( x ) 、 建
经济实力
筑业增加值 ( x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x )
基础设施 旅 客运输量 ( x ) 、 货物运输量( x ) 、 人均居 民生活用 电量 ( x 。 ) 、 人均家庭生 活用水量( x, 。 )
人才科技水平
政府作用
高等学 校专任教师数 ( x ) 、 科学研究 、 技术服务行业人数 ( x , ) 、 教育支出( x . )
地 方财政 收入 ( X ) 、 地方财政支出( X )
对外开放程பைடு நூலகம்
外 贸进 出 口总额 ( x . ) 、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 x 。 ) 反映了各个主分量在描述被评价对象上所起 的作用。 ( 3 ) 计算
理论等 。国内对城市竞争力 的研 究 比较深入 , 保鹏 飞提 出了 城市竞争 力的“ 弓弦箭模 型” , 连 玉明提 出“ 城 市价 值链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
作者:于淼耿雅冬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5期
摘要:收集了辽宁省14个城市在经济实力、公共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水平、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五个方面17个指标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综合得分,总结辽宁省城市竞争力排名,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城市竞争力;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36-03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1]。

国外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彼得的城市竞争力理论,Douglas Webster的城市竞争力理论,Lain Begg的城市竞争力“迷宫”理论等。

国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比较深入,保鹏飞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弓弦箭模型”,连玉明提出“城市价值链理论模型”,宁越敏、唐礼智的城市竞争力理论等[2]。

对辽宁省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各个城市所处的地位、优势和不足,以便于制定适合各个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发展辽宁产业经济,提升辽宁战略地位[3]。

一、研究区域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范围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研究范围是辽宁省的14个地级市:包括省会城市沈阳,沿海城市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市,以及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阜新、铁岭和朝阳市。

根据科学性、主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借鉴和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依据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水平、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共五大类 17项指标,收集了辽宁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样本数据(见表1)。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它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即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来求出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即权重。

主成分分析法能很好地剔除待处理问题中的重复信息,并能保证综合后的变量互不相关,所以适用于城市竞争力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基本步骤[4]:(1)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以消除不同指标间的量纲差异和数量级间的差异,使各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2)计算相关矩阵并求特征值。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R,并
依此计算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特征值λi(i=1,2,…,m)大小反映了各个主分量在描述被评价对象上所起的作用。

(3)计算主成分和累计贡献率。

当累计贡献率达85%~90%以上时,主成分一般取特征值λ1,λ2…λP所对应的第 1 项,第 2 项至第 p(p≤m)项。

(4)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

根据得分高低排名,进行竞争力评价[5](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和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见表2)。

由表2可知,第1、第2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高达 91.484%,这里取累积贡献率90%以上时特征值λ1,λ2,…,λt所对应的第1、第2,…,第t(t≤p)个主成分。

本研究只需选择前2个主成分,其所代表的信息量已能较充分地描述原始数据所包涵的信息。

由此计算出辽宁省14个城市的竞争力得分(见表3)。

由表3可知,大连、沈阳和鞍山综合得分均大于0,排名靠前,表明其城市竞争力最强,大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贸易口岸,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部门齐全,成为2011年辽宁省经济实力位居第一的城市。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振兴计划,推动了沈阳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丹东、锦州和营口市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仅次于上述三个城市,特别是营口市,位于沿海经济带,又是沈阳经济区的重要城市,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使其城市竞争力排名全省第四,而盘锦和葫芦岛市因其地理位置、资源和港口条件的影响,城市竞争力排名则相对靠后,表明沿海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度及港口等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是强大的。

沈阳经济区的本溪、抚顺依其经济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邻近省会的区位优势,城市竞争力的排名居中,辽阳城市竞争力排名则相对靠后。

而辽宁西北的朝阳、阜新和铁岭市总体经济实力较弱,综合得分最低,排名最后,其城市竞争力水平低。

三、辽宁省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一)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经济实力是地区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其竞争力最根本的表现就在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6]。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在产业结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而,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础。

(二)提升政府管理职能,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主要应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协调和创新职能上[7]。

政府应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协调城市产业布局,以保证产业政策自身、产业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和完善,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8]。

(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推动力,同时它通过对资本、产业的作用、科技的创新来决定城市竞争力,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竞争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9]。

因此,政府应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利用教育、培训、科技开发等形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科技进步,提升城市竞争力[10]。

(四)推动外贸进出口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的发展不应是孤立地发展,而是要有效地借助外力。

政府可以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优惠政策;以各行业专家和专业人才为基础,建立谋划招商引资项目[11]。

辽宁南临渤海与黄海,沿海城市众多,可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引进相关项目,培育产业集群[12],发展外贸行业,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参考文献:
[1] 倪鹏飞,卜鹏飞.城市引领中国崛起——中国城市竞争力十年(2002—2011)研究新发现[J].理论学刊,2012,(12):48-53.
[2] 李小江.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以成都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郑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城市竞争力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
[4] 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详细的异同和SPSS 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9.
[5] 刘卿.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论文,2006.
[6] 郁玉兵,曹卫东.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3-5.
[7] 王艳,杨静.政府在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职能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151-152.
[8] 张晓兰,张一.沿海地区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5-109.
[9] 惠能.人力资本投资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 李光全.中国城市竞争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解[J].开发研究,2013,(2):6-9.
[11] 王森勋.蓝色经济区视角的日照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4):71-73.
[12] 吕斌,和朝东.从区域的视角分析提升烟台城市竞争力的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05,(3):69-75.
[责任编辑王晓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